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就给他们招呼什么。要知道,当年项庄舞剑,是为了杀人。如今咱们活学活用,来个反其道行之,一定要打消他们的奢望。北海,是咱们的。”

“…”

到目前为止,两国谈判完全按照李定国设定的路线图前进着,先商议大家共识的东西,路都开始修建了,通商当然没问题。其他像训练新军、留学制度、技术工人互换,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东西,大家完全可以笑哈哈的把事情给敲定下来。但双方到目前为止,都绷着劲儿,不谈划界问题。俄罗斯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一个肥大臃肿的弱国,当年被成吉思汗按地上臭揍,那只是他们挨的众多蹂躏中的一次,算起来,波兰欺负他们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蒙古人。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不仅欧洲人给他们上了一次眼药,半公开的处决托尔斯泰。波兰人也搞了不少小动作,因为土耳其一直是中国的“进贡番邦”,所以土耳其已经与中国洽谈“贺举”(留学)事宜了,为此,波兰人居然率先与土耳其人签订了开放港口贸易的协定,其幕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俄罗斯跟土耳其死掐,波兰人作为同一个上帝的子民,不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跟朋友的敌人做起了生意!!!简直没理可讲

所以说,现如今中国人要求北海的主权,俄罗斯其实没什么价钱可以商量。只不过前期托尔斯泰的工作做得很足,他已经预判到中国人,目前绝对没有余力来开发北方这片冻土带,除了经济、技术问题之外,其实还跟一个民族的热情有关,中华民族是个得过且过的民族,或者说是一个容易满足的民族,野心始终不是很强。

托尔斯泰正是敲准了中国人的这个软肋,才给沙皇使团定下了“死缠烂打”的谈判原则。能不退让,决不退让。能躺地上满地打滚,决不坐着。

这一切,都源自北极熊对土地的认知,与东方人大相径庭。

东方人讲究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只要有外敌入侵,经常可以看见某芝麻绿豆大的小小官,率领平头百姓们,举城巷战,宁肯最后纵火投缳,也很少愿意向后转身。

但俄罗斯人则讲究战略纵深,外敌入侵之后,北极熊通常采取冬眠方式,闷头跑出三百里,然后挖个雪洞钻进去。等到俄罗斯的冬天降临大地,北极熊的春天也就不远了。因为没有一个民族,能在冬天战胜俄罗斯人。当年的蒙古人、波兰人,都对“冰湖”头疼不已。

这就是两个民族的最大特点,对于无主之地,中国人看一看,笑笑,随后回到自己家里歇着去了。北极熊则一定会到处踩踩,这挖个坑,那边盖个小木屋,这地方就算它老人家的后花园了。

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又给了北极熊扩展冬眠地的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但聪明的托尔斯泰,还是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如果俄罗斯人在谈判过程中不耍赖的话,他们兴许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李定国也好,刘惟敬也罢,能拿到北海,就已经是他们对国家所尽义务的极限了,他们两个跟多数人一样,都认为天子小朱对北海、北地的渴望,纯属好大喜功。那破地方,要来何用?但二人又都有一些超时代的眼光,知道贝加尔湖这么大片的水域,对民生经济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才是他们死活都要保住北海的原因。既可以围海造田,为国生财。又能替皇上挣一个开疆之美名,也就足矣了。

至于其他的北地,李定国、刘惟敬,完全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可就是因为北极熊有点太赖了,一会儿利用“以东”“以北”定义上的模糊,来偷鸡摸狗。一会儿利用逃犯去盖城堡,来实现名义上的主权。前些日子还拖拖拉拉,为得是制定通盘合约方略。这表演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自然也就逼出了中国人的火气。

李定国率先就急了,本来还想着渎职了事,把大片的土地划给俄罗斯就算了,但现在可好,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北海军神,心中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起来了,既然他们想玩游戏,那便奉陪到底。

这正是李定国“天干地支柜”的来龙去脉。

刘惟敬也同样如此,让不让你,是一回事儿。但愿不愿意输给你,那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世间很多人都假聪明,以为就他能,把别人都当傻子耍。放眼四周,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每每看到这些人玩着不高明的阴谋诡计,却自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像刘惟敬这样的聪明人,就会暗自发笑。

这也正是,刘惟敬忽然提出来让小姜耍刀的原因。说起谈判技巧,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以及这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只要肯认真学习,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谈判桌上打败中国。

但就在谈判逐渐的并入中国人的节拍时,刘惟敬却抑郁了。他的抑郁,来自于好朋友托尔斯泰的死。

刚刚结束的决斗,个中滋味很是微妙,俄罗斯取得了中国人的支持,开发北方陆路通商渠道。从效果上讲,破坏了英、法、荷兰、西班牙等国联合垄断的海洋贸易。这样一来,这些国家非常愤怒,但因为这是大明的决定,不敢不给面子。可如果轻易就接受俄罗斯成为欧洲新贵,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所以,决斗其实不可避免。

在这场决斗中,托尔斯泰已经走入死局。南洋诸帆最无赖的做法,就是玩车轮战,约翰船长不行,就换冯香子,冯香子要还不行,就换亚利哈桑,阿拉伯人尽管跟他们混在一起玩共和,但从内心当中,对耶稣信徒相当排斥!

而托尔斯泰这边,也被自己的祖国出卖了。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已经看到了欧洲的愤怒,那么在已经即得利益的前提下,如果为了托尔斯泰一个人,而得罪整个海洋,他们也是吃不消的。因此当托尔斯泰要与海盗共和国的上议院议员决斗的消息传来,俄罗斯立刻调整了使团班底,所有年青的热血贵族,全部招回。取而代之的,都是像弗拉基米勋爵这样的文职人员,并且平均年龄58岁。

这样的班底过来,托尔斯泰只能寻求自己的好朋友刘惟敬来担当助手。但这样一来,助手可以参与决斗的规则,将自动废止。因为没人会同中国外交官交手,既然先天条件如此,托尔斯泰就只能单打独斗。

这便是欧洲人奉行的《君主论》,没有任何人是不可以牺牲的,用托尔斯泰的性命,来交换整个欧洲的谅解,这是一条好计策。尽管托尔斯泰的决斗邀请,是因为约翰船长当面侮辱沙皇陛下。

身为国士,就算这个国家的象征再不着调,也一定要反击。这种情怀是刘惟敬赞赏不已的。但刘太医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他同意通过猜枚方式来敲定决斗开枪的次序。

落子争先,是棋道真谛。猜枚争先,是中国人最习惯的一种方式。当李定国有意无意的抓起一把黑白子时,刘惟敬本能的做出了准确判断。他替自己的好朋友选择了劣势。

李定国是个很成熟的人,他已经猜测到了很多东西,俄罗斯王庭放弃了托尔斯泰,欧洲人无论如何都要杀托尔斯泰以警告沙皇。自家天子这边,围绕着杀还是不杀,已经讨论得所有人都疲倦了。既然如此,索性顺水推舟,既成全欧洲海盗,也成全丧权辱国的沙皇。还能顺手替国家解决一点儿后顾之忧。也还算不错的选择。

李定国以裁判的身份,定下了“猜枚”原则。

所以托尔斯泰在刘惟敬眼中,变成了一个悲情英雄。他为了祖国而战,却被祖国出卖。他与海盗决斗,却注定死于海盗之手。他选择好朋友作为助手,却被好朋友的无意举动,推向了死亡。

这一切,都只证明一点:英雄,注定寂寞。

托尔斯泰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俄罗斯是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她们注定会永远缅怀托尔斯泰为俄罗斯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但刘惟敬就不一样了,他感受到了国家政治的黑暗和龌龊之后,内心中不可能不挣扎,也就不可能不抑郁。

在抑郁之余,刘惟敬也不忘安排最后一个任务,将堵胤锡的“全才科举”、徐光启的“分科取士”、黄宗羲“推窗之论”引入北海一带进行的探索性实践。

“全才科举”和“分科取士”其实很简单,一个是需要士子拥有生活经验、社会实践、以及生存技巧之后,再去报考甲乙榜(无论甲榜进士,还是乙榜举人,统统是国家干部)。另一个是希望国家不以一才选官,技术型的官员,最好也可以荣登金榜。这两个选材理论,在国内科举影响根深蒂固的基础上,是不可能马上实施的。唯有选择一块新开垦的土地,进行试验。经过多年的考察之后,当国家普遍尝到了甜头,再推广到全国。因此这两个理论实现的唯一渠道,就是号召天下有志人士,都能够移民到北海来参加大考。

这点并不算障碍,天下能人多矣,尤其是承平近300年之后的中国,人才积累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就会越来越普及,加上物质条件丰富的条件下,很容易造就越来越多的各类型人才。这些人才不能物尽其用,早晚成灾。

那么通过“全才科举”和“分科取士”,让这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科举)上位的青年学子,来到北海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于国于民于己都非常有利。

国家做的试点很多了,山陕新制,就算一个经济特区。如今效果良好,当年流寇集中地,现在全天下最安稳的地界。这一切都源于钱谦益、洪承畴、孙传庭合作推出的“为民置产”。其中钱谦益是哗众取宠,洪承畴是沽名钓誉,唯有孙传庭才是死心塌地。山陕草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已经是宇内最高。

其实张彝宪的“皇庄备田”,朱慈炯的“定陶工坊”都算是经济试点。但这些都趋于因地制宜,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工程。

而“推窗之论”,则将从实际行动,上升为政治理论。

那么这个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推窗之论’表面上仅仅是一个民生指标,老百姓吃饱穿暖,拥有遮风挡雨的一小片棚屋。那仅仅是杜甫先生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所代表的朴素民生1。0版本。

但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还需要享受生活,感受生活,因此,郑蒙儿以秦淮名妓的身份,能够获得闻雷兽的垂青,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嫁入黄家门楣,全靠下面这段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一段话语:

“我只知道,推窗望月,倚栏高歌,乃人间美致,是以这窗户嘛,就是用来望风景的。然而时至今日,先生看到了吗?纵使我这样的场主之窗,也只是为了透气,只是为了采光,因此说,如若我为天子,我便要让所有大明子民的家家户户,都有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户。”

瞧瞧,这就是秦淮名妓,这就是中华巾帼。如此理想,确实让很多须眉折腰。也就难怪有人千古之下,还在缅怀那秦淮烟雨中的美丽女子了。

第三十六章:推窗之论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

如此清新隽永的诗句,难道是那些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所能想出来的吗?当然不可能。

既然没可能,就要问个为什么?凭什么平凡的百姓,就不能拥有情调格调以及蓝调?凭什么人民就不能拥有低级趣味、悠而无优、以及罗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