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上梁山-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李民很是程序化的升朝。接受了辽国使臣的叩拜,以及降书顺表,户籍地图印信等物的上供,很是嗯嗯了几声。

随后,就把这辽国使臣,以及接纳辽国归顺,庇护辽皇耶律延禧,平定耶律大石等事项,交予了李纲主持的内阁商议,决断。

当下,群臣都是暗暗不满,哪怕是李民的个人魅力以及神通再如何的高,李民都这么长时间不亲历朝政了,那也很容易让群臣产生不满之心,哪怕天下没有李民参与治理的再好也是一样,这可是一个习惯问题。天子不理朝政,那可是一个国家堕落的先兆,大宋皇宴,哪怕是皇帝再昏庸,却也是没有如李民这般整年整年的不上朝。

这要不是李民除了是皇帝之外,更是神霄教的教主,其本身神通更是莫测高深,其麾下的将士更多是狂信徒,李民这朝廷,早就让该被大臣们攻击推翻了。

可如今,这些年李民有意抬高李纲的内阁,李纲虽然方正,拢权上不如秦桧,张邦昌等人,可有着李民的绝对支持,那也是很有成效。大部分不是跟随李民起家的,没怎么亲眼见过李民神通的朝臣们,很是积压了许多对李民的不满。而今天,李民连对接受辽国这等天大的事,都如此的淡漠,这实在让部分自认为忠义的新近朝臣接受不了了。

当下,在辽国使臣刚刚告退,李民准备退朝时,就有御使大臣赵新出来奏道:“陛下,臣闻:国之兴盛,在于天子勤政。陛下虽有神通,性喜道术,可道术利己而不利天下万民,神鬼之说,更混乱民心。为天下计,天子当兴儒术,教化万民礼仪,如此方是安国利民之根基。”

李民对这个赵新,实在是没什么印象。说实在的,不止这个赵新,自从李民那个核心权利集团扩展成整个管理天下的中央朝政机构后,李民成立的各个部门任命的官员,李民大部分都不认识。

这不仅是李民有心放权,不想参与,也是上千人的大机构,即使以李民神识神通能记得过来,那也没那个必要。不过,既然这个赵新进言,不管是他真的忠心他李民也好,还只是为了表现忠义,意图引他李民关注。或是为了留名青史,李民都不准备深究,可李民却一定要将其压制下去。为今后李纲内阁上位,完成他李民的政治设想,合理的担当甩手掌柜的,清平道路。

故此,李民淡淡的环视了一下群臣,理所当然的说道:“朕受命于天,统帅天下,百官文武,即是朕用来治理天下之臣工,事事皆要朕亲理,朕要你等何用!”

给儿喽一下子,赵新好悬没让李民一句话顶的背过气去。真是见过昏君,没见过这样理直气壮的昏君,而更可气的,这个昏君,还是他们以前认为是明君圣主的。

赵新在士林中,本以言辞犀利,义理精通驰名,却是很少遇到敌手,可今天被李民一番光明正大的甩手论,愣是给打击了。

而赵新被李民训斥,气的哑口了,却是气坏一人。当下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此言拗矣。臣闻:天子代天牧民。故,天子为万民之表率,百官之表率。上粱不正,下梁必歪,上行下效,天子怠政,则百官怠政。岂是天子委天下事于百官可托词。譬如,百姓种稻,撒下稻种,还需常常施肥、浇水、捉虫,勤加看护搭理,才得丰收,岂是只要撒下稻种,即可丰收的道理。臣以为,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的其正。今陛下痴迷道术,已是有所好乐,心失其正,非百姓万民之福。臣恳请陛下远道术而精朝政,为百姓表率,百官表率,不负臣等一心追寻陛下,共建理想之国的大志!“

此人说完之后,目光炯炯的怒视李民,满腔浩然之气,直冲霄汉,竟然隐隐有与李民皇气对抗之气势。

而且,随着此人说完,呼啦啦一大批的朝臣也都动身站立此人身后,躬身向李民齐声说道:“臣等拜请陛下勤政,为我等百官之表率。”

一时间,站立原班不动的,几乎就剩下李民的那些铁杆心腹武将,以及一杆铁心跟着李民意志转的如张邦昌之流的结党开明派了。李纲见此,都不仅没有站出来替李民说话,反倒一个劲的冲李民使眼色,那意思让李民顺着这个人说话,给些面子。

李民一看,这个郁闷啊:这谁啊?这么牛。

不过,只看这个人的浩然之气直冲霄汉,李民也是知道,此人必然是大学问家,比李纲那种学问还大的大学问家,可李民依然不知道此人是谁。

第二十三卷 第八回 治国之道

这是谁?

李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还真不好问出口。当皇上当的像他李民一般,连朝中大臣是谁都不知道,他李民也还真是算的上昏君级别了。

而且,李民要捧的那个李纲,竟然竟然还给他使眼色,让他李民别来硬的。

李民很郁闷。这要是在以前,哪怕他李民是个大忽悠,在这堂堂正正的逼问下,那也栽了。好在,如今李民的学问虽然没见长,可境界与反应智慧,那可是强多了。

李民当即淡然说道:“尔等忠义,朕知,甚幸。然,朕之志,非建一朝之廉政,勤政。自古以来,有圣明的帝王,可昏庸的更多,即使是上古圣皇之英明,尚有转公为私者,朕即使勤政,也不过一朝一代,朕之后,何人敢保其不昏庸、平凡。

贤德者,百姓之福,昏庸者,百姓之祸。

朕虽不敢比上古圣皇,可却也敢称绝不昏庸。

故,朕常思,如何可使历代君王,皆贤明,不祸百姓。

朕,甚有心效法上古圣皇,重立禅让之制,以圣贤者为皇。

然,自小皇家培养之精英,尚有德行不够者,圣天子周围,尚有佞言蒙蔽者,而今民众,更非上古民众淳朴无私。禅让之制,也未必能代代贤良,否则,上古禅让也不会中断,更不会出商纣之流。

故,朕曾为此忧心多时。

幸,朕修道法,偶通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无争而无与争。

朕勤政一点,无有百官爱民,也不见得能让百姓更好,有百官爱民而无朕亲政,百姓也一样会安居乐业。

故,朕礼聘百官共建理想之国。

朕不亲躬,非朕之怠政,实是朕知众卿出仕为官,皆是胸有抱负,心系百姓,欲一展所长,施惠万民之辈。

朕与众卿厚禄,让众卿无衣食琐事之累,朕与众卿权职,让众卿无束手无力之桎梏。众卿有此嘉遇,还不放手施展满腔才华,还要朕与你们什么!”

李民一番话,当即把一干起哄表现忠臣气节的臣子,全都给说楞。确实,李民要钱给他们钱,要权利给他们权利,他们还要李民给什么?总不能他们该干的,也让李民去干吧。

可是,就这么被李民说的无言,他们这些人还真有些不甘心。怎么着,这皇上不上朝,到有礼了。

可这时,一旁的佞臣之流,却都明定了李民的态度,当下,张邦昌一党的莫俦就出班奏道:“陛下,臣惭愧。臣未能体会圣心,实该万死,陛下所言甚是,陛下与我等厚禄职权,我等自应各守其职,为陛下分忧,为万民施惠。若还要陛下事事亲躬,耳提面授,村夫小吏皆可干得,还要陛下高官厚禄的礼聘我等干什么。臣惭愧,臣当立志尽职,不负陛下信任托付。”

这莫俦刚刚说完,他这一党的王时雍、徐秉哲等人,当即也全都出班大声说道:“臣惭愧,臣当立志尽职,不负陛下信任托付。”

张邦昌这一党刚说完,秦桧留在朝中的万俟卨一伙人,也是当即痛哭流涕的向李民表忠心,要誓死尽力尽职,为李民分忧。

这就是党派的厉害所在,党同伐异,不管对错,只要党派中人说了,一个党的就立马声援。远比非党派人士各自为战的团结多了。

李民当下看的暗暗摇头。无怪乎李纲这么大的能耐,老是在朝中玩不转呢,这君子的朋而不党,还真是比不过这小人的党同伐异。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却是张邦昌与秦桧两党人士在支持他李民的言论,李民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不好。

反正,满朝文官大臣们再怎么蹦达,全国的军权都牢牢掌握在李民亲信的几个死士手里,李民更有政治部始终在军中保持着为李民进行洗脑宣传,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也是蹦达不出什么花样的,只能安心治理朝政。

故此,李民趁着张邦昌、秦桧两党的人员在为他李民歌功颂德,那几个不认识的貌似忠义的大臣正被他李民无为而治的新政治理论震慑的没回过劲来之时,淡淡的吩咐道:“尔等回去好好想想吧。”

随后一使眼色,一旁跟随李民上朝的老太监米有才,当即大声喝道:“退朝!”

李民随即就在群臣下意识习惯回答的“恭送万岁”的山呼中,溜了。不过,李民一出朝堂,还是让人把李纲给提溜了来。且不说李纲今天的表现实在是不够意思,一点替他李民分担的都没有。就是他李民不认识的那些臣子,李民也得问问李纲这是怎么回事。别人也就罢了,那个浩然之气直冲霄汉的家伙,李民不知道根底,那真是心中痒痒。

别说,这李纲跟李民还真是君臣默契,李民想找李纲,那李纲还想找李民呢。李民派去的人根本没走远,那李纲就在小门那候着呢。

李民当下在小书房见了李纲,左右也没外人,李民当下又恢复了在二龙山时的闲散本性,随意让李纲落座,自己倒了坏茶,喝了一口说道:“伯纪,今天这个满口怠政的,是谁?胆子不小么。”

李纲当时苦着脸道:“陛下,此人可是大贤,您万不可轻慢,可是我好不容易拜请出山的。而且,这还是托了您那创建理想之国的大志,这才说动的他。今日虽有所冒犯,可那也是为了陛下,为了天下万民,您可万万不可处罚他啊。”

“知道,知道。”李民不悦的摆摆手“你跟我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我会介意这等小事么。说说这人是谁吧,我不会处罚他的,我只是觉得他很有号召力,可以成为在野党派。”

这在野党,李纲在听李民谈论二元君主立宪制时,也是听过的,知道在野党就是执政党的对手与后备。不过,李纲乃大贤,更一心追随李民共建理想国,深知连皇上都不亲政了,只要一个名义,以及护卫国家的军权和责任,这内阁首相就是相当于实际的皇帝了,若是长久了,那跟一个皇上长久在位有什么区别。

故此,李纲也是从没想过干一辈子内阁首相的,只想着干满两届八年,为李民打下内阁的基础,就让位让贤,继续跟随李民辅政。

所以,李纲听闻李民有意让此人担任在野党领袖,培植新党派领袖魁首,不仅没有碰到对手的敌视,反倒很兴奋。

李纲当下说道:“陛下大贤。

此人乃我朝当代儒家宗师,乃二程传人,洞彻洛学。姓李,名侗,字愿中,号:延平先生。曾从师罗从彦,学成之后,因彼时蔡京等奸佞当道,不曾入仕,隐居田野,精研儒学,授徒讲经。当代儒学,无人可出其右,乃是我拜请再三,方得入仕辅政,陛下时需重用。”

李民当即听得就是一楞。

没办法,如今李民的境界实在是太高,脑子里的记忆,连小时候四五岁的事都能想起了,这李侗,自然有印象了。

此人,历史上精研儒学,乃儒学大家宗师,与杨时、罗从彦、朱熹并称为“延平四贤”又尊称“闽学四贤”。其门下更教导出了朱熹、罗博文、刘嘉誉等人,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