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砰!砰!”一阵火药击发的声响后,整个校场上硝烟弥漫,刹时间将刚才众人的喊杀声掩盖了下去。
大明的火器质量虽然不如人意,但无可否认,相对于冷兵器,威力还是非常巨大,与游牧民族的交战常常负多胜少,关键还是还在于士卒的训练松驰,由于军户地位低下,为数不多的军饷口粮还常遭到苛扣,士兵们往往无效死之心,看到敌人冲过来还没有进入射程就早早施放,威力巨大的火器击在空处,偏偏是越怕死越死的快,等到敌人到了近处,他们手中的火枪已经成了一根空棍子,只能成为敌人屠杀的靶子。
可是如果是训练有述的一队火枪兵对于骑兵,只要不是要空无栅栏的平原,饮恨的必是骑兵无疑,在守城战中,火枪兵更是能发挥数倍的威力,南京军械处火器众多,阎应元原先的部下就有一人精通火器,挑挑捡捡之下,阎应元领取了一千支质量不错的火器,二十门大炮,组成了一千二百人的火器部队,这支军队的火器与冷兵器比例达到了四比六。
王福虽然多了数百年的知识,对于冷兵器该如何训练却没有发言权,与其错误百出,不如直接仍给阎应元,他真正关心的是这支火器部队,火器队伍如何训练,也是王福与阎应元两人相商后确认下来的。
阎应元听到皇帝要和他讨论火器战术时还不以为然,认为只是皇帝心血来潮,只是听到皇帝说提头头是道时才认真起来,最终确认了火枪兵的训练方案。
火器营除了二十门火炮外,全部使用的是火绳枪,抛弃了那些笨重的三眼火统,飞天神邪等乱七八遭的东西,刚才发出的巨响正是二十门火炮,炮声过后,鼓声响了起来,九百六十名火枪队组成的方队踩着鼓点整齐的向前推进。
羽林卫现在训练的方阵是六乘十六的方阵,每一次开火都有一百六十支火枪同时响起,火绳枪装填缓慢,需要六列才能保持火力的持续输出。
“立定!”一名正前步的军官举起了一把一剑,声嘶力竭的喊道。
看到前方指挥官的动作,刚才还激扬的鼓声顿时停了下来,正在前进的方步一顿,停止了前进。
“第一列准备。”
“第一列准备。”
“第一列准备。”
命令以前头的军官为起点,重复着传到了整个方阵第一列的每一名士兵耳中,哗啦声响起,第一列的士兵都已平端着火枪,摇动着火折子将火枪上的火绳点燃。
“发射!”
“发射!”
“发射!”
“砰!砰!砰!”爆竹般的声音响起,整个火枪兵前方一阵烟雾弥漫,将火枪兵的身影都掩盖在烟雾当中。
“第一列下蹲,第二列准备。”
“发射!”
“砰!砰!砰!”
“第二列下蹲,第三列准备。”
……
六轮过后,整个校场大半都烟雾弥漫,鼻中,耳中全是呛人的火药燃烧产生的气味,火枪兵的射击却没有停止,烟雾中依然传来火枪持续不断的射击声。
在王福观看亲军演习时,南京城外数十里处一队骑兵缓缓而行,这队骑兵神情彪悍,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行军,身上风尘仆仆,眼神依然锐利的注视着周围,骑兵中间是一位骑着花马的中年汉子,眼神高傲。
前面出现一座茶寮,中年汉子扬了扬手,正在行军的骑队顿时停了下来:“前面休息一下。”
“是,大帅。”
一小队骑兵脱离队伍向茶寮的方向而去,一会儿,茶寮就一阵鸡狗跳,所有的茶客都被赶了出来,一些被赶出来的茶客脸上大为愤然,可是看到外面直直的立着数百名骑兵后,都吓了一大跳,明智的冒着火热的太阳匆匆离开。
第23章 如箭在弦(上)
茶棚老板胆战心惊的望着这群骑兵,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军民鱼水情,当兵的素以蛮不讲理箸称,如要在战区,更有匪过如梳,兵过如洗之说,数百名骑兵,就是把他的茶棚拆了也没处讲理去。
“大帅,喝茶。”一名亲兵端来一碗茶水,茶是供过往路人解渴的粗茶,色泽乌黑,叶子上还带着枝杆,刘良佐皱了一下眉,只是喉中干渴,还是一口将茶喝掉,几名亲兵又从茶棚的厨房里找来了一些点心供刘良佐享用。
现在已是弘光元年的七月,南京的天气闷热无比,见大帅坐下来休息,其余骑兵也纷纷下马,小小的茶棚挤不下这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多茶水点心,其余士卒从井中打上清水,躲到树荫下喝水乘凉,有的还掏出带来的黄豆给战马喂食,只有一小队士兵依然骑在马上,警惕的望着四周。
刘良佐的队伍常常烧杀抢掠,军纪比流寇还不如,可谓是仇敌满天下,他自然要防止别人报复,因此对自己的安全最重视不过,连在南京城外依然小心翼翼。
远处一股烟尘扬起,一名骑兵正在向茶棚接近,那队警戒的士兵马上分出四骑迎了上去,不一会,四骑裹胁着一人驶来,到了茶棚前面才甩蹬下马,四骑分出两人象拎兔子一样将那人提到刘良佐面前禀道:“大帅,他说是高阁佬的家人,有事向大帅禀报。”
“高阁佬家人,说吧,这些天京城有什么异常没有,皇上都在干些什么?”刘良佐大赫赫的问道,话理话外对高弘图和皇帝都没有什么尊敬的意思。
刘良佐等人正是收到高弘图的书信才会向皇帝提出借虏平寇之策,本来东林党人对刘良佐,刘泽清这些军头毫无好感,东林党人更信任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左良玉,这次高弘图拉下脸来求到刘良佐等人手上,若不是借虏平寇之策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这些人也不会理会高弘图,这次进京,刘良佐虽然与部下商量过,到底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不但先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而且与高弘图联络,让他提供朝庭动向给自己,刘良佐在茶棚休息,正是等待高弘图所派的家人,一旦有什么不对,他马上可以返回驻地。
“回大人,没有什么异常,只是皇上招了三千羽林卫,除了上下朝,皇上基本上和三千羽林军在一起。”
“羽林卫,整天和羽林军在一起,莫非皇上也想练兵,哈哈。”刘良佐一阵大笑,他身边的几名将领也笑起来,要说藩王出身的皇帝会练兵,谁也不相信,大明自靖难以来,对藩王就象是养猪一样养,根本不让藩王接触军队,哪怕是护院保镖的数目也限制的死死的,这种条件下成长出来的藩王又如何能知兵。
“对了,羽林卫的统领是什么人?”
“回大帅的话,好象以前是江阴典史,皇上也不知从哪里听说过他,直接任命为参将,暂时统领所有羽林卫。”
“江阴典史。”刘良佐再次大笑起来,笑过之后才道:“皇上这不是胡闹吗,用个典史练什么军,有钱召新军不如多给前线将士一点赏赐。”
“大帅说的是,皇上这样做明显让前线将士寒心,不如大帅向皇上提议将什么羽林卫解散得了,多出来的钱财数镇平分,不枉大帅带着小的们来到京城一场。”
“就是,大家分了好。”茶棚内哄然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刘良佐站起身来:“好了,既然如此,本帅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离城还有数十里,咱们马上出发,到了京城再休息,到时要酒,要肉,要娘们,本帅都不吝啬,反正皇帝总不能让本帅白进京一场。”
“多谢大帅。”
“大帅英明。”
众亲兵都嘻嘻哈哈的大笑起来,一名亲兵牵过刘良佐的花马,刘良佐正要上马,亲兵队长刘猛指了指一直缩在茶栅一角的主人夫妻问道:“大帅,这对夫妻听了不少言语,要不要……”刘猛作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刘良佐摇了摇头:“算了,本帅今日心情好,再说此地毕竟离京城不远,本帅虽然不怕麻烦,随便杀人总是不好,他们就算听到了什么又能如何,算他们命大,就饶过他们了。”
“卑职遵命。”刘猛双眼掠过那对夫妻,冷然的道:“不想死的话嘴吧就闭紧一点。”
虽然是酷暑天气,这对开茶棚的夫妻两人与刘猛的眼神一接,冷不在打了一个冷战,这是一个杀人如麻,视如人命如草芥之人的眼神,夫妻两人见过形形色色的客人,这样仿佛不含人类感情的眼神却从没有见过。他们还不知道刚才已差点在鬼门关走了一场,依然吓得如鸡啄米般点头。
直到这队骑兵走出老远,夫妻两人才敢从角落边站起来,望着空空如已的茶棚,男的不由叹了一口气,女的忍不住嘀咕起来,今天的生意陪死了,这帮该杀的士兵连一文钱也没有留下。
“禀皇上,广昌伯已经入城了。”一名小黄门匆匆来到校场,向还在观看演习的皇帝报告。
“哦,刘良佐来了。”王福脸上激动的神色一闪而过,他最怕的就是刘良佐不来,此人可是扬州,江阴屠城的罪魁祸首,死在他刀下的大明百姓数以十万计,五人之中,王福最想杀的就是此人,没想到此人最先赶到了:“他带了多少人马?”
“四百亲兵。”
“四百人。”王福忍不住哼了一句,四百人的力量已经不小了,京城虽然有六万大军,可是全部驻在城外,五城兵马司不过数千人,如果召回来的五人每人都带上四百亲兵的话,他们的力量加起来比五城兵马司还要大。
不过,能把刘良佐最精锐的亲兵连同他一起剪除的话,应付接过来可能的叛乱也是大有好处,王福微点了一下头:“传令,广昌伯远来辛苦,赏美酒五十坛,肥羊五十只,肥猪十口犒军,另外,吩咐礼部,户部好生接待。”
第24章 如箭在弦(下)
刘良佐的回京,在京城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若是太平时节,文贵武贱,谁会理这样一个流寇出身的军头,可是现在大明只乘下半壁江山,江北四镇又都有拥立之功,他们的人马最远离南京不到一个月的行军时间。
武夫当国,谁不想与这样的实力人物拉上关系,如果流寇或者清虏杀过来也好多一层保护,所以当刘良佐进京后,几乎是每日都有官员宴请,刘良佐在各级官员的吹捧中大为得意,刚开始几天刘良佐还很警惕,每日饮宴都浅尝即止,后来却不过官员士绅的热情,每日都醉惺惺的回府。
刘良佐的亲兵也受到了很好的招待,皇帝隔三差五就赏下不少酒肉,这些亲兵本来就流寇出身,虽然善战,军纪却差,刚开始来到京城时还收敛了一下,几天过后,看到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对自己大帅恩宠无比,胆子渐渐大起来,调戏妇女,买东西不付钱,打架斗殴几乎样样都干,五城兵马司每天都要接到几起与刘良佐亲兵有关的案子,这让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头大如斗,他可没有胆子管刘良佐的亲兵。
这种情况随着刘泽清、高杰、黄得功三人的先后来到更是变本加厉起来,三人都随身带着数百名亲兵,除了黄得功的亲兵军纪稍好,刘泽清与高杰两人的亲兵和刘良佐亲兵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每天接到的案子由几件变成十几件,若都是普通百姓也罢了,这三人的亲兵连官员女眷也敢调戏,气得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差点要辞职不干,只是没有人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王福也留中不发,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才没有辞职。
几名家中女眷受到侮辱的大臣忍不住上折弹劾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三人亲兵太过跋扈,不过,奏章犹如石沉大海,内阁装聋作哑,马士英还不知皇帝的企图,急于笼络四镇,自然不会因为小事与刘良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