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我这条命是你救的,大不了再还给你也就是了。”

    杀出去?

    崔耕苦笑一声,低声警告道:“莫要胡来,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此时,那太监宣读圣旨的声音已经响起。

    不过这份圣旨的内容就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先是从武则天如何诚信礼佛讲起,又从多方位,各角度讲述了禁屠令的伟大意义。

    甚至还引用了几个因为杀猪宰羊,遭了报应的佛经故事。

    后来,又表彰了几个禁屠令执行较好的州府,甚至点了当地主官的名字。

    听起来,这哪里是给崔耕私犯禁屠令降罪的圣旨,完全就是一份关于天下禁屠令的总结报告嘛。

    直到所有人跪得腿脚都有些麻木之际,圣旨中才终于提到了崔耕:“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为一地父母,纵是接风之宴,大灾狎妓,亦有不妥。着罚俸三个月,钦此!”

    啥?

    罚罚俸三个月?

    这就是武则天亲自下旨给自己降得罪?

    不仅崔耕,在场所有听了这道圣旨,上至武攸绪,中至孟神爽,下至周边的吃瓜群众,所有人都彻底懵圈了!

    “朕禁屠宰,吉凶不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朕这屠宰令,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的,比如办喜事和丧事就可以例外。所以,崔耕为这接风宴,杀了羊,宰了鱼,完全不算违令。

    但之前颁布天下禁屠令的时候,没说喜事丧事可以杀生待客啊。

    这不是降罪圣旨,更像是临时为禁屠令打的补丁啊!

    至于惩罚崔耕的理由,竟然也不是私犯禁屠令杀生,而是以大灾之年(扬州旱灾),身为一县父母官不应狎妓为理由,象征性地给崔耕罚俸三个月!

    妈的孟神爽的脸都绿了!

    咱大周六品官的俸禄,一个月是钱啊两贯钱!,三个月才六贯。

    这点钱别说崔耕了,扬州随便一户人家,都不带放在眼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忤怒了她的旨意,也是说宰就宰毫不客气吧?

    崔耕到底何德何能,得天子如此偏袒啊?

    而且孟神爽还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崔耕私犯禁屠令这事儿,天子还亲自为禁屠令打了个补丁,允许天下百姓在什么情况下杀生。这尼玛不是变相地帮崔耕又刷了一波声望吗?

    若非是他,这禁屠令的补丁何时才会出来?

    天底下人能吃上肉,他妈的,莫不成还要感激他?

    猛地,孟神爽依稀想起当日宋理明给自己通风报信时,崔耕曾在杨四娘家酒后说过大话,说整个扬州及淮南道的百姓,都会为他感到高兴。

    如今因为他,禁屠令的补丁一出,天下人岂止是高兴啊,简直是对他感恩戴德啊!

    难道这姓崔的未卜先知,早已预知吉凶祸福了?

    孟神爽眼神突然闪落在坑穴坟茔的那堆杨氏白骨,想起他嗤之以鼻的冤魂托梦,因果循环之说,没来由地,他打了个冷颤。

    他良久无语,怔怔出神。

    此时,太监宣读完圣旨之后,亲自上前搀扶起安平王,将脑袋上戴着的斗笠很是潇洒地一摘,露出一张满是讨好的笑脸来,问道:“安平王,可还认得奴婢否?”

第220章 淮南喜事多() 
“是你?”

    武攸绪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本王还当是谁敢这么横呢,原来是你这阉货!”

    “嘿嘿,奴婢这是跟王爷开个小玩笑哩”

    露了真容,那太监又看向崔耕,促狭道:“接了圣旨,二郎咋还不起来?怎么?老哥哥我可不敢当你这一拜,要折寿的啦!”

    崔耕这才陡然发现,这传旨之人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刘老四!

    他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坷垃,起身端详了一番刘老四,诧异道:“原来是四郎大兄,咋的,你这声音咋还变了呢?不然遮住了面目,小弟也能听出你的声音啊!”

    刘老四吸溜了一下鼻子,还是憋哑着嗓子说道:“这可不是老哥哥故意捏着嗓子在说话,实在是这一路紧赶慢赶的,一没留神伤风了。”

    “好了,此处也不是聊天之所!”

    武攸绪挥了一挥手,道:“刘老四,咱们有两年没见了吧,来,随本王一起回扬州城,本王请你喝酒。”

    “谢王爷。”刘老四道。

    武攸绪又道:“崔县令,既然你与刘老四相识,那就一起吧!”

    能跟整个淮南道最大的大佬一起喝酒,中间又有刘老四这个长安来的故人,崔耕自然不会浪费这种机会。

    他留下县尉雍光、县丞夏荣等江都县衙官吏,负责收拾残局。

    不由分说,武攸绪叫人先行开路,招呼起刘老四和崔耕,先行离开了平松冈。

    扬州一大帮子的官员满脸艳羡地看着崔耕离去,暗暗称道,这崔二郎还真是寻常六品官员啊,跟脚深着呢。

    很快,众人也相继散场,各自返回扬州城中。

    至于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们,此间事了,自然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不过,关于这份宣旨的余波,却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扬州城,刺史衙门,内宅。

    武攸绪兴致颇高,摆下一桌酒宴,一来是招待刘老四,二来算是为崔耕压惊。

    能让淮南道最大的大佬设宴为他这个小小地方县令压惊,崔耕倒也是受宠若惊,席间说话自然也是小意奉承着。

    毕竟在扬州地界儿,如果真有武攸绪这个淮南道安抚使、安平王为自己说上两句话,兴许在与孟神爽的长期博弈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一番吃酒畅聊中,崔耕才知道,刘老四和武攸绪还真是交情不浅,准确地说,武攸绪对刘老四还有大恩。

    原来几年前,刘老四还是一名普通的太监,无品无级,偶然间触怒了武则天,要被当场仗毙。

    赶巧了,整好当日武攸绪来拜见武则天,随口为他说了求了几句情。

    武则天向来对不争权夺利的武攸绪就格外喜欢和看重,难得他开一次口,武则天自然给了他这个面子。

    从那以后,刘老四就顺杆爬,搭上了武攸绪的门路。

    他也真是个人才,投其所好,小意奉承,没过多久,就被武攸绪引为知己,笑骂不忌。

    当然,这主要是跟武攸绪一心修道的性格有关。要是别的王爷公主,完全不可能跟一个死太监交什么朋友。

    在武攸绪的照拂下,刘老四很快就官居五品,堪称前程似锦。

    可惜好景不长,武则天嫌这个堂侄整天想着出家太闹心,一脚把他踢到了扬州。

    刘老四在长安朝中没了靠山,行情自然又是开始走低,后来才有了他投靠上官婉儿,并与崔耕交好一事儿。

    明白了其中这层关系之后,崔耕不由小小开了脑洞。

    他暗暗寻思,武攸绪与刘老四既是朋友又属旧主,刘老四与我又是称兄道弟,别管这关系有多远吧,原来我和人家武攸绪八竿子都打不着,这下子勉勉强强,不就可以扯上一点干系了吗?

    而且今天前来宣旨的若不是刘老四,武攸绪也不会府中设宴畅聊,顺势搭把手替我压个惊,惹来扬州的官员一阵羡慕了。这完全是刘老四在武攸绪那儿的面子啊。

    看来这刘老四还真是哥们的“贵人”啊,每次见到他,准有好事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武攸绪忽然开口问道:“刘老四,陛下的这道旨意,本王略有些看不懂啊!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内情?”

    “内情?”

    刘老四打了个酒嗝儿,摇头晃脑一番,道:“什么内情,奴婢还真不知道。当初陛下亲自下旨,让奴婢马上动身”

    当初,孟神爽为了打崔耕一个措手不及,动员了丽竞门的全部力量,三天时间,就把事情的经过,官员们的供词,乃至吃剩下的羊架子和鱼骨头,都送到了长安城。

    来俊臣一看就大喜过望。

    但来俊臣知道这姓崔的县令是上官婉儿的人,为了防止上官婉儿为其说项而功亏一篑,于是他趁着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就把这个案子当众捅了出来。

    堂堂江都县令知法犯法,私犯禁屠令,自然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身为宰相的武三思尽管跟崔耕没啥交情,但他和上官婉儿可都是“反来俊臣同盟阵线”的,事关反来联盟的脸面,所以他还是据以力争。

    双方唇枪舌剑一番,但论诡辩功夫和嘴皮子,武三思哪是来俊臣的对手?很快就败下阵来。

    对于底下臣子结党拉派这种事儿,武则天哪里会看不清?不过她的驭下之道,讲究的就是一个左右平衡,相互掣肘。

    她见着来俊臣这边一直压着武三思这边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当众道:“关于江都县令崔耕违犯禁屠令一案,朕意已绝,这就下旨”

    来俊臣顿觉不对劲,陛下这是有拉偏架的嫌疑啊,赶紧上奏道:“陛下,崔耕不过是六品县令,即便受罚,也该是尚书省行文吧?哪用得着陛下亲自下旨?”

    武则天道:“事关天下禁屠大业,岂可轻忽?朕要亲自下旨,以儆效尤!着内侍省刘伯求,速速传旨!”

    就这样,武则天授意,上官婉儿行文,刷刷点点,一直写了将近一个时辰,这份给崔耕的圣旨才算写完。

    刘伯求就是刘老四,他领了圣旨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扬州。

    听了这番经过,武攸绪就更觉奇怪了,道:“敢情这以儆效尤四个字儿,不是你的杜撰,而是陛下的旨意。但这旨意里,分明就没提崔县令犯了禁屠令应该如何处罚啊。你别跟我说,罚俸三个月就算处罚了啊!知法犯法,私犯禁屠令,中间又有来俊臣炮制着,这罪可不小不了。”

    这时,崔耕嘴角微翘,抿了一口小酒,咂咂嘴,道:“嘿,安平王您一心向道,寡欲清心,不爱理会朝堂纷争,所以有些事儿您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官看来,陛下圣旨中说得以儆效尤的那个尤啊,说得并不是下官,而是在敲打来俊臣呐!”

    武攸绪一愣,道:“敲打他?这可把本王脑糊涂了!”

    崔耕道:“下官何德何能,值得陛下如此爱护?陛下的意思是想敲打来俊臣多关心关心点别的,别整天老盯着禁屠令的事儿。”

    武攸绪模模糊糊好象抓住点什么东西,道:“那崔县令的意思是”

    崔耕笃定道:“依下官之见,陛下是想让禁屠令不废而废!”

    这可不是崔耕的胡乱猜测,而是在荒唐大梦中史上真实可见的。

    武则天这个大周天子虽然史上褒贬不一,但在治理国政方面还是历史上数得着的明君,当然偶尔也会听一下谗言,犯一下糊涂,人无完人嘛,哪个明君能说没犯过错?

    历史上,她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下了劳什子禁屠令,可过一段时间,她就自己明白过味儿来了——这禁屠令下得荒唐了啊。

    可旨意一出,皇帝金口玉言,岂能说反悔就反悔?这可咋办?

    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真实历史上,她是通过几个小暗示,逐渐地把这条禁屠令的圣旨不废而废的。既保全了自己金口玉言的皇帝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