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也不用多浪费媒人的口舌,媒人也就是代替男方走这一趟。
这次媒人上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拿黛玉的八字庚帖给许家,也就是俗称的合八字。黛玉的庚贴在许家的宗祠供了三天平安无事后,第四天媒人送许景之的八字庚贴过来的时候,直接就是由林昀的妻子林路氏接的。
林海从扬州到京城,自从赵泽和李拓中了进士以后,有了林海的从中帮忙,帮他们各选了一个稍偏远一些地方做县令以后,也没有另请幕僚。
林昀上次没中,本来照林海的想法是,他现在有一个举人的功名,如果他自己愿意,他想办法打点一二,给找一个县辰或者主薄做着,以后慢慢的未尝不能升上来,不过林昀最后还是考虑再考一次。他现在的年龄也不算大,就是再考一两次也无所谓,再说他觉得跟着这个族叔,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现在他在府上帮着打理一些庶务也使得。林海对于多养一家人根本无所谓,再有有林昀在他府上,有些事如果管家作为下人不便出面,林昀也能帮上一些忙。
虽然林昀夫妻也算是借居在林府,是客人,但他们总算是林家本家,这次许家谴媒人送许景之的庚贴过来,由林昀夫妻出面,总比管家一个下人出面要合适很多。除了林昀夫妻,林海也是没有其他人选,没办法,总不能让林黛玉自己出面来接这个庚贴。
世家大族出生的女孩,从出生就开始慢慢的攒嫁妆,当然,像贾家那样,姑娘都十几岁了,不说相看说亲,嫁妆更是提都没有人提起的,真心少见。
林黛玉作为林如海、贾敏夫妻二人盼了多年才得孩子,虽然遗憾不是男孩,但对她的疼爱并没有因为是一个女孩而有减少。所以也是从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她攒嫁妆。
从贾敏未离开人世以前,就有意去搜集一些好木头,珍贵的珠宝摆件。贾敏去世以后,虽然林海没有特别派人去找,但林家所有的店铺日常有什么珍稀物件,适合作嫁妆的林海就让人留了一些下来,这么十多年的积攒下来,能给林黛玉作嫁妆的,林家库房现在存了不少好东西。
在许家谴媒人上门以前,林海就和林黛玉说了她的亲事。这个年月规矩大,如果不是,林海到是希望这两个未来的小夫妻能提前见一面,也让彼此心中有数。不过林海大概不知道,林黛玉是从未见过许景之,不过许景之确已经见过他家女儿,并且还不止一次。
许景之虽然因为和林睿相交,平时也经常到林府,听到自己父亲有意为他求娶林睿的姐姐以后,更是跑得勤快,不过都只是在前院这样也不可能见到林家女眷,但时间长了,还是让他找到机会了。
一次是去年正月,林家去庙里上香的时候,因为林睿当时还不知道许景之在打自家黛玉的主意,所以对于林家什么时候要去庙里上香什么的,也不会特意隐瞒。许景之提前从林睿口中知道林家去上香的时间,知道要进庙上香,有一段路必段要下轿行走的,许景之提前早早就偷偷找了个位置呆着,不过林黛玉下轿是戴着面纱的,那次也就远远看到一个背影。
还有一次就是今年上元节的时候,那次也算是勉强看清了黛玉的一个侧影,看过后回家愉悦高兴的样子,弄得许家上下跟着奇怪。许景之和他父亲许振不仅外貌像,连性格都像,很有些沉默寡言,平日里喜欢冷着一张脸,当时那样反常,也难怪许家人上上下下都感到好奇。
林海和黛玉说了她的亲事,也是希望她能提早作准备,不说其它,到了文定的时候,黛玉也要准备几色针线送给男方。而平日里,黛玉花在女红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能早作准备最好。
这种男女双方已经协商好了的,在合八字期间,只要不是双方家庭发生什么重大的意外,基本上这桩婚约就算成了。
合过八字以后,许家特意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行文定之礼。
林府在京城的亲戚非常少,也就是林海的外家姚家和他的岳家贾家。林家从来到京城的几年时间,因为贾敏的原因,姚贾两家一直有些不对付,所以每年正月的宴请林黛玉都是将这两家分开来请的,但这次的文定之礼不可能将这两家分开,所以这次的文定之礼将是贾姚两家首次在林府聚首。
贾母从凤姐手中接过林家送过来的贴子的时候,还有点好奇,主要是贾母知道,自从林家来京城以后,可能是因为没有当家主母的原因,所以平日里林家很少宴客,除了正月,这几年时间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女下过几次贴子请贾家的几个表姐妹去玩玩。
一打开看到,贾母的脸色就有些不好,不由在心里叹气,当年如果在敏儿未去世以前,就将两个玉儿的亲事订下来,也不会有现在的糟心事。
偏偏老二家的这个无知的蠢妇,就因和敏儿当年有点小隔阂,便看不中自己这个有着三品大员父亲的外孙女,而做下那些蠢事,以至和林家的关系现在是渐行渐远,到了如今竟然为宝玉相中一个商女。自己的宝玉如果娶个商女,以后宝玉出仕,怎么有脸和其他人打交道。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晚了,老二家的仗着宫里的娘娘,自己现在也慢慢压制不了她了。
“凤丫头,你通知一声大太太、二太太,到时一起上林家,你也去忙吧!”贾母吩咐完了,实在有点意兴阑珊,留了个小丫鬟给她捶腿,其他的人都让她们退出去了。
林黛玉文定这天,林海并没有请什么人,除了贾家和姚家,也就是和林海关系极亲近的几个同僚和林睿的先生。
这次的宴请黛玉提前就作了安排,到了文定这天,自然就不能由黛玉来出面了,林海还是拜托了林路氏来接待,不是没想过请姚家的媳妇来帮忙,不过想到贾家还是算了,同时林海也拜托了秋先生和李嬷嬷,在旁边对林路氏多加指点,这样应该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文定这天,贾母带着邢夫人和王夫人这两个儿媳妇,再加上孙媳妇王熙凤,一早就坐了车,来到林家。
林家中门大开,下人们站在门前迎客。有时就是这么巧,贾家和姚家的女眷差不多的时间来到了林府。林家的下人当中,只要是老人差不多都知道,老爷的外家和岳家有点不对付,现在看到这种情况,忙一边上前迎接,并按排车架,一边让人进内院通知。
贾母虽然因为两个玉没有成为一对十分遗憾,但既然已成事实,林黛玉怎么也是自己疼爱多年的女儿留下的骨肉,那么现在既然来了,也就没有必要板着个脸,让林家不痛快。再加上自己的女婿仕途正顺,以后宝玉出仕,少不得要人帮扶,自家这边是指望不上了,林姑爷说不得能帮上忙。
所以两家在二门下车的时候,见到姚夫人,知道是女婿的外家来了,老太太也是笑脸相迎。至于姚夫人,虽然姚林两家当年因为贾氏有了矛盾而断了来往十来年,但这如果说是贾氏一个的责任,未免太过苛克了,再有贾氏已经过世,都说人死如灯灭,再抓着过往的这点不愉快未免太过小气,何必呢!
贾母不光是一品诰命夫人,也比姚夫人年长不少,且又长了一辈,因为贾母今天没有穿吉服,所以姚夫人给贾母行了一个晚辈礼,今天是自己参加黛玉侄女文定之礼,总要大家面上好看才好。
林路氏也早早站在二门处迎接姚贾两家的人,因为早就听说了两家的过往,所以刚才小丫鬟进来禀报的时候,林路氏还真怕两家闹出什么事来。其实林路氏还是不了解,京城的这些人家,特别是官宦世家,就是暗地里再有矛盾,甚至两家有什么深仇大恨,暗地里怎么下死手都行,但在面上任何时候都会笑脸相迎,那种将矛盾表现出来的极少见。
林路氏迎着两家人走了屋子,里面许家的人早就到了,许家来的是许夫人、许家的大儿媳和许家的一个姑奶奶,黛玉正陪坐在侧。黛玉看到外祖母一行人进来,忙站起来见礼,林路氏忙着招呼小丫鬟们上茶点。
贾母看着给自己见礼的外孙女,一瞬间恍忽见到了自己的敏儿,只不自己这个外孙女不像当年的敏儿那样纤细体弱。林黛玉今天显然经过了精心打扮,一身粉蓝色纹绣锦裙,外罩桃红镶金边的对襟褙子,虽然刚满14岁,但身材高挑,少女的美丽优雅、婀娜多姿已显现于人前。
虽然只是文定,不过从晒出来的文定之礼可以看得出来,许家的为了这次小定,准备的十分用心,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都是准备的上佳品质东西,特别是首饰中的一对玉如意和一对翡翠手镯,翠绿如滴,让人见之心喜。
许夫人对于黛玉这个儿媳现在是颇为满意的,当时许振刚开始提的时候,许夫人因为林贾氏的体弱多病,还有些担心她的亲生女儿是否会受到影响,但这几年的观察下来,可以看出自家看中的这个未来儿媳妇,和她的母亲一点不同,她的身体好着呢,不说什么体弱多病,一年四季连风寒咳嗽都极少有。
有秋先生的教导,这几年在林家主持中馈,打理人情往来,本人也成功打入京城上流社会的社交圈,这样以后就是小儿子夫妇二人分府出去,也能很好的当家理事。再有林大人仕途正顺,一个弟弟也好学上进,再说俗一点,林家几代列侯,身家定然不薄,以后陪嫁自然不会少,除了有一个糟心的外家,没什么可挑的,再说了外家再糟心,林贾氏不在了,也只是一门亲戚。
许夫人是越看越满意,拉着黛玉的手很是夸奖了几句,又从站在后面的嬷嬷手中捧着的首饰盒中,取出一支累丝镶红宝石金凤簪,插上林黛玉的发间。林黛玉这些年注意锻练,近几年又有李嬷嬷用宫中秘方的用心调养,肤色白皙红润,乌黑发亮的头发配上发间的金凤簪,愈显光彩照人,引得众人一片赞叹之声,在坐的众人更是大赞许夫人好福气,订下这么标致齐整的好媳妇。
黛玉接了许夫人的金凤簪,也命雪雁呈上来自己亲手绣的四色表礼,虽然黛玉在女红上也算有些天份,不过因为林海的原因,府里就算有请女红师傅,但黛玉自己平日里动手的时候很少,所以做的这四色针线,也只能说不错,过得去。
许夫人看着手中的针钱,到没有什么不满,作为世家贵女,能知道各种服饰布料的质地、好坏,能自己分辩各种锦缎衣料就行,哪家针线房不养着绣娘、制衣师傅,女红作为偶尔兴致来了打发打发时间罢了。
男女双方交换了文定的礼物,这次文定也算圆满结束了。林海还特意提醒林路氏,让她问一下许夫人,什么时候方便让让人去许府丈量房屋尺寸。
虽然还有两年的时间,看着时间好像还很久,但那些家俱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完工的,一个拔步床说不得就得费时一两年,完工以后还要上漆晾干,这都要时间,现在开始准备时间也不算太充裕了。
☆、第六十九章
林海独自坐在书房;看着摊在书案上的资料;陷入了沉思。
本来他还对这段时间自己的顶头上司曹建的举动有点奇怪;现在看到这些到是明白了。
曹建现在也有六十多岁了,他本人的仕途早年因为有家族的支持;又得了上皇的青眼;直至现在升到户部尚书一职;可以说走得还算平顺。不知道是不是早年他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官途;忽略了对几个儿子的教育,曹家的几个儿子,在曹夫人和曹老太太的的教育下,不能说无一人成才;但和曹尚书相比确实就差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