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心中暗想,看来高力士这死太监,是被王气之说唬住了,今天才“弃暗投明”得这么快。嘿嘿,这鬼神之说虽然上不了台面,却真好使啊!

    他心里面得意,面上却不以为然地道:“子不语怪力鬼神,对于什么王气之说,本王是不信的。我只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要尽人事安天命而已。”

    高力士眼中的戏谑之意一闪而过,赶紧低头,跪倒在地,正色道:“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爷有如此想法,已有明君之相矣,杂家为王爷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得好!”李隆基将高力士搀起,道:“与这西山白露茶一样,有朝一日本王得偿所愿,咱们共享富贵!”

    “谢王爷,愿为王爷效死!”

    然而,在扶阳王府内,对张柬之等人的死,又有另一番解读。

    辛承嗣满脸疲惫之色,精神却是颇为亢奋,跪倒在地,道:“启禀崔相,卑职幸不辱命!”

    “哦?三十二名清流罪囚,你全救下来了?”

    “怎么能说全是属下救的呢。”辛承嗣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您提前数月未雨绸缪,押解的军士官吏都是咱们的人,我就是帮忙传几句话而已。”

    别看现在刑部尚书是裴谈,但崔耕要是提前准备,控制押解张柬之的人选,还真没什么问题。

    他甚至无须动用自己在官面儿上的能量,光凭秘堂就能把事儿办妥了。

    刑部的事儿,表面上是刑部尚书总负责,实际上还不是小吏执行?秘堂略施小计,就把关键位置都换成了自己人。

    至于崔耕派辛承嗣去总揽全局,也不过是为了取信张柬之罢了。

    崔耕道:“怎么样?张老爷子没怪你投到本官这边来吧?”

    “张老爷子胸怀宽广,当然没有。不过那个袁恕己,可是一路上对您骂骂咧咧地殊为不敬。”

    这就难免了。

    崔耕猜测,袁恕己在几十年前的章怀太子案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偏偏自己成为了世上除了武则天之外,唯一可能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他能对自己没成见吗?

    崔耕苦笑道:“算了,本官不和他一般见识。反正这些人到了东瀛之后,本官就和他们就再无相见之日了。”

    “呃”辛承嗣欲言又止。

    崔耕奇怪道:“你想说什么?

    “属下想说的是,张柬之老爷子,没有坐船去扶桑。”

    “啊?那他去哪儿了?”

    “哪儿也没去,张老爷子岁数大了,受不了旅途的奔波,在属下赶到之时,已经病入膏肓了。他临终之前,托属下把这样东西交给您。”

    说着话,辛承嗣从袖兜中掏出一个锦盒,寄了过来。

    崔耕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叠书信,这里边有给宋璟的,有给姚元崇的,有给郭元振的都是清流派的中坚人物,却唯独没有给自己的。

    他问道:“张相写这些信是什么意思?希望本官转交?”

    “当然不是。”辛承嗣眼圈泛红,有些哽咽道:“张老爷子说,他这辈子没干过什么亏心事儿,唯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崔大人您了。这些信上的内容,都是他以清流派领袖的身份写的。在信里边,他要求那些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给您提供帮助。最后,他托我给您带句话:以后这大唐国事,就全拜托崔大人你了,可千万莫让老夫在九泉之下失望啊!”

    “张相”

    崔耕当然明白,有这几十封信在手,自己就算彻底继承了张柬之的政治遗产,成为了当世清流派领军人物,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中暗暗琢磨,清流派诸位大佬,虽然与自己理念不同,以前也多有冲突。但是,平心而论,这些人确确实实称得上大唐的脊梁。

    比如桓彦范的慷慨就义,比如张柬之的临终托付,再比如王同皎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今斯人已去,这大好的江山,要自己来守护了。

    李显和韦后倒是好说,李显重感情,韦后太蠢,怎么都不大可能,令江山社稷有倾覆之忧。

    关键在于临淄王李隆基。

    这厮既开创了开元盛世,又是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者,自己到底是想办法和他搞好关系,助他趋利避害呢。还是直接就辅佐李重福和李隆基斗一斗,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唐?

    噔噔噔

    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忽然窗外一阵脚步声传来、

    紧接着,宋根海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道:“启禀大人,有份请柬来,您看看怎么回。”

    “谁的请柬?”

    “临淄王李隆基。”

    “这可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呢。”崔耕伸手接过请帖,道:“本官倒要看看,李隆基请本官做什么咦?”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这可有意思了,你告诉那送信之人,三日后,本官一定准时到场!”

第849章 王府祈晴会() 
哒哒哒

    滴滴的雨水打在房檐上,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但崔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事实上,自从一个月前开始,这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再这样下去,必然形成一场大水灾。最关键的是,“八水绕长安”,对这场水灾首当其冲的,就是长安城内的百姓。

    崔耕脑海中拥有后世的记载,更是明白,这才只是个开始,历史上,这场雨总共连下了一百多天,包括长安、洛阳在内,总共十七州百姓受灾,钱财生命损失无数。

    然而,有人从水灾中看出了悲天悯人准备施救,比如崔耕;有人却从水灾中看出了机遇,要混会摸鱼,比如李隆基。

    今天,宋根海送来的这份请帖,就是李隆基的手笔。他要举办一场“祈晴法会”,由香积寺胡僧宝严主持,邀请长安各位有头有脸的人共同参加。

    李隆基的那点子如意算盘当然打的挺好,这雨都下了一个月了,总该停了吧?如果自己组织一场法会,立竿见影,岂不是很有点天命所归的意思?岂不是整好与隆庆池有王气的传说相对应?

    啪!

    崔耕把那份请柬往桌边一仍,喃喃道:“连开了三十把大,你就要赌小。李隆基啊,李隆基,真到了赌场里,恐怕你连底裤都得输掉!不过也好,有了这场祈晴法会,这救灾的资金,也算有着落了。”

    三日后,隆庆池畔,临淄王府。

    长安城内的富贵中人来了四五百号,其中够分量的有:耿国公武懿宗,礼部尚书崔耕,宰相杨再思、宗楚客,吏部侍郎宋璟,太平公主李令月和出家为道的上官婉儿。

    有这些人捧场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朝廷的郡王很多,李隆基没有什么具体职司,远不到一呼百应的程度。

    把各位贵人让进一间客厅内,侍女穿梭不停,端来了茶汤点心以及时令水果。

    待人们逐渐安静下来,李隆基一时眼色,胡僧宝严站到了众人的面前。

    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天竺人,光头锃明瓦亮,白胡子白眉毛,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从卖相上看,真当得上“宝相庄严,有道高僧”这八个字。

    宝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如今长安的小雨已经下了三十日有余,再不停下,必然会酿成大祸。贫僧不才,愿做一场大法事,求佛祖止雨,还望诸位贵人襄助。”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接话道:“但不知大师需要什么帮助,快说来给大伙儿听听吧。”

    宝严道:“头一样,就是需要全城禁屠。佛祖慈悲,若看到长安百姓多造杀孽,恐怕不愿意出手。”

    “第二样呢?”

    “第二样,就是需要用二十只羊、两匹马来祭天。”

    “那还有没有第三样?”

    “第三样,也就是最后一样,需要为佛祖修一座庙宇。为了让佛祖高兴,这庙不还能小了。依贫僧看,怎么也得五十万贯钱吧。”

    五十万贯钱,在场之人平均每人要出一千贯钱以上,着实不算少了,不少人面现难色。

    李隆基就知道筹款之事没那么简单,不过,就是要难,才能显出自己的手段,才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声望。

    他看向崔耕道:“崔尚书,您怎么看?”

    崔耕道:“如果这位宝严大师真能止雨,本官当然乐见其成。这样吧,本官愿意为这佛寺出一万贯钱。”

    在场总共四五百人,崔耕一下子就出了五十分之一,绝对是够意思了。但李隆基还不满足,摇头道:“崔尚书出一万贯钱当然不少,不过,小王担心,有些无知小人,听说了此事会乱嚼舌根子啊!”

    “她们会说什么?”

    “崔相为了修安乐公主的定昆池,出了一千五百万贯。而供奉佛祖为百姓祈福,却只肯出一万贯。那是不是说,在崔尚书眼中,百姓只值美人的万分之一呢?”

    “临淄王此言有理啊!”

    “确实,崔相富可敌国,却只肯出一万贯钱,也忒小气了。”

    “重色轻义,这名声可好说不好听啊!”

    人群中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而太平公主李令月和上官婉儿则对视一眼,嘴角都泛起一阵阵莫名的笑意——李三郎最近声名鹊起,着实有些得意忘形了。崔耕若是轻易被你这么几句话拿住,那还是名满天下的崔二郎吗?

    果不其然。

    崔耕微微一笑,道:“哦?那依临淄王的意思,本官该出多少钱,才显得本贯看百姓比美人更重要呢?”

    “至少二十万贯吧,我们其他人共分这剩下的三十万贯。”

    “二十万贯?行,这点钱对本官着实不算什么。”

    “那好,崔尚书您出二十万贯,小王再出十万贯,其他贵人再出剩下的二十万贯”

    在李隆基的想法里,崔耕富可敌国人人皆知。自己出的钱有他的一半,着实不少。其他人分剩下的十万贯也不算为难,此事就算完全解决。

    然而,哪有那么简单?

    崔耕摆了摆手,道:“临淄王别着急啊,本官只是说可以出这二十万贯,可没说一定要出这二十万贯。关键是,本官对这场大法事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宝严大师。”

    “崔尚书有话请讲。”

    “大师说的第一件事,是全城禁屠取悦佛祖;第二件事,是用羊马来祭天。那问题来了,佛祖大,还是天大?佛祖看见你拿马羊来祭天,会不会拂袖而去呢?”

    “呃这”

    宝严的这两个条件当然是胡诌的,被崔耕这么一说,顿时有些语塞。

    他心思电转,道:“羊、马祭天之后,其灵魂会回归昊天的怀抱,不算杀生,佛祖自然不会怪罪。”

    “哦?这么说你们佛教是承认昊天的存在喽?”

    宝严的额头上一滴滴冷汗滑落,道:“其他宗门小僧不知,但我这一宗是承认的。”

    “你确定?”

    “确确定。”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宝严乃天竺高僧,人家说自己宗门里有什么大家伙儿不知道的典籍,谁也挑不出理来。但这种事儿又不用讲究个证据确凿,不少人已经心中隐隐觉得,这场“祈晴法会”不大靠谱了。

    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道:“老实说,这宝严和尚的话,本官是不怎么信的。不过么既然有临淄王作保,赌一把也没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