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铁也不说话,起身捞起杜老三的尸首,放到马背上,原路返回。

    平安客栈今日歇业。

    杜春明搂着一双女儿,默然无语的望着街巷远方,心里期翼着能看见那到略有弯腰了的身影,想起那个男人在自己还小就说过的那些听出了耳茧的故事。

    爹,我信了。

    您不是逃兵,您是英雄,可您回来呀……

    妻子坐在堂里,安静的缝补着父亲的旧衣衫,夫君说父亲回来会穿。

    远处响起哒哒的马蹄声。

    杜春明精神一阵,旋即黯然的坐了回去。

    五人三骑。

    昨夜留宿在客栈女扮男装的女子马上,沉沉的搭着那位知州的尸首。

    女子面容死寂,毫无情绪。

    又不久,大风卷街巷。

    数十起北镇抚司缇骑狂驰而过,依然不见父亲踪影。

    杜春明站起又坐下,知州已死,北镇抚司已归,爹你呢?

    眼看天色渐暮。

    两骑缓缓驰入双鹿,杜春明看着抽着旱烟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老头子跳下马,尊敬的将那个熟悉的人抱下马交到自己手里,轻声了句你爹是条好汉。

    杜春明的泪水一下子滚落了下来,堂里的妻子低头啜泣。

    身旁的囡囡仰着脸,“爹,爷爷怎么了?”

    杜春明泪眼滂沱,哽咽着轻声道:“囡囡啊,爷爷只是睡了,爷爷只是想去见见他的老朋友,你看,爷爷笑的多开怀啊……”

    杜春明嚎啕大哭,哭得像个一百二十斤的孩子。

    上了年岁的老妇人,安详的坐在后院,看着眼前那具犹带笑意的枕边人尸体,轻柔的理着他乱了的鬓发,絮絮叨叨的自说自语,说老三啊我没读过书,不知道那些大道理,这么多年我都听你的,孩子们都好,你也别挂念了,要是官府的人不让咱们活下去,大不了让春明带着囡囡她们逃荒去北地。

    说着话的老妇人枯涩的眼里没有泪。

    老三你不喜欢我哭,说娘们儿婆婆妈妈的,说你那群兄弟看见了会笑话你。

    老三,我不哭啊。

    说着说着,老妇人垂下了头。

    老三,等我。

    晚风拂来。

    一切静好。

    ——————分割线————————

    PS:这一章更新了竟然掉收藏,不得不说一下,本章无毒,扇面村并没有被屠,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无毒啊无毒,无毒!

69章 吾名白起!() 
春末时分,晨雾如云流动,遮掩了扇面村。

    清新空气里,夹杂着淡淡烟灰味。

    连夜赶路的李汝鱼一脸憔悴,身上的伤势又开始沁出血迹,站在村口,村里偶尔传来一声声鸡鸣狗叫,仿佛在告诉李汝鱼,这只是扇面村一个寻常的清晨,沈炼说的都是谎言。

    然而眼前却是坍塌的私塾,烧成灰烬的残砖碎瓦里,飘着缕缕青烟,融入白茫茫雾里。

    私塾里没人,有血。

    李汝鱼脚上灌铅,沉重的走入雾里,破碎的村庄从雾里一段段的出现在眼前。

    赵二狗家依然完好,屋里没人,有血,有黑虎子的尸首,花斑守在尸首旁,呜咽着摩挲在母亲的头,想让它起来。

    短短的几百米路,李汝鱼却似走了几百年,大部分村舍皆完好无损,房前院后都有血,除了鸡鸣狗叫,村里安静得可怕。

    来到孙鳏夫的皇宫前,李汝鱼心沉入海底。

    皇宫已不见,只剩下一片灰烬,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焦糊味道,李汝鱼站在废墟里,看着灰烬里密密麻麻堆积如山的牙白色骨灰,浑身被抽去力气,瘫坐在地上。

    李汝鱼的内心很平静。

    或者说是很空,什么都没想,坐在那里,就只是坐在那里。

    这一坐便是一天。

    直到日暮时分,李汝鱼才清醒过来,然后到自己的家里翻了些陈米,从地里拔了几根菜,小炒了上桌,安静的吃饭。

    吃着吃着,从来不会在饭间停筷的李汝鱼放下了筷子。

    呢喃了一句,不香了。

    洗碗,洗澡,睡觉。

    仿佛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夜晚。

    漆黑的扇面村安静到了极点,半夜的荷塘边再也没响起吱呀开门声。

    天青色夜空里,骤生乌云,涌滚如漩,电闪雷鸣。

    李汝鱼躺在床上,满头大汗。

    大梦。

    这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原野。

    在望不到边际的原野上,是望不到边际的尸山血海,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刀戈剑戟,破碎染血的旌旗湮没在血河里。

    轻轻走一步,脚下便沾染一堆泥,被血侵染的泥。

    李汝鱼站在尸山血海里,望着不远处,那里,有一位着白盔身披血红大氅的将军背对自己负手而立,无风自舞的血红大氅飘逸。

    将军如地狱爬出来的神——杀神。

    李汝鱼安静的看着。

    也不知道多久,那位将军终于缓缓转身,望着李汝鱼。

    将军不高,却又在这片尸山血海里顶天立地,所有的光辉都无法遮掩其盖世锋芒。

    那双毫无情绪的空洞眸子却如刀。

    李汝鱼想说话,却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张嘴,都无法发出一个字音。

    将军一步一步前行。

    尸山血海如浪潮,在他面前一分为二,只是眨眼间,将军便走到自己面前,眸子里依然空洞而犀利,但李汝鱼却怎么也看不清他的容貌。

    将军轻轻抬起手。

    手中突兀的出现一柄剑,正对李汝鱼,一寸一寸递进。

    李汝鱼却无法动弹。

    只能眼睁睁看着长剑刺入自己的胸口,又眼睁睁的看着那位将军顺着长剑一点又一点的没入自己的身体,最后消失不见。

    天地之间,鬼哭狼嚎,有声音响荡九天。

    “吾名白起。”

    李汝鱼眼角余光处,却见尸山血海里有人孑然独立,站在白甲将军原来的位置上,默然的看着自己,“吾名白起”之后,则是如风细腻流淌的悲呛唱语。

    风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

    倏然起炸雷。

    李汝鱼惊声坐起,满头大汗的听着天穹上惊雷阵阵,脑海里多了一些东西,除了荆轲的十步一杀,似乎还有一颗寒冰一般的心。

    有形无质的存在于脑海里。

    一颗心?!

    白起的心!

    为什么会是一颗心,这颗心又代表着什么?

    李汝鱼不知道荆轲是谁。

    更不知道白起。

    隐然觉得,这两人大概和自己雷劈不死脱不了干系。

    也便没去深思——终究不是坏事。

    比如没有荆轲的十步一杀,自己大抵是杀不了孙鳏夫,也杀不了张焦。

    至于白起这颗心对自己有何影响,多想无益,该来的终究会来。

    第二日,李汝鱼起床,洗漱,吃饭。

    然后扛着锄头来到皇宫后面,寻了块向阳的地方,一声不吭的挖坑,赵二狗的花斑不知道从哪里跑了出来,朝他唤了两声,卧在一旁安静的看着。

    眸子里无凶相。

    从清晨直到傍晚,终于挖好足以放下三百多具白骨的大坑。

    第三日,李汝鱼从灰烬里将所有的白骨抱出来入土为安,却倏然蹙眉,隐然觉得哪里不对,那些没烧成灰烬的骸骨,似乎细弱了不少?

    也没多想,一堆又一堆的黄土掩埋,最后找来一块木板,拿出笔墨砚,却终究什么也没写,就那么插在大坟之前。

    忙完这一切,李汝鱼这才挨家挨户找出了香蜡钱纸,在坟前默默的烧着。

    你们且安睡。

    总有一天,我会让赵长衣和沈炼血祭。

    花斑一直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烧完香,李汝鱼一语不发的出村,走到村口回望,轻轻挥了挥手,仿佛杨柳树荫下还有无数的乡亲在那里。

    今生再无百家饭。

    花斑亦步亦趋。

    李汝鱼盯了花斑一眼,默默的蹲下来,抚摩着面相狰狞的花斑脑袋,轻声道:“花斑,扇面村只有我俩了,以后我会保护你。”

    花斑眼里无凶光,温柔的顺着李汝鱼的抚摩,伸出舌头舔着李汝鱼的手腕。

    李汝鱼起身,花斑在后。

    一人一狗,在漭漭群山间渺小如无物,却又是唯一的生机。

    ……

    ……

    只是少年没有看见,在扇面村漭漭群山之巅,有个中年寡妇站在大树下,盯着一人一狗出山,说了句这孩子肯定很伤心。

    妇人身旁,站着位儒衫老人,叹了句难得糊涂。

    在更深处的山谷里,隐隐见炊烟。

    ……

    ……

    临安朝堂炸开了锅。

    在升职北镇抚司副千户的沈炼和被三位北镇抚司小旗护送的徐秋歌未抵达临安之前,便先有长陵府知府的奏折送递到陛下垂拱殿的御书桌上。

    长陵知府的这封奏折很简单,只是毫无偏颇态度的陈述了两件事。

    江秋知州徐继业死于璧山县春风关。

    璧山县辖境扇面村三百余村民一夜之间被屠村,始作俑者是原北镇抚司长陵府西卫十三所如今升任副千户的沈炼,唯一幸存者是北镇抚司江秋房缇骑李汝鱼。

    而在这封奏折送递陛下御书桌的前一天,消息灵通的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瑾已经提前觐见陛下,也只说了两件事:徐继业之死和扇面村被屠村。

70章 一品相公() 
其实对于临安朝堂而言,一位地方从五品的知州身死根本无足重轻,虽然柳州徐家是士族世家,但百余年来徐家日益凋敝。

    顺宗朝时出过一位兵部侍郎。

    如今朝内显赫人物仅有一位老人,在算半个清水衙门的大理寺累官至大理寺卿,高升无望,极可能在一年半载内致仕。

    朝外,尚有西军都统制徐继祖,算是实权人物,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因金鱼山溃败流寇的旧事,如今枢密院狄相公对这位西军都统制多有不屑。

    其余徐家子弟,大多在各部门或者地方出仕,皆无出彩之人。

    徐继业的死,原本无人深究。

    之所以还是能引起朝堂喧哗,只不过北镇抚司掺和到了其中——牵扯到北镇抚司便可能涉及异人,大凉朝野谁不知道女帝陛下对异人的态度。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所以别看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只是正三品,在朝堂上可敢硬撼尚书省相公,枢密院狄相公看着他也得礼遇三分。

    况且三年前已有旧例。

    江陵府一位知州窝藏异人常遇春,被北镇抚司朱七所杀,那位有着“大凉青花”之称的知州还是当朝相公的得意门生,事后陛下也没惩办朱七,只是用个一品文散官安抚了那位相公。

    不过这一次徐继业之死,还伴随着扇面村被屠村一事。

    自中兴之主孝宗大刀阔斧抛弃“文人共治天下”的祖策后大凉文武并盛,但大凉读书人并没有丢掉气节,那句出自先贤范文正之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依然是大凉文臣的初心。

    北镇抚司竟然屠村三百余人,着实骇人听闻。

    第二日大朝会时,先是有当朝尚书右仆射宁缺出列参了一本,并顺便就此事弹劾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其后参知政事谢韵等一堆显赫文臣附议。

    “大凉青花”那位恩师,当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