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繁荣-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可真的让赵一飞吓一跳。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的景色已经同昨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来看起来荒凉贫瘠的岩石和土地上居然在一夜之间居然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很多小草,而奇怪的是这些小草的颜色竟然是深紫色的。

看了看时间,现在也就是凌晨4点左右。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中这些小草居然可以长到10厘米左右,赵一飞不由得对它们的生命力表示异常的惊讶。而更惊讶的事情显然还在后面,这些小草显然只适合在夜里生存,早晨的阳光似乎能对他们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一般,随着“太阳”的升高,这些小草就在赵一飞和张元两个人的默默注视之中渐渐地枯萎、消失了。

再度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赵一飞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难道这是真的吗?根本没有看到它们开花生子,他们居然就这样死掉了!这根本不符合我们从地球所获得的生命生存繁衍的规则。为什么会这样呢?

面面相觑的赵一飞和张元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本来第一小组的全体被麻醉已经是一次挑战考察队信心的严重事实;现在居然又出来一种如此迅速发育和死亡的小草。

看到这种小草大片大片的死去,赵一飞不甘心地以最快的速度穿上了宇航服,不顾张元的拦阻冲了出去。他要获得一些这种小草的标本,至少可以拿来给生物学家研究研究看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可能对全面分析地球和“女娲2号”行星的异同有着很大的用途。毕竟生物特性受制于环境,而环境的变化也要求生物特性随之而发生变化,如果能够通过对这种小草的分析找到地球与“女娲2号”之间的联系,那将有助于更好地揭开地核地磁突变之谜。

不过就在赵一飞从隔离舱就要冲到外面的时候,就在他的手指已经接触到开关的时候,透过隔离舱与外面的透明舷窗,赵一飞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生物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按照地球科学对于动物的界定,那显然应该是一种动物,而且看起来和地球上的蠕虫类动物非常的想象,只不过体态要巨大的多。好像是一阵风一样,不同于“蠕虫”那缓慢的爬行速度,这种动物已非常高的速度移动着,一边张开丑陋的大嘴向大片大片还没来得及枯萎的紫色小草咬去。根本看不到它有任何咀嚼的行动,便接着向里另外一片紫色小草奔去。

而在其所过之处,那些本来就生命极其短暂的紫色小草居然真的是寸草不留,硬生生地被全部吃了个精光。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从这种动物的体态来看,其不可能有如此整齐的嘴巴和牙齿之类的东西。由于没有看到这种动物的正面,所以赵一飞无法确定其到底是怎么“吃”掉那些紫色小草地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连根都没有留下。

从远观的外表来看,这种动物有着厚厚的皮肤,其似乎是黄褐色的,与那些裸露的岩石和土地的颜色非常的相似,这大概是一种保护色。从身体来看,其大概有十五、六米长,呈柱状,粗细大概可以分成两段,头部与身体的主要部分大概有一米多粗,而在身体后部的应该是尾巴的部分开始慢慢变细,不过最细的地方估计直径也能有20厘米左右。

比较奇特的是,这种动物的尾部似乎有一根长刺,其长在尾部的嘴后面,是那种向上稍微斜斜翘起的样子,这根刺不知道有什么作用。虽然看起来外表十分的笨拙,但其行动速度却完全可以用迅速两个字来形容。如果陪着赵一飞的张元估计没有错误的话,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左右。当然,不知道这是在其全力前进的情况还是仅仅是平时的速度。

而这种速度如果让人类和它赛跑的话,显然是跑不过它的。如果它同时是一种肉食动物,想要要袭击在地面的考察队员的话,那么考察队员的生命保障将大大地降低。

由于两个人始终没有看到这种奇异生物的正面,所以不知道它的头部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蛇一样呢?还是向一只大青虫那样呢?两个人无法回答这一疑问。只能简单地把这种没见过的外星动物命名为“风虫”。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是以其体形和速度来命名的。

显然这附近有“风虫”的巢穴,而攻击卢纲的很可能就是这种“风虫”。有一瞬间的时候,风虫转过了头向另外一片还没来得及枯萎的紫色小草地扑去。而赵一飞和张元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它的头部情况,不过还好的是实时摄影设备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

不知道风虫是不是有着自己的属地,还是已经吃饱了早餐,或者出于别的什么原因。虽然在远方还有一些紫色的小草地没有枯萎,巨大而肥胖的风虫却没有向那边窜过去,而是迅速地向离两艘登陆舱不远的洞穴爬去。很快便消失在洞穴的暗影之中。

苦笑着对望了一眼,由于风虫快速而巨大的食量,登陆舱周围的紫色小草就这样被它席卷一空。而更是由于他的出现,张元是死活都不同意让赵一飞踏出登陆舱一步。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既然需要采摘做标本的紫色小草已经没有了,赵一飞也就没有坚持出去。

而就在两个人打算回到内舱好好地观看风虫行动录像的时候,第二临时小组的考察队员们已经纷纷起床了。于是众人汇集到了一起来观看刚才摄录下来的风虫录像。

一边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议论,众人一边感叹宇宙真的如此奇妙,居然有看起来如此臃肿而行动却异常迅捷的动物存在。而在看到录像中风虫正面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讶不已。这种奇异的虫子居然没有眼睛,整个头部好像只有一个巨大的嘴巴在那里张着,不断地张合之间大片大片的紫色小草就这样被吞了进入。这真是太难以想象了!

难道它根本不需要视力?还是仅仅依靠嗅觉或者听觉就能够进行判断外在事物,抑或是一种很新奇的,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感应器管?每个人都在那里发表着看法,'奇/书/网…整。理'…提=。供'可这种看法也仅仅代表了个人的观点而已,根本没法说服别人同意提出者的意见。

不过,就在绝大多数人因为争论而忽视画面的时候,张元突然把图像定格在那里,与此同时赵一飞制止了大家的讨论。他说道:“众位请看,你们看这是风虫张嘴部张开最大的时候,透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到什么?”一边说着,一边用光笔在风虫的嘴部附近圈画着。

听到赵一飞这样的提问,考察队员们也开始细心地观察起画面来。从画面可以看到,在风虫大张的嘴巴里面,似乎有着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那看起来非常地像人类的眼睛,乌溜溜的半圈足有七、八个沿着风虫巨大嘴部的上半部分分布着。而更奇怪的是,在它们的外面似乎也有着一层类似于人类眼皮的东西存在着,只不过看起来应该是透明的,如果不是刚好有一只“眼睛”正处于半睁半闭状态的话,大概每个人都不会注意到这点的。

而伴随着对“眼睛”状器管的发现,更多的考察队员也开始注意到了更多的内容。在风虫这种非常奇异的外星系动物的嘴中,还有很多似乎是鳞片状的东西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下半部分,显然它们才是真正地咀嚼紫色小草的主力,那些紫色小草看起来好像完全是被风虫用嘴吸进去而不是吃进去的,而在进到嘴里面后,这些鳞片状东西便开始不断地开合着、切割着,让那些紫色小草不断地从它们中间穿过。当然,穿过的时候小草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了。

而出了这些之外,在风虫的最里面还有一些类似于喷水口一样的器官存在着,虽然不确定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但从里面不时流出的一些粘稠状液体却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恶心。

虽然摄影机没能够完整地捕捉到风虫嘴部的全部结构,但能够有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看到这些内容,很多考察队员已经明白了风虫大概只能够算是一种非常低级的动物体,其大概可能是草食性的,否则就应该有类似于地球上肉食动物才有的能够撕扯肉体的獠牙才对。

不过这就是昨天袭击卢纲的那种不知名动物吗?却没有人能够肯定这一点。一般来说草食性都比较胆小,不会主动攻击其它物种。当然了,根据来自地球动物研究的认识,在生育期间可能会发生例外,一些草食性动物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由于第一艘登陆舱内被麻醉的众人此时已经复原了,再加上交互数据通讯技术的应用,在第一艘登陆舱中的五名队员也同时看到了风虫的录像。当然,相互间的共同讨论更是必不可少的了。现在由于风虫的确切存在和卢刚收到不明攻击的原因,两艘登陆舱内的考察队员都不被允许外出。这是赵一飞以异常严格的口气下达的命令,为的就是防止发生不测。

在无聊之下,两个小组也只好首先利用探锤和其它的一些工具进行基本的测定,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女娲2号”上的气候和地质情况。如果能够就此得到这里发生过大规模的地磁突变的结论的话,那么这次考察也算是没有白费了。

由于几乎所有的仪器都能够高效地自主分析,这些工作很快就做完了。显然人类的科技还没有发展到仅仅凭借如此少量的数据就能够对整个星球整体的情况和演化历史能够形成清晰了解的地步,所以赵一飞也只好命令两个小组分开行动。第一小组继续进行原定的探测内容,至少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300到1000个点进行综合探测,全面给出基本结构模型。

而第二小组则要进行很多更加细致的工作。其主要是通过更加细致的探测来把第一小组的模型精细化。当然,这种分析主要还是建立在赵一飞认为自己在地球从事的复杂系统研究理论在“女娲2号”行星上同样有效的基础上。如果这一基础性的前提不成立的话,就像是昨天众人遇到的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全身麻醉问题,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得推倒重来。

在分工明确之后,卢纲指挥着第一小组的登陆舱马上飞走了。而第二小组则要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之上密集地钻探,一边分析其地质结构是否遵循着与地球同样的规律。只有这些基本的物理、化学规律是一致的,人类的科技知识才能够运用到对这颗星球的分析上。

几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天都在钻探的第二小组还是得到了令人非常兴奋的结果,至少地球的成山理论基本上还是适合这座山脉的,如果能够推而广之的话,那也就表明地球上的地质知识还是基本上可以应用到“女娲2号”的。

而之所以说“基本上适合”,是因为在这里还是发现了一些与地球地质学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这里山脉的褶皱异常地复杂,不同于地球的褶皱主要表现为山脉的形成上,“女娲2号”上不仅是山脉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地壳变动引发褶皱并由此生成山脉,而且还发生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洼地或者说是类似于塌陷区的地方居然也是褶皱结构。

在地质方面考察队员的帮助之下,赵一飞修正了第一小组建立的全球地质和气候模型。根据修正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女娲2号”的地壳与地球比起来好像柔嫩得多,也不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断裂。如果模型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该星球的地表基本上是在一张板块上,也就是说其居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分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