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身边的士兵比当年赵光义的更精锐,他面对的城池比当年的幽州城差了许多,他还有十三万重兵没怎么消耗,他怎么可以身先士卒地逃跑?可他就是这么做了,而且一旦开跑,就再也没有停,从顺昌一路跑回了开封。

逃跑的速度和来时差不多——这实在是巨大的体力支出,他累得“气疾”,且“呕血不止”。这两个词是非常明确清晰的病例,完颜宗弼先生连累带气,搞得吐血了。可为什么没有重整旗鼓,回头再战呢?既然怒到这个程度,那么回去杀人出气嘛。刘锜的步兵也不可能一直跟在他后面,从顺昌一路追杀他进开封城,他随时都能回头的。

他在逃跑路上唯一做的是下马扯下来一大把柳条,把龙虎大王突合速、韩常两人绑在大树上,狠狠地抽了一顿。理由是突合速一直在他耳边唠叨,说这次南侵实在是太失败了,根本就不该来……真若如此,这个突合速也实在是太讨厌了。

可韩常郁闷:关老子何事啊,为毛把俺一起抽,还有没有天理了?

第二章 岳飞第四次北伐

顺昌之战就此结束。金军逃回了河南,龟缩进了开封城。大概有两个理由支持他们这么做。第一是刘锜的战斗力。女真人坚称这不是宋朝的军队,而是从外国借来的“鬼兵”。

从此,刘锜在女真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阴影,直到几十年后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时,这个后遗症都没能消除。刘锜作为宋朝最后一名西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给了金国巨大的压力。

第二,岳飞已经开始行动了。

鄂州方面的动作是最快的,岳飞迅速集结了兵力,派出两支军队进入了战区范围。牛皋由鄂州进军西路,在六月十三日首战告捷。十天后,岳家军统领官孙显大破金军于陈州、蔡州界。

这是巨大的威胁,如果说刘锜给金军的震撼还在可消化范围内的话,那么岳飞的行动足以震慑他们,让他们放弃主动进攻。

尤其是之后岳飞亲临战阵,发动了宋、金战争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进攻。岳飞终于出征了,这一次赵构、秦桧以公文方式命令他这么做。之所以这么支持,不是说这两人突然间记忆力健全了,发觉自己是宋朝人。而是西南方向告急,迫使宋朝全力以赴在中路战场上主动出击,缓解那边的压力。

前面说过,金军兵分四路,其中左监军完颜撤离喝自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驱陕西,再一次试图由陕入蜀。这个时机掌握得太好了,就在这之前不久,川陕大将吴玠病故。

吴玠死于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年末,错过了宋金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年。这是本该避免的遗憾,吴玠太不珍惜自己了,抑或是太爱惜自己了。回顾历史,川陕方面是金国最初的主攻方面,吴玠在富平大败西军崩溃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独自主持过和尚原、饶风关等战役,不仅保住了四川,更夺回了陕西大部。

这之后,金军对川陕绝望了,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性地遗忘了这里。四川成了世外桃源,川人幸福的同时,吴玠也沉迷了,他流连于声色,并且爱上了烧汞炼丹。

现代人都知道所谓的“丹”药就是硫化汞,或者氧化汞,有剧毒,谁吃谁升天,吴玠当然也不例外。

时间凝固在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在这之前吴玠对宋朝的意义比岳飞还要重大。岳飞是一把锐利的长刀,斩金断铁无坚不摧,长途奔袭立威异域。

这是最完美的军人形象。

可从国家的安全角度上看,吴玠是一面坚固无比并且带有尖刺的盾牌。他扼守川蜀上游,确保整个下游的安全,在稳固的同时,大批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这些贡献,对南宋而言是立国之本。

这一切都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画上了句号,他没能在最壮烈辉煌的篇章中留下一笔,可叹!军人是将身许国之人,是手操国家命运的人,他的生命、身体是有特殊意义的,并不单单属于他自己。可以说他失职了。

不过这也说不上是什么很严重的错,参照一下千古大帝李世民的死法,就会知道这在中国是一条荣誉神秘参半的人生高层次追求之路。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之后,南宋的天空里只闪耀着一颗无比璀璨明亮的星星,那就是岳飞。这样说,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他们会问韩世忠、吴璘、刘锜呢,这些人难道都不足为道?

是,的确都不足为道。

为什么这么说,一切以事实为准绳,历史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回到西北方面,完颜撤离喝进军神速,从河中府渡黄河入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奔袭二百五十余里,几天之内就拿下了长安。这个速度让南宋的川陕方面没法反应,实事求是地说,斥候探马的速度都不见得比撤离喝跑得快。

这时川陕的主将不姓吴了,而是原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吴玠死后一个月,临安方面的追悼词、抚恤金以及分割行营右护军的命令就打包送来了。

追赠吴玠为少师,赐钱三十万贯,谥号武安。行营右护军的军权上交给川陕一把手胡世将,具体军权下分,由三个将领负责,分别是吴璘、名将郭成之子郭浩以及右护军老行伍杨政。他们就是后来的“蜀中三大将”。如此分派,赵构很欣慰,四川终于姓赵,不姓吴了。

不姓吴的右护军反应迟钝,当撤离喝逼近凤翔时,五万多右护军分散在陕西各地,临时调度的将领们则在上任的途中。胡世将坐镇河池大本营,想召集高层开会,居然找不到人。

吴璘最先赶到,正赶上参谋们开会,中心议题是河池大本营还要吗?理由是撤离喝进军太快,右护军兵力分散,这时河池非常脆弱,撤离喝一定会以这里为目标,重点突破的——吴璘气得头晕,这帮死秀才都该拉出去砍了!

想当年吴玠把河池设为大本营,就是因为它地理位置险要,总揽全局,越是危难的时候,这里的重要性才会得以彰显。某次战前吴玠本来不在这里,都特意赶来阅兵,哪怕差点儿被金军突袭抓获,也毫不在意。河池如此重地,这时居然要主动放弃,这事从何说起?

吴璘以全家百口人的生命保证,一定要守住河池。至于下一步,就实在难说了。右护军兵力如此分散,这时撤离喝突袭入境,已经谈不上集结决战了,吴璘只能尽力地拖住金军,尽一切可能转移物资人员进四川,保住蜀口一线。

之后,一部分右护军回山原一带竭尽全力拖住了完颜撤离喝,一连三天,他们顶住了金军骑兵的无数次冲击。其间他们被强攻,顶住了:敌军绕到后方偷袭合围,他们冲出了包围圈;逃向渭州,被追击,终于崩溃……这一战撤离喝赢了,他可以喊出“我没赢过吴玠,可我战胜了右护军”之类的话,可是他也消耗得很惨,被迫退回凤翔休整。

河池订下的计划实现了,大部分兵力和物资顺利地退回了蜀川。陕西却基本上沦陷。

中原大战即将全面爆发,西北被压制在危险线之下。岳飞就在这种局面中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

这时,岳家军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全军分为十二军,共有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其中正将、副将、准备将各八十四名。

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为前军统制,分别为岳飞的左右手。岳飞不在军中时,他们可以总揽军务。徐庆、牛皋、董先是主战力量,经常独当一面。

岳家军几乎全军出击,在韩世忠、张俊两部还在集结待命时,已经兵分两路,分别从信阳、光州两个方向进入战区。这时,临安的传旨人追上了部队。这次的传旨人是三大将各自的幕僚,分管岳家军的李若虚。

他带来的圣旨激越昂扬,充满了对金国的仇恨以及求战欲望,甚至对战术本身提出了要求。赵构希望岳飞能在夏季完成进攻,别让女真人等到秋高气爽之时。

这真的很能提升士气。

不过李若虚私下里找到岳飞,说皇上还有另一份口谕,口谕很短,只有九个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这意思非常明确,是告诫岳飞别动辄就去前线搞事,找个机会撤回来是正经事。并且要体谅一下皇帝,之所以用了口谕,就是要保密。要以你自己的名义撤退,别让本皇帝丢脸!

岳飞沉默了,他该怎么办?无论他多么想收复失地,杀尽仇寇,可他从骨子里是无条件服从朝廷任何命令的标准士兵,那么这时他是该进兵呢,还是该后退呢?

此情此事,是多么错乱,岳飞在为家为国为赵氏征战,赵氏却在自缚手脚,阻止岳飞的努力。并且是用隐晦的见不得光的小伎俩来暗示。

很幽默,又冷又黑色。

李若虚看不下去了,他解脱了岳飞。他说:“我是传旨人,这个责任我来担当。你只管按正式的圣旨出征,至于别的,你根本就不知道。”

功勋卓著、光耀后世、激励中华民族近一千年的岳飞第四次北伐,就是这样才得以出兵的。

第三章 踏破贺兰山缺

闰六月中旬,岳飞全军进入河南。此时顺昌之战刚刚结束,金军全面退却,岳飞趁机迅速进兵,在广阔的河南境内展开了追击。

自从十九日起,岳家军每一天都在征战中度过,每一天都有军功捷报,每一时刻都会产生后世的传说。第一战爆发在颍昌府(今河南省许昌),由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前军统制张宪发起。

张宪率军赶往颍昌,在距城四十余里的地方遭遇了金军。

女真人还是不喜欢在城墙后面作战,他们自诩为马背上的民族,仍然坚信自己在野外百战百胜。至于顺昌之败,那只是一次意外,金兀术转眼就忘了。就像和尚原、仙人关等一系列的败绩一样,都是不存在的。他这样,他的部下们也是这副德行,比如韩常。

韩常挨了一百柳条之后,全身舒畅,兴致高昂,没跟着大队人马回开封,而是留在了颍昌,等待着新的立功机会。结果他等来了张宪。记录显示,这是他第一次与岳飞的部队交锋,以他开三石硬弓,与岳飞同等强度的个人武勇,每战必为先锋的胆气,不可能畏惧什么,更不会避战!

两军在旷野中激战。张宪要的不是击败哪支金国军队,他要的是颍昌城,那是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之一,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率领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整个岳家军的三分之一。

如此军力,韩常只是个笑话。他的确勇力非凡,不过也只是逃过了被阵斩的命运。当天他带着残兵败将往回跑,刚进颍昌城内,张宪衔尾疾追,已经杀到了城外。岳家军连夜攻城,第二天,闰六月二十日攻克颍昌。一日一夜克坚城败名将,首战大捷。

颍昌既下,下一个目标就是陈州。陈州也叫淮宁府,是三重镇中的第二座。

陈州的位置与颍昌东西平行,韩常兵败之后也逃向了那里。为求必胜,岳飞派牛皋、徐庆向张宪靠拢,兵力近全军的一半。陈州之战是颍昌的加强版,张宪一路前行,连续作战,共击溃三拨金军,当他抵达陈州城下时,已经把陈州金军的有生力量全部耗尽。

闰六月二十四日,张宪攻克陈州。此时距开战仅四天,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已失其二。

一天之后,岳家军另一位主将中军统制王贵发起了攻击。事实上王贵的行动要比张宪更快,张宪在颍昌血战时,他已经悄悄地越过了这一战区,向北挺进至郑州,在开封城的西面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