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运气不好,钱自然是白花了,情缘却总是遇不到。
4个别婚介所和单身沙龙明知道某单身者没有结婚诚意,但是只要付费他们就给介绍对象,个别甚至发展到专门为人(包括已婚者)介绍情人和〃二奶〃,还有一些机构包揽国际婚介,在不可能调查落实境外婚姻对象具体情况的情况下,进行不合法的或是欺骗性的跨国婚介。
5性游戏。由单身者组织的在朋友或者熟人间发展成员的隐秘的单身者性乱交活动,社会上对这样的活动有一个称呼:〃性爱Party〃或〃性实验派对〃等。这种〃单身俱乐部〃
显然已经背离了单身俱乐部的初衷,不是在帮助单身者,而是在戕害单身者。2002年初,广东媒体公开报导广州市警方清查出市区某处〃性乱交者〃的活动场所。估计全国大中城市都有类似场所的存在。
6同性恋群落。也许同性恋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单身者,之所以将他们划归单身群落,我们依照的还是传统文化的视角。上面的章节里我们已经提到过同性恋在中国的境遇,这里不再重复。中国同性恋者多数并不是以单身面貌出现的,他们大多由正常的婚姻掩盖着。但近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他们之中也出现了一批敢于公开自己身份的人,他们组群而居,有着群体聚集的倾向和行动,于是构成同性恋群落。目前,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都有同性恋群落的活动,近几年有逐渐对社会公开的迹象。武汉市聚集人数最多,名声最响的一处〃同性恋活动角〃,在汉口一条大马路的十字路口,每周末晚都会有同性恋者聚集的活动。北京也有自由写作者匿名在某同性恋酒吧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深入活动。对于这个群体,我们的社会学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当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课题。
结论
单身俱乐部是单身群落聚集的场所,它在中国诞生的时间很短,算是新生的事物。在帮助单身者找到自己的生活伴侣,抚慰单身者心灵创伤,给单身者提供交往和消闲的空间这些方面,它的确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上文提到的各种出现在单身俱乐部、单身沙龙、婚姻介绍所里的欺骗行为、违法行为、反〃文化〃行为等也是严峻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政府以及社会学研究者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科学地、法制化地管理营业性单身俱乐部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利用婚姻和爱情行骗在各种场合都有,不一定就只限于单身俱乐部。但是单身俱乐部或这种名目的营业性单身者服务机构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诚意方面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不仅仅是营业道德问题,如果掉以轻心,也许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
*单身群体亚文化
***************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世界。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度的,地球上的一切都处于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框架之内。没有规则和秩序的事物是无法延续自己的存在的,最多只能是昙花一现。城市单身群落也是如此。
…
准则与规范
…
随着单身者对自身身份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渐自我认同,他们的活动逐渐地由地下到公开,他们的身份逐渐地从保密到张扬,渐渐地他们完成了社会性的群集。上一章我们已经研究了这种群集的有形形式单身俱乐部,这一章我们要研究的是单身者群集的无形方面单身文化。英国作家乔纳森在谈到单身群体之所以出现社会性群集时说:〃由于朋友之间的感情疏远了,所以离婚者就去致力于重建一个暂时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尝试性的人数众多的社会集团,创立一种现在开始接近确定的亚文化。〃本章我们将从文化学视域着手,研究单身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一股亚文化的思想潮流,它的来龙去脉,它的中外影响,它和主流文化的互动等特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世界。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度的,地球上的一切都处于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框架之内。没有规则和秩序的事物是无法延续自己的存在的,最多只能是昙花一现。城市单身群落也是如此。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人类生活的规则有的是官方定的,有的是民间定的。
所谓约定俗成,就是指来自民间由民众认可而普遍实行的规范和准则。真正打破一切,超然物外的人是没有的,超然物外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幻象而已。单身者也不例外,只是作为一种亚文化圈,它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大多来自民间社会的约定俗成,也即单身社会的默契,而不是来自官方和法律。
…
友谊和责任
…
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保护单身者权益的组织出现,中国单身群体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组织的群体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意识,他们之间结合得非常松散,而且目的方向千差万别,只有30%坚定不移的独身主义者,有60%的单身者无时无刻不是在为建立一个家庭或者是重新建立一个家庭而竭尽全力,还有10%的单身者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可能进入婚姻。他们的目的和方向如此不一致,以至于被各种营利性的单身俱乐部牵制着、左右着,表现出互相之间的不信任、不认同。也就是说中国的单身者亚文化只是一个朦胧的雏形的概念,尚不是一个已经完全成形的文化概念。
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它自身的与生俱来的欠缺,单身者之间联系的松散性、疑虑性,甚至欺骗性也暴露了这个群体的弱点。这一点上他们不能和同性恋群体(如果不把它看成是单身者群体的一部分)相比,同性恋者相互之间比较团结,非常明确自己必须争取的权益即希望主流社会能够公开肯定他们的性取向和性活动,因为他们处于不公开的活动状况之中,社会处境更为压抑,所以同性恋者之间能够因为目的一致而组织成为一个较为隐秘的社会群体。
但单身群体就不同。自1980年代离婚潮开始,中国单身者群体逐渐壮大,社会地位也逐渐变得优越,常常受到有关社会团体的关心和爱护,社会活动完全公开化,压力从这方面说已经减小,这使他们更看重个体自身的利益而不大注重整体生存境遇的改善。一个没有稳固群体观念的社会群体,也就没有统一的群体意识。相近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并不是单身者亚文化群体必然形成的条件。
不过,单身者之间情感的建立依然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相互之间长期交往产生的友谊或者是利益关系。有人排除利益,认为利益使人相互争斗,其实这是个误区。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共同奋斗之中有可能产生情感。单身群体,从表面上看来应该是有情感基础的,因为他们共同面对着强大的主流社会集团。主流社会里,单身群体的亚文化是遭受排斥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单身者和一个已婚者发生感情纠葛,绝大多数情况下主流社会的舆论会倾向于保护已婚者家庭,而将那个单身者视为第三者,而不管这之中真正的感情上的第三者是谁。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单身者之间在单身俱乐部相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信任、不认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他们对调查者的回答常常又很一致,他们大多是站在那个单身者的立场上说话的。换而言之,他们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情感上的不自觉的战壕意识、抵抗主流社会的意识、帮助和自己有同样命运的单身者的意识,这是单身者亚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情感的,只不过是深与浅的不同。在单身群体里有几种相交至深的情感,这情感不是来源于男女之间的性爱,而是来源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或者是男人和男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这种情况发生在以性的意识为交往基础的单身群体中,情感不是因为性而是因为友谊。这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参加单身俱乐部活动的单身个体,很快就会组合成一个个小型群体,来抵抗大型活动因为忽略个体而造成的形单影只感。单身者就是为了排除孤独而来,一个人躲在家里孤独是可以承受的,而身处群体性场合的孤独,那就让人很难承受了,所以单身俱乐部里的单身个体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小圈子,三个五个一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阵地。这个小型群体里相互之间非常平等和团结,是一个利益和友谊相交融的小团体。
前几章提到过的小林就是这样结交了一批女朋友,每次来单身沙龙必定三五成群,几个单身女人在一起,热闹得像一台戏。坐在桌子旁边,即使没有男人也不觉得无趣。我们的调查对象小张,上一章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她,48岁,离过两次婚,准备独身,她说她结交了一群年龄比她小的女伴,全部是离婚女人。单身者小王(见上一章)也有一群朋友,其中有几个是文化圈里的单身男人,他们聚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先前就是朋友,都成为单身者之后去单身沙龙活动还可以谈谈文化圈内的话题,彼此觉得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相似,可以互相介绍异性朋友或者一起议论四周的芸芸众生。
单身者,他们之所以经常在一起,是因为可以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相互倾诉单身的情感孤独。他们一起上单身俱乐部,出现在哪儿总是没人敢轻视。这些单身者比较重视小团体组织,因为他们一般觉得自己比已婚者弱小,所以必须互相支撑。
这就是所谓大圈子里的小圈子。小圈子里单身者之间的感情一般比较深厚,只要不发生利益冲突。这里所说的利益冲突就是性,如果不发生男女之间的三角或者多角的恋爱关系(在同一个小圈子里面),小圈子的友谊是比较牢固的。他们经常是一人有难,众人帮忙,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很强。
单身俱乐部里单身者很容易结交同性的或者异性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熟识非常迅速这完全得益于单身俱乐部的交友性质,人与人之间比较开放,容易亲近。而且,单身者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因为这样的友谊没有家庭和另外的家庭成员从中干扰,没有家务琐事的牵累,生活状况的孤独和寂寞把人和人拉在了一起,所以这种纯友谊的感情可以保持很久。
记者小冰和证券公司的小敏就是这样认识的,她们经常在一间咖啡屋一待一个下午,小冰在那儿写稿,小敏在那儿读小说。这样过了几个星期,有一天小敏偶尔抬头,恰巧小冰也抬头,无意之中两人的视线交流到了一处。两个女孩子有很多共同点,都喜欢时装、喜欢逛街、喜欢吃汉堡包、喜欢喝咖啡。于是她们成为了朋友,一起有很多可谈的话题。在这间咖啡屋里她们又认识了医生小良和他的朋友小方。他们四人聚成了一个小群体,经常约在一块玩。约会的地点就不仅仅只是咖啡馆,还有公园、游乐场、酒吧、饭馆,或者干脆是大排档。最近小冰和小敏合买了一个两室一厅,搬到一起住了。但是,她们不是同性恋者,只是想在这种居住关系之中体验同性间的友谊。在这种居住关系之中,她们觉得比较自由,不像和父母亲住在一起,老是要听他们的唠叨,生活习惯还要相互妥协。
单身群落的整体性、组织性、忠诚性目前在中国社会尚不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