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洋的阻隔,打败美国,也绝对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嗯,总参谋部可以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我们的主要敌人是美国,等到德国人为我们拖住英法,我们就能够和美国人全力一战了。”吴皓轩说道。他深知,要打败美国,有多么的困难。辽阔的太平洋,给了美国人极大的保护,中华帝国要打败美国,首先就得跨越太平洋才行。单单是打败美国海军,拔掉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那些军事基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在帝国的工业实力超过美国,军事实力更是远比美国强大的时候。实现这一切,并不是不可能的。当然,除非到时候帝国秘密研制的核武器能够投入使用。否则的话,帝国要打败美国,那将很困难。毕竟,太平洋就限制了中国在美国本土投入的军队和战力。
“诸位,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加大和德国人的合作。政治上,我们要支持德国,让汤姆早日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德国结成军事同盟。经济上,我们的市场,全面向德国开放。同时,以优惠的价格向德国供应他们需要的粮食、原油以及其他的矿产。军事上,我们可以将一些德国人需要的军事装备及生产技术,转让给德国。德国如果派遣军事代表团访问帝国的话,我们也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经验和军事理论。总之,一句话就是帝国在未来要全力的武装德国。”吴皓轩说道。
“陛下,这样的话,帝国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首相杨度问道。毕竟,中华帝国现在快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庞大的内部市场。中华帝国及其藩属国组成的超过近七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使得中华帝国不仅仅抵挡住了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并且还在经济危机当中快速的发展,一枝独秀于整个世界。现在,开放市场让德国也参与进来,这无疑对帝国的利益会构成一定的伤害。
“我知道,帝国付出的代价的确有些大。但是,有舍才有得。我们想要让德国人去拖住欧洲其他国家,为帝国创造机会,不给德国人一点便宜,那怎么能行呢?德国人又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他们会干吗?再说了,我们就算是低价向德国人提供各种资源,也不是一点赚头都没有的,最多是少赚一点而已。等我们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大量的殖民地之后,完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损失。并且,这对于帝国的总体战略而言,也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只要能够实现帝国的目标,帝国付出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吴皓轩坚定的说道。一切都为了帝国能够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取胜,现在付出一些代价,只不过是先期的投资而已。
“陛下,那如果我们支持德国,使得他们强大了起来。万一,德国人反咬我们一口,那不是养虎为患了吗?”有人提出了这个担忧。
吴皓轩点了点头:“我们和德国人之间,本质上来说就是互相利用。德国人利用我们,重新强大起来。而我们则利用德国人,打败英法,然后轻易接收英法的殖民地。未来,我们和德国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甚至爆发战争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就放弃这个计划。德国人在发展,我们同样也在发展。并且,我们发展的速度会比德国人更快,会比他们更加强大。如果真的是养虎为患的话,那我们到时候就打虎就是了。只要打败了美国人,我们完全可以轻易的碾压德国。”
在吴皓轩的计划当中,要对付德国,实际上是非常容易的。别的不说,只要切断德国人的原油供给,德国就完蛋了。他们强大的空军和装甲部队,都会因为缺油而成为废铁的。
就算不用这一招,中华帝国也还有的是办法。按照现在的进度,到时候帝国的核武器应该早就研制出来了。大不了,扔几颗原子弹给元首尝尝,就算元首再强大,也抵挡不住核武器吧。可以说,帝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就算是真的养虎为患,也完全不足为虑。(。)
: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奋进的苏俄()
中华帝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就这样展开了。 德国的商,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销售。中国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销售德国的工业产能。当然,这些商也需要和中国国内的商进行竞争。只有竞争获胜,才能够卖得出去。中华帝国不会单独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条件。
当然,德国人性格刻板严谨,制造的产,往往质量非常好。这样的商在中国,是很有市场的。
同时,中华帝国也开始向德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原油以及其他的矿产和原材料,使得德国的工业实力能够进一步的恢复。德国的经济,开始显著的改善。
这使得阿道夫·希特勒及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获得了广大德国民众的支持。民众的支持度和满意度,开始进一步的提高。为阿道夫·希特勒获得更高的权力,做好了铺垫。
德国的国防军的将领们,也开始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支持下,派遣军事代表团前往中华帝国访问。他们主要是考察中国在陆军和空军方面的先进武器装备。至于海军,德国人还是暂时放弃了。一战之后,德国的海军就已经非常弱小了。德国人也深知,想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强大的海军,那根本就不可能。他们只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容易出成果的陆军和恐惧方面。这样的话,对德国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陆军的先进坦克、装甲车,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等,都让德国人大开眼界。在这些方面,德国人已经停滞不前了很多年了。中华帝国则已经超过他们很多很多了。德国人对于中华帝国的这些武器非常的满意,他们极力要求阿道夫·希特勒政府,和中华帝国进行谈判,准许他们引进这些装备。
与此同时,德国国防军还计划派遣大量的军官前往中华帝国进修,学习新式的战法。对此,中华帝国也表示同意。中华帝国陆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战术,这些都可以和德国方面共享。
当然,一些真正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华帝国是不会向德国人展示的。中华帝国的各种武器装备,向来都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惯例。也就是说,德国人参观的那些装备,只不过是中国刚刚装备部队的一些先进设备而已。中华帝国随时可以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更新换代的。实际上,中华帝国在很多武器装备方面,都做了技术储备。只要有需要,就能够立刻展开生产,然后大规模的换装,使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华帝国的很多先进武器,都只不过是小批量的装备部队而已,用来检验武器的性能。然后就作为技术储备了。在战争爆发之前,帝国才会大规模的为部队换装武器装备。这样的话,能够最大程度的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当然,即便是有突发状况发生。那些换装了新式武器的部队,也足以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捍卫帝国的利益了。
在中华帝国帮助德国的同时,德国人也履行承诺,在发动机、化工、电子通讯技术等等方面和中国展开合作。中华帝国可以从德国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技术,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科技实力。这些科技实力,一旦转化为军事实力的话,将使得帝国*军队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中华帝国同德国的合作,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就英法美等强国而言,中华帝国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威胁了。现在,中华帝国大力的支持德国,这无疑是想要在西方世界的内部安插一颗钉子啊一旦德国再一次的强大起来,对西方世界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在一战当中被德国人打疼了的英法等国,更是格外的担忧。如果德国再一次强大起来,对他们发动战争的话,他们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就算是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但他们的力量也会被制约在欧洲的。到时候,中国人如果对他们的殖民地动手的话,他们如何能够抵挡的住?
中华帝国的这一招,可谓是让英法美等国大为不满。但是,他们对此却没有太好的办法。现阶段而言,中华帝国和德国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德国开始从经济危机当中走出来,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快,这无疑是让他们眼红的。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对德国开战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各国的民众,显然不想再轻易的卷入战争。尤其是十几年前的那场战争的惨象,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英法美等国,只得不断的宣传中华帝国对他们的威胁。中华帝国和德国联合的话,更是会对整个西方世界构成威胁。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民众的观念。但是,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效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英法美等国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政府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行事。那些反对党时时刻刻等着抓他们的小辫子,然后将他们赶下台的。
这就使得英法美等国,即便知道中华帝国的险恶用心,但是却没有办法反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威胁离他们越来越近。
除了英法美等西方强国之外,东欧大平原上的苏俄,同样也感受到了中华帝国和德国交好之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
黄帝纪元4632年1月,苏俄的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苏俄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斯大林当选中央总记,除了他之外,还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加里宁,奥尔忠尼启则,古比雪夫,基洛夫,安德烈耶夫,柯西奥尔等人当选为******委员。
斯大林现在在苏俄以及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可以说,现在的苏俄完全成为了他的一言堂了。苏俄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已经提前九个月取得了成功。现在,苏俄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苏俄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短短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俄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
黄帝纪元4630年的工业产值是黄帝纪元4611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黄帝纪元4611年增加9倍,比黄帝纪元4626年增加3倍。黄帝纪元4630年苏俄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黄帝纪元4627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欧洲上最大的水电站。苏俄的发电量比黄帝纪元4611年增加了6倍。苏俄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欧洲第一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苏俄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建成了规模巨大的重型机械厂。在斯大林格勒欧洲最大的拖拉机厂于黄帝纪元4627年破土动工,黄帝纪元4630年第一期工程建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俄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俄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黄帝纪元4626年的48%上长为70。7%;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也由计划黄帝纪元4625年的60。5比39。5,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