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都认为王静辉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人,其本身就是一个隐藏在重重迷雾中的传奇。

“君实先生,《资治通鉴》前二十三卷已经开始交付给商务印书馆,现在正在排版准备印刷,第一版将会印刷五千册,若是可以的话,在短时间之内将会再版,学生先在这里恭喜先生了!”

王静辉边说话边打量着房中的布置——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四把椅子围绕着一张略显破旧的大书案,上面堆满了文稿——《资治通鉴》书局中除了司马光之外,还在太上皇赵曙的支持下招来了当时最为顶尖的历史学家刘班、刘恕和范祖禹一起来编写《资治通鉴》,当然他的儿子司马康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冬天的汴都开封格外寒冷,司马光又严令不准在书局小楼中点火盆,王静辉第一次来的时候虽然司马光极为给面子的点了火盆,但还是把他冻个够呛,当然现在在王静辉的指使下,神火煤火行的工匠结合小楼的特点安装了水暖炉,就算是在冰冻三尺的严冬,书局小楼内部也是春意盎然。

司马光听后笑了笑,他知道这些不过是驸马到这里来的由头而已,《资治通鉴》开始分卷印刷成书固然是他所关注的,但他知道王静辉刚刚才从杭州回来,亲自到他的府第来拜访,绝对不是为了《资治通鉴》出版的事情而来的。王静辉这个时候回到汴都开封,司马光已经不是几个月之前那样对驸马有些看不过眼了,因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另外一个人——王安石推出的新法所吸引,相比之前驸马那有些“胡闹”的提高伎术官员待遇问题,他更关心老友所提出的新法,尽管他是反对者,但王安石与他同僚的情分还在,他不愿意看到老友一步步的走向大宋官员的对立面上去。

“《资治通鉴》虽然还没有完全写完,但其中改之出力甚多,光在此多谢驸马了!不过驸马今日前来,并非为了《资治通鉴》出版吧?!”

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自己这拙劣的交际手段就如同自己的一笔臭字一样被人一眼看穿,“君实先生明鉴,学生此次来拜访先生确实是另有他事,只为介甫先生之新法而来!不知先生可否教学生?!”

“改之过谦了,其实改之心中已经有所决定,又为何来此呢?难道改之认为王介甫所制定的新法与国与民有利吗?!”

“君实先生,实不相瞒,在下已经知道了介甫先生的新法条文,昨日应召入宫面圣之时,曾建议太上皇和圣上能够在西北试行市易法!”

司马光听后眼中有些惊奇,又有些迷惑的看着王静辉,在他看来青苗法暂且不管,这市易法完全是对商人非常不利的新法。不管王静辉心中的真实想法是如何的,纵观驸马从出道到现在的一向作为,司马光可以肯定的是驸马绝对会反对王安石的市易法,这个时候告诉他王静辉不仅不反对,而且还赞成市易法试行,这就实在是太超乎他的想象力了,司马光甚至以为王静辉现在是不是疯了。

“君实先生也许会很奇怪学生为何赞同市易法试行,实不相瞒,学生是非常反对市易法的,但不可否认王相变法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尽管这市易法将会大大的打击大宋商家的利益,虽短时间之内能够让大宋财政得到好转,但无非是杀鸡取卵之事!不过学生也同样认为有些事情可以变害为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难道改之认为市易法可以变害为利吗?这是与民争利,不过行得是汉之桑弘羊之辈之事,甚至连个名字都未作改动!改之也是深通经典,熟谙历史,自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怎样的!”司马光现在有些火大,当他的家仆通报他小王驸马来访的时候,司马光还认为这是王静辉想要和他联手来压制王安石的市易法和青苗法,但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事情。

“君实先生当知现在大宋对外有收复熙河之任,内有王相变法之急。学生之所以赞成在西北试行市易法便是为了降低收复熙河之军费,对内则缓解了王相变法急切之心。若以公论,学生是反对市易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诚如先生所言,介甫先生在市易法的问题上和汉之桑弘羊同出一辙,汉之教训既然已经证明了其错误,我们便不能走重复的老路。不过大宋地域广大,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情况,学生以为有王韶坐镇西北来推行市易法必将获得成功,除了能够改善那里百姓的生活之外,还可以降低王韶收复熙河军事行动的成本,君实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光听后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难道改之只想让市易法在西北一地试行,然后再废掉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学生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替圣上做这个主,不过事有经权通变,王安石的变法无论如其初衷是好的,不过好心干措施干坏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不知有多少教训。正如介甫先生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所说的那样,‘此是大有为之时’,君实先生留在朝中不仅仅是对介甫先生变法进行拾缺补遗,更是要顺势而为为朝廷社稷和天下百姓做些什么!”

听到王静辉如此说,司马光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尽管王安石的新法非常讨厌,但驸马刚才所提出的构想多少让他感到这是一种权谋的表现更多些,加之他看过王静辉很多策论札子,知道驸马可不是宋朝主流大儒心中所谓的“纯儒”,骨子里面偏向“杂学”倒是很明显。若不是驸马一向淡漠名利,他司马光恐怕就要拂袖送客了。

司马光这种心态便是宋朝官员对外戚的普遍看法,就连他们对待皇帝赵顼的兄弟昌王、嘉王也是如此。与其他朝代的皇帝直系后裔为了皇位你死我活的争斗不同,除了野史当中太宗皇帝有点不是很光彩之外,基本上宋朝没有出现过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更没有唐代公主驸马祸乱一方的事情。王静辉倒是没有想到司马光对他的戒心非常大,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差点儿树立了一个强敌,他这么做也确实在有搞平衡的嫌疑,但总比王安石辞相或是保守派大员被贬一方闹成两败俱伤生死相见的结局要好得多。

“改之对变法又是有何想法?”

“其实实现大宋中兴未必要靠介甫先生这样进行变法,毕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凡事过猛反而会适得其反,徒耗精力而已。不过王相的方法自然也有很大的好处,所谓扬长避短,进退有据才行。君实先生,其实无论是介甫先生还是学生,都认为大宋已经到了不变不足以立足的地步,这是道同,其中的分歧不过是术不同罢了,都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都是为了百姓,为何不能顺势而为呢?这不过是学生心中一丝愚见,还请君实先生指教!”

司马光和王静辉在房中都沉默了,其实他们中间的每个人都很坚持,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甚至连王静辉也是如此。

第二百五十一章

王静辉从司马光的陋室中回到驸马府自己的书房中已经是深夜了,虽然心中有些别扭,但从效果上看,司马光显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把市易法放在西北去试行,至于王安石那头自然有皇帝赵顼来去搞定,这就不是自己的问题了。

刚刚回到书房中的王静辉被赵公公告知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来拜访,在驸马府久候了很长的时间,但他外出到司马光那里回来的太晚才错过,不过王安国走的时候让赵公公转告王静辉一个消息——《大宋农书》已经编纂完毕,可以交付出版了!

王安国一直在华英书院来主持书院日常运作,王安国的学问不错,虽然达不到他哥哥王安石“通达六经”的水平,但论起学问来在这人文荟萃的汴都开封也算是能够排得上名号的,他平时也是书院的常驻讲学先生。王安国也确实了得,在他看来在华英书院才是自己最好的地方,原本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皇帝赵顼还要加他为官,但王安国还是拒绝了。

自治平四年开始,王静辉在当时皇帝赵曙的支持下,重金召集了全国各个地方的农业方面的人才,聚集在华英书院中齐心合力编纂一部属于宋朝的农书,这是一项颇具纪念的事件——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在宋朝统治高层的眼中,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驸马王静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眼中更是如此。治平五年皇帝赵曙因为身体原因退位,居后为太上皇常驻德寿宫新皇赵顼继位后,皇帝赵顼对于位于华英书院中的《大宋农书》书局关注并没有太上皇赵曙这么关心,但出于对驸马的恩宠,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和参考书籍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远不如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位持国给的帮助大,再加上王静辉在此事上令人匪夷所思的固执,促使着《大宋农书》的编写工作一直没有受到干扰,反而在前后共计三千有余的各方面“农学专家”的合力之下,一直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终于在熙宁元年腊月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

当初就是王静辉上书太上皇赵曙下令编写《大宋农书》的,并且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来保障这件事的进行,此时《大宋农书》已经编纂完毕,他心中兴奋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看到天色太晚了,所以赶去华英书院的想法才作罢。第二天一早,王静辉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并且差人通知王安石和司马光《农书》已经编纂完毕的消息后,便急匆匆的坐上马车赶往汴都郊外的华英书院。

在《大宋农书》书局设立在华英书院开展实质工作之前,王安国对《大宋农书》并不上心,“士农工商”农虽排名在前,但那只是形式上的排名而已,况且有孔老大不善农的先例在前,千百年来士大夫虽然口头上对农很重视,但都是不屑与此的,王安国也并不例外。不过王安国自有其过人之处——在他的眼中,王静辉从来就没有做过毫无意义的事情,即便当时看不出来,但事情发展下去总会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做生意如此,在政事上也是如此,尤其是看到王静辉裁汰厢军的手法后,更是坚定不移的跟在王静辉的身后。他看到王静辉出任楚州军州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水利,第二件事便是四处搜罗人才来试种、推广双季稻,这两件事都与农业有关系,再加上“食为天”这几年在大宋各地发生灾害的时候的作为,他认识到粮食对于大宋的重要性。王静辉上书编写农书后,他身为华英书院的实际主事人,更是给设在书院内的农书书局给予了极大的照顾——由于参加农书编写的“农业专家”有很多目不识丁两脚粘泥的农民,为了避免书院内部士子学生对他们的歧视,还特意将书局和参与者的住宿安排在书院的一角,免去了一些麻烦。虽然王静辉忙于其他事务,但对于农书的编写十分重视,王安国给王静辉的私信中,每次都不会忘记写上农书编纂的进度,在编纂完成后更是趁夜来驸马府报信。

王静辉在王安国的指引下来到《大宋农书》书局所在的地方,在一间非常宽大的屋中,他看到了几张桌子拼凑成一起,上面铺着白布,整齐的码放着一堆书,上面还盖着红绫,只是在一角掀起露出书本,几个参与编写农书的重要人物和低品级官员站在周围。

王静辉站在桌前将红绫掀起,便听到旁边王安国说道:“改之,此《大宋农书》编纂完成,共计一百三十余卷,一千五百余篇,如此规模庞大的农书能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编纂完成几近乎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