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得流油的有钱人不用缴税,穷得屁股漏风的农民却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这就是明末的真实写照。这,才是民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也是明末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民的问题不解决,国家不可能安定。出现这样的问题,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转世,都是难以解决的。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依靠统治者本身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是推倒重来。

当然,免税的情形也不是完全没有。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的开垦荒地,张准等人研究后决定:新开垦的土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按照每亩二十斤稻谷缴税,从第三年开始足额缴税。

根据统计报表的显示,眼下的浮山所,总共拥有八万亩的田地,剔除新开垦的田地不纳粮,还有三万亩的田地可以纳粮。按照每亩四十斤计算,可以收取一百二十万斤左右的稻谷。加上民众出售的各种粮食,将极大的缓解粮食压力。同时,在劳动用工方面,也有了更大的转圜余地。

做出决定以后,王铭宇、刘航、侯山平、杨立仁、刘宝玉等人,就分头去实施。对于这次改动,他们也是相当重视的。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做了相当的调查。对于这个税率,大部分民众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不排除有极少数有其他的想法。不过,就算有想法,他们也不可能在浮山所之外,找到更好的生存之地。

当天晚上,张准来找杨凯德,和老人家说起收取赋税的事情。他有点担心,这个纳粮的决定,会不会让民众们觉得自己是出尔反尔,没有信用。这是很要命的问题。一旦领导者的信用被透支,他的威信,也就不存在了。

没想到,杨凯德倒是笑了笑,爽朗的说道:“玉麟,你将税率定下来,乡亲们反而吃了一颗定心丸!你不用担心,乡亲们不会有意见的!”

张准有些奇怪的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杨凯德笑着说道:“几千年来,老百姓种地哪有不纳粮的?你当初说不纳粮,乡亲们都是不相信的,所以,大家私底下,都在估计,十月粮食丰收,你会收取多少的赋税?有些人背后猜测,到时候可能要上缴一半的收获!现在只要四十斤每亩,比他们估计中的轻多了!”

张准听老人家这么一说,倒是渐渐的明白了。

他来自后世,知道废除农业税是可行的,也是落实到了实处的。但是,这时代的民众,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当兵吃粮,种田纳粮,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张准一下子提出种田不要纳粮,实在是颠覆了大家的思想。这个馅饼到来得太大,民众们都不太相信呢。现在,张准将税率定在每亩四十斤,并且刻碑铭记,乡亲们反而可以放下心来了。

张准不得不感慨,这年代的人们,的确是太淳朴了。

不过,细细回想起来,均田免赋的口号,的确是有些超前了。后世的很多做法,在这个时代,未必可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法律法令自然不同,照搬后世的经验,有时候效果未必好。还是老人家说的好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杨凯德的定心丸,张准便开始了更改法令的操作。尽管这个税率,民众们应该都能够接受,抵触情绪不会太严重。但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风波,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是要注意的。尤其是要避免给人留下朝令夕改的坏印象。

朝令夕改,从来都是大忌。

第二天,开始有流言传出。因为有大量的大型工程需要进行,比如说修葺城墙,铺设道路,修建水库,凿通涵洞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人向张准建议,要求浮山所的每个军户,每个月承担三天的徭役。如果三天的徭役不够,可能要增加到四天。如果四天不够,可能要增加到五天。总之,无论如何,这些工程必须按质按量完成。

“三天徭役?”

“四天徭役?”

“五天徭役?”

“是不是太多了一点了?”

当这个流言传开的时候,浮山所的军户,都不免悄悄的窃窃私语起来。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不安,感觉头顶上好像笼罩了一层阴影。本来挺有盼头的日子,好像一下子黑暗起来了。

谁都知道,所谓的徭役,就是免费的劳动。不但要免费干活,没有任何的工钱,而且干得不好,还可能被鞭打,被虐待。以前,承担徭役的时候,经常有人被活活打死,生病了也不能休息,累死了也没有补偿。另外,生产工具和伙食,还要自带,官方是不提供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徭役都是无比痛苦的。对于徭役,浮山所的每个军户都相当的反感。他们没想到,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就要开始承担徭役了。历史上,因为徭役沉重而爆发的动乱,也不在少数。当然,不想服徭役,没问题,交钱吧!交钱可以代替!但是,又有几个人有钱交?





第149章 我教玉麟哥哥写字

有关徭役的消息,是传播的有板有眼,令人不得不信,甚至连《徭役令》这样的专有名词都出现了。四令也变成了五令。之前,张准是颁布了四项法令,如果多了一个《徭役令》,那自然就是五项法令了。只是,前面的四项法令,大家都欣然接受,趋之若鹜。只是,这第五项法令,实在是不受人欢迎啊!

幸好,此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就是张准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颁布《徭役令》。于是,沮丧的民众们,好像是抱住了救命的稻草,燃起了一丝丝的希望。有消息灵通的人士悄悄的说,张准是不太赞成要民众们服徭役的,谁都知道徭役不是个好事,爱民如子的新任千户,是不会做这种坑害乡亲们的事情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啊!

城墙不能不修葺吧?道路不能不铺设吧?水利设施不能不修缮吧?下水道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不能不清理吧?要干活,就要有人,就要有粮……可是这两样东西,张准的手中,都没有啊!没有人主动前来干活,只能是摊派徭役了。毕竟,张准也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不是?

“要是大家愿意交点税,倒是可以免除徭役。”

“要是我手上有粮的话,可以请人来干,就不用摊派了。”

“可是,我当初承诺过的,绝不纳粮的,我不能出尔反尔啊!”

张准无意中嘟囔了几句。

结果,这几句话不小心就泄露到外面去了。

正在忐忑不安中的军户们,仿佛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纳粮来代替徭役!

只要这个税率不是太厉害,谁都愿意用收税来代替徭役!

新任千户大人不愿意出尔反尔,可见他的人品是杠杠的,言出必行,绝对反悔。但是,咱们既然不要这个徭役,就要主动一点,向千户大人说明,不是千户大人出尔反尔,是我们愿意主动的纳粮。好吧,千户大人你的人品,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要求你这么干的,你没有必要自责。

于是,不明就里的陈国喜、毛三爷等老人首先出面,向张准传达群众的呼声。这两个老人家的确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一本正经的向张准提出不要颁布《徭役令》,而是改变《均田令》和《军田令》的某些细节。乡亲们愿意每个月交点粮食,代替这个徭役。至于纳粮的标准,还请各位大人商讨。总之,无论如何,这个徭役,还是不要搞了。

张准内心颇为歉疚,表面上却不露神色,还得装作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是食言了……”

毛三爷急忙说道:“这不是大人食言,是我们强烈要求!不同,完全不同!”

张准心底下越发的惭愧。

为了这个事情,蒙骗了两个直爽的老人,的确是有些愧疚。要是自己当初考虑得周全一点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过,有这两个老人出面,他的目的轻易的达到了。

于是,张准爽快的接受民众的建议,不再颁布所谓的《徭役令》,改为纳粮。经过慎重的考虑,确定税率在每亩四十斤稻谷。如果缴纳其他作物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这个税率将会刻在石碑上,以后绝不更改!

听到这个消息,军户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每亩四十斤稻谷,这个税率还算能够接受。至少,要比每个月三天甚至是五天的徭役轻松多了。于是,大家都表示热烈来,千户大人还是很容易虚心接受大伙意见的,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

很快,巨大的石碑,就树立在千户官厅的门口。石碑的上面,明确规定,浮山所辖区内的地税,全部为每亩四十斤稻谷,其他作物另行折算。立碑为记,永不更改!石碑竖起来的当天,很多民众都跑过来,亲自看过,才算是放心。

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对于税率,同样是刻碑为记的。只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对于石碑并不重视,肆意更改,严重透支朝廷的信用。最终的结果,是连皇室中的其他宗亲,都不相信皇帝。朝廷的大臣,对皇帝的每个行为,都抱着深深的戒心。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信任朝廷。除了太监,皇帝简直是举目无亲。这大概也是明代皇帝的悲哀了。

“大人,高!实在是高!”在没有人的地方,王铭宇悄悄的向张准竖起大拇指,对张准是佩服到了极点。有关徭役的流言,自然是他们几个人操作,故意放出去的。至于其中的原理,参照后世某些单位发年终奖之前的流言。

“大人,厉害!太厉害了!”刘航也心悦诚服表示赞叹。

侯山平也在一旁微笑不语,连连颌首点头。

杨立仁和刘宝玉两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本来,他们几个都以为,这场纳粮风波,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人不满的。他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跟这些人做思想工作了。但是,无论怎么做思想工作,对张准的威信,始终是个影响。没想到,张准凭空搞个《徭役令》出来,搞得军户们反而主动的要求纳粮。要是不纳粮,他们还不答应!

“这不是王道,以后还是少用。”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才是王道!”

张准轻轻的摇摇头,面色凝重的说道。

从后世学来的一些小技巧,固然轻松的帮助他达到了纳粮的目的。不过,这样的手段,只能用一次两次,用多了,别人自然就看出来了。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傻瓜,一个个都精明着呢。一旦被人看穿,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以后制定法令法规的时候,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才是王道。补锅这类事情,无论手段多么的高超,始终是补锅,落入下乘。高明的人,根本不用补锅!

“我等受教!”

明白内幕的几人,自然是连声赞同。

“均田免赋”的口号变成了“均田免役”,并没有阻止外来的军户们投奔。每天从灵山卫,从鳌山卫的方向,悄悄逃难过来的,依然是上百人之多。事实上,只要是“均田”两个字,就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个年头,谁不愿意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呢?

放下了这桩心事,张准就轻松了很多,居然有时间来骚扰薛凝影一下。这小女娃立志要写一本《大明百科全书》,让张准敬佩不已。一个姑姑,一个妹妹,一个懂得造船,一个要著书立说,张准不服都不行。

张准来找薛凝影的时候,这小丫头正在努力的练字呢!小丫头可是正儿八经的书香世家出身,身上的书卷味非常重。除非是没有条件,否则,每天都是要坚持看书写字的。用后世的话来说,绝对是一等一的三好学生。

“玉麟哥哥,你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