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臀淙加兴唇幔俊�

    “下官从未如此猜想。”

    “哦?是吗?本太子却是不信名扬天下的崔著作,会连这点都看不出来?没错,我的确是和武三思有联络。”

    “啥?”

    崔耕本来还以为,李旦特意提起此事,是因为李显上位以成定局,想矢口否认呢。万没想到,人家竟然是主动承认!

    他不置可否地道:“太子殿下之所以如此做,想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李旦连连摇头,道:“啊,不,谈不上什么难言之隐,本太子现在就可以说出来。”

    说着话,他忽然起身,在大殿内踱来踱去,道:“本太子做了十年太子了。崔著作,你可知这十年来,到底是怎么过的吗?”

    “微臣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可不行,且听本太子一桩桩一件件说给你听”

    然后,李旦掰着手指头,主要给崔耕说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天授二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人,上表给武则天,说什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太子身份,改立武承嗣。

    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坚决反对此事,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最后,还是李昭德力挽狂澜,不仅说服了武则天,还杖毙王庆之,保住了李旦的太子之位。

    第二件事,武则天有个宠婢叫韦团儿,想勾引李旦行苟且之事。李旦倒是想,但问题是他不敢啊。自己跟皇帝的心腹有了那层关系,到底想干啥?是不是想对皇帝图谋不轨?所以,他婉言拒绝了韦团儿的要求。

    但韦团儿却怀恨在心,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武则天直接令来俊臣详查此案,最后下旨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直到现在,李旦都不知道,这两位爱妃埋葬的具体位置。

    至于第三件事,则是来俊臣为了立功,直接诬告李旦谋反,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丽竞门的刑罚,那是人受的了吗?眼看着李旦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最后,多亏了乐工安金藏,趁着面见武则的机会,当众剖腹,以表明李旦绝对没有谋反之意。武则天深受感动,这才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

    说到最后,李旦已经带上了阵阵哭腔,道:“本太子知道皇兄较我年长,这太子之之位理应由他坐。但是,岑长倩、格辅元两位宰相,刘妃、窦妃两位爱妃,忠臣安金藏,这么多人为了我的太子之位而死。我若是毫不挣扎就将此位拱手出让,可对得起他们吗?”

    崔耕明白,虽然李旦刚才只说了三件大事,但这十年里,小事肯定也多如牛毛。公允地说,李旦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寝卧不安,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他说道:“这些年真是苦了太子殿下了。”

    李旦指着旁边相陪的几个少年,道:“本太子苦,我的孩子们更苦。这十年来,他们一直被软禁在皇宫之内,连本太子的面儿都没见过。直到庐陵王回京,我们父子才得以重享共享天伦之乐。”

    崔耕还真不知道这事儿,有些惊讶道:“果真如此?”

    “本太子骗你做什么,唉,这些孩子里面,最倒霉的,就得说是三郎了。他的母亲窦氏,被陛下秘密处死。你想想,几岁的孩子,悄没声地,娘死了,还不敢表现出悲伤来,这难道不是人伦惨事?”

    说着话,他冲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示意道:“三郎,你过来,拜见崔著作!”

    那少年恭恭敬敬地前来,大礼参拜,道“参见崔著作。”

    李旦的儿子们可都封了王了,崔耕赶紧起身躲过,道:“下官哪敢受小王爷您如此大礼?嗯不知小王爷如何称呼?’

    “临淄王,李隆基!”

    李隆基?

    崔耕心中暗暗琢磨,这就是日后的唐玄宗啊,想不到崔二郎今天竟得他一拜?世事真是奇妙!诶,计划赶不上不上变化,我到底要不要对这位日后掌权几十年的皇帝,提前示好呢?

第515章 秘堂实力强() 
“崔著作救隆基于水火之间,这一礼当然是受得起的,请再受隆基一拜!”

    就在崔耕还在犹豫是否要提前抱李隆基大腿的时候,这位未来掌控华夏命运数十年的大人物,已经再次拜倒!

    而且,还不是普通稽首,而是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地行礼!

    噗通

    崔耕终于遭不住,痛痛快快地给李隆基跪了,道:“微臣哪对您有过什么恩德?临淄郡王,您这么做,真是折杀微臣了。”

    “崔著作,起来吧,你当得的。”李旦起身,把崔耕扶起,道:“这孩子想给你行这一礼,已经很久了。”

    随后,他一边强架住崔耕,一边使了一个眼色。

    好么,这回可不得了,李旦的长子寿春郡王李成器,次子衡阳郡王李成义,巴陵郡王李范,中山郡王李业,齐齐跪倒在地,给崔耕磕了一个响头。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更何况,李旦的这个殷勤献的如此之大,如此之蛮不讲理!

    崔耕一边强自挣扎,一边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太子殿下,您这不是折微臣的寿吗?”

    但别看李旦文文弱弱的,那力气可真不小,牢牢的把崔耕摁回到座位上,让他动弹不得,硬生生地受了这些孩子一礼。

    然后,他才把手松开,温言道:“崔著作且勿惊慌,我这个太子虽然当不了几天了。但是,“金口玉言”这四个字,还是绝无问题。我说你受得起他们的这一礼,就绝对受得起。”

    随后,又招呼李隆基道:“三郎啊,你给崔著作好好说道说道。”

    “是!”

    李隆基这回就不跪了,躬身道:“刚才父王说了,我们兄弟都被软禁在皇宫之中,十来年父子不得相见。多亏了崔著作返京,我们兄弟才能重获自由。崔著作对我等有如此大恩,岂受不得一拜?”

    崔耕略有些迟疑道:“诸位虽然被软禁,但这么多年来,在皇宫内锦衣玉食,也算不得多么委屈吧?”

    “唉,什么锦衣玉食啊?”李隆基长叹一声,满面苦涩,道:“我等虽然被封为王,但宫里哪个太监宫女能瞧得起我们?至于吃穿用度么我给您讲件事儿就明白了。有一次,我生日,想吃汤饼(面条),却一点面粉都找不着。多亏了老丈人王仁皎”

    “嗯?丈人?”

    崔耕有些疑惑,毕竟李隆基现在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当时他才多大,怎么就有了个岳父呢?

    李旦道:“其实是娃娃亲,也多亏本太子当初下了这么一步闲棋,才让这些孩子能在宫中平安长大。王仁皎原来是甘泉府果毅都尉,后来在禁军中任文思都尉,护卫皇宫。”

    崔耕猜想,这事儿也可能是武则天有意为之。毕竟她再狠心,也不是个疯子,总不能连几个亲孙子的死活都不管吧?

    当然了,现在就没必要为武则天说话了,崔耕道:“小王爷,还请接着往下说。”

    李隆基道:“当时父王不敢和我等互通消息,丈人王同皎为了接济我们兄弟,也囊空如洗。最后,没办法,他把身上的紫色坎肩当了,换回一斗面,才让我过了这个生日。崔著作想想,当时我这个王爷,能比平民百姓强到哪去?您今天让我们重享富贵,岂不是天大的恩德?”

    “呃”

    事情发展到现在,崔耕都有些迷糊了,索性直接开口问李旦,道:“殿下先是说让出太子之位不甘心,又说全家都感谢微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李显摇头道:“不矛盾,一点也不矛盾。不甘心是真的,感谢崔著作同样是真的。尤其是现在,王兄上位已定,我那点小小的不甘心早已烟消云散,唯余对崔著作的感激了。

    “原来如此!”

    崔耕这才恍然大悟,套路,完全死套路啊!李旦饶了这么半天圈子,不就是为了说明,他虽然之前跟武三思联手过,但现在已经对皇位完全没有觊觎之心吗?

    想到这里,崔耕点头道:“微臣定将此言,给庐陵王带到。”

    “且慢!”李旦伸手一拦,道:“莫非崔著作以为,本王是想对皇兄解释当日之事?”

    崔耕反问道:“难道不是?”

    “是,也不是。其实孤王说这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表功。崔著作请想,这十年来,若不是本王做在这太子之位上,那些明枪暗箭,会对着谁来呢?王兄的那些子女,又如何能平安长大?甚至最后这太子之位的归属,还不一定呢!”

    崔耕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李旦当太子这些年,饱受武氏族人明枪暗箭的攻击,甚至两个妃子都因此而亡,其中包括李隆基的生身之母!

    可以说,李旦和武家仇深似海。但凡武则天有一点想保武家安全的想法的话,就绝对不会考虑让李旦继承皇位。

    完全可以说,李旦这些年成了李显的挡箭牌。假如易地而处的话,现在准备上位的,就是李旦了。

    崔耕略有些疑惑道:“您即便不做太子,一个王位怎么也是少不了的。即便表功,似乎也没什么用啊。”

    李旦眉头微皱,缓缓道:“也不能说完全无用,其实我是想用这个功劳,和崔著作以及皇兄做一个交易。”

    “交易?什么交易?”

    “李公子、,请出来吧。”

    随着李旦轻拍了两下手掌,屏风后面走出一个人来,微微一拱手,道:“崔兄,别来无恙乎?”

    崔耕咬着牙,道:“是你?李休?”

    李休一揖到底,道:“不错,正是在下。往昔多有得罪崔著作和庐陵王之处,还望见谅。”

    崔耕嘿嘿一阵冷笑,道:“见谅?你那是要一箭双雕,同时要崔某人和庐陵王的命,即便我能原谅你。你以为,庐陵王能原谅你?”

    “崔著作还请暂歇雷霆之怒。”李旦赶紧打圆场道:“这就是本王说的那个交易了。我想用这点微末功劳,换你和庐陵王不再追究李公子的当日之事。唉,实际上,李休的所为,其实也是为了我”

    然后,他也不隐瞒,将李休为五姓七望秘堂之主,深深忌惮崔耕抢班夺权,以及李休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刺杀李显的事情,详说一遍。

    最后,李旦颇为诚恳地道:“千错万错,都是本太子之错,还请崔著作高抬贵手,放过李公子吧。另外我还可以最后为皇兄做一件事,稍做弥补。”

    崔耕问道:“到底是什么事?”

    “我要主动上表,请陛下更易太子。”

    “这”

    闻听此言,崔耕还真动心了。

    庐陵王上位,虽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但只要一天武则天没下旨,就一天存在变数。

    另外,这抢来的太子之位,哪有被人让位,更显得天命所归?

    还有最关键的,人家李旦手底下也不是没有拥趸啊,若是再出个什么张公子、宋公子的出来捣乱咋办?如果李旦能主动认输,就可以大大避免避免拥李派的内耗。

    至于李公子?想比这么重大的利益来,简直不值一提。

    想到这里,崔耕道:“好,就就依王爷所言。之前的事儿,微臣就当没听过。不过庐陵王那边”

    李旦颇为诚恳地道:“还请崔著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