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谷点头应诺,一时宾主相欢……

卷三第201章辽军南下

所谓的侍卫副将,其实就是亲兵头子,一般是由主将的亲信担任。董遵诲也算是郭威的半个弟子,而且还在郭威帐下听命很长时间,给郭威留下的印象很是不错。所以陶谷将董遵诲的名字报上去之后,郭威很快就同意让董遵诲担任这职位。九月底,董遵诲就来到郭威府上,走马上任。

作为枢密使、侍中,郭威拥有自己的精锐私人卫队,卫队的头目正是刚刚提拔上来的石守信。石守信在河中府的时候,被那无名道士所指点,与董遵诲的关系很是不错。大家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征得王政忠、杨光义、王审琦、刘庆义等人的同意,董遵诲等六个人结为兄弟,号称义社六兄弟。六个人欢欢乐乐地在董遵诲家**度新年,彼此间的交情越来越好。

董遵诲还记得历史上赵匡胤篡周立宋所依仗的力量中就包括他的几个结义兄弟,号为“义社十兄弟”。现在自己已经结交了五个人,剩下四人中韩重赟、刘光义(刘廷让)、李继勋三人直到郭威镇守邺都时才加入军队,而董遵诲一直没有遇到过刘守忠,不过他在历史上就语焉不详,应该也不是什么杰出的人才。

一个合格的侍卫副将,首先要保证家主的安全。董遵诲特意从铁匠铺里定做了数扇铁板,装在了郭威的马车里。从外表看上去,这辆马车很是寻常,但董遵诲特意做了多次实验,里面暗藏的厚厚铁板足以阻拦弓箭的数轮攒射。

董遵诲还特意找了能工巧匠在马车上装上了壁橱,里面分上许多小格子,既有美酒、点心,也有围棋、钱袋,甚至还有几身寻常的士人衣裳。至于马车里的摆设,反正有乐安的帮忙,应该能讨郭威的欢喜。

等到改装完成之后,董遵诲立即献上这辆马车。郭威其实早就收到了报告,他看后也感觉非常满意。郭威过去常常骑马外出,但最近应酬太多很容易喝多,醉醺醺的他骑在马上老是颠簸,也容易出事。如今有了这贴心的马车,可算是轻松多了。

就这样相对平淡的过了小半年,五月初郭威又要去史弘肇府上赴宴,知道史弘肇酒量的郭威特意坐上了马车,准备不醉不归。不过郭威刚来到史弘肇的府上,就接到了契丹人南犯的消息!郭威不敢怠慢,立即与史弘肇一道入宫。

董遵诲作为郭威的侍卫副将,也带领护卫们在皇宫门前守候。此时皇宫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在等候自己的主公。不过有一个人周围倒是空荡荡的,只有他瘫坐在地上。董遵诲打眼望去,却是那垂头丧气的吴虔裕。

董遵诲很是诧异,在他看来,没怎么立下战功的吴虔裕被破格提拔为宣徽使,应该兴高采烈才对,怎么如此颓废,居然不顾官员的体统!他多少也与吴虔裕有些交情,见面装作不认识也不太好。

于是董遵诲便上前行了一礼,低声向那吴虔裕问道:“吴大人您这是怎么了?您可是宣徽使啊,这样坐在皇宫的门口,可是要被御史弹劾的!”

吴虔裕抬起头来,发现是有数面之缘的董遵诲,他本不想搭理,但人家毕竟出于好意。吴虔裕便情绪低落地说道:“道安啊,我很快就不是宣徽使了,御史愿意弹劾就弹劾吧!”

见董遵诲很是诧异,吴虔裕也想向旁人诉说自己的委屈,就对董遵诲仔细解释起来。

今天早上他入宫求见的时候,正好碰见杨邠。那杨邠因为兼职太多,便向皇帝请求解除他枢密使的身份。杨邠虽然做事不够圆润,可毕竟是帝国的重臣,刘承祐岂会随便撤除他的职位,哪怕只是一个兼职。

刘承祐便示意吴虔裕劝阻,可吴虔裕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枢密院乃是帝国的机要重地,不应该让这种元老重臣多加把持,免得权柄太重,日后成为帝国的内患。吴虔裕就不顾皇帝的暗示,自顾自地说道:“枢密院乃是皇家的机要重地,应该让后生晚辈轮流去做事,杨公辞去这一职位很是正确。”

刘承祐觉得自己已经暗示的足够清楚,这吴虔裕怎么这般不知趣。正好这时传来了契丹人南犯的消息,刘承祐便借故挽留杨邠,同时,任命吴虔裕为郑州防御使,泄愤般将他赶出开封!

董遵诲倒是觉得吴虔裕说得很对,不过皇帝既然已经下了命令,大家也不能公然反对。董遵诲安抚了吴虔裕几句,不过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等俗套话,可吴虔裕却觉得心里很是熨帖,他在皇宫前呆坐了半个多时辰,愣是没有人上前劝慰。

此时皇宫中正在争执,辽国人马现在正在黄河以北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各战区却一味防守,没有一个人敢主动攻击,结果就如同一盘散沙,被辽军多次击败!

大家都觉得应该派一员上将坐镇邺都,督促各将领抵抗。郭威主动请缨,刘承祐也很是爽快地答应下来。不过,史弘肇提议让郭威依然兼着枢密使的职位,苏逢吉却以没有旧例的理由而反对,大家为此争吵起来。

史弘肇大声说道:“事贵从权,岂能一定按照旧例实行?!况且郭将军兼领枢密使,才可以便宜从事,震慑诸军将领,顺利地发号施令、调动人马。你们这些文臣,哪里知道沙场机变的重要性?!”

见史弘肇满嘴喷着吐沫星、大声争辩,苏逢吉有些个胆怯,不敢再大声争论,只是小声嘟囔道:“中央控制地方,那是理所应当;可要是坐镇地方却对中央政策指手画脚,岂不是本末颠倒?!”

他的话虽然也有些道理,但是前些年契丹人南下造成的阴影实在是让人担忧,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契丹人赶回去,万万不可让他们以为中原有可乘之机!

于是在争议了一个时辰以后,刘承祐下令拜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遥领枢密使职务。原天雄军节度使高行周因为年老无力指挥大战,调任天平军节度使。同时刘承祐下诏、各辅政大臣副署:凡是河北各军需要供给的粮草物资,只要郭威行文索取,就要立即照办,不得延误!

卷三第202章将相失和(上)

昨天郭威就向董遵诲吩咐过,今天要去窦贞固家赴宴,这是汉朝所有高层官员的公开聚会,一定不能耽误。

第二天一早,董遵诲就命人将马车擦拭干净,尤其是拉车的那三匹黑马,更是被刷洗地一尘不染。乐安也曾疑惑地问他,为何选择这焉不拉几的黑马,而不是那浪漫美丽的白马?董遵诲只是微笑不语,低调是王道,嚣张会早死,这可是真理。

果然,等到中午郭威出门的时候,看到拉车的马匹后他连连点头,处于他现在这个位置,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影响,千万不要被人从礼制上找到漏洞,要保持低调。郭威上了马车,董遵诲、石守信率领十余卫士在周围护送,便往窦贞固家而去。

很快就到了窦府门前,董遵诲上前递交门帖,接着窦府就中门大开,窦贞固亲自迎了出来。郭威与窦贞固把臂而行,率先走进府中。

董遵诲只是正五品的官员,根本没有资格从窦府中门进去,不过他作为郭威的侍卫副将,也得以跟随郭威左右。董遵诲立即安排石守信守护马车,自己则小跑着来到了郭威身后。

郭威到了不久,史弘肇、苏逢吉等人也来到了窦府,窦贞固连忙出门,将他们也迎了进来。众人寒暄几句,就开始饮宴。反正大家最近官职都有所提升,也算是集体庆祝一下。

很快众人就喝了十余杯酒,都有些醉意上头。董遵诲连忙从荷包里取了一块醒酒石,悄悄递给郭威。郭威含在嘴里,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对董遵诲的细心很是满意。

这时史弘肇举起大杯向郭威敬酒,就听他大声说道:“昨天廷议的时候,居然有人大唱反调,反对老弟兼任枢密使的职务,真是岂有此理!”说罢史弘肇瞪了苏逢吉一眼,而后一饮而尽,将空空的酒杯高举。

旁边的苏逢吉听着就有些个刺耳,他也忍耐不住,举起酒杯来大声说道:“大家都是为了国事,廷议上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干嘛如此介意?!”

旁边的杨邠也大声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廷议嘛,就是让大家各抒己见,免得有疏漏的地方。来来来,苏公,咱们共饮一杯。”

见杨邠和苏逢吉共饮一杯,郭威害怕史弘肇发飙,连忙说了几句劝解的话,与大家共饮了一杯。

史弘肇酒意上头,还是有些气愤,就听他大声嘟囔道:“捍卫国家、保护人民,都靠咱们长枪大剑,只有武将才是定国安邦的依仗所在!你们这些个书生,笔杆子有什么用处?!”

他这句话的打击面太广,一向低调的王章也按捺不住,就听他举杯抗议道:“史公这话有些过了,如果没有笔杆子运筹帷幄,征集钱财,那军队的后勤辎重、封赏军饷,又从哪里出来呢?!”

史弘肇这才闭上了嘴,只是大口喝酒。大家都有些尴尬,好好的一场酒宴竟然成了辩论会,太影响彼此间的感情喽!王章见大家默默无言,感觉也过于沉默,就笑着说道:“中午咱们少喝点酒,等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去我家聚一聚。我女儿刚为我添了一个外孙,快要抓周喽!”

众人连忙恭喜,郭威知道董遵诲随身经常带些小物件,就悄悄往后一伸手。董遵诲连忙翻了翻袖筒,将前段时间漏在那里的金寿桃递给了他。

郭威见是寿桃,满意地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说道:“我郭威只是一介武夫,如果没有杨公居中调度,没有史公安抚京师,没有王公充实库藏,岂能平定三地叛乱。如今王公新添外孙,我先送个寿桃祝贺,愿王公长寿健康,将来看着外孙开枝散叶!”

王章很是高兴,乐呵呵地接过这寿桃。史弘肇也悄悄暗笑,他刚刚看到了董遵诲和郭威的小动作,而且这金寿桃他也认识,正是董遵诲前不久送给他、却被他婉拒的那个。不过史弘肇倒是很羡慕郭威有一个机灵的部下,哪像自己身后的解晖,就知道埋头喝酒,一点也不看眼色。

郭威送上礼品之后,主人窦贞固立即也命人献上礼物,至于苏逢吉等人,仓促之间虽然拿不出什么贺礼,可是祝贺的话语倒是说了几箩筐。宴会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觥筹交错、一醉方休……

等过一个多时辰以后,虽然有着醒酒石的帮助,郭威也有些喝多了。不过这并不丢人,大家都是东歪西倒,谁也笑话不了旁人。

董遵诲将郭威慢慢搀到马车上,马上从壁橱的下方取出一个铜壶来。打开盖子,从里面又取出一个小的铜壶,两侧铜壶之间有微燃的木炭保温。董遵诲将铜壶打开,倒出一杯温水来,递给了郭威。

郭威一饮而尽,舒服之极。他笑着对董遵诲说道:“道安,让你干这个伺候人的活,实在是委屈你了!等到了邺都,你还是独领一军,要不也太浪费你的才华!”

董遵诲憨笑着说道:“您也算是我的半个师父,伺候师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里能说上委屈?反正只要待在您身边学习,干啥都行!”

董遵诲的这几句话让郭威很是舒服,他笑着说道:“你有这个心就成,咱们马上就要去邺都了,老夫还等着你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呢!”

两人闲聊几句,郭威又说道:“马上咱们都要出征了,朝廷有着制度,武将上阵不可携带家眷。而且咱们出阵邺都后要执掌大军,虽然朝廷没有明确命令,可是咱们的家眷按惯例也得留在京中。你抽空将桂英接到我的府上,找一个单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