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怎得听风便是雨?”
曹月婵将手中剪刀缓缓放下,纠正道:“大唐律的确是有此一说。但主政官员不得任本籍州县官,这条您总该晓得吧?崔二郎他若是再升迁,是不可能继续留泉州任职的。当初的清源县令胡泽义是本籍人氏吗?还有现任的武荣县令刘幽求,泉州刺史冯朴老大人,他们都是本籍人氏吗?所以说呐,您这是替崔二郎杞人忧天了。”
“对啊!”
曹天焦挠了挠脑袋,经曹月婵这么一点醒,当场醒悟过来,喜道:“没错没错,将来崔二郎升迁必然外调,就不会再留在本地为官,到时你俩就不算本辖通婚啦,哈哈,还是婵儿你看得远想得周全。咦?不对!”
老曹同志瞬间双眼锃亮,满脸褶笑道:“你这丫头,自己个儿都想到这儿,还敢说对崔二郎没意思?我说丫头,你都老大不小的了,还拿什么乔啊。哪天崔二郎来了,跟人家好好说说,早点把这事儿”
“我才不要!”
曹月婵急的跺脚,又将剪刀重新拿了起来,羞愤道:“爹,您要是再说这事儿,女儿可就真剪下去了。总而言之,总而言之这两年,女儿要好好地经营聚丰隆,不考虑别的!”
见女儿如此态度坚决,老曹真是没辙儿了,只得幽幽一叹,道:“我的傻闺女,两年?恐怕过不了一年,想嫁给崔二郎的女子都能绕清源城排两圈,还能轮的上你?唉,我这当爹的算是尽力了,儿孙自有儿孙服,管不了那么多喽!”
另一边,醉仙居内,刘幽求也在为崔耕的婚事尽心尽力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县令把酒杯放下,笑意吟吟道:“怎么样?崔御史考虑清楚没有?若是没什么合适的,不如就把这事儿交给本官去办?”
曹月婵不乐意,强扭的瓜不甜。至于公孙幼娘,人家远在长安不说,还是个歌姬,这身份上就更加不靠谱了。
崔耕见着刘幽求这么热心,貌似他俩的交情还没到这么上杆子帮忙张罗婚事的份儿上啊,他不免问道:“刘县令这么费心地帮我张罗这事儿,真不怕引火烧身,遭了武三忠的报复?”
“怕甚?本县帮你张罗的这户人家,他可不是一般人,那是”
笃笃笃
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了阵阵敲门声。
县尉严武抢先一步开门,打开门一看,是个相熟的衙役,问道:“孙七郎,有事儿吗?”
“县尉大人还请借一步说话。”
二人出去,咬了一会儿耳朵,严武又回来了,向大家宣布了一个消息。
清源山上有个莲花寺,原来香火非常一般。
后来寺里出了个小神童,小小年纪不仅熟读经书,还擅长唱曲儿,人们都以为是佛祖显灵,庙里的香火才渐渐旺盛。
这个小和尚叫慧明,今年十二了,听说崔御史大驾光临醉仙居,就想来给崔御史献上一曲,表达敬意。
这什么跟什么啊?神通小和尚要给我献小曲儿?立时把崔耕搞懵了。
倒是刘幽求鸡贼,当即明白过来对方的意图,嗤笑道:“恐怕表达敬意是假,借着崔御史扬名是真吧?那小和尚莫不是想要得崔御史一赞,借此扬名岭南?”
说到这儿,刘幽求顿了顿,见崔耕并无反感之色,又道:“不过莲花寺毕竟是我们武荣地界儿的名刹,若是真扬了名,对咱们武荣县也是一件好事,要不,崔长史就给本县个面子,见他一见?”
崔耕对此是无可无不可,点头允了。
不消一会儿,慧明被带了上来,小家伙粉琢玉砌,眼睛明亮,齿薄唇红,跟庙里的金童似的,令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在场之人见了礼,然后连唱了三首小曲。
慧明说是十二岁,其实论周岁才十岁,嗓音清亮,曲调悠扬,以这个年纪来说,得算相当不错了。
众人齐声喝彩,刘幽求赏了他十两银子,崔耕也赏了十两。
按说,这时候小家伙就该告辞了。
不过,慧明还是赖着不走,崔耕微微一愣神,旋即会意道:“你是等着本官的评语吧?好,本官就送你两句话,此曲只应”
本来还想卖弄文绉装个**,谁知还没卖弄完,便听着一声——
噗通
慧明忽然跪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高声道:“崔御史,小僧今天一来是给您唱曲儿,二来,是要告状!”
“你要告谁?”
“武荣县令刘幽求!”
“我”
刘幽求一哆嗦,我尼玛,刚迎了御史进城,就来告本官状的?
他险些没把手里的酒杯摔在地上,怒瞪着严武,低声痛喝道:“你干的好事!”
严武也傻眼了,这特么的叫什么事儿啊?我好心好意地给你这小和尚帮忙,你怎么害我啊!
但是,现在后悔也晚了,既然人家小和尚话已出口,崔御史也当场听着了,总不能马上就将小和尚驱赶出去吧?
那不显着做贼心虚吗?
严武只得强打笑脸,小心翼翼问道:“慧明小师傅,你想告刘县尊什么?你小小年纪,终日在莲花寺修行,能有什么冤屈?这其中莫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哼,猫哭耗子假慈悲,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小家伙鼓着腮帮子,气鼓鼓地道:“崔御史,我还要告他,武荣县尉严武。”
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乐了。
崔耕也被这呆萌的小和尚给逗乐,问道:“你想告刘县令和严县尉什么?”
“我要告他们冤枉我师父事情这样的”
原来,莲花寺以前因为香火不旺,就想出了不少别出心裁的法子。
其中之一,就是账目公开。
香客们谁捐了多少钱,这些银子都是怎么用的,和尚们专门记了一个账本。
全寺所有香客以及和尚,都可以查看。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寺庙里的财物和这个账本由全寺所有成年的和尚轮流保管。
轮值的和尚,被称为管事。
去年,和尚们的管事是慧明小和尚的师父,叫智刚。此人为人正直无私,把账目和财物,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就在交接的时候,出了幺蛾子了。
财物和账目对不上,足足差了一百两黄金的香油钱。一百两黄金啊,这可是一千贯钱,着实不是个小数目了。
和尚们不干,自然就报了官。
由严武领着衙役们,把智刚捉去了县衙,进行审问。
智刚师傅辩解说,账目和财物不符的状况一直存在,为的就是让香客们看见有人布施了大笔的金子。
存了比较之心,香客们出手就不会小气了。
实际上,这一百两金子是和尚们自己写的,根本就从来没收到过。
刘幽求又把其他和尚们抓来审问,大家众口一词,那锭金子是确实存在的,自己以前管理账目的时候,完全和财物相符。智刚完全是为了脱罪,才故意撒谎。
这还有啥说的?人证(和尚们)、物证(账目)俱在啊,刘幽求当即就命人把智刚好一顿打,可他就是抵死不招。
没办法,刘幽求也不是个酷吏,就暂时把他关了起来,打算过两天再说。
如果智刚真被定了罪,贪污了一千贯钱,就是个死罪。小和尚慧明为替师父申冤,才想办法在崔耕面前献曲,陈述冤情。
刘幽求听完了,顿时放下心来。
首先,这个案子他秉公执法,完全心中无愧。
其次,案子他还没判,只是打了智刚一顿,就算是打错了,这种事本来就是难免的,官员百姓乃至智刚本人,都不会计较。
刘幽求既非酷吏,亦非昏官,但这桩官司的确搞得他甚是棘手恼火,不由看向崔耕道:“说实话,关于这个案子,本官也觉得颇有蹊跷。崔御史年纪轻轻便得狄相赏识看重,以岭南道肃政使一职授之,不如崔御史也帮着来断断此案?”
第152章 衣锦还乡来()
你妹,当着众人面这么说,刘幽求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
崔耕第一反应是不想接这茬儿,但人小和尚都把状告到自己跟前了,不接不合适啊,民告官,正是肃政使的职辖啊。
而且刘幽求都这么说了,不接倒显得他崔二郎是一肚子草包,御史之职,名不副实了。
崔耕想了一下,对慧明小和尚说道:“小和尚,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按我大周律例,诬告反坐,你知道吧?若是本官不管此案,死的可能只有智刚一人。而若是本官插手了此案,要么是全寺的和尚死,要么是你们师徒一起死。现在,本官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确定智刚是冤枉的吗?”
其实这话就有些危险耸听了,按朝廷律法,慧明年不过十五,即便是谋反都不用杀头,何况只是一个诬告?
再者,所告不实和诬告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就算最后判明智刚的确贪污了金子,慧明也没多大的罪过。
不过到底是小孩子心性,不经吓。
慧明的小脸顿时变得惨白,哆里哆嗦道:“有有这么严重?庙里的师叔师伯们都都要死?”
崔耕点头,“唔”了一声。
慧明眼中犹疑不定,不过,最终他还是一咬牙一狠心,跪地又磕了一个响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师叔师伯的业报,我也救不了他们。小僧敢肯定,我师父是冤枉的,还请崔御史为我师父主持公道!”
崔耕和刘幽求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都觉得慧明这小和尚不像是撒谎。
本来么,智刚如今在武荣县的大牢里,不可能指使慧明说谎。
另外,这个案子虽然看起来人证物证俱全,但是,据小和尚状纸里写着,这一百两的金子并非是几锭金子,而是一块足足一百两分量的大金砖,本就世所罕有,市面上根本不多见。怎么就那么巧,这么一块走到哪儿都令人瞩目的大金砖,会被布施到莲花寺了?怎么这锭金砖就不多不少恰恰一百两,被登记造册?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确凿,却颇为牵强啊。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外如是。
崔耕沉吟了半晌过后,对刘幽求道:“这个案子还挺棘手刁钻,不过本官倒是有个法子,姑且可以试试。只是说出来就不灵了。不如你我二人明日结伴同去去莲花寺看看?”
刘幽求也想早点把这个案子了结了,至于被翻了案面子往哪儿搁?拜托,判错了案被人进京告了御状,才是面子里子全丢了。
当即,他便拱手应道:“那就有劳崔御史帮衬了!”
慧明见着新来的崔御史愿意为师傅翻案,自然满意,施礼告退。
众人继续开怀畅饮。
差不多到了散席之时,刘幽求站起身来,道:“崔御史离家数月,想必已经归心似箭,本官也就不多留了。另外,崔御史放心,你那桩婚事,本官替你张罗着。”
原来崔耕只以为刘幽求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过过当媒人的瘾,但他这么三番两次地强调,可就不能不重视了。
万一这厮的审美观跟自己不一样,给找个丑八怪来可怎么办?
这婚事吧,还是相信自己比较靠谱!
想到这里,他赶紧道:“刘县尊,这事儿不忙,我”
刘幽求轻笑着打断道:“男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