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太宗-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掉他,但一直没下手。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深得独孤氏相貌基因,被周武帝聘为皇太子妃,这成为杨坚从普通门阀进位至权力核心的关键。进位后告诫周武帝尽早除掉杨坚的人更是源源不断。齐王宇文宪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次见到他都自惭形秽,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周武帝答:“他也就只能当个将军罢了。”内史王轨有一天突然对周武帝说:“太子的才干不是社稷之主,到时普六茹坚可能会反!”周武帝反复听到这些有点不高兴,说:“若天命如此,又能如何?”周武帝的开阔胸襟给杨坚留了一条活路,但这些话难免传到杨坚耳朵里,他自己也很害怕,从此更加低调做人。

其实周武帝是个英雄神略的帝王,他铲除宇文护后北周气象一新,又结好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积蓄力量,于六年后攻灭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北齐,统一北方,之后又筹备大举讨伐突厥。如果照此持续发展,杨坚也就只能持续低调下去,混到死再把随国公爵位传给儿子。然而天不假年,三十五岁的周武帝因病驾崩,把国家留给了年仅十九岁的太子宇文赟,即北周宣帝。杨丽华成为皇后,杨坚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外戚。

周武帝从小对儿子管教很严,但显然教育失败,而且周宣帝对父母的严格管教怀恨在心。周武帝出殡时,周宣帝敲着棺木骂道:“死得太晚了!”然后迫不及待地让周武帝的嫔妃站成一排,从中挑选合意的纳为己用。请不要以游牧民族的风俗来为他辩护,他们已经汉化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荒淫无耻。

杨坚以上柱国、大司马辅政,威望越来越高。周宣帝虽然荒淫,还是知道忌惮权臣。然而他第一个下手除掉的权臣竟是齐王宇文宪。宇文宪是宇文泰第五子,能征善战,深得宇文护和周武帝重用,在攻灭北齐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之后又懂得急流勇退,不问政事。但周宣帝偏偏觉得这位亲叔叔是最大威胁,先行诛灭。周宣帝杀宇文宪动机不明,从后来他大力提拔平辈的几个兄弟为王来看,可能是想铲除父辈老臣,以新人构筑新一代权力网。但这样做实际上是宇文氏自相残杀,削弱了宗室。

可能是鲜卑婚俗,周宣帝有四个皇后,后来又扩编至五个,杨皇后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么多皇后争风吃醋在所难免,但因为杨坚,周宣帝对杨后特别不爽。有一次杨后惹怒了周宣帝,周宣帝便要赐死。独孤伽罗(杨坚的夫人)立即到皇帝面前谢罪,甚至叩头流血,才保得女儿一命。而且周宣帝动不动生杨后的气后便会咬牙切齿道:“信不信老子杀你全家!”有一次周宣帝说着说着就真的想杀她全家了,就叫人去召杨坚,并对左右说:“待会儿他来了,如果神色一动,就杀了。”但杨坚来了后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从小的威仪,神色丝毫不动,周宣帝居然就一直没下手。还有一次赵王宇文招请杨坚到家里做客,暗藏甲士准备刺杀,所幸随行的亲信元胄发现了阴谋,力劝杨坚离席并舍命相护,才免一死。北周宗室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杨坚的威胁,但一方面杨坚夫妇韬光养晦,宗室杀他的意图不够坚决;另一方面他的实力已经很强,宗室也不敢贸然下手。

周宣帝这人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既不会用人,也不会做事。把内政搞得一团糟,身体也越来越差。一怒之下,这皇帝老子不当了!于是禅位于七岁的皇太子宇文阐,即为周静帝,自为太上皇帝摄政。

次年,周宣帝驾崩,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周宣帝生前最信任的两个近臣是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这两位本来都是小官,但为周宣帝当上太子出谋划策不少,所以周宣帝即位后立即重用。然而这两位当上大官后又什么事都不做,任由周宣帝乱搞,搞到现在他们却要做一件大事了——假传圣旨,由杨坚摄政。说实话,我很怀疑这两个汉人是杨坚早就安插在宣帝身边的卧底。

杨坚领政后没有着急,首先他要控制住周宣帝扶植的赵、陈、纯、代、腾五位年轻亲王,其中主要是赵王宇文招。当时北周与突厥和亲,杨坚选定赵王之女千金公主嫁给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以此为由召宇文招来京城嫁女。这种事宇文招也没什么好怀疑的,当然就来了,来了就被控制住了。这时杨坚才宣布周宣帝死讯,并以假黄钺、左大丞相摄政,并宣其余四王进京控制起来。假黄钺是皇帝把黄金装饰的御用仪仗借给出征的重臣用,可代行君权,后来演化成权臣篡权的标志。周宣帝已经把国政搞得一团糟,杨坚拨乱反正,很快使国家重回正轨,而且带头履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于是“天下悦之”。

不过,老百姓悦了忠于宇文氏的贵族就不悦了,相州总管尉迟迥率先起兵,很快反响强烈,其中包括杨忠的结义兄弟、周静帝岳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尉迟迥以儿子作人质,请南朝陈助兵,杨坚遣上柱国、陨国公韦孝宽率兵讨平,将尉迟迥传首阙下,司马消难逃往陈朝。毕王、雍州牧宇文贤联络京城五王,准备做掉杨坚,还没动手就被发现了。这种情况无需出兵,直接把毕王抓起来杀掉就行。但接下来对赵、陈等五王的处理体现出杨坚成熟的政治手腕,他没有简单粗暴地诛杀五王,反而给予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朝时可佩剑穿鞋,而且不用小步快跑)的特权,让他们安心。这五王逃出生天还受到此等优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爆发,对杨坚感激涕零,早忘了当初是为什么要反他。现在所有对杨坚还略有不满的人都已抚平,重要的是杨坚废除部族制,令所有赐鲜卑姓氏的汉人还汉姓,君臣穿汉服上朝。北周虽然有一些翻来覆去的汉化运动,但终究是鲜卑政权,杨坚本人是汉族,又力推汉化,得到汉族官民(重点是关陇汉族门阀)的热烈拥戴,威望日隆,篡位已成定局。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周静帝禅位于随王杨坚,即为隋文帝。按理新王朝应该叫随朝,但杨坚认为“随”字有个“辶”不吉利,新朝遂称“隋”,改元开皇。

很多人认为隋文帝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最轻松的一位,清人赵翼甚至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其实未必中肯,隋文帝确实没有遵循大多数开国皇帝马上打江山的惯例,但并不能说就很轻松。隋文帝祖上几代为将,在南北朝这个血腥乱世中打拼得相当艰苦,经过数代积累,才将一个公爵传给杨坚。杨坚袭爵后经受了各方猜忌、打压。他坚持走低调路线,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忍辱偷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过多年,才等到合适的时机上位。这不是明刀明枪的战争,但其实更加凶险!战场上的战争有时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杨坚的这场战争却历时数十年,容不得他犯下哪怕一次错误。

当然,杨氏能走到最后也有很多幸运因素,比如杨忠攀上独孤信、周武帝英年早逝、周宣帝下不了决心和他翻脸等,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宇文氏自相残杀太烈,削弱了宗室,而且杨坚作为汉人,得到了广大汉族官民的支持,才能重建汉族王朝。

不过仅仅重建隋朝还不够,现在还有两个重大任务必须去做好:

第一,重新完成中华帝国的统一,将太平盛世还给饱受乱世摧残的各族人民。

第二,构建一套适时的行政组织结构和公共管理体系,突破中华文明发展至汉晋的瓶颈,引领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阶段。

杨先生,整个中华民族都在翘首以待。

三省六部科举制

隋文帝的两大任务其实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改革组织结构是实现太平盛世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历史推进至隋朝,必须有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突破瓶颈,走向新的文明阶段。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中华帝国进入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后的第一套成熟的组织结构体系,历经秦、汉、魏、晋近六百年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走过了这一文明阶段。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有三:

第一,宰相权限太大,容易专权。三公九卿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形成国家领导层,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容、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形成部门领导层,再加上皇帝本人,形成1:3:9的架构,在李斯看来很合理。但丞相(大司徒)和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一个全权掌控政府,一个全权掌控军队,很容易形成专权。历代权臣都利用这两个职位掌权,可见职位设置本身就不合理。

第二,地方长官容易形成事实独立。中国特色封建社会不再分封拥有主权的封建领主,但行政上仍需条块分割,委政于吏。秦分郡县两级,事实证明层级太少,不利于有效管理。汉朝在郡县之上增设州一级,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这更符合人口和国土规模的实际,沿用很长时间。但州刺史权限太大,很容易形成割据,最后中央成了空壳。晋朝汲取教训,但恢复分封的办法却是南辕北辙。如何把握地方长官权限设置,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三,公民不分阶级,但门阀依然强大。汉式帝国废除分封,理论上除皇帝一人外,不应有所谓贵族存在。但事实上直到隋朝贵族还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在逐渐式微。而南北朝大量游牧部族把他们的贵族阶级思想带入中原,更是严重倒退。隋文帝本人也是袭爵而来的世家,他的朝廷中有不少鲜卑贵族,他的统治基础更来自于汉族关陇门阀的支持。大秦帝国横扫六合,所向无敌,却因六国贵族的反噬,二世而亡,隋朝又该如何处理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这些门阀世族?

其实这三个问题前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但隋文帝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所以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是中央官制问题。汉朝坚持三公九卿,但从三国起,新建国家都试图有所创新,比如魏文帝设中书省、蜀后主以尚书令取代丞相等。北朝的官制很可爱,他们从游牧部族突然变成正式国家,急需照抄一套官制,大多抄自《周礼》《周官》。因为照抄,所以很多国家的元首不是皇帝,而是天王(周天子的爵位),国家领导层是周代六官中的大冢宰、大司徒等,并间有丞相、太尉、尚书令、大将军等职。隋朝当然不会用这套官制,也不会回到秦汉官制。隋文帝篡位前在北周恢复丞相职务,但很显然他也不会让这个王莽、董卓、曹操、司马炎还有他自己依次当过的职务继续存在下去了。

其实历代君主都为废除丞相这个篡权专用职位做出了很多努力,但都不太成功,直到隋文帝推出三省六部制,丞相这个伴随了中华帝国汉晋阶段的经典职务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隋文帝在隋初名臣高颎、李德林的协助下,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官制。新制并不直接废除前代的三公、三师职衔,而是将它们保留为正一品虚衔,实际行政则移交至新设立的三省六部。三省严格地说是六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其中秘书省主管典章图籍,殿中省主管皇帝个人饮食起居,内侍省则是宦官家政服务中心,都不是行政权力中枢,渐渐人们便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