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旨意一出,皇帝金口玉言,岂能说反悔就反悔?这可咋办?

    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真实历史上,她是通过几个小暗示,逐渐地把这条禁屠令的圣旨不废而废的。既保全了自己金口玉言的皇帝面子,也解决了这出荒唐闹剧。

    当时,右拾遗张德喜得贵子,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他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羊来宴请宾客。

    宾客里有个叫杜肃的人,饱餐一顿羊肉之后,有了坏心,回去就写了一纸状文向皇帝告发此事。

    人证物证俱在,该如何处置张德呢?

    英明的女皇陛下,当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朕禁屠宰,吉凶不予,然卿请客,亦需择人。”

    跟今天给崔耕的这份圣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意思就是说,张德是因为喜事犯了禁屠令,没罪。但是呢,杜肃出卖朋友,太不是东西了。

    结果是犯法的没事,告密的遭殃,朝臣们大概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接着,武则天又以考察禁屠令的施行情况为由,命宰相们四处巡查。

    名相娄师德到了某处地方后,官员们一想,宰相来了,咱们不能慢待啊,就上了一只羊,并解释说,这羊是狗咬死的,扔了可惜,宰相尽管放心食用。

    紧接着,又上了一盘鱼,也说是狗咬死的,弃之可惜。

    娄师德当场就翻脸了,大骂:放屁,欺负我这当丞相的六畜不识五谷不分咋的?这鱼在水里,能被狗咬死?

    老娄一发威,顿时吓得陪宴的官员脸色巨变。

    不过他下一句话,就又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只听娄师德道:“依本官看啊,这分明是水獭咬死的,你们别想骗我!”

    宰相都这么说话了,下面的地方官员们也就渐渐明白了朝廷对禁屠令是一个什么态度。

    这明显就是要接触禁屠令这个旨意,但碍于女皇陛下的面子,不能说废就废嘛。所以,大家慢慢消除,心照不宣地慢慢废弃就是了。

    往后,武则天又通过几个小案子,宽恕犯了禁屠令的人,惩罚告密的人,最终没人敢再提起她这道旨意了。

    所以,即便没有崔耕,即便没有武三思为崔耕说话,这条禁令也会慢慢地不废而废。

    当日在杨四娘家,崔耕被孟神爽抓了个现行,不仅没有息事宁人的态度,反而大骂孟神爽,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赶紧告状,好让武则天赶紧为禁屠令开这个口子。

    喜事和丧事例外,丧事就不必提了,这底多大的喜,才算喜事呢?

    自己新官上任算喜事,百姓们娶媳妇算喜事吧?搬家算喜事吗?母猪下崽算不算涅?买了件新衣服,打了个家具算不算涅?

    这喜事到底是办一天的酒宴呢?还是办一个月的酒宴呢?

    武则天既然没具体规定,这里面的回旋余地就打了去了,百姓们完全随便找个理由,就合理合法的捕捉鱼虾。

    肉禁一开,扬州乃至整个淮南道的灾情,就算减轻了一大半。

    如今这圣旨终于是下来了,口子一开,大家伙从今往后可以心照不宣地杀猪宰羊捕鱼吃肉肉了。

    “此役,崔二郎甭管是误打误撞,还是先知先觉,他都功不可没啊!”

    这是武攸绪此时心中最真切的感慨。

    随即,他抚掌赞许道:“崔县令初来上任江都县,便为扬州百姓办了这么一件漂亮事儿。居高至伟啊!扬州百姓有你这么位父母官治理着,百姓之福呐!”

    旁边刘老四也附和道:“是啊是啊,二郎贤弟,如今圣旨一下,你可以安心了。这一局,算他们丽竞门输了,算他孟神爽栽了!”

    “呃,四郎大兄说这话有点早了,孟神爽之事还没完呢!”

    这时,崔耕忽地起身,替武攸绪斟满一杯酒,道:“眼下,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王爷您能伸以援手,帮衬下官一把!”

    ps:晚点还有第四更!

第221章 一箭且双雕() 
又牵扯到孟神爽?这不就又跟丽竞门有关系了?

    说实话,武攸绪不贪恋权势,不爱争权夺利,不爱理会朝政,更不喜欢与朝中任何一个势力有所瓜葛和撕逼!

    尤其是来俊臣和丽竞门这种专门打小报,玩构陷迫害的势力,他宁愿在府中睡大觉,都不爱沾惹上半分。

    所以,听着崔耕这话,他第一反应是想要拒绝。

    不过他见崔耕刚上任,就替扬州百姓接二连三办了几件漂亮事儿,这小县令年纪轻轻还是颇对自己脾气的,不忍直拒啊!

    随即,他端起杯盏浅酌一口,淡淡道:“崔县令有什么事,不妨说来听听,本王量力而行!”

    显然,武攸绪不想把话没说死。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下官和丽竞门的恩怨,想必王爷也清楚。当初孟神爽为了败坏微臣的名声,散布了不少谣言”

    这几天在宋理明的暗中推波助澜下,谣言满天飞啊,崔耕都快成了整个淮南道的笑柄了。武攸绪尽管对俗务没什么兴趣,还真听说了此事。

    “哈哈”

    武攸绪笑着打断道:“本王略有所耳闻啊,当时本王还纳闷,崔县令不过江都县令,而且还是初来上任。怎么就敢四处夸下海口,保证短时间内解了整个淮南道的饥荒之急!原来是孟神爽在故意编排你啊!”

    “可不嘛。”

    崔耕继续道:“不过好在这大雨过后旱情可以稍缓了,而且今天四郎大兄又送来陛下的圣旨,禁屠的口子也可以开开了,百姓们总算可以开肉禁稍解饥荒之急了。下官倒是不在乎孟神爽这些流言蜚语,这狗贼不过是想削弱抹黑下官的名声罢了!但既然陛下的旨意都下来了,还请王爷以淮南道安抚使的名义,发一道行文至淮南道诸州府县衙。”

    “好,你且说说行文的内容,本王斟酌一二!”武攸绪道。

    崔耕道:“呃,王爷只要将事情的经过简要说一番,然后将陛下在圣旨中关于天下禁屠令所提到的‘朕禁屠宰,吉凶不预’一言,着重说上一番,我想各地州府县衙的官员就都知道怎么办了!”

    这行文内容一说,武攸绪就都明白崔耕的用意了。一来呢,的确是想通过圣旨,让各地州府县衙尽快开肉禁口子,让百姓暂缓淮南道的粮荒之急。二来嘛,也是好让淮南道的百姓知道,天子陛下能开肉禁口子,这都是全仰赖江都的崔县令之功啊。若不是他被丽竞门的贼人告了御状,说不定陛下至今不会放宽松禁屠令的条件。

    “朕禁屠宰,吉凶不预”这八个字,就是禁屠令的补丁!

    武攸绪知道,补丁行文一出岭南道各州府县衙,不但替崔耕澄清了名声,还会趁机替他狠狠刷上一波声望。

    当然,崔耕要求武攸绪替他发行文澄清,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因为行文一出,可就是狠狠扇了丽竞门江南道总管孟神爽的脸面!

    要知道,说崔耕犯禁屠令,将他告状告到长安的是他孟神爽!在暗地里推波助澜,编排谣传想要抹黑削弱崔耕声望的还是他孟神爽!

    可孟神爽的种种陷害,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成全了崔耕。

    补丁行文一出,崔耕相信,孟神爽的脸肯定会被抽得肿肿。

    “好,这事儿本王可以替你办!”武攸绪将杯盏中残酒一饮而尽,摸了下嘴唇,道,“崔县令,你可是欠了本王一份人情啊!”

    “多谢王爷成全!”崔耕心里美翻。在他看来,像武攸绪这种不爱争权夺利,闲云野鹤的闲散王爷,最是让武则天放心了。这种王爷多多亲近,反而不会让武则天忌惮,安全系数很高的。

    至于欠人情这事儿,崔耕巴不得多欠几份,反正欠着欠着,以后再跟武攸绪往来,也就理所当然了。

    以后时间长了,若再有困难,就找安平王爷呗!

    能和武攸绪搭上关系,对崔耕来说真是意外之喜。

    接下来的几天里,崔耕陪着刘老四在扬州城转了转,采买了不少精细之物,至于付款的当然是他崔耕崔二郎。

    最后,又送上一大笔仪程,才把这位四郎大兄给送走。

    如今县衙内的局面,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

    崔县令第一局干上积威甚久的孟神爽,不仅赢了,而且赢得漂亮,连带着孟神爽的靠山来俊臣,都受了陛下的警告。

    这至少说明崔县令有硬怼孟神爽的实力了吧?

    今后大家都要在江都县衙讨生活,到底要站在哪边,不言而喻,心照不宣了。

    另外,有了赵明宇和宋理明的前车之鉴,原来江都县衙内丽竞门的人都纷纷递交了辞呈。不仅宋根海干起了老本行——江都县捕快班头,连姚度也顶替了户曹吏窦春的位置。

    唯有封常清看不上小吏的位置,暂时没着落。

    不过之前刘老四曾答应他们,会替他们弄一份官职告身,算算日子,这次刘老四回长安应该会有好消息传来了,倒也不急。

    此番,丽竞门栽了这么一个大跟头,孟神爽居然偃旗息鼓低调了下来。

    这一日,在江都县衙里小日子过得还算舒心的崔耕,突然闲的蛋疼,想起一个人来。貌似他前段日子忙着忙着,居然把那人那事儿给忘了。

    此人并非别人,正是答应替他做一顶最好毡帽的东市商人——淳于良。

    当初淳于良可是说五天内做好毡帽来找自己的,这都过去十几天了,怎么现在还没动静?妈的,敢忽悠堂堂父母官,作死!

    再者,那日平松冈一别之后,崔家小娘子崔秀芳也有日子来县衙爬窗户了,许久没有调戏她过过嘴瘾,崔耕还是怪想她的。

    于是乎,他传了个口信到仁寿坊,请崔秀芳来县衙内宅。

    时值午时。

    咣当

    窗户声响,佳人如约而至。

    崔秀芳有门不走,又跳窗而入。

    不过经过上次平松冈那番同甘共患难后,这次她就大方多了,对崔耕也似防贼一样了,走上前去开门见山地道:“崔县令差人传唤,可是想好让妾身如何报恩了?”

    说着,她不忘补了一句:“什么贴身保护,崔县令就莫要再提了!”

    崔耕哈哈笑道:“秀芳,你别老把本官想得那么坏,我身边有以一当十的封常清,又有武技不差于你的雍县尉,我又不是非你不可,对不?今日找你来,一是好久没见了,见见面叙叙旧。二嘛,让你帮我办几件小事,就当是报恩了,咋样”

    “几件小事?也成!替你办完几件小事,就当妾身报完了恩!”崔秀芳掰扯了一下手指,道,“说吧,什么小事儿需要我去办!”

    看她那架势,崔耕叹道:“你啊,真是不报完恩就不舒服斯基,强迫症么?”

    尽管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崔秀芳总觉得不是什么好话,随后瞪了他一眼,啐道:“要你管!”

    每次看崔秀芳杏眉倒竖,杏目圆睁的小发飙,崔耕就特喜欢,特欣赏。

    不过这次难得没有调戏,而是挥挥手,道:“走,今天你就跟本官去办一件小事。”

    “什么事?”

    “跟本官一起,去坊市逛嗯,顺便去坊市找淳于良那小子算账!”

    出了县衙,路上他把当日戳破智满骗局,淳于良答应替智满偿还骗捐的银子,和替自己做毡帽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