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他的喊声,他的手下这才结束在护卫尸体上的搜刮,快步往后院冲去,这时后院中门洞开,有一人持枪站在门洞正中!曹建仁的两名手下齐声呐喊,冲了上去,却被那人一枪一个,随手刺死!

曹建仁不怒反笑,大声喊道:“全给我冲上去,以多打少,将他乱刀分尸!”他心中暗道:留下几具穿着归德军衣物的尸体,更能将归德军拖下水,不就是一个枪术好的人嘛,强龙难敌四手,他死定了!

正在此时,前门处传来一声惨叫,曹建仁留在那里负责望风的一名手下被刘庆义一刀劈成两截!刘庆义率兵大踏步冲了过来,而董遵诲等人也从后院一起冲出!双方共有五十余人,将曹建仁所部包围地严严实实!

曹建仁大惊失色,难道自己中了埋伏?!他大声喊道:“跟他们拼了!”自己却手脚打颤,胆气全失!眼见着手下的儿郎或被砍杀,或被生擒,曹建仁一咬牙,将佩刀横在脖颈!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02章上奏朝廷

话说曹建仁将佩刀横在脖颈处,董遵诲大惊,自己一方并没有善于使用弓箭的武将,难道说要功亏一篑?

却见那曹建仁将佩刀往里轻轻一拉,稍稍拉开一个小小的口子,鲜血还没有流出来,曹建仁已经吓得将佩刀丢在地上。生死之事嘴上轻巧,真正能舍生取义的却是很难!

见曹建仁丢下武器,围拢在他四周的手下也都抛下武器,只有一人目光坚定,手持长剑就往曹建仁胸前刺去。

曹建仁黯然一笑,原来自己总以慕容彦超的心腹自居,但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在队伍中居然还安排了细作。曹建仁来不及躲闪,他也没有躲闪,只是为自己的忠心感到有些不值。

不过,刚刚董遵诲等人没有反应过来,这才岂能让那人得手,马德海一掂手中的铁枪,往前猛地一丢,那铁枪嗖地一声插在了试图行凶的那人背后,将他活活钉在地上!

有此一举,曹建仁所部皆是不敢反抗,而曹建仁死中逃生,效忠慕容彦超的心思就越发少了,不用董遵诲大刑伺候,便将慕容彦超委托之事全部供出。

这时李涛见已无危险,也已经来到了现场,听曹建仁这么一说,他顿时感到立功的机会到了,连忙拿来纸笔,将曹建仁的口供一一录下,又让曹建仁签字画押。然后李涛在此奏本之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才感到自己抢攻的举动有所不妥,示意董遵诲,让他也签上自己的名字。

董遵诲连连辞让:“大人上书即可,我乃是地方军官,贸然掺进这些事情已然不妥,万一被慕容彦超知道了,我可就要受他打击了!”

李涛不屑地笑道:“慕容彦超也就是在你们面前蛮横了一些,在我们给事中面前,他可是最好的一面靶子,平日里找不到话题的时候我们就弹劾他一二,何况这次有真凭实据呢!也罢,既然你不愿意扬名天下,那我就借你的光了!”

董遵诲笑道:“哪里谈得上借光啊,如果没有李大人冒险做饵,岂能钓出这条大鱼?!依我说,此战您的功劳最大!”董遵诲才不愿意参与这事情呢,他的母亲与高怀德结拜,那高怀德就是他的干舅舅,高行周就是他的姥爷,如果自己在这里贪图一点小功劳,那慕容彦超反扑的时候,自己的身份就是个天大的麻烦,说不定到时慕容彦超就会说是高行周派出自己的外孙来构陷自己呢!

董遵诲不会想到,历史上慕容彦超的一番举动在曹州得逞,导致归德军发生小规模兵变,高行周遭到言官的多次弹劾,而慕容彦超手中有了高行周的把柄,不断找借口欺凌高行周,身为副帅却当起高行周这个主帅的家来。高行周实在是委屈,他多次向当朝文官流泪哭诉,甚至双手掬起粪土,塞进自己的嘴里,表示自己忍辱含垢、有口难言!

李涛见董遵诲不签名与自己分享功劳,心中也有些歉意,便在奏章中多说了董遵诲的不少好话。等他写好奏章,立即请董遵诲派人送回开封。李涛自己的心腹手下,除了两个重伤的以外,全部被曹建仁所部斩杀,实在是没有人手。董遵诲连忙派人手持李涛的印信,快马加鞭赶往开封,争取早日将奏章送上。

李涛与董遵诲商量一下,立即前往曹州府衙亮明身份,将曹建仁一行交到府衙的大牢之中,免得让别人说他们是大刑逼供、屈打成招。曹州府衙收到消息,这才清楚前几日纠纷的罪魁祸首,他们虽然没有与慕容彦超打官司的底气,却也敢于在将归德军的军纪好好表扬一番。

董遵诲又派人向归德军报信,将曹建仁等人假冒归德军挑拨离间一事向归德军上下做了说明。归德军很是感激,立即派人送来谢礼,同时派人向高行周禀报此事。

董遵诲将谢礼退回,直言自己也算是归德军的一份子,归德军的事就是他董遵诲的事。

归德军领军军官很是高兴,特意派人送来归德军的都头腰牌(归德军此时乃是正规野战编率,地方军官入营后都要贬两级使用),董遵诲欣然笑纳。

等忙完这些事情,董遵诲等人才来得及补上一觉,大家美美地从早上睡到晚上,却不知道开封府险些为曹州之事炸开了锅!

刘涛的奏章被送入开封之后,按流程交到了苏逢吉的手中。苏逢吉看完奏章,吓了一大跳。不过他作为丞相,岂能失色,只是淡淡地说了声“知道了”,便将信使打发。

等到处理完其余事务之后,苏逢吉将李涛的奏章悄悄放在袖中,偷偷前往宫中拜见,很快皇帝刘知远就让他入内晋见。

苏逢吉来到皇宫,也不多话,将李涛的奏章径直递上。

刘知远对苏逢吉悄悄晋见很是好奇,接过奏章后,一目十行看了下去,脸色为之一变。等他看完之后,怒声说道:“彦超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真是不成体统!朕立即派人去邺都训诫,让他安心做事,不要胡乱行事!”

苏逢吉一听皇帝的话语,就知道皇帝有意维护慕容彦超,要不然也不会只是派人训诫而已。苏逢吉心中暗道:看来自己这次又赌对了,抡起揣测皇帝的心思来,我苏逢吉如果甘居第二,谁也得不到第一的头衔。

苏逢吉连连点头,对皇帝说道:“陛下处理的甚是,只不过那曹建仁等人已经被压入曹州府衙,此事已经有许多人知情,相信高行周很快也能得到消息。臣建议还要派出使者宣抚,对高行周加以褒奖,免得伤了臣子的效忠之心。”

刘知远点头称赞:“爱卿所言甚是,就依你所言,派出使者,褒奖高行周,并赐百两白银,加侍中衔!给事中李涛办事得力,颇有才干,官升一级,赏银二百两。另外李涛奏章中说道:随州都虞候董遵诲响应朝廷号召,自愿前往邺都前线征讨叛逆,路过曹州时路见不平擒获曹建仁。可见此人忠君爱民,既然这董遵诲有心为朕征战,就给他一个归德军营指挥使的正式官职,另赐百两白银。”

“这董宗本教子有方,也是陛下慧眼识英才,前些日子提拔董宗本出任随州,实在是用人得当!”苏逢吉凑趣说道:“说起来这都是陛下的威德所致,要不然那董遵诲又岂会从随州千里迢迢赶赴前线,为陛下效力呢!”

刘知远大笑,很是得意……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03章甲具骑兵

当夜,皇帝便派出信使急速前往邺都,悄悄训斥慕容彦超。慕容彦超本来死不承认曹州之事,但是信使出示了曹建仁亲笔签名的供词,慕容彦超也只能红着脸连连请罪。他自己心里也清楚,高行周之所以将曹州之事秘而不宣,不过是看在自己是皇帝弟弟的身份上,可是这皇帝亲弟弟的身份有时就是个祸患,如果真的失去了圣眷,那自己离死就不远了。

输了就得承认,反正已经被人抓住把柄,慕容彦超立即命令澶州的粮仓向归德军提供军需补给。在澶州,镇宁军的仓库一一打开,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让归德军的联络官们看花了眼。不过,私下里慕容彦超还是觉得愤愤不平,后来他悄悄吩咐手下买通曹州狱卒,将曹建仁偷偷杀死,以泄心头之恨。

董遵诲和李涛等人在曹州又待了两日,也收到了不少贺喜的礼物,尤其是他们接到了快马送来的圣旨,这开始董遵诲转世以来头一回啊!这圣旨要是能保存下来,留给后代,那不得换个数十万人民币啊!

董遵诲傻乎乎乐了好几天,没事就看着那圣旨发呆,让李涛很是鄙夷,暗道一声土包子。后来李涛还将此事说与他的好友,他的好友又将这事说给好友的好友,一来二去,董遵诲还没进入开封,便有了“土包子”名声。不过皇帝得知此事后倒是称赞了董遵诲一次,说他是忠厚老实、本份人家。

除了升官的消息外,传旨的卫士还带来了对董遵诲和李涛的赏银,这个董遵诲就更舍不得花了,反正百两纹银又不算太重,董遵诲将它们放在马鞍旁边的锦囊中,每天都会高高兴兴地摸上一把。

之所以说放在马鞍旁,是因为董遵诲他们现在已经离开曹州,正在前往澶州。

有了皇帝的一番斥责,慕容彦超已经老实了许多,留守澶州的官员更是小心翼翼地招待过境的归德军,免得他们再生怨言。

当然,澶州作为慕容彦超的大本营所在,自然有着他们的傲气,城门口的甲具骑兵让归德军上下很是震惊。虽然只有区区五百骑,但却让所有经过城门的士兵们为之而震惊,甚至被震慑,其中就包括董遵诲他们。

本来董遵诲他们从襄州拐骗来铁甲,从白延遇手中坑蒙来战马,还以为自己所部装备已经十分精良,颇有些沾沾自喜的味道。前些日子,归德军送来都头的号牌,董遵诲虽然接收却没有立即加入归德军的意思,就是想凭借自己手中的铁刀、胯下的战马,在邺都取得新的功绩。可是现在看看人家的装备,再看看自己,大家也都没有了炫耀的心情。

甲具骑兵身上的武器装备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完整的马具,这也是董遵诲他们唯一能跟上甲具骑兵的地方;二是战斗兵器,比如战刀、长戟;三是骑兵铠甲,董遵诲他们只能勉强凑合一二;四是具装,也就是马甲,这方面董遵诲他们可就对甲具骑兵们羡慕至极。

同样是马刀,同样都是无环首短柄铁刀,董遵诲他们拿的是百炼铁刀,人家甲具骑兵肩上扛着的却是用灌钢法精心锻打的钢刀。

所谓灌钢法就是将生铁融化,浇灌到熟铁,一边浇灌一边用木炭灼烧锻打,然后用牲畜的尿和脂肪来淬火。说起来简单,可是坐起来很难,连年战火,熟练的铁匠那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就镇宁军这样的大军镇,才能有这样的大手笔。像董遵诲所在的随州,根本就找不出一个这样的铁匠来。就连山南东道的首府襄州,据细作报告,也没有这样的铁匠。

骑兵们使用的兵器,除了战刀,还有弓弩、长戟、铁槊。远射用弓和弩,董遵诲搜遍整个随州,只找到步兵用的铁弓,根本就没有骑兵用的短弓,士兵们站在地上还能射中目标,要是骑在马背上,谁知道能把箭射到什么地方去!

战刀一般在陷入混战害怕误伤的情况下使用,甲具骑兵们格斗用的是长戟、铁槊、长枪。不过长戟、铁槊都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连年征战,懂得使用它们的士兵越来越少,如今士兵们最常用的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