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渡口。
为弥补第一、第二道防线的漏洞,晋军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两个独立旅进行守备,构成阻击第三道防线。
同时,阎老西深知黄河虽为阻挡红军东征的天堑,但奈何防线太长,无法准确推测出红军会从哪里过河。
这样一来,晋军处处设防,反而处处薄弱,不仅浪费本就不多的兵力,还无法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打击,根本无法阻挡红军东渡黄河。
为了弥补主力部队之兵力不足,并震慑当地民众,阎老西和他的幕僚们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他正式命令全省实施“政治防工“、“民众防工“的防范措施,又在沿河各县成立十几个地方武装——“防工保卫团“。
阎老西依托地形将地方武装划分为6个防区,严厉镇压当地民众和同情抗日的革命人士,致使不少到晋省走亲访友的无辜百姓和小商小贩,残遭杀害。短短十数天内,晋西沿河各县被杀害的民众达百余人之多。
然而,阎老西的倒行逆施,不仅没有吓倒素有革命传统的晋省人民,反而激发了晋省人民企盼红军东渡黄河推翻阎老西血腥统治的强烈愿望。
在晋省工农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与宣传下,不少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侦察敌情,为红军传递情报,运送枪支弹药,张贴标语、传单。一些热血青年还偷偷渡过黄河,参加红军。
此外,阎老西知道对红军无法做到处处设防,他便想到利用晋省的山河地利之险,布置一个口袋阵,请君入瓮,将红军引诱或者驱赶到口袋阵中,聚而围歼。
根据阎老西的想法,晋军立即调整作战部暑,以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为总指挥,将晋军主力调到汾阳、孝义、灵石一带山区,准备给红军来一个瓮中捉鳖。
孰不知,阎老西这个调整委实是个臭棋,他将晋军主力调到山区,黄河渡口的防御力量反被削弱了大半,后来使我军轻易就渡过了黄河天堑。
1936年2月17日,统帅签发东征宣言,东征红军进入临战状态。张城接到中央来电后,马上命令全军结束整训赶赴黄河渡口,整装待发。
2月18日晚上六时,少纵召开团级以上干部战前会议,研究东征战役作战部署。参谋长张凤鸣向与会干部介绍了敌情之后,政委接着强调了我军此次东征的重要性,最后由张城作出战斗部署:
少纵参战部队兵分两路渡河,北路由政委率领三师从佳县附近的渡口抢先东渡黄河,吸引晋军的兵力,南路由张城率领一师及纵队直属战斗部队南下绥德,从沟口强渡黄河,对晋军发起突袭。
张城最后指出:此次东征战役事关重大,是由统帅亲自指挥的一场战役。因此,我们少纵要继续发场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战术特点,在此次东征战役中再立头功,捍卫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荣誉,为统帅、为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月20日,统帅正式下达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击队:“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以坚决、敏捷的速度奇取敌堡,割断电线,控制前进阵地及侧翼掩护阵地,以保证后续部队渡河对援敌作战之有利地位。偷渡被发觉,立即改为强渡。“
当晚7时,政委率领三师率先从佳县渡口抢渡黄河,由于晋军主力纷纷被抽调到吕梁附近的山区伏击我军,佳县渡口空前薄弱,政委率领三师消灭一个守备连后顺利渡过黄河。
消息传出,晋军兵力纷纷调往佳县,前去阻击三师,绥德的守备旅同样赶往佳县增援,张城趁势从沟口东渡黄河。
第一七七章 东征战役 下()
2月20日晚上十点,当绥德守军离开县城前往佳县增援时,张城率领蓄势待发的一师登上早已备好的上百条船只,快速向东岸划去,霎时间,百帆竟发、强渡天堑,场面巍为壮观。
翌日凌晨两点,一师渡过黄河,趁着夜色的掩护对防守空虚的绥德县城发起了突袭,绥德守备旅主力已经被调开,城里只剩下一个保安团。
如此战力怎能抵挡我英勇的少纵官兵,特战大队飞檐走壁迅速登上了城门楼,悄无声息干掉十几个守军后,打开城门,主力部队顿时一涌而入,绥德瞬间易手。
与此同时,政委率领三师东渡黄河之后,对佳县围而不攻,实行围城打援的战术,佳县周围的晋军前往佳县增援,却被三师在半路一一伏击,包括绥德守备旅在内,全都被三师击溃。
佳县守敌眼看救援无望,在三师强大的兵锋压力下,于21日早上八时向我军投降。至此,仅仅一夜之间,少纵便一举突破黄河天堑,连下两城。
中午十二点,我军的炮兵部队以及辎重部队顺利通过了我军连夜搭建的浮桥,张城留下一个团留守绥德后,便马不停蹄地向东南挺进,直扑晋军河防司令部所在地——义牒。
义牒镇是晋军河防司令部所在地,河防司令孙楚得知绥德失守,并有一路红军势如破竹,向着自己的司令部猛扑过来,顿时惊得失魂落魄,心中委实无法决断是走还是留。
由于红军从北至南分成几路同时东渡黄河,义牒司令部的守军早已被抽调一空前往各地增援,此时城中守军仅有一个警卫营,如何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红军呢?
孙楚鉴于阎老西对他的提拔之恩,还想再挽救一下,固守待援,可惜自己的部下用脚为他作出了决断,红军还未赶到义牒,警卫营的官兵们便望风而逃,只剩下孙楚和他的卫队几十人独守孤城。
孙楚一看警卫营都跑光了,自己还留在这里岂不是等死?虽然阎老西对自己有提拔之恩,但也没到为他死而后已的地步吧,啥都不说了,我也逃吧。
于是我军还未赶到义牒,畏我军如虎的守军便逃得一个不剩,我军便如武装游行一般轻而易举占领了义牒。
李云龙兴冲冲赶到义牒,却连一个敌人也没有见着,嗜战如狂的他岂能善罢甘休,留下一个营驻守义牒后,李云龙便率领师主力向石楼县城猛攻。
晋军旅长梁鉴堂获知义牒失守、石楼被围的噩耗,顿时慌了手脚,急匆匆便赶到石楼增援,却不知李云龙面粗心细,围城是伪,打援是真。
当晋军旅赶到半路之时,遭到李云龙一旅的主力伏击,结果被一旅歼灭大部,只剩五百多人逃出重围。
石楼守军见守城无望,援兵又被红军击溃,便弃城而逃,我军再下一城。拿下石楼后,李云龙仍不满意,率领一师主力继续向中阳、交口两县猛扑过来。
阎老西得知石楼失守、中阳危急的噩耗,惊惶不已,迭发电令,急调驻守汾阳、孝义的周原健独立第二旅驰援中阳、收复石楼。
一招鲜,吃遍天。李云龙再次故技重施,实行围城打援的战术。
2月23日,当周原健独二旅进至中阳县关上村、刘家坪时,陷入一师主力的伏击圈中,经过一夜激战,号称“满天飞”的独二旅三千余人全部被一师歼灭,自旅长周原健以下三十多名军官被俘。
与此同时,红军右路大军取得了关上、蓬门大捷,红一军团击溃了晋军在吕梁山区设置的“中间阻碍地带”,取得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地位。
3月1日,红军左右两路大军于交口县的大麦郊地区胜利会师。张城、政委率部迎接统帅、彭老总、林军团长等红军领导人进入城门。
统帅随后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准备指挥红军主力,东进兑九峪,穿过同蒲路,开赴冀省抗日前线。
红军连战皆捷,令得阎老西震怖不已,为了遏制红军高歌猛进的势头,他急调两个纵队8个旅共四万多人的兵力,集结于汾阳、交口、隰县地区,准备在交口以西的兑九峪地区与红军主力决战。
同时阎老西又严令同蒲路沿线晋军加强防守,日夜巡逻,企图将东征红军围堵于同蒲路以西的吕梁山区,聚而歼灭。
阎老西摆开了阵势,统帅也不甘示弱。
3月6日——8日一连两天统帅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分析总结了红军东渡以来的形势,调整了作战部署。
会议决定:第一期以经营晋省为基本战略方针;我军要坚决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消灭敌人。
最后,会议还具体讨论了兑九峪战斗的部署,决定集中我军之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重创晋军,扫清东进抗日的道路。
少纵接到中央命令后,张城率部与红一、十五军团密切配合,在兑九峪谷地布置了一个三面埋伏的口袋阵,静待晋军自投罗网。
3月9日,晋军左翼杨效欧部第二纵队首先向兑九峪以西之大麦郊、阳泉曲推进。晋军右翼李生达第三纵队协同动作,经三泉镇进至下堡、杏野一带,其先头部队201旅连夜进占原庄、罗巴沟一带山头阵地,准备于拂晓时分配合杨效欧部发动突然袭击。
我军充分掌握敌军动向,3月10日清晨5时,正当晋军埋锅做饭之际,我军三路大军突然杀出,分三面同时对敌军发起攻击,同时张城迅速派出骑兵团快速向两翼包抄,试图切断晋军李、杨两部的联系,将晋军分割包抄,各个歼灭。
晋军各部仓促应战,负隅顽抗,却被我军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杨效欧见大势不妙,连连迭电阎老西,要求空军增援。
中午十二点,晋军十余架轰炸机飞临兑九峪上空,对我军狂轰滥炸,我军一时不查,伤亡甚重。
愤怒的张城急调防空连出击,将骄狂至极的敌机打下三架,令得其余敌机震怖,再也不敢肆意轰炸我军。
由于红军攻势猛烈,晋军渐渐不支,眼看着就要兵败兑九峪。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统帅接到了延安后方传来的中央军与马家军即将攻打我军根据地的消息,再加上阎老西也拼了老命不断派遣兵力增援兑九峪,统帅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阎老西为了保存实力,并未对红军作出追击,也于当晚命令部队撤出兑九峪地区,放弃捕捉红军主力进行决战的计划,将晋军主力集结布防于汾阳、孝义、灵石一带,沿同蒲路和汾河堡垒线严密设防,防堵红军东进北上,等待常凯申援军的到来。
第一七八章 马家军()
兑九峪战斗晋军全面落如下风,阎老西深感独木难支,无法抵挡红军的强大攻势,迭发电令邀请中央军入晋参战。
常凯申很快便响应阎老西的请求,从洛阳、徐州、武汉等地抽调近十万兵力,兵分三路,入晋增援。
同时常凯申还向西北的马家军致电,邀请马家军会合中央军围猎于陕北,并承诺马家军打下陕北的地盘后交由马家军统治。
陕北虽然贫瘠,但对于一向困窘的马家军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青省主席马步芳率先响应,率领五万步骑从天水出发,沿平凉、镇原向红军驻守的庆阳挺进。
阎老西见各路大军纷纷来援,便积极调兵遣将,企图配合常凯申的援晋大军将我东征红军围困于晋西一隅的吕梁山区,进而歼灭。
针对这种情势,红军总指挥部于3月12日在交口的郭家掌召开会议,经过与会干部的充分讨论、研究,会议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