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龅饺绱说夭剑寺砑揖猓彩敲凰恕�

    张城原本打算以抗日大业为重,暂时放马家军一马,准备在解放战争中再来解决马家军,殊不知马步芳自己作死,居然接受常凯申的诱惑,敢来捋我军的虎须,真是厕所里点灯——找死。

    从交口到庆阳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再加上还要西渡黄河,日夜兼程的话得最少也要七天才能赶到。

    虽然张城此时心急如焚,但面上还是保持着镇定,他从容地调动着少纵各部有序地渡过黄河,向着西南方向的庆阳挺进。

第一八零 庆阳保卫战 上() 
3月20下午,李云龙率领少纵一师轻装先行,向庆阳挺进。晚上七点,张城及政委简单交代了留守根据地的四旅后,星夜兼程,率纵队主力渡过黄河,向西南方向赶去。

    由于路上都是我军的地盘,再加上趁夜行军不必顾忌民党的空军,所以少纵大张旗鼓地打着火把,一路急行。

    在漆黑的晚上,一万多人的大部队打着火把行军,从空中俯瞰下看,仿佛能见到一条火龙朝着西南方向蜿蜒前行,谓为壮观。

    张城此时心急如焚,担心红十三师不知是否能挡住马家军的进攻,坚守庆阳七天以上,恨不得肋生双翼,马上就赶到庆阳去。

    翌日上午八点,部队赶到老君镇后埋锅造饭,张城便命令通讯处给红十三师发电,询问庆阳战况。

    联系上后,红十三师师长陈博钧向张城报告:经侦查,马步芳在镇原县建立指挥部,其主力100师及青马骑兵在步骑总指挥马元海的带领下,合共兵力约5万人前来攻打庆阳。

    我十三师决心向张司令学习草原击马匪的战术,在城墙上布设机关枪阵,固守城池,利用庆阳城高墙厚的优势大举杀伤敌军骑兵,待敌骑兵大量溃亡后,由埋伏在城外山谷中的38团发起反击,内外夹击一举击溃马家军。

    张城听到电报的前半截,还连声赞叹,夸奖十三师战术对头,但听完后半截,心里顿时大吃一惊,发现陈博钧师长还是和历史上的西路军一样,太轻视马家军了。

    庆阳守军5千,而马家军有5万,以机枪阵来阻击马家军的骑兵这个战术是对头的,然而陈博钧师长似乎没有和骑兵交战的经验,在兵力悬殊下居然还敢对马家军发起反击,妄图以一个师的兵力击败马家军,这实在是太轻敌了。

    陈师长可能不了解骑兵机动能力有多强,遥想历史上的宋军步兵无敌,可面对胡骑时每次都是先胜后败,皆因胡人攻坚无方,每次攻打宋朝城池时都损失惨重,但当宋朝军队追击出来后,胡骑便分分钟教宋军怎么做人了。

    陈师长的战斗部署简直和历史上的宋军如出一辙,虽然现代战斗方式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但步兵就是步兵,怎么能和四条腿的骑兵在野外交战呢,贸然发动反击的话只会将十三师陷入敌人的铁蹄之下,无异于送死之举。

    而且青马部队以血裔宗亲为骨皮,战斗意志特别强,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架势完全不在红军之下,即使初开始时十三师能够趁乱大量杀伤敌人,待马家军回过神来,很有可能会被敌人的马蹄践踏得粉碎。

    大惊之下,张城无暇顾及陈博钧曾经是他老首长的身份,立即严令陈师长将38团撤回城内固守,严格按照中央的命令固守待援,并向他再三保证,只需要坚守七天,少纵一定会及时赶来,增援庆阳。

    另外张城又把马家军惯用战术告诉陈师长,马家军的战术极为简单粗暴,一个是以人海战术发动骑兵集团冲锋,以此来震慑对方;

    二是喜欢用一部分兵力佯装败退引诱对手追击,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从两翼迂回包夹,反杀回去。

    因此,张城严正告诫陈师长,无论敌人伤亡有多惨重,都不准贸然出城。防御时,可在城外周边多多布置绊马索和铁丝网,阻击敌人的骑兵冲锋,此外还可以在敌人攻击路线上多埋设地雷,令敌人有所顾忌,无法放心攻城,以延缓敌人的进攻,为少纵的驰援争取时间。

    陈博钧接到张城电报后,心里有些不舒服,以前一向尊称自己为老首长的张城居然丝毫没有顾忌自己的面子,强令自己固守待援。但出于军人服从命令的天性,陈博钧还是严格执行了张城的命令,将38团撤回城中,决心固守待援。

    张城想起我军从未和马家军交过手,而自己之所以熟知马家军的厉害也是因为穿越之故,便向李云龙发令,要求其部到达庆阳后,不许贸然攻击,必须等待纵队主力到达之后才能行动。

    3月21日上午九点,马元海率领青马骑兵围攻庆阳。

    青马人多势众,并不把一向称为泥腿子的红军放在眼里,眼看城池在望,马元海根本不等后面的步兵赶到,也懒得再三试探,用十多门火炮将庆阳城墙轰了几十炮之后,立即命令3千骑兵冲击城门,蚁附攻城。

    眼见庆阳城池在望,3千骑兵立即骑着大马,扬起马刀,一路呼啸着向城门发起集团冲锋,孰料在靠近城门四百米处,隐蔽的绊马索和铁丝网将极速冲锋的骑兵掀得人仰马翻。

    人马在高速奔驰中骤然障碍物被掀翻,无异于后世的超级跑车发生车祸,死伤真的不要太惨烈,有些骑兵被掀翻后从天而降,头部着地,头颅当场就被摔断,即使有些士兵没有摔死,也被后来的骑兵践踏至死。

    眨眼之间,数百名骑兵就被我军布置的绊马索和铁丝网给阴死了,不过大量死亡的人马把绊马索和铁丝网给覆盖住了,后排冲锋的马家军极度嗜血,根本无视死伤,反而在血液刺激下变得更加疯狂,从战友和马匹的尸体上践踏而过,继续向着城门冲杀过来。

    “轰隆隆!”

    眨眼之间,骑兵已冲到城门不足一百五十米处,然而十三师布设的土地雷发生作用了,猝不及防下,踩中地雷的骑兵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狼籍。

    马元海在后面看见红军利用阴谋诡计将自己近千骑兵阴得伤亡惨重,勃然大怒,马上命令一个骑兵团增援,踏着前面骑兵趟出来的尸骨大道继续冲锋。

    绊马索和铁丝网被人马尸体覆盖了,地雷阵也被大量死亡的战友给趟出来了,城门在望,马元海眼看着短短一日之间就要将红匪大城庆阳一举拿下,兴奋的他正要发电给顶头上司马步芳,向他报捷。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城墙上伸出上百挺轻重机枪,根本不用瞄准,对着蜂拥而来的马家军左右摇动射击,一下就把马家军给打蒙了。

    随后我军数百战士居高临下,扬手一挥,顿时无数的手榴弹从天而降,立马将拥挤的马家军骑兵炸上了天。

    好在骑兵机动能力突出,后面的骑兵队伍眼看着前方部队死伤狼籍,知道向前冲也只是送死而已,急忙调转马头,从左右两侧迂回返转,逃回本方阵地。

    看着城下两千多的骑兵横死城门外,走出城门的红军战士还不慌不忙地将残存的活马拉进城内,欲哭无泪的马元海垂头丧气地放下报捷的电话,心中一片冰凉。

第一八一章 庆阳保卫战 中() 
青马部队是靠宗亲血裔维系起来的部队,战斗之时还无暇悲伤,战斗之后发现自己许多熟悉的宗亲、友邻都惨死在城门下,顿时眼睛都发红了,许多士兵更是一边痛哭一边叫嚣着报仇。

    马元海在历史上能把西路军逼入绝境自然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他知道自己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了,在步兵还未赶到之际就贸然让骑兵攻城,更是小看了一向被称为泥腿子红军的自动火力,导致初战大败。

    知错能改的马元海制止了士兵们的鼓噪叫嚣,命令部队严守阵地,不准贸然出击,待步兵到齐之后再跟红军算账。

    此时守卫庆阳城南大门的是红十三师37团,为了阻击马家军的骑兵冲击,该团集中了全师大部分的轻重机枪,自动火力极为凶猛。

    虽然陈博钧师长心中对张城的严令有些不满,但他严格遵守了红军的纪律,一丝不苟地按照张城的意见来部署防御兵力。

    他把全师战斗力最为强大的37放在南大门,西大门则由38团防御,39团充当预备队,师属部队也交由37团统一指挥。

    从初战来看,陈博钧的战斗部署还是非常成功的,其军事指挥能力无愧为红军的老革命。防守南大门的37团打得极为出彩,己方伤亡甚微,敌军却死伤狼籍,战后还拉回来三百多匹战马,缴获一千多条步枪及一千多把马刀,收获极为丰厚。

    37团团长王严斌及政委谢良都是从小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老革命,战斗经验极为丰富。但是像今天这样的大胜仗在他们的战斗史中也是头一次,抚摸着拉回来的高头大马,两人均笑逐颜开。

    师长陈博钧见部队在没有动用迫击炮的情况下,初战就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心里也是美滴很。尤其是从张城那里学来的机枪阵取得了极大的作用,大量杀伤马家军的骑兵,这让陈博钧心里对张城不顾及自己颜面强令他死守庆阳的不忿消散了许多。

    而且说实话,陈博钧在城墙上看到马家军悍不畏死的冲锋景象也震惊得很,若不是有城墙阻敌,即使布置了机枪阵估计也很难抵挡骑兵的集团冲锋吧。

    初战获胜,心情大好的陈博钧也不由开始反思起来,最后无奈地发现自己确实是轻敌大意了。

    由于红军进入陕北之后势如破竹,许多红军指战员包括自己在内都不自觉地骄傲了起来,对马家军这样的地方军阀也极为蔑视,如若不是张城的当头棒喝,也许自己在初战获胜后就会不管不顾号令全师发起反击了吧。

    再回想起马家军不要命的战斗方式及还有数万骑兵的现实,作出一番推演之后,陈博钧顿时感到不寒而栗,他发现自己倘若真的率领十三师全军出城追击马家军的败兵,十三师的结局必定是城破人亡,死得无比的难看。

    想到这里,陈博钧全身发毛,额头上更是起了布满了冷汗。

    接着陈博钧又想到自己接到张城严令后的不满不忿,他开始做起自我检讨来,结果他发现自己显然是没有摆正位置,自视太高了。

    由于张城年轻并且资历浅薄的缘故,即使他已升到纵队司令员的高位,比自己的军职还要高半级,但内心里却还是把他当成了后辈,并未想到他已经和军团长并驾齐驱的现实,这才是自己接到张城命令后心生不满的缘故。

    还好自己的革命立场坚定,一向以服从命令作为自己的天职,严格按照张城的命令部署战斗,这才没有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作出一番自我检讨后,陈博钧终于相通了,他马上致电张城,通报初战获胜的消息并感谢他的当头棒喝,最后更是请求张城遥控指挥庆阳战斗,对十三师作战术指导。

    接到陈博钧的电报,张城欣慰地笑了。

    其实他强硬命令陈博钧死守庆阳不得妄动时,心里也有些发怵,自己一向都尊称他为老首长的,发出如此严厉命令的他也害怕会引起陈博钧的逆反心理,作出相反的战斗布置。

    不过张城还是选择相信陈博钧身为老党员、老革命、老红军的觉悟,明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道理。

    还好结果不太坏,陈博钧自己想通了,不但取得了初战的大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