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王座-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飞接过试卷,哑然失笑:“安校长这是考我呢?好吧,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也来答答题吧!”

    说着,从兜里取出钢笔,拧开笔帽,当着安校长的面就写了起来。

    安校长发现他好像根本就没有看题,目光随便一瞟,就直接开始一题一题地书写答案。

    不会是乱答吧。

    他不好凑过去细看,毕竟人家是这里的最高首长,万一他真的不懂,随便乱写答案,自己过去看岂不是让他下不来台?

    不过两人坐得很近,就算他不是有意偷看,也总能瞧到一点。

    他赶忙扭过头,然后脑子里现出题目,以及关飞书写的答案,习惯性就在心里默算起来。

    安校长一愣,眼睛有些发直,马上又看了一眼,惊讶地抬起头看向关飞。紧接着,他再也不顾避嫌,干脆把头凑到了关飞身边,就一题一题看过去,越看越是吃惊。

    全对!

    关飞写得专心,他看得也很专注,完全把监考的事忘在了脑后。本来他对这批学生的素质已经极度失望,眼前出现一个如此惊人的高材生,他没法再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人身上,就盯住了关飞一个人,直到他写完了最后一道题,放下笔。

    安校长一把抓住关飞的手,激动道:“小伙子,想不想上大学?我教你!”

第四十章放屁!谁说这是日本货。。。() 
沈秀峰脚步沉重地朝钢铁研究总院大楼走去。

    他今天做实验忙了一天,刚刚结束工作,还没来得及换好衣服,院里就来人通知他过去,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沈秀峰负责的项目是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研究,这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课题,研究者并不多。

    直接还原铁作为炼钢重要添加料,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由于直接还原铁化学成分稳定、杂质含量少,在钢铁冶炼中作为缓释剂与废钢搭配,能够炼出品质均匀的优质钢材,是高品质特种钢材、合金冶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在目前最先进的电炉炼钢中,加入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直接还原铁作为炉料,生产率能够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电能、耗氧量则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多!

    由此,直接还原铁成为冶炼高品质特种钢材的优秀原料,国际上对它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扩大直接还原铁的生产研究。

    国内对这方面研究开展得并不晚,但成效并不大。

    国际上通行的是气基法生产,用燃油、燃气作为热源进行煅烧提炼。国内由于天然气储量不足,开采成本高,用不起这种方法,只能自己研究摸索。

    鉴于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用煤来作为燃料的生产技术成为所有冶金工作者的共识。

    可在实际研究中,大家却存在极大分歧。

    冶金工作者们对于到底是采用倒焰窑还是回转炉、隧道窑,进行直接还原铁生产产生了争执,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更充分,各不相让。

    沈秀峰就是隧道窑技术的支持者。

    经过十多年研究,倒焰窑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能耗太高、品质无法稳定,不能大规模生产。

    倒焰窑被排除了,隧道窑的日子并没好过,倒是回转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回转窑技术简单,建设成本低,大家都认为,对于中国这个技术相对与世界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用回转窑是非常合适的。浙江、首都、首钢都花了大力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但沈秀峰坚决反对回转窑技术。

    他认为回转窑看起来好像技术难度低,建设成本不高,但实际生产成本却一点也不经济!

    回转炉的特殊性,需要空间进行炉料翻滚,空间利用率很低,通常不足百分之十。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直接还原铁,产量说什么也不可能提升到太高,无法满足国内对直接还原铁越来越大的需求。

    同时回转窑结炉现象严重,烧不了多久炉体就会出现凝固的炉料板结,不得不停炉大修,加大生产成本。

    他就认为隧道窑技术更适合国情。

    隧道窑投入比回转炉还低,生产成本也没有回转炉高,并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可挖。

    不过就像他反对回转窑一样,更多的人也反对隧道窑技术。认为隧道窑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燃烧大量的块煤,费效比太低。而且品质就像倒焰窑一样不稳定,好坏差异巨大,同样是一种应该淘汰的技术。

    沈秀峰不服气,他坚持要把这个课题搞下去,虽然院里不太支持,但也给他拨了一些经费,让他建起了一个五米的实验性隧道窑,可以继续进行这方面研究。

    然而研究的进展一直很缓慢,特别是反对者说的品质稳定性问题,他一直没找到解决办法。

    今天的实验又一次失败,炉顶、炉底温度差异超过一百度,上下层生产出来的直接还原铁品质相差巨大。如果不进一步对产品进行分离挑选,根本不能直接作为炼钢使用。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沈秀峰一面慢慢地爬着楼梯,一面脑子里还在琢磨着这个隧道窑设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上下温差如此巨大。

    “沈工,你这是?”

    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转头一看,原来是同院的卢工。不像他一个人爬楼梯,跟卢工一起的还有好几个高级研究员,都是负责直接还原铁相关研究的。

    “嗯?”他有些诧异,“史院长叫我去,你们是去?”

    “我们也是啊,都是史院长通知我们过去的!”几位高工异口同声道。

    大家相互看看,发现院里搞直接还原铁课题的所有研究员都到齐了,便猜到找他们去,是跟他们的研究项目有关。

    是什么呢?

    沈工没有心思考虑隧道窑的问题了,脑子里一直转着史院长找他们的目的。其他几位研究员倒无所谓,不过是汇报一下近期研究进度罢了,他却感到了一丝危机感。

    这个项目大家都不支持,是他一个人硬顶着在搞。

    万一上面强令他放弃课题,转而研究其他方向,他也无力拒绝。可是这课题他已经搞了好多年,就此放弃,他实在是不甘心。

    ……或许,还是放弃比较好吧……

    说真心话,这课题搞得他是相当的心力交瘁。煤隧道窑技术只有国内搞,国外即便研究隧道窑也是基于天然气的,相关技术他找不到人可以交流,只能是一个人默默在图书馆查资料、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论证、反复来回地修改设计、做实验。

    可就算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始终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希望,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他疲惫了。

    那种无人理解支持的孤独感总是在他心中回荡,无法排解。妻子也经常劝他,说他还固执什么,既然全国都搞回转窑,那他也做这方面研究好了,哪怕不成功,也是所有人的不成功,一个人坚持个什么呢?

    是啊,我还坚持什么呢?

    理论上隧道窑是应该比回转窑更好,可光你一个人说有什么用,大家都不认可,你坚持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沈秀峰感到身体软绵绵的,手扶着楼梯以支撑身体。

    他已经预感到今天院长召集大家,等待自己的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他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心中的悲怆之情,却越来越浓。

    和所有人都对着干的感觉,真难受!

    可他也不想再抗争了,该说的话他都说过无数遍了,真的要撤销项目,他也只有接受。

    谁让他一直无法取得成绩。

    就这样吧……

    沈秀峰一步一步爬着楼梯,走得很慢,好像只要走得慢,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卢工他们已经超过了他,转过了前面转角,他还在下面一层慢慢地往前挪。

    再长的楼梯也有走完的时候,况且这楼并不高。

    站在顶楼会议室,他面对着大门却有些胆怯,不敢伸手去推开。只是愣愣地站在门口,望着把手发呆。

    门开了,院长秘书小严正准备出来,被站在门口的他给吓了一跳:“沈工,你怎么不进来,我差点撞您身上。”

    “走累了,歇会儿?”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您今天又是忙了一天试验呢,来,我扶您进去坐下歇会儿。”小严搀着他手臂,想扶他进去。

    “不用,你去忙吧。我自己进去。”沈秀峰婉拒他的好意。

    “我没事,就是准备下去找您呢。卢工他们说您上来了,可等了好一会儿您还没到,怕您不知道地方,所以准备下去接您。”小严微笑着把他搀进会议室。

    会议室内,卢工他们已经围着一张大会议桌就坐,看见他进来,都朝他友好地笑笑。李工还拉开他身边一把椅子,示意让他坐过去。

    沈秀峰想了下,绕到了另一边,和卢工他们面对面。

    卢工几人相互看看,无奈地摇摇头,对他的倔强感到很是无奈。

    大家都到齐了,小严就出门去通知史院长。过了没一会儿,史院长和两位陌生人走了进来。

    “卢工、李工、钱工、于工、沈工,你们都到了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朱强同志和余敏同志。”史院长介绍了一下他身后两名陌生人,但只说了他们名字,没说职务、单位。

    应该不是本院的人,但不说单位,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比较特殊,并不希望大家知道。

    沈秀峰脸色好看了许多,和其他人一起欠了欠身。

    “这几位都是我们院负责直接还原铁课题研究的同志,在国内来说,他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的,问他们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了!”史院长笑着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

    卢工等人虽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笑着谦虚了几句。

    “几位老师好,今天来是这样的。我们偶然从日本方面搞到了一些关于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的资料,据说是最新技术。但我们对这方面不懂,所以想请几位帮我们判别一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没有价值?”那名叫做朱强的同志很客气地向他们介绍着情况。

    余敏则将一份厚厚的牛皮袋放到桌面。

    原来是这个!

    “没听说日本方面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啊?卢工、李工,你们听说过没有?”于工没想起有这方面的记录,向卢工等人询问道。

    他们搞研究,并不是闭门闷头自己搞,同样要收集大量的国际相关研究资料。有时候搞不到资料,有个信息也能对他们产生触动,帮助他们走出迷宫,所以大家对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哪怕是他们并不熟悉的隧道窑技术。

    “真的是日本的?”卢工摸摸他已经谢顶的脑门,思来想去也没印象,疑惑道,“日本方面是有隧道窑的研究,可他们是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这方面对我们借鉴意义不大啊!”

    “是啊是啊!”

    几名高级工程师纷纷点头。国内搞直接还原铁,最痛苦的就是没有参照物,人家有的东西,我们用不起。自己另开炉灶,那就要一切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我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