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的对。
不管如何呢,众人都是略微地带着几分好奇地偷偷默默地观察着惜春。
这自然是小辈儿之间了,长辈们,看着惜春红肿的眼圈儿,心中的怜惜大盛。对那些嚼舌根子的下人恨了个半死,尤其是王熙凤,觉得这些奴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这治家不严之责自己妥当地背上了。
对于惜春的观感,自然就更加地复杂了些,看着小丫头脸蛋儿绷的紧紧的,嘴唇也抿着,一副倔强之态,面上一点儿其他的心思都不露。
贾母其实是有几分吃惊的,这个四丫头,还真是没看出来啊。若是好好儿地培养的话,日后只怕是个能干的。
不过她也就这么想想罢了,即便惜春是嫡女,千好万好,可不是这府里所出的这一条就是最大的不好了。
这样想着,贾母又有些忧心东府的贾珍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动手。
贾珍能等,可是宫里的元春不能等啊。眼看着就到了二十五了,贾母心焦如焚,这顿饭吃的自然是食不知味儿。
她不大高兴,即便是得宠的宝玉也不敢太放纵,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大家吃过了晚饭之后,便草草地散了。惜春和众姐妹一样地出门,然后回去自己的屋子里了。
这几间小抱厦,真是住的憋屈!不知道为什么,惜春脑袋里泛起了这样的念头。却是,立即地就被自己吓了一跳,摇摇头,将这些不靠谱的念头都赶了出去,她还是老实儿地待着罢。
但凡日后有什么不妥当,那自己就绞了头发做姑子去。总归有个出家做道士的父亲,她这个做女儿出家做姑子,倒也不显得突兀。
小小年纪的惜春这是第一次生出了这样的念头,也实在是让人堪怜。
贾珍出了荣国府之后,冷肃着一张脸,旁边跟着的几位都是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声儿。
贾珍在荣国府的门口,站了半晌儿,看着那笔力遒劲的匾额,神色莫辩……
回府之后,贾蓉很快地就被自家父亲提溜到了书房。他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罢了,又是从小就纳捐的监生,虽说文武不成,可有这东府这么大的家业,倒也无须他上进做些什么。
只是这一阵子,自家父亲也不知道发什么疯,实在是折腾的贾蓉苦不堪言。
“父亲,你找儿子?”
贾蓉心里敢腹诽自家父亲,可是到了他跟前,却是一副战战兢兢之态,显见地是十分地惧怕他老子了。若是之前,贾珍还会想着摆摆架子,耍耍当老子的威风,可现下,这么点子心思早就不留了。
“这是吏部下发的公文,你带着媳妇儿去上任罢。明天就出发,出京后去城外找太爷,他那里还有些交代。到了地方上,好生地做官,万不可仗着府中之势,就胡乱枉为,可记下了?”
“是,父亲。”
贾蓉明明有一肚子的疑问要问,可是看着贾珍并没有要替自己解惑之意,他也不敢多问,老老实实地应了。
贾珍这才觉得心里顺畅了许多,事情的成败,就在眼前了。这样想着,他心中不禁地有些激荡。
胡乱地挥手,将儿子贾蓉打发出去之后,贾珍便在书房歇息了。
第二日卯正,贾蓉和秦氏已经用过了早饭,辞过了老爷太太,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下人随从们,在城门开启的那一刻,便出城了。
出城之后,这一行人便分为两路,大队人马地前往通州码头,剩下的,则是跟着两位主子,往城西而去。
贾蓉夫妻俩轻车简行,速度也不慢,一个多时辰之后,便到了贾敬修行的道观。
他虽然之前也来过几次,可是这一次,却是十分地不同,贾蓉只觉得胸中有一股子使不完地气力。
贾敬站在道观门口,看着高头大马上的孙子,眯着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贾蓉看见祖父之后,急忙地勒住了马,翻身下马,扔下马鞭,上前几步,跪倒在贾敬脚下。
多半个时辰之后,贾蓉红着眼眶,含着眼泪,辞别了祖父,翻身上马,带着媳妇儿,前往通州,去了未知的世界……
贾珍自打儿子走了之后,便了无睡意,披着衣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颇有几分高深莫测之态,身边儿伺候的几位越发地压低了身子,就怕扰着了老爷。
很快地,天就亮了起来,却是个晴好的天气,看着瓦蓝瓦蓝的天空,贾珍和远在三清前面打坐的贾敬,父子二人同时地长舒了一口气。
贾母今日总觉得心砰砰跳,哪里有什么不对劲儿。宝玉想要上学去,都被贾母借着自己身子不舒坦拘在了府里。
虽然只是那么一瞬,可是贾母是个很迷信自己的人。这个府里自己最为看重的就是二房的宝玉,自然是不能让他出事儿的。
贾母的这一番作态也是吓坏了两个孝顺儿子,不管是要去衙门里的贾政还玩扇子古董的老大贾赦,两人都放下了手头上的事儿,赶到了荣庆堂陪着母亲,自然地,这太医也不能不请啊。
好在贾府和王太医家是几辈子的交情了,王太医自然是一请就到的,尤其是府里的大总管赖大亲自来请,又是贾老太君身子不舒坦,王太医也不敢太过怠慢,处理了自己手上的两个方子之后,便打发药童背上药箱,上了马车,前往贾府。
不成想,这一趟也不过是闲差罢了,贾母年纪大了,有些饮食不调而已。王太医还是按着本分,尽心尽力地开了补药方子,想吃就吃上两剂,不想吃就算了的那种。
似乎是因为子孙孝顺之故,下午时分,贾母的身子竟是爽利起来了。
贾母既然并没大碍了,这自然很好,贾赦兄弟俩便各自地散了。贾赦出了府门之后,便上车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可不想,长胜带着人堵住了贾赦,硬生生地将他拉去了广仙居,说是他们家老爷要请赦大伯吃酒。
贾赦听了,倒也不生气,便点头应了。
长胜完成了主子交给自己的任务之后,便继续地带着人在这里守着,至于贾赦,被人好生地送去了闻名已久的广仙居。
傍晚,该来的终于来了。荣国府门前停了一顶青布小轿,前面只有一个丫鬟在前面引路,看着年纪也不小了。
立即地就有那些奴才想要呵斥,可是有眼尖的,上了年纪的却是发现,那个最前面的丫鬟有些面善,容貌竟是和如今在宫里的抱琴是一样的……
作者有话要说:总算是完成了。
大家晚安
☆、第231章
不开眼的小年轻正想开口呵斥呢,立即地就被旁边见过世面的老头拉住了。
他自己还想着回头开骂呢;可是看着老头严肃的脸孔;甚是陌生;一下子也是反应不过来;就呆住了。
好在就是这样一个呆愣;救了自己的一条小命儿。
“去通报一声儿,说说大姑娘回来了。”
那丫鬟上前几步,淡淡地吩咐了一声儿,声音中无悲无喜;让人觉得怪异非常。
众人还在愣着,可也有不傻的。比如,路过的周瑞家的。她刚从家里回来;正想到前边儿来找自家当家的周瑞;也不知道这个死人去了那里,总是天翻地覆的都找不着人。
“抱琴,你怎么在这里?”
周瑞家的带着几分诧异,问道。
“大姑娘回来了。”
抱琴在宫里这些年,别的没有学会,可是刻在骨子里的气度隐隐地让众人很是不自在,有些自卑之感。
尤其是站在抱琴身边儿的周瑞家的感觉最深。不过,她现下还真是没有其他的心思,一脸惊悚外加震惊地看着抱琴,这话是什么意思?
“快点儿,姑娘回来了。”
抱琴有些不耐烦了,蹙眉又说了一遍。周瑞家的这才反应过来,似乎是府上的大姑娘回来了。
“好,王顺儿,去二门上说一声儿,让人去禀报老太太,太太。”
周瑞家的这一次却是没有像以往那般,脚程利索,反而是打发了人去二门上报信儿。
那个唤作王顺儿的抬头看了一眼大家,然后很是木讷地往二门上去了。
至于回话之后,二门上的那个婆子要倒霉了,那关自己什么事儿呢?
周瑞家的小心翼翼地下了台阶,到了青布小轿前面,俯身下去,道,
“奴婢周瑞家给姑娘请安。”
“周嫂子快起来罢。”
轿子里传出来一个清冷的嗓音,无悲无喜,如同模子里压出来的一样,只让她觉得有些凉。
“快些开门,来几个人,将姑娘的轿子往家抬啊!”
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可是周瑞家的还是知道自家这位姑娘可是老太太,太太的掌中宝,不好轻慢,是以,处置的极为妥当。
众人如梦初醒一般,急忙地开了府中侧门儿,来了几个健硕的小厮,将轿子抬了起来,至于原来的那四个,自然有抱琴处理。
抱琴从包袱里拿出几块散碎银子,然后打发了那几个轿夫之后,便紧步跟着姑娘的车轿了。
她虽然面上平静无波,可是心中的惊涛骇浪到了这会儿都是没有太平静下来。
本来府里已经谋划好了,谁知道会出来这样的岔子呢?现在就是不知道是谁的手段了,抱琴虽然没有什么攀龙附凤的念头,可是心中还是懊恼的不行。
要知道,自己之前可是皇家的奴才了,现在,这奴藉自然而然地又跟着姑娘回到了贾府。
在宫里那些日子虽然让人觉得不爽快的很,可是回到府里,更加地让人觉得憋屈。
当然了,自己还有重要的一关要过,就是老太太,太太这里。低眉顺目的抱琴心中有许多的心思,可是面上却是不显。
到了二门上之后,就发现不管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带着府中之人等在这儿。
也实在不是贾母和王夫人这样大的动作,实在是太过震惊了,想亲自看看,是不是真的?
元春出了轿子之后,看着祖母和母亲,便红了眼眶,迎迎地拜倒在地,贾母还是一副惊疑之态。可王夫人就忍不住了,几步上前,就将自己可怜的女儿搂在怀里,母女俩开始抱头痛哭。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了,不过还是很应景儿地红了眼眶,拿起了帕子揉揉眼眶。
“行了,还是先进屋叙话罢,其他人都散了罢。”
还是贾母发话才止住了这母女俩的哭泣,在母亲怀里的元春听了贾母之言,身子便是一僵,就是王氏,也是有些噎着了。只是如今,贾母之言也不好不听,只好停了下来。
母女俩在下人们的搀扶下,上了软轿。自然是贾母先行,其他人随后而行。又有贾母的吩咐,过了花园子之后,其他的晚辈们便告辞了去,各自地回屋子里去了。
贾母,王氏和元春母女二人先后地到了荣庆堂,等着丫头们上茶之后,贾母四周扫视了一眼,鸳鸯立即很有眼色地就带着丫头们出去了。
元春也是有些渴了,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这才觉得嗓子没那么干了。
贾母看着沉稳的元春,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元春是自己的孙女儿,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的,她便直接地开口了,
“元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府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了老太太之言之后,元春急忙地问道,现在看来,只怕是有人算计了自己和府上罢。
在宫里倾轧了这么些年,元春的思维发散的很快,立即地就想明白了。
“老太太,府上并没有请旨让我提早离宫?”
元春带着一副若有所思之态,盯着贾母问道。贾母还没有多少地反应呢,一旁的王夫人就已经跳脚了。
“什么请旨?难不成是大伯所为?”
虽然在荣禧堂侧院儿住了十几年了,可是对于王氏来说,名不正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