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避免地会笼罩在苦闷感、虚无感、孤独感之中,并引起全社会的存在性失望。对于终极关怀,神学家蒂利希是这样解释说:“凡是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紧紧掌握住这个人的东西,凡是一个人情愿为其受苦甚至牺牲性命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终极关怀,就是他的宗教。”④人,显然不能像动物那样靠本能活着,即使是宣告“上帝死了”的尼采,他也摆脱不了人生的这种目的论的。他否定了上帝作为人生的终极寄托,然而他实际上也没有否定终极意义本身。他是用“超人”替代了“上帝”,如同存在主义把自由的选择本身当作终极目的一样。顾城深知,否定了外在的权威,就只有靠建构起自己内在的信念,才有可能获得自我的拯救,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领地和自己的自由意志与新的创造精神。所以,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实际上就等于向整个世界庄严地宣告:一代人虽有迷惘,虽有苦痛,然而在他们的心中,主体的存在并没有失落。他们总是力图超越自身的迷惘和苦痛,顽强地执著于自身的拯救,进而为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树立起一座崭新的精神奋斗的纪念碑。
高尔泰曾经说过:“人由于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驾驭自己的命运的主体,而开始走向自觉”。⑤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氛围中,顾城为一代人所雕塑的心灵雕像,无疑是作为觉醒了一代人的典型来刻划的。从总体上来说,一代人的心灵历程与整个历史进程的发展是趋于同步的。如果说经历了那个荒谬年代的一代人,仍然抱有“九死不悔”的精神与情怀,以及持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意识,那么,顾城的这首诗也同样传达了这种象征性的寓意,即对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强烈忧患,以及对于重建新的人生信仰、重建新的终极关怀的神圣使命感。整首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文化内涵,才真正地成为一代人经过苦斗——绝望的抗争之后,走向主体自觉的标志,成为这一代人的总体心灵特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这首诗,可以说,它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是一座高峰。因为顾城的诗歌创作,总是喜欢以超现实的美学特征,来营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从而由于缺乏对现实和历史的纵深思考而受到评论界的批评。然而,这首诗则是奇峰突起,诗人用他的灵感,他的敏锐,他的情怀,感悟历史,反思现实,从而为整整的一代人塑造了一座永恒的心灵雕像。
与此同时,再把这首诗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中来考察,我们还将发现,它也同样展示出了一代人不甘寂寞的追求、反抗、探索的精神特征。从“黑夜”与“光明”所形成的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荒谬现实中扭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那由心灵深处所爆发出来的顽强求索的精神创造力。它表明这一代人与失败主义无缘。他们虚无、孤独、寂寞,但决不是消沉、颓废。屈原式的求索,鲁迅式的执著,都蕴含在一代人的心中,显示出了一代人悲壮而崇高的人格意志,并且还意味着,虽然这一代人注定成不了盗天火于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但最终还是能够以其顽强的对于“绝望”(“黑夜”)的深刻洞悉,而获得了反抗绝望(反抗“黑夜”)的清醒、自觉和无比的勇气,从而超越了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怀疑主义,把整个的人生意义,指向了光明,指向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自觉和自我的完善。所以,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在这样的境界中所展现出来的象征寓意,就显示出了一种理性主义的光辉,一种人生精神信仰的光辉,以及一种人格意志的光辉,显示出一代人生命之流的永无止境的奔突,并不断地激励着后人百折不挠地去寻求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尤其是大的精神解放与自由的途径。这样,顾城的《一代人》就在哲理的层面上,整体地呈现出一代人悲壮而崇高的心灵历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