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中华-第6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不到的是,这孙恒在高州府从商务部派驻当地推广产业的专员做起,到是做的有声有sè,高州府在广东十府中,并非沿海之地,这工商业发展基础也是十分薄弱,他到了当地后,很快就与当地几户当地商家走的很近。

    而他这人很善于鼓动,半年间,高州府竟然一连串开出了两家粮食加工厂、一家罐头厂、一家土产加工厂、一家榨油厂,产业竟然确实办的红红火火,这消息传到当初倒也让孙复颇为开心,毕竟他们孙家在他之前,从未出过督抚这样的大员,而现在能够不断有人才出现,这也是家族兴旺的好兆头。

    没想到的是,孙恒从高州府商务部专员提升为高州府盐运副使后,就明显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处心积虑的使用手中的权力,在家族内部,他以仅次于孙复的身份自然成为了家族的重要人物,事实上,孙复根本没时间去处理孙家的内部之事,这也造成了孙恒渐渐狂妄的转变。

    情报司在调查之后,发现孙恒利用手中权限,为自己的两个兄弟在高州府弄到个县丞的闲置,又收受了几乎商家的好处,为高州相熟的商家子弟进入南洋高等学院打通了关系,这其中,他甚至还用了孙复名号这经过调查,完全是孙恒自己所为!

    这些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南洋体系一些深层次的规则,秦铠在草创之初,他也真心认同任人唯贤、举贤不畏亲的原则,但是,绝对不是毫无原则的为自己家人弄位置、搞官职,那样的体系,跟这个烂到根的满清zhèng fu又有什么区别,那样的官员阶层,其实跟掌握这时代中国命运的满清贵族只是五十笑百步而已。

    事实上,随着南洋体系逐渐的壮大,体系内用人的原则已经发生了小小的变化,重要官员的举荐自然还是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更多来自于体系内培养起来的年轻人逐渐充实了两广的权力体制中,当然,这一切能够顺利实施,自然是受益于秦大总督在两广的体制改革。

    现在的两广,在官衙体制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衙门内毫无效率的“六房”虽未被裁撤,但也已经是空架子了,那些个鱼肉、手握大权的胥吏,除了极少部分却有真才实学的被留用,大多数都被遣散,而在府县下建立起来的直属办事处,才是地方权力的真正执行者。

    但正因为如此,所以秦铠对于这从出现的滥用权力的行为也是十分震怒,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的清楚,陈宝琛在考量此事时,也是充分考虑了背后孙氏家族的影响力,除了罢免孙恒官职外,并没有提出更多的处置。

    秦铠听了后,他也明白其中的缘由,不过他十分认真地说道:“伯潜,此事还需依照你们廉政司的处置文案来办理,切不可因为孙大人的关系,而坏了规矩不过,这件事情等我先与孙大人知会后在处置!”

    这个孙恒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到了为官的底线,所以,他必须给予重处。

    之后,秦铠特地写下密信一封,让情报司立刻送往广西,孙复拿到密信后并没有太多的惊讶,他之前已经从其他途径得到了一些消息,而在这件事情上,他也是非常震怒,这孙恒出事情,他多少还是有举荐失察的责任!

    很快,在孙复的亲自表态下,孙恒被撤销一切职务,而且案件涉及的相关人员,也都被兜底进行了清查,几户走孙恒关系进入南洋大学的商户,被撤销所有经营全力,而相关人员被从南洋大学清退,而孙恒滥用全力提拔的孙氏族人,也被免职。

    而这件事情的核心人物孙恒,非但失去了所有的职务,而且被孙氏家族逐出族谱,最终他被送上前往南美伊基克的商船,一清二白的流放到当地,在那里,他将获得下半辈子的赎罪和忏悔的机会,在海外飞地彻底进行改造。

    而这起案件,很快就形成了一份报告,在南洋体系内部的公,成为了所有官员的jing示,当然,考虑到孙复的关系,其中细节的地方并未太多强调。!。

第520章 京师风波() 
光绪12年,běi jing的夏天似乎来的有些过分的早了,刚到五月天,这天气已经炎热非常,不过由于慈禧太后和小皇帝光绪身后的势力达成了某些程度的默契,京城里倒是异常平静,就是执掌帝国的军机衙门里,也是空闲的很。

    毓庆宫,这是康熙帝为皇太子允礽而特建的宫殿,后来就成为了皇帝读专用的宫殿,今天帝师翁同龢正正在向光绪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第六卷隋纪,他侃侃而谈这隋灭唐兴的典故,免不得又流露出对盛唐的嘉许之意。

    16岁的小皇帝,早不再是那个数年前贪玩、懵懂的小孩子了,从小调教的帝王之道,让他对于自己掌控的这个帝国有了模糊的了解,而这几年间,大清在对外边境战争中取得的一系列战果,更是让朝堂的满清贵族们颇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在毕恭毕敬的听完了老师的讲解后,小皇帝看得出颇为聪慧,提出了几个关于隋政不足之处的见解,这让帝师翁同龢听了之后也是不住点头,显然,他对于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小皇帝,自然是满意非常。

    这课程了足足一个时辰,方才歇下,翁同龢布置了一道以隋朝法制为题的作业后,便起身要告辞,却意外听到小皇帝说道:“老师,我使人去城里的松鹤楼购置了一些籍,其中这本,我看了一些,觉得甚有道理,您可点评一二否?”

    光绪皇帝的勤学好问,也是颇得翁同龢赞许的一点。听皇帝学生的问话,他也有些意外,忙起身拱手说道:“皇。那就容我一观!”

    等拿到手后,却是自己看过的,早几年却是在洋务派和清流中都颇受争议的那本易言,而著的郑观应他也知晓,不就在广州cāo办洋务嘛,而这刊发有些年头了。

    对于小皇帝竟然开始关注起洋务来,他这个保守派清流出身的帝师,多少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有太多干预,毕竟ri后若是想要小皇帝地位稳固,有两个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一自然是李中堂大人,天下练军皆出自淮军,这为中堂大人无疑是个几位重要的人物。

    不过。他与这位中堂大人有着难以化解的恩怨,他大哥翁同和就是被李中堂早年拟的折子给害了。这让他对这种中堂大人戒心甚重!

    而另外一位,则是大清权臣中的新贵、两广总督秦铠,次秦铠进京之时。那可都是约好了一并推动皇亲政的,不过,由于醇亲王在这件事情意外的做法,所以,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却还要继续训政两年,这让他也是异常的不满。

    而众所周知的,两广洋务这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说广州商客云集,从广州口岸关税升两倍余,就可见一斑不过,作为保守派的大佬,他对于开办洋务,有着一种天生抵触情绪,在他看来,西洋之学与孔孟之道终究不可同ri而语。

    想到这里,他展而观,郑观应在易言中的主题思想是富国之政,他在观察到西洋工业的变化后,通过阅读了不少关于西方工商业的籍,提出了广泛翻译西洋籍,让天下人都能学习的观点,同时开工厂、加快机器生产,同时轻商税以广去路,苛重税以遏制洋货销售的一些观点。

    这第一条,郑观应将西洋富国的学说引入国内,这就与翁同龢的观点颇有冲突,他很快引经据典,又大谈了一通国学博大jing深,对于西洋之学,他虽然没有直接斥之为奇巧yin技,不过他站在小皇帝的角度,充分分析了西洋之学只是小道,而帝王之学才是大道的论断。

    小皇帝从小熏陶在这个唯我独尊的氛围里,虽然尚未亲政,却也早已深谙帝王之学,听了之后,自然对翁同龢的博学又多几分敬佩,两人相谈良久,小皇帝的思路一转,脱口而出,“老师,我若是年后亲政,还请老师您多引荐一些堪用的人才,咱大清这几年总算是打了些胜仗,没让西洋人小看了去!”

    翁同龢听到这话的前半句,神sè却有些个紧张,抬头看了看毓庆宫门外站着的几个小太监,想了想,这才说道:“现在还是太后训政之时,皇还需多向太后请教这为政之道才是!”

    小皇帝听了之后,显然没意识到自己话语的毛病,也没有感觉出自己这位老师话语外的意思,起身又拿起一本,“老师,这是通政使宝廷呈来的一本史帝国的崛起,说是两广总督秦铠翻译的,我看了之后,方知英吉利能有今ri的成就,也是因为王室的贡献!”

    小皇帝这话多少有些偏颇,不过这却是一定程度受秦铠里影响,秦大总督在抄袭这本帝国崛起这本英国人写的小册子,他也只是摘录了一部分内容,毕竟这时代能够称之为崛起过的帝国,算足了也不过英法德,荷兰葡萄牙之流之时海一霸而已,而其中拿破仑时代的强盛法国早已是过眼云烟。

    不过一旁的翁同稣听到小皇帝提及秦铠的名字,眼皮不自觉的跳了跳,以他的眼光,怎么会看不出这位秦大总督绝对是ri后大清朝廷的重要人物,大清最年轻的督抚外加无数的战功勋绩,ri后不被倚重,那倒是怪事了

    只是,现在他可没打算让这位秦总督到běi jing城来占个位置,虽然,以这位的能力和在朝堂的口碑,显然入值中枢也毫无问题,他可听说了,不光自己这边对这位颇为倚重,就是位居高位醇亲王,似乎也与这位几千里外镇守一方的督抚关系密切。

    所以,绝对不可以,也不可能让小皇帝有任何招这位秦大总督入京的念头!

    想到这里。翁同龢接过来,看了看,笑眯眯的说道:“皇。这秦烈风确实是个能耐人,不过皇却不知,这秦烈风我与他交往过,却有些恃才自傲,所以免不得得罪了不少人,皇可用之,却要善用之!”

    老翁在这里撬秦铠的墙角,却不知道秦大总督知晓之后不免要感谢他一番,虽然在这满清权贵掌握中枢的时代。即便是李中堂这般位极人臣之顶的大员,在那些太后、王爷眼里,那也是高档奴才而已,根本没有机会入主中枢。

    所谓控制帝国最高权力的军机衙门、总理衙门,那都是王爷、郡王这些权贵家的衙门,那是爱新觉罗自家的地盘。汉人可以用你,却绝对不会让你替满人来做主。

    翁同龢作为帝师。自感高高在、高人一等,或许在现在的小皇帝光绪眼里,他确实是老师。对他也颇为敬畏,不过那一切,始终摆脱不了一点,满朝的权贵,根本没几个把他这糟老头子放在眼里!

    光绪皇帝听了之后。他见过这个秦总督一面,不过却没有更多了解,自然也就听进了自己老师的看法,虽然对于这个严厉的翁师傅,他更多的只是敬畏,但是,这老翁的学识和见解,作为经常在一起的他,那也是佩服的很,所以,他才将读中的想法常与翁同龢交流。

    这两位在屋内的闲聊谈话之言,他们却丝毫不知道,傍晚时分,慈禧已经看到了抄誊好的记录,虽然没有字字句句都落下,不过这大意可是明白的很,而且,老女人关心的词句,还用朱笔特别圈。

    老女人对于翁同龢一会联合清流和督抚们的作为早有些不满,不过因为不合体制的是她这垂帘听政之事,这件事情从根本来说,确实是违了大清祖制,翁同龢和那些督抚主张的小皇帝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