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首先证实,这个俞平就是文姬的俞平。
“他,怎么会来呢?他,一定会来的!他知道我在这里?”分别多年,对文姬说来,俞平的名字没有必要提起,他们依然是那样熟悉,熟悉的就像昨天喊过多次。
“知道了。”西施撒了谎。她知道文娘娘每天都在喊玉儿、平儿。
文姬落寞的眼神被惊喜荡去,“好吗?”
西施从文姬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心中的渴望,“他好,是鲁国派来的将军。”
“不,不是,他是来招祸的呀!”文姬苦痛的闭起眼睛来。
“妹妹会帮你的。”西施坚定的说。
“怎么帮?”文姬睁开眼睛,忽地明白了什么,“不,不。唉,还是母亲说得对,这就是命啊!”
两人并排坐着,西施给文姬捋捋头发,柔声说:“想他吗?”
文姬点点头,惨淡地笑一下,再摇摇头。
“文姐姐,你可以见到他。”西施终于说出了口。
西施的胆量惊得文姬猛地站起来,惊恐还带着些许惊喜,看着西施,目光暗淡下来,“不不不,不行。”惊慌地有些六神无主。
见此情景,西施就不好再说什么,心理惦念着婉晴,便告辞。到了宫门口,文姬拉住西施的衣袖,踟蹰一会。“妹子,他……唉,还是算了吧。”西施看出了文姬内心纠结:欲爱不敢,欲罢不能,欲说还羞。正如她的诗中所写:泪泫泫兮似有若无。
二
一天又一天,平静的过去了,这是战火中的平静,偶尔还能听到隐约的喊杀声,也能闻到硝烟的味道。玉阳宫里没有得到新的军报。踏宫和驾风都回来了。驾风说,自从西施离开玉兰宫,文娘娘就整日郁郁寡欢,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不出门。听到此话,西施越加不安,生怕文弱的文姐姐被重新萌发的相思苦,害得蔫了,生出个好歹来,“唉,如何才能安慰这个痴情的文姐姐?”
门外报,王子来到。
西施步入前厅,王子地、俞平、田开疆等几位重要将领,进门站立。王子地上前一步。“娘娘陛下,臣等按娘娘吩咐,一一布置完毕。两日来不见敌军城外列阵,又无攻城迹象。请娘娘明示。”
西施没有说话,看到他们一个个衣甲齐整和轻松的面容,就明白城中军士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将领们有着请战的冲动。
“娘娘陛下,敌军久而不攻,必另有企图,臣下想,不如调少数兵将出城探敌虚实。”王子说着,看西施还是不发一言,继续说:“估计大王正星夜来援,敌军会撤围应对父王大军,我城内守军或可以趁机而动,抢先攻克城外营帐,收复关隘,策应父王行动。”
俞平上前一步,拱手说:“王子所言不失为用兵之策,依臣下看,现今不可出城,待吴王与越军开战时,王子可带全城之兵,从敌背后杀出,决一死战,或可取到意外之喜。”
西施听了,心怦怦跳,瞥了俞平一眼,俞平没有回避,“娘娘,下臣拙见。”“文姐姐,你的俞平看来文武双全那。”西施此刻心里还能这样想。
“以我不足六千兵马,又无甲车排头,倾城而出,敌方必将点兵围歼,然后趁城内空虚,轻易就能攻入城内,占据都城。大王的回援之师难道要展开大军,攻取自家都城吗?”田开疆站在将领中说。
王子地一时没了主意,举目看着西施,西施想了一下说:“王子殿下,守住都城与未知结果的出击,孰重孰轻,还望众将仔细揣度。依大王大军的实力,足以抗衡城外的人,到时城外的人会主动撤退。我想这也是太子的部署。”
王子地听西施如此说法,点头赞同,同时心里又被刺激一下。几天来他已经习惯了听从西施旨令,他一直在痛恨自己的鲁莽,一时的鲁莽断送了太子的性命,现在他不能没有西施的支持。领命退出了玉阳宫。
见众人离开,西施让追月去安抚田开疆,让踏宫去寻俞平进宫来。西施觉得这是托出真相的绝佳时机。西施内心的不安,被移光看到,她已经听西施说了文娘娘的事。走近西施,抓住她的手,与她并排站在一起。西施心平静下来,没有一丝的慌乱,在长案的白绢上写了两行字。
三
俞平进来,西施站起身,“俞平将军,请你近前来。”说完就转回身去了。
俞平走到案前案面白绢上豁然写着:
犬赶鸟鸣文姬盼兮
叶翠花开俞平藏依
俞平看罢,倒退两步,瞪着惊恐的眼睛,不知所措,“这、这、这……”
西施转回身,看到了一个慌张落魄的俞平,便坦然了,“好一个玉儿、平儿,你一直藏在文姬无忧的外表下那颗孱弱的心里。”西施想着,端详俞平,因该是个不错的君子。
俞平并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在西施的目光注视下,变得羞怯,他看着西施,茫然而又麻木。
“俞将军,何时来的都城?”西施问。
“两年前,吴王伐齐时,我率军来助阵。”俞平木讷地回应。
“噢,从那时起,将军就没有回国吗?”
“我。”俞平低下头,又抬起头,“我,就直说了吧。滞留在吴国就为一件事。”说着看了西施一眼,继续说:“找人,找我的依儿。依儿,娘娘认得,就是文姬娘娘。”说完这句话,俞平释然了,看到西施一副和蔼的面容,就敞开心扉一通说出来:大婚到来前几天,国公令他率兵镇守边关,一去就是两年多,等他戍边回来,没有回家,兴冲冲来到依儿的家,到了才知自己生死苦恋的依儿一年前就已经病故了,他哪里能经受如此突然的打击。“她本来应该好好的”。于是他整个人颓废了,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拒绝迎娶依儿妹妹。在与依儿幽会的墙外的山丘上,盖了一座木房,在里面日夜看着依儿的绣房,盼着哪一天,他的依儿会从里面走出来,欢喜地摇树,脸庞羞红,袅袅婷婷。
多年后,依儿的妹妹,不忍看到他颓废的样子,偷偷地告诉他事情的真相。经过反复的折磨,折磨使得心灵更坚强,折磨得情爱更炽热,折磨得只剩下一个活的目标:找到依儿!他振奋精神,重领将军之职,借机来到吴国。
“依儿的身子弱。她如果知道我在这里,一定会跟我走的。娘娘,我的依儿还好吗?”俞平最后说。
俞平说完就低头沉默了。西施与姐妹们听完,也沉默了。姐妹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安慰一个如此痴情的大男人,她们敬重这样的男人,也羡慕文娘娘。
“文娘娘和她的女儿都很好。”西施盯着他说。
男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好利索的一声响。“求娘娘,让我见到我的依儿。”眼前已经没有了威武的将军,只是一个软弱的痴情儿郎,袒露心扉不计后果。看到他,西施想到了“跪天跪地跪父母”的、婉晴英雄的哥哥,两类男人共同表达着藏在男人心灵深处,不想让别人窥测到,更不想说出来的软肋,软绵的情。男人都是坚强的,但是男人私藏的情,比起女人,软弱的不堪一击。女人的嘴轻轻一吹,手指柔柔一按,就破掉了,呆傻地破掉了,流出来的是生命的液体。
有人开始有点为范蠡揪心了。
西施暗暗为文姐姐感到欣慰,想到范蠡也跪过自己,欣慰中比较着竟然有点嫉妒。
“俞将军,你知道这里是王宫大内,文娘娘是大王的正妃,怎敢乱言。”
“看一眼我的依儿,就是带不走,今生无悔!死又何惧?!”
西施不知道该说什么,看一眼妹妹们,妹妹们一个个都很茫然,正在偷偷地看着自己,驾风的眼睛里甚至有怪责的得意。
“俞将军,眼下大敌当前,只有牢牢的守住都城,才能确保内宫的安宁,这个时候,谁也不能冒险。我才能安心地见到文娘娘。”西施说。
“下臣明白了,听从娘娘吩咐。”说着俞平起身,抖抖身好似轻松了许多,走到门口转身施礼,“恳求娘娘,转告依儿,无论怎样,他都是我的依儿。”一甩风披,“忽”地一声走了。
四
身担复国大任的范蠡,悻悻与亢奋的心理,没有扰乱相国心胸大志,与勾践会齐后,留下少量伏兵,北去占领有利地形,等待夫差大军。
庸民率领三千精锐轻骑,来到姑苏要道,这里是南北陆路唯一的通道,战火一起,已经不见了商旅和行人的影子,宽阔的大道寂静的趴伏在大地上,驿馆、商号空空荡荡,远处高高的姑苏台孤兀的没有一点生气。庸民带人来到姑苏台,这里的守卫,早就逃亡了。庸民仰望奢华极致的姑苏台,叹了口气,吩咐士卒,搜寻台内所藏的奇珍异宝,运回越国。这座经过三年聚财,耗工过万,劳作五年,高耸入云,长宽各三十丈的,当世第一高楼,内藏的珍宝,被庸民装了三十车。
再次登上归月楼,庸民百感交集,忍不住低声吟诵计然《馆台赋》。房顶上的宝珠已经被取走,地上的玉林、瑰山、金路没有改变,机械依然传动着水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依然口喷水雾。庸民缓步走到阁外的平台,举目远眺,天空大地一片苍茫,心中生出一番,远离战火,置身霄汉的滋味,忽地,家乡的景色,母亲的面容从脑海里闪过,心中漂浮起丝丝苦涩,“离开母亲近二十年了,打完仗该回家探看母亲了!”
庸民十多岁离家,拜师学艺,寻求一条改变人生的路,他屡受挫折却不折不挠,后来,他遇到风流才子计然,两人品酒赏乐,评古论今,谈兵论道。计然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为了他有更好的发展,就把他介绍给范蠡。范蠡的大智大勇,让他俯首帖耳,心甘情愿的跟随范蠡左右,范蠡把他当作心腹对待,扶持他当上了司仪大夫。范蠡还要为他娶妻成家,不知怎的,他对女人没了兴趣,早年,他还陪着计然,偷偷去过女闾寻乐。“也许看惯了那些娇柔做作的脂粉。可怜的女人!”低声说了一句,露出淡淡的一笑。
回到楼内,在靠近门口的一个长案后面,找到了当时随勾践来朝贺姑苏台落成时的座。他手抚檀木长案,想起来令他许多年念念不忘的一幕。
五
计然做完辞,各国使臣,都用不同方式向夫差表达祝贺,庸民受勾践之托,弹曲为贺,他不由自主的弹起了那支极其抒情的《郑风》。曲子弹完,沉醉在忘我状态中的他,听到一声熟悉的清丽的声音:“大人,请用酒。”他以为在做梦,猛然睁开眼睛,一双纤纤玉手,端着一樽绿酒,接着看到了那双媚情无限,让自己窘迫的眸子,站起身慌忙接酒,手臂一颤,碰到了软绵的玉指。他红着脸,宽袖遮住,喝完酒,再看时,轻轻地白纱,裹着妙曼丰腴身体,飘然而去,落在了夫差身边,另一边坐着郑旦。那身姿,在眼前一直不停地晃动,至今,那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至今……
回想起这一幕,他嘴里哼出了那支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哼着哼着,一股无名火涌上头来,他仿佛看到夫差正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坐在王座上,两边的美女给他斟酒。他往外走着,对手下人冷冷的说:“烧掉!烧掉这个劳民伤财的不祥之物。”
站在一里地开外的庸民,平静地看着豪华的姑苏台,逐渐被浓烟吞没,周身灼热,不得不掉头离开。大火烧了数十日,浓烟滚滚,笼罩着吴越大地,方圆数里的草木,都被烤焦了,蒸发掉了周围的水塘里的水。燃烧殆尽时,一场黑雨浇灭了最后的炭火。随着姑苏台的毁灭,一些奇异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