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 〔1〕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
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3〕,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4〕。心
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5〕。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2〕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忿懥,怒也。〔3〕
好、乐,并去声。 〔4〕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
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5〕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于
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1〕
〔1〕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
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
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 〔1〕之〔2〕其所亲爱而辟〔3〕焉,之其所贱恶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
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4〕。故谚〔5〕有之曰:“人莫知其
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人,谓众人。 〔2〕之,犹于也。 〔3〕辟,读为僻,犹偏也。 〔4〕“恶而”之
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
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 〔5〕谚,音彦,俗语也。
〔6〕硕,叶韵,时若反。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 〔1〕者,所以事长〔2〕也;慈者,所以使
众也 〔3〕。《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4〕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
… 0…
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愤事,一人定国 〔6〕。尧、舜帅天下
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7〕,而
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喻 〔8〕诸人者,未之有也〔9〕。故治国在齐其家〔10〕。《诗》〔11〕
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2〕。之子〔13〕于归〔14〕,宜〔15〕其家
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16〕云:“宜兄宜弟。”宜兄
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17〕云:“其仪不忒〔18〕,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19〕
〔1〕弟,去声。 〔2〕长,上声。〔3〕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
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平此,此所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 〔4〕
中,去声。 〔5〕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耳。〔6〕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音奋,覆败也。此言教成于国之效。〔7〕好,去声。 〔8〕
喻,晓也。 〔9〕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已,
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 〔10〕
通结上文。 〔11〕《诗》,《周南·桃夭》之篇。〔12〕夭,平声。夭夭,少好貌。蓁,音臻。
蓁蓁,美盛貌。兴也。 〔13〕之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14〕妇人谓嫁曰
归。〔15〕宜,犹善也。〔16〕《诗》,《小雅·蓼萧篇》。〔17〕《诗》,《曹风·鸬鸠篇》。
〔18〕忒,差也。〔19〕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深长,最宜
潜玩。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 〔1〕而民兴〔2〕孝,上长长〔3〕而民兴弟
〔4〕,上恤孤〔5〕而民不倍〔6〕,是以君子有絜矩〔7〕之道也。〔8〕
〔1〕老老,所谓“老吾老”也。〔2〕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3〕长,上声。 〔4〕弟,
去声。 〔5〕孤者,幼而无父之称。〔6〕倍,与背同。 〔7〕絜,胡结反,度也。矩,所以为
方也。 〔8〕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
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
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 〔1〕后;所
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
谓絜矩之道 〔2〕。
〔1〕恶、先,并去声。 〔2〕此复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
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
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抄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
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诗》〔1〕云:“乐只〔2〕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
恶 〔3〕之,此之谓民之父母〔4〕。《诗》〔5〕云:“节〔6〕彼南山,维
石岩岩。赫赫师尹 〔7〕,民具〔8〕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
下僇矣〔9〕。《诗》〔10〕云:“殷之未丧〔11〕师〔12〕,克配上帝〔13〕。
仪 〔14〕监〔15〕于殷,峻〔16〕命不易〔17〕。”道〔18〕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19〕。
… 1…
〔1〕《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2〕乐,音洛。只,音纸,语助辞。〔3〕好、恶,
并去声,下并同。 〔4〕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5〕
《诗》,《小雅·节南山》上篇。〔6〕节,读为截,截然高大貌。 〔7〕师尹,周太师尹氏
也。 〔8〕具,俱也。 〔9〕辟,读为僻,偏也。僇,与戮同。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慎。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 〔10〕《诗》,《文王篇》。
〔11〕丧,去声。 〔12〕师,众也。〔13〕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于上帝也。
〔14〕仪,《诗》作宜。〔15〕监,视也。 〔16〕峻,《诗》作骏,大也。〔17〕易,去声。
不易,言难保也。 〔18〕道,言也。〔19〕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
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有德此有人〔2〕,有人此有土〔3〕,有土此有财,
有财此有用 〔4〕。德者本也,财者末也〔5〕。外本内末,争民施夺〔6〕。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7〕。是故言悖〔8〕而出者,亦悖而入;货
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9〕。
〔1〕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慎”而言。德,即所谓明德。
〔2〕有人,谓得众。〔3〕有土,谓得国。〔4〕有国,则不患无则用矣。 〔5〕本上文而言。
〔6〕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门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
不能絜矩而欲专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
〔7〕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有人矣。 〔8〕悖,布内反,
逆也。 〔9〕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平德”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
与不能者之得失也。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1〕。
〔1〕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复之意益深切矣。
《楚书》〔1〕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2〕”
〔1〕《楚书》,《楚语》。〔2〕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
舅犯 〔1〕曰:“亡人〔2〕无以为宝,仁〔3〕亲以为宝。〔4〕”
〔1〕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2〕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亡在外也。 〔3〕仁,爱
也。 〔4〕事见《檀弓》。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
《秦誓》〔1〕曰:“若有一个〔2〕臣,断断〔3〕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
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 〔4〕,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
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5〕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6〕
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7〕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
亦曰殆 〔8〕哉!”唯仁人放流之,迸〔9〕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
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10〕。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11〕也;见
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 〔12〕,过也〔13〕。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
是谓拂人之性 〔14〕,菑〔15〕必逮夫〔16〕身〔17〕。是故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8〕。
〔1〕《秦誓》,周书。〔2〕个,古贺反,《书》作介。〔3〕断,丁乱反。断断,诚一之貌。
〔4〕彦,美士也。圣,通明也。 〔5〕尚,庶几也。 〔6〕媢,音冒,忌也。 〔7〕违,拂
戾也。 〔8〕殆,危也。 〔9〕迸,读为屏,古字通用。犹逐也。〔10〕言有此媢疾之人,妨
… 2…
贤而病国,则仁人必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此也。 〔11〕命,郑
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 〔12〕远,去声。 〔13〕若此者,
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也。 〔14〕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
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 〔15〕菑,古灾字。〔16〕夫,音扶。〔17〕自“《秦
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