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能亲眼见到毛主席
是母亲心中最大的遗憾
至今家里挂着毛主席像
把他当神
1976年
当秋风把毛主席送走的时候
母亲号啕大哭
一边哭一边磨叨
这么大个国这么大的家
谁当毛主席呢
毛主席在北京在水晶之中
母亲在燕山的褶皱里
离北京146公里
如果有来生 母亲
是不是就不再遗憾了呢
她能不能见到
天天想念的人
母亲明年八十岁
母亲明年八十岁
我的兄弟姐妹们
正为她准备一生最大的庆典
母 亲
背着大山出生的母亲
扛着苦日子的小脚儿的母亲
头戴山月山花儿的母亲
一路走来过古稀
八十岁的笑容
才是真正的笑容
再过八十年
母亲一百六十岁
我还是她的小儿子
看母亲和父亲像歌儿一样
两只蝴蝶翩翩飞
穿过丛林和小溪水
我和兄弟姐妹紧相随
母 亲
十五岁 您还是个女孩儿
便在婆婆挑剔的目光下
顶起一个家直到如今
成为我今生今世八十岁的母亲
您生下我们 我们
兄弟姐妹一个都不能少
正好是七个音符 是父亲和您
今生今世的命运交响曲
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脚
走进燕山深处 走了八十年
从一个好女儿走成
一个好妻子 一个好母亲
如今您靠双拐站立起来
走不出家门走进内心
我们从远方赶回来
贴近母亲
您老了 已经老了
就不可能再老了 母亲
您是我们的老小孩儿
如果有来世您还是母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写来写去
刘福君
从1984年发表第一首诗,写了二十多年了,可今天突然发现,写来写去,真正应该写的诗,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算不算醒悟?算不算重新审视自己?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人慢慢成熟起来。在奔忙了一阵子后,当我们静下来,目光回放,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就会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写自己熟悉的事物、熟悉的人。用内心的力量捕捉最小化的生活,这是高手们的写作。其实,大作家、大诗人们早已把这“秘密”告诉了我们。只是我愚笨,今天才算明白了一点点。
母亲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世渐深,而母亲的一言一行仍养育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仰望母亲,她的善就是真,她的爱就是美。岁月把母亲变老,而思想没有晚年。母亲的乳汁,时时免疫着我们原汁原味的生活;母亲平凡而又圣洁的精神,已经是我们的精神共时体。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先想一下母亲,就会少犯错误,“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多富有。”母亲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最好教材。
浪花美丽,是因为水之逆流。诗人的思想深度,应该飞跃于事物的现象之上,触及到它的本质。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她是原生态深藏之下的道德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史。因此,我写母亲的诗,写她的一时一事,写她的一生一世。
晚霞折射着朝阳,苍穹倒挂着月光。大道无形,母爱无疆。其实,母亲就是一行站立的诗,天是头,地是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母爱无疆
高洪波
与刘福君相识多年,相识多年中把酒谈诗的时候不少。初识时节,福君钟情歌词创作,最崇拜词曲大家王立平,嘱我为他引荐,还将故乡雾灵山为创作题材,让立平谱曲。立平认真创作,他们遂成莫逆,以致于立平把兴隆认作故乡,盖起了一幢房子准备长住。
这是福君的人格魅力。
不热爱家乡的人,想让他转为热爱祖国、民族直至人民,我想肯定有相当的难度。
同样的道理,对亲人冷漠无情对父母不孝的人,假如口头上大声疾呼着“关爱”、“慈祥”或“人道主义”,肯定也是在做秀和表演。
福君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读他的组诗《母亲》,我承认自己被深深地打动了,阅读时我下意识地想起了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中母亲的形象,想起了许许多多中国当代诗人笔下的中国女性。诗人歌唱母亲似乎是一种“专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十个字说尽了母子情深,几成千古绝唱。福君这组《母亲》,不矫情,不伪饰,极为真实地通过诸多视角表现了母亲这一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譬如《母亲的预言》、《“欺负刘肝儿这样老实的人有罪”》、《母亲的上午》、《母亲的遗憾》等,福君用极朴素的句子,近似白描般的线条将母亲的形象勾勒出来,母亲的善良、慈爱跃然纸上,同时由于诗人为自己确立的叙事视角,是童年的、回忆的,因此也是温馨与轻柔的,舒缓中显示出一种从容。诗人描绘出一幅幅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画面:他写母亲对一个乡村乞食者刘肝儿的态度;写母亲对暴病而亡的乡村恶棍崔喜的诅咒与怜悯;写母亲呼唤自己乳名时的慨叹,“乳名里带着永远的乳香”,“因了您的呼唤
母亲/我的乳名生长”;写母亲与奶奶这对“两极星光”般的婆媳关系给予自己的提示;福君甚至写到母亲与花猫、母亲因为没见过毛主席而生发出的朴素的遗憾,这没办法,“毛主席在北京在水晶之中/母亲在燕山的褶皱里”;而母亲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对小生命的呵护(如欺骗顽童)、艰难的岁月(如七个没有棉袄的冬天)都在诗人的笔下熠熠生辉,折射出人性与母爱的光芒。当福君用自己的笔写下这一行行诗句时,我能感受到他的感恩与思恋,诗中铺陈了很多生活细节、乡村场景,像《母亲的上午》中“阳光把露珠提升到天空”,母亲走出老屋拿开柴门,左手拎篮右手摘豆角,“一条青虫爬在豆角的尖上/她小心地捏起来/弯着老腰把它轻轻的放在地上”,多好的细节展现!同一首诗中诗人这样描写阳光:“阳光在母亲身边一根根生长”,阳光代表着生命与人间万物,阳光生长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母爱的礼赞,这句诗让我想起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名句:“爱像光一样静静地包被一切”。同样是阳光与爱的比喻与联想,在这里达到殊途同归的艺术效果。
是呵,母亲引领我们来到世界,懂得感激母亲的人,才懂得生存,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刘福君的这组赞美母亲的诗,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向我们揭示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减如他在《写来写去》中表达的:“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她是原生态深藏之下的道德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史。”这已经把诗人自己的感性写作提升到理性高度,从道德和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母亲”这一亘古的主题。正因为基于这种清晰的创作主旨,刘福君的组诗《母亲》才让我们透过个体看群体,她是诗人笔下北方乡村的母亲,同时又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广义的母亲,这个母亲慈爱善良,博大宽厚,这个母亲含辛茹苦,勤俭持家,这个母亲颇感兴瞭望着远方,关心着天气,惦念着外出的儿女。写到这里,猛然想起蒙古族散文家鲍尔吉·原野赠我新书《银说话》,内中一篇题为《伊金霍洛那边》的散文,他写到一次歌手们的聚会,蒙古歌王扎格达苏荣演唱成酃思汗手下大将军丁赫尔扎布作战负伤,临死前让卫士捎口信给母亲,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临终也不过三件事:妈妈、马和妻子。马同草原,妻子改嫁,将军如灰尘般消散,母亲却两手空空。
鲍尔吉·原野写道:“扎格达苏荣演唱的这首歌,豪迈与无助搅在一起。古事无常,风云翻卷,一首将军令,勾画出一个人的一生。”而其实丁赫尔扎布的妈妈不要万户长,只要自己的儿子。
古今一理,蒙汉同习。人道无形,母爱无辐。这个世界之所以让人们眷恋和挚爱,追本溯源,不正是源于母亲和甜蜜的乳汁么?!
刘福君的《母亲》,一腔心血,浓浓爱意。他向母亲献诗之际,让我们感受到朴素和真诚的力量,这力量直抵人的内心,而且绵延不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山与海(组诗)
宋文华
澜沧江
一根鞭儿
赶着七彩云朵
向南………
金色的丝线
绣绿了连绵青山
百万大象冲出峡谷
一片门响
太平洋的肩膀
一闪
甘海子
海子走远
云,还翻着浪……
一片黄花之梦
风中
有银鱼游过
石头不吱声
攥紧最后
一滴泪
大理石
一阵风
望夫云不见了
点苍山下工艺品店里
几朵彩云
在石瓶上飞动
一个男人
在一幅石画前站定
对面的云
正大雨滂沱……
牯 岭
一头牯牛
钻进了浓雾,牯岭街
留半截尾巴
吃星星草,喝鄱阳风
落山的夕阳
是挂在天边
一盏昏黄的灯
背上驮着
漂亮的别墅
长冲河,一条柔软细长的
缰绳……
花 径
山寺花开
山外就是四月
那百株桃花
依然艳若朝阳
诗人还建了草堂
岁月忘了归路
一首唐诗绿阴蔽天
密谋了
千年后的一次
陷入
三宝树
雾的鸟窠
挂在树上
太阳是一只老鸟
蹲在晋朝……
三个僧人
三次禅定
三种苍凉的绿色
浪花上的歌(组诗)
罗春柏
外伶仃岛
外伶仃岛在珠江外的伶仃洋上.相传文天祥被元军战船押至这里,吟就千年绝唱《过伶仃洋》。
也许听过
将军最后的歌吟
见过他不屈的身影
一立千年
在波涛中——
裸露的岩层
是将军未卸的盔甲吗
那不灭的魂
化作漫卷长空的云
任凭潮起潮落
笑傲不息的涛声
扬起远航的帆影
掠起浪花的海鸥
飞翔着意在高远的心
处处飘逸
绝唱神韵……
古铳城
戍边的人早已归去
孤守荒莽山岭只有你
挂过刀枪的墙
军靴磨平的阶石……
烽火台已经安息
而头上的云
身边的树
依然拂动如飘扬的旗
沧海起伏
长空无语
面对着你 思绪如云
随风飘向天际
访 史
这是一条时光的小径
伸进历史的深处
青苔里是否藏满戍边的歌
把关的残墙
是否还挂着锈蚀的锁
云在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