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李公子?想比这么重大的利益来,简直不值一提。

    想到这里,崔耕道:“好,就就依王爷所言。之前的事儿,微臣就当没听过。不过庐陵王那边”

    李旦颇为诚恳地道:“还请崔著作美言几句。”

    说实话,李旦今天能为九公子主动背锅,崔耕还真是对大声其刮目相看之感。

    如果说在庐陵王接风宴上之事,根本无法狡辩的话。那李休的事儿,李旦完全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然而,没有,李旦非但完全没有隐瞒,还主动直言相告,那除了尽力保护手下,简直没别的解释了。

    在历史的记载中,李显和李旦乃是一对懦弱无能的倒霉蛋。但经过接触,崔耕才发觉,自己完全错了。

    李显城府颇深,谋定而后动;李旦以诚待人,对人推心置腹,大有三国刘大耳朵之风。

    这两个人,都颇不简单,只是被武则天这一代女皇,遮掩了他们的光芒罢了。

    出了太子府,崔耕连家都没回,直接拜访了庐陵王李显,将李旦的意思说了一遍。

    出乎崔耕预料之外,李显略有些迟疑,道:“崔著作,你果真想放过李休?”

    “一个小小的五姓七望秘堂之主,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李显道:“那却不然,你千万别把“小小”二字,放在秘堂的身上。对于秘堂,本王也略知一二。这个组织原是五姓七望在五胡乱华之时所立,初衷是为家族保存火种。不过到了现在,秘堂早就跟它建立之初的宗旨完全无关,发展为一个怪物!”

    “怪物?”

    “不错!现在五姓七望只能依照传统,决定秘堂之主的人选,但却无法管理秘堂的具体事务,双方更像是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秘堂之主若是有本事的话,自然能把秘堂收服的服服帖帖的。但若是,堂主不给力,秘堂就会自行其事。”

    崔耕道:“那要是五姓七望选一个忠心家族的人为秘堂之主,控制秘堂,不就能把秘堂的控制权收回了吗?”

    “那怎么可能?”李显哂然一笑,道:“本王之所以说秘堂是个怪物,就是因为其暗地里的实力非常庞大,即便五姓七望加起来,也未必是其对手。任何人掌握了如此大的权力,都不会主动让出的。所以”

    李显盯着崔耕的眼睛,道:“抓住李休的把柄,本王就可以威胁五姓七望,让他们全体支持你为新的秘堂之主。这么大的权势,难道你不动心?说实话,别说是你了,就是本王现在都感到难以割舍呢。”

第516章 吉顼喜为相() 
崔耕闻听此言,不由得暗暗琢磨,想不到秘堂的权势如此之大,看来李旦之所以要死保李休,也不仅仅是为了君臣情分呢。

    他想了一下,问道:“那若是微臣放弃了与李公子的恩怨,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再争夺秘堂之主的位置了?”

    “那怎么可能?”李显道:“只是放过现在这么好的机会,着实可惜。要知道,这秘堂之主的位置,必须五姓七望的家主一致同意,才能更迭。李休得到了陇西李氏的全力支持,以后,你再想夺这秘堂之主的位置,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是难如登天。”

    “嘿嘿,难如登天?”崔耕胸脯一拔,傲然道:“微臣自从踏入仕途以来,干的哪件事儿不是难如登天?”

    李显道:“所以,你听了本王的介绍之后,依旧想答应我那位皇弟的条件?”

    “不错,正是。”

    其实对李显来说,无论崔耕怎么选,他都是稳赚不赔,道:“既然崔爱卿心意已决,本王也不好再枉做小人了。”

    李显和李旦的交易既已达成,太子之位就再无悬念。

    三日后,李旦主动上表,声明自己德行浅薄,无论从身份还是从能力上讲,都应该让太子之位给庐陵王李显。

    女皇陛下很快就下旨,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另外,李旦搬出东宫,降为相王。其实李旦原来的封爵就是相王,也算不得多么委屈。

    李显上位,李旦成为一个闲散王爷,他们之间的那个秘密交易,不知被谁捅了出来。

    表面上看,这对崔耕倒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参与如此隐秘之事,说明崔耕的实际影响力已不在当朝任何重臣之下了。随着这个消息的扩散,宴请崔耕的风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他一个小小的五品著作郎,谁都不敢得罪,大生分身乏术之感。

    好在人们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因为最近洛阳的婚礼实在是太多了。

    李显上位,皇储之争已经尘埃落定。

    李显和李旦的众多成年子女,原来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却顿时成了香饽饽,不断有人前来提亲。

    武则天对此也甚是乐见其成,赐婚的诏书连发,甚至主动撮合武家和李家的人结亲。

    唯一让女皇陛下碰了钉子的,就是李裹儿了。武三思拼命说动武则天,让她为李裹儿和武崇训赐婚。

    但是,李裹儿坚决不同意。最后逼急了,将武崇训觊觎韦后的事儿,抖落了出来。

    武则天听了这档子破事儿,也没脸再逼李裹儿了,这桩婚事就此作罢。

    武崇训没希望了,其他人可是大有希望。

    李裹儿不仅仅是当朝太子之女,更是大周第一美女,这等人物,但凡有点资格的,谁不惦记?太子东宫,顿时门庭若市。

    可是,太子李显对任何人都没松口,只说只要李裹儿看上,自己绝不阻拦。

    大唐皇室颇有胡风,倒也没人指责李显此言不合礼法。于是乎,各家青年才俊,各施手段,开始追求起这位安乐公主来。

    然而,李裹儿对任何青年男子,都没表现出特别的好感。真逼急了,就说自己喜欢的,就是闻名天下的崔耕崔二郎。

    她这番话,当然没人当真了。崔耕都有两妻了,甚至有一个是平阳公主,怎有可能再娶一个安乐公主?

    所以,大家一边把李裹儿这话当成是童言无忌。另一方面,应了景,也拿这事儿来打趣崔耕。

    倏忽间,又是半个月过去,洛阳城一片平静,甚至洋溢着一片安详和乐的气息。

    可实际上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件事儿。

    崔府内,后宅。

    啪嗒!

    卢若兰将一个棋子儿拍下,慢条斯理地道:“夫君,妾身听古人说过一句话,不知怎么讲,不如您给我解释解释?”

    “这个”崔耕一听这话头,就知道准没好事儿。道理很简单,卢若兰乃是五姓七望女,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要是都不明白古人的话,自己就更白给啊!

    崔耕干笑一声,道:“不知若兰你想问什么呢?”

    “就是“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

    崔耕道:“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为政,说得是,人要言而有信,否则那是不行的。”

    “哦?是吗?那二郎你言而无信,是不是也不行呢?”

    崔耕满脸委屈之色,道:“我我哪儿言而无信了我?”

    卢若兰微微撇嘴,道:“哼,你临出长安前是怎么说的,回来之后,就让那些女兵挪地方。怎么这么久了,还没信儿呢?”

    “我这”崔耕挠了挠脑袋,貌似自己的确流露出这个意思过,只是不是原话而已。

    但是,当他刚要开口解释几句的时候,卢若兰一使眼色,王美芳又说话了。

    佳人低下头去,弱弱地道:“还有,夫君曾经说过,回来之后,定当加官进爵,再风风光光的迎娶妾身进门。现在妾身都进门这么久了,您那加官进爵在哪呢?”

    “我”

    崔耕被挤兑得直翻白眼,心说,王美芳一直温柔如水,从不跟自己抬杠,这是被卢若兰教坏了啊。

    当然了,崔耕本来就理亏,让他当面指责王美芳,那是不敢的。崔耕眼珠一转,落到了秦雨儿的身上,道:“雨儿啊,你说夫君是不是言而无信的小人啊?

    “我我听若兰姐姐的。”

    崔耕简直无语问苍天,暗想,你这妮子怎么竟然和兰结成统一战线了?你不是要装病吗?咋这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看来这女人妒忌起来,真是丧失理智啊!

    蹬蹬蹬

    正在崔耕一阵尴尬之际,忽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封常清的大嗓门在门外响起,道:“崔著作可在里面?宫里有钦使来,宣您入宫呢!”

    “好,本官这就来。”

    崔耕如蒙大赦,赶紧起身往外走。

    刚到门口的时候,他又忽然驻足道:“什么言而无信?为夫这不是正等着陛下的旨意吗?兴许是陛下日理万机,忘了这事儿了。说不定今天,她老人家帮我把这两件事儿解决了?”

    卢若兰敲砖钉脚,道:“那要是陛下找你,不是为的这事儿呢?”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我也得让陛下想起来。”

    言毕,崔耕抖擞精神,随着小太监,直奔皇宫而来。

    其实他也纳闷啊,武则天赏罚分明,按说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于情于理,也该把自己的官职升一升吧?太子右监们率府的府邸拿回来,更是天经地义之事,女皇陛下怎么一直不帮自己解决呢?

    说她老年痴呆,把这事儿忘了?这个理由也就是给自己撑撑面子罢了,实际上可是牵强得很呢。

    与此同时,通天宫内。

    武则天高居主座,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侧座相陪。

    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跪倒在地,道:“微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吉爱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

    武则天缓缓道:“吉爱卿,关于对著作郎崔耕封赏之事的意见,五郎和六郎,已经对朕说了。只是,朕还是有些犹豫不绝,想直接听听你的看法。”

    “是。”吉顼恭谨地道:“不知陛下是因何犹豫呢?”

    武则天为难道:“那崔耕毕竟是有大功于国,朕却对他明升暗降,恐怕被天下人说朕赏罚不公啊。更何况,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明升暗降,而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实在是他委屈他了。”

    吉顼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案,昂首道:“微臣以为,陛下此言差矣。为君者,当然应该赏罚分明,不过,那只是小仁小义而已。现在的陛下,更应该考虑的是大仁大义!”

    “什么大仁大义?”

    “当今天下,最大的大仁大义,就是想办法,让李家和武家永远和睦想处。否则,陛下百年之后,就是刀兵四起之时。到了那时候,生灵涂炭,李家或者武家被抄家灭族,这不仅仅是天下苍生之大不幸,更不是陛下想看到的吧?”

    武则天不知可否地道:“说下去!”

    吉顼深吸了一口气,抖擞精神,继续道:“但是,让李家和武家和睦相处,谈何容易?请问陛下,把水和土和成一块泥,会有纷争吗?”

    武则天道:“没有。”

    “那把泥分为两半,一块塑成佛祖,一块塑成天尊,会有纷争吗?”

    “一为佛之长,一为道之尊,当然会有纷争。”

    “现在问题来了,李氏和武氏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如今太子已然确立,而武氏却依旧为王,这是陛下为他们造成将来的必争之势,臣怕他们会两不得安啊。”

    武则天也明白这个道理,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但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