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暂时没有。”现在魏晃一心想保老爹的命,根本就没有反戈一击的心思。
“这样啊”
崔耕仔细思考历史的记载,道:“有一个叫魏传弓的侍御史,和你有交情没有?”
“简直太认识了,魏传弓就是我宋州魏氏的人。”
“那就妥了,你让他搜集一下慧范和尚的罪状。缓急之间,或可大用。”
第二天,大明宫,紫宸殿。
今日是常参朝会,李显和韦后面南背北并排而坐,常参官儿们文东武西分列两厢。
崔耕身着国公的服饰,站在文官队伍的前列,感觉轻松了好多。
本来么,异姓为王多无善终,他自己也下意识地感到不自在。现在退归国公,才算是能常保富贵的位置。恍惚间,崔耕对魏元忠的小小芥蒂,已经完全消失不见。
魏晃的情报完全正确。
略谈了几件事后,“料斗凫翁鸡”袁守一就出马了。
“启禀二圣,臣有本奏!”
想当初,隋文帝杨坚怕老婆,让人们并称他和独孤皇后为二圣,开了先例。后来,武则天和李治依此为例,也并称二圣。如今韦后垂帘,当然也要求有这个待遇。
韦后和宗楚客已经商量好了,马上配合道:“袁爱卿有话请讲!”
袁守一伸出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道:“微臣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还望二圣解惑。”
“什么事?”
“长上果毅赵思慎因何功被加封为五品游击将军?”
“当然是他杀了逆子李重俊,平叛有功。”
“这么说李重俊是该死了?”
“那是自然。”
“不对吧,都是参与叛乱的,李崇举乃是陛下亲子,尚且要被斩首。那为何魏元忠可以逍遥法外呢?”
“这”
袁守一本正经地道:“微臣以为,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李重俊罪不当死,但皇后为后母,想要借机杀人。其二,魏元忠乃是皇后所生,嫡子贵于亲子,所以可以宽恕。到底真相如何,还请二圣为微臣解惑。”
第921章 料斗凫翁鸡()
扑哧
闻听此言,终于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魏元忠都七十多了,能是年不到五十的韦后的儿子?
然而,仔细一想,有李重俊做对比,魏元忠的惩罚着实太轻。除了这个解释,也只有说是韦后心毒手狠了。
虽然事实如此,但韦后能担这个名头?
她马上就眼泪汪汪地道:“陛下,您听听,这些外臣都说得是什么,您可要为臣妾做主啊!”
“爱妃莫哭,爱妃莫哭!”
李显尽管知道这是袁守一和韦后做戏,但一见韦后的眼泪,顿时就慌了手脚。
当然了,他是重感情的人,就这么把魏元忠宰了,那也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万事不决找二郎啊!
李显道:“崔爱卿,你怎么看?”
崔耕正色道:“若魏相果真是参与谋反,微臣以为,即便将其斩首也无不妥!不过么”
“怎样?”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微臣以为,魏升的供词并不可靠。要不改让微臣审一审?论官职、论名望、论资历,微臣都有审理此案的资格。”
也就是崔耕能理直气壮地说这话,大唐四大判官狄仁杰、徐有功、张⒋薷缃裰挥兴够钭帕恕�
袁守一不敢在这个话题上纠缠,终于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大招!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即便魏元忠谋反之罪不实,也难逃对陛下不忠之嫌。”
“哦?此言怎讲?”
“微臣近日翻看武后实录,发现当初则天大圣太后在三阳宫患病时,狄仁杰曾上奏请求让陛下以太子身份总揽朝政,而魏元忠却秘密上奏认为不合适。这说明他很久以来一直对陛下怀有二心,请陛下对他处以严刑!”
靠,还有这事儿?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所谓实录,就是一个皇帝死后,对其生前所做的事情,进行一下总结,为后世之人修史提供素材。
修实录这个工作量相当不小,其根据就是皇帝的起居注。
起居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一般分为内起居注和外起居注。
内起居注主要记载皇帝今天吃了啥喝了啥,和哪个宫女妃子啪啪啪了。这以后都是证据,比如万历皇帝因为郑贵妃的缘故,不愿意承认朱常洛是他儿子。大臣们就拿出内起居注来了,说某年某月某日,您跟王姓宫女啪啪啪,她十月怀胎,生下了朱常洛,您不认可不成。
外起居注就是记载皇帝的政治行为,接见了什么人,说什么话,批阅了什么奏折,批示是什么。
起居注比日记记载的都复杂,想浓缩为实录可是个大工程。武则天死了还不到一年,现在实录也就刚刚完成。
其实,不仅仅是起居注的内容繁杂,就是把实录完全看一遍也是个艰巨的工程。武后实录共有六十八卷,一百多万字,赶上一篇长篇了。
人们万没想到,袁守一真下功夫,竟然把武后实录仔仔细细通读了一遍,从这里边发现了魏元忠的黑材料!
“陛下对魏相一向优遇,想不到他当年竟做出如此事来!”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当初真是看错了他啊!”
“这下吾等也不好为他说话了。”
听了人们的这些议论,袁守一嘴角上泛起了得意的笑容,道:“魏元忠狼子野心非止一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之外,李显的面色未有丝毫变化,道:“崔爱卿,你怎么看?”
“哈哈哈!”
崔耕朗声大笑,看向袁守一,道:“袁御史以为,当初魏相当初的所为不妥?”
“当然不妥。”
“若是易地而处,你会赞同狄相的主张?甚至直接上书,请太子监国喽?”
“那是自然,只恨当时袁某位卑职浅,不知此事,若不然”
崔耕右手一伸,打断道:“袁御史不要引以为憾。虽然你当初不知此事,但是现在可以依样照做啊!”
一不祥地预感,涌上了袁守一的心头,道:“什什么意思?”
“还什么意思,这事儿不是明摆着的吗?现在陛下已经下诏,他自己身染风疾,精力不济,与皇后共理朝政。而陛下现在仅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谯王李重福,一个是温王李重茂。温王年纪太小不用考虑你何不请立谯王为太子,总览朝政啊。你看这个多好,陛下在后宫享享清福,皇后也用不着垂帘听政了,你袁大人还能得个拥立之功呢。”
我擦!
袁守一听了这话,好悬没吓死过去,赶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冲着自己的脸左右开弓。
“启禀二圣,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啊!”
“当初魏相做得对,是狄相做错了。”
“呃,也不对,狄相对陛下有回护之功,怎么会错呢?千错万错都是微臣的错啊!”
“料斗凫翁鸡”袁守一语无伦次,不消一会儿,就把自己的嘴巴抽了个血刺呼啦的。
宗楚客一闭眼,心说,我当初怎么看上了这么个玩意儿?真是瞎了眼了。
群臣则恍然大悟——先前李显是太子,现在李显是皇帝,这屁股坐的位置一变,看法当然不同,崔相真是机智得一逼!
果不其然,李显最后总结陈词道:“作臣子的侍奉君主,必须一心一意,哪有君主刚刚有一点小病,就马上把太子请出来主持政务的道理?这一定是狄仁杰想树立他自己的私恩,魏元忠阻止其事,没有什么过失。袁守一想借助以前的事情来陷害魏元忠,实在是其心可”
韦后可怜巴巴地阻止道:“皇上!”
李大老婆奴马上把“诛”咽了下去,道::“其心那个,不怎么好,朕既往不咎,退下吧。”
“谢皇后,谢皇后啊!”袁守一大喜过望,磕头如捣算。
这回连韦后都闭眼了,心说你多说个“谢陛下”会死啊?“料斗凫翁鸡”,真是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袁守一败下阵来,宗楚客和韦后认栽,关于魏元忠一案,算是有了正式的结果。
李显下令,贬魏元忠为务川县尉,即刻上任。
魏老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走到涪陵得了一场重病,一命呜呼了。
李显得知之后,心情郁闷了几天。
然而,韦后却是认为天命在己,非常高兴。她先是把纪处讷塞进了宰相班子,任命其为侍中,中书门下平章事。
然后,抖擞精神准备放个大招——要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命。看这俩李氏皇族一死,还有谁能挡住她的女皇之路?
第922章 朝堂突惊变()
武则天当政时,把御史台改为肃政台,并且一分为二。神龙政变后,所有名称一应贞观旧时,肃政台也改回了御史台。
然而,左右御史台却并未再合二为一。于是乎,现在大唐就有两个御史大夫,一个是投靠了韦后晚节不保的萧至忠,另外一个叫苏珦。
苏珦也是清流一派。
武则天当政时,他是右肃政台的监察御史。当时,武则天想要诛杀韩王和鲁王,便派人对其诬告,并让苏珦查验。结果,苏珦据以力争,说韩王和鲁王并无反意。
结果,武则天拿他没办法,直接令其去河西监军,这个案子另寻他人。
从那以后,苏珦名声大噪,最终做到了右御史台御史大夫,这一仅次于宰辅的职位。
这一日清早,他还没起床呢,就被一阵急促地敲门声所惊醒。打开门一看,赫然是老仆苏乐。
“老苏,何事?”
“郎君您快看看吧,可了不得了。”
说着话,苏乐已经将两封信,不由分说,递到了苏珦的手里。
“我的老天爷!”
苏珦稍微一扫,就好悬没吓尿了。
原来,这两封信一封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写的,一封信是相王李旦写的,至于投书的对象,则是前不久被砍了脑袋的卫王李重俊。
至于写的是什么?废话,谋反呗。
上面的落款不像是假的,印章不像是假的,字迹也不像是假的!
这要是一抖搂出去,岂不是要掀起一场惊天大案?
苏老头连话都说不利索了,道:“这这是从哪来的?”
“是有人来咱们家出首。”
“他们是什么身份?”
“一个是太平公主家的奴婢,一个是相王家的奴婢。这两个人说,自家主子跟李重俊暗通款曲,合谋造反。自己对大唐一片忠心,就把这书信藏起来了。现在元凶以除,特来出首。”
有阴谋!
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苏珦马上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尼玛出首就出首吧,还俩人同时出首,他们俩是事先商量好的,还是一伙的?
然而,把这俩人找来一问,人家还真的振振有词:俩人之前偶然相识,结为了异姓兄弟。没错,这次就是商量好,前来一起出首的。
听起来倒是能够自圆其说,但问题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同时把这要命的玩意儿,给一对结拜兄弟。而且这对结拜兄弟还都把书信昧下了,同时没被太平公主和李旦发现。这概率有多大?
但话又说回来了,再小的概率,也是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