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文才率一干部众消失在笔架山的树荫林中。大势滔滔,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敌兵临城下,他没有闲暇过多的考虑朋友。也许,他要找个机会把李燕子踢出红巾军,对这种容易死心眼的人,留在从宗主身边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笔架山脚下休息了小半个时辰,李燕子率部往西边的小路绕过去。
那里有曾经弥勒教信徒才进入罗霄山修建的房屋,路边有荒废的篱笆,挖好的水井。他忽然意识到,罗霄山里的盗贼统一了,而他却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
…………
空气中漂浮的不知道算是雨水还是雾气。
半上午光景竟然比清晨时候能见度还要低,蒙古人的斥候仔细的搜寻地上的脚印。他们不断把最新的发现通报向中军,一切都在预示红巾贼就在前面。
一个百夫长指向远处云雾缭绕的笔架山,向身边的上官询问:“大人,还要进军吗?”
真是见了鬼了,经历了前面的战斗,底下的士卒没人再把红巾贼当做软柿子。大军攻入传闻中红巾贼的老营……茨坪,但那是一座空寨,使他们连杀民报功的机会也没有。
千夫长挥了挥鞭子:“当然要进军,那就是传说中的笔架山,今天如果不神杀一批红巾贼,大人的怒气难消。”
山路蜿蜒在高大的山峰间。
他们一边前进,一边小心翼翼的关注左右的动静。佛家奴把兵马分为三个部分,一旦遇见红巾军的埋伏,可以彼此呼应。
很快,斥候有了新的发现:“大人,这里有一条岔路,红巾贼不全是往笔架山方向撤了。”
这山里有无数岔道,除非是在山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山民,外人如何能摸清楚这里的道路。官兵手里有张世策找人绘制的地形图,上面有有几条主道,标注了几个显眼的山峰,笔架山在最中心的位置。
千夫长回头看了看,他这支兵马走在最前面,担任探路的重任,“不要管其他,往笔架山进军,我们先到笔架山再做打算。”走了大半天的路不见人影,他心里有点发毛。回过头来想,和林的老家与这里比起来简直如同净土,没有这么潮湿的天气,也没有阴暗的地势。
那座山峰看上去很近,仿佛绕几个弯便能走到,可了从早晨走到傍晚,烟雾缭绕的山峰还是耸立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山民从茨坪寨走到笔架山也需要两天的时间,按照官兵现在的行进速度,大概需要三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在路上寻找合适的地形驻扎两个夜晚。
担任先锋的兵马肩负的担子最重,后续的军马只要跟着他们的脚步前进即可。
第一天,安然过去,红巾贼似乎真被官兵吓到了。
第二天,波澜不惊,蒙古人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夜晚,发现如果晚上没有人骚扰睡的真舒坦。
第三天,蒙古人的先锋到达笔架山脚下。
天气好转,今日天空中的太阳早早驱散环绕在山腰的雾气。他们还无法看见完整的笔架山,但能清楚的看见树立在显眼处的旗帜。
正与许多人猜测的那样,红巾军可以放弃茨坪,但绝不会轻而易举第放弃笔架山。
百夫长指向山顶,懵懵懂懂问:“大人,我们要攻山吗?”
“笨蛋!”千夫长劈头盖脸一鞭子抽下来,“攻什么山,先安营扎寨,扎紧篱笆。”
官兵攻下下坪和茨坪后没有寻到红巾军的主力,要往山里进军本来没有错,但由于佛家奴的恼怒,他们进军的速度太快了,许多事情还没做好准备。
第三日夜晚,笔架山下的官兵忙到很晚,他们砍伐了无数粗大的树木设立栅栏,千夫长的认真会让人以为他们才是防守的一方。
山上一直没有动静,红巾贼们对突然降临的敌人熟视无睹。
深夜,离天亮没多久了。
忙了一夜的千夫长在熟睡中亲兵叫醒:“大人,大人,不得了了。”
他睁开眼睛,没发觉周边有明显的动静,穿好布衫恼怒的冲出帐篷骂道:“怎么了,如此惊慌失措。”
“大人,大人,你仔细听那边!”亲兵指向他们昨日过来的方向。
千夫长竖起耳朵,隐隐有喊杀声传来,他骤然色变:“是我们昨夜驻扎的地方。”
亲兵面带惊恐的点头。
“是红巾贼,他们伏击了跟在我们身后的中军。”千夫长抬头看看近在眼前的笔架山,局促不安。按照出兵之前的约定,他应该立刻起兵回头救援,可是……
他伸出手掌在脸上狠命但挼搓了几下,“全军集合,做好出击的准备。”
第232章 厮杀()
笔架山的半山腰里隐藏了数千士卒,他们头上也扎着红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自己红巾军的身份。
两年了,笔架山没有进新人,进山寨最晚的盗贼也已经在这里呆够了两年。这两年罗霄山里的情况变化的太快,快的令人目不暇接。
山上的盗贼几乎熟悉笔架山的每一寸土地,也熟悉这里的气候和草木。在这晚春时刻,埋伏在嫩绿的草丛里不是好玩的事情,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毒虫野兽刚刚苏醒,急着补充食物繁衍后代。
盗贼们的眼睛都在盯着山下平静不久的营地,官兵刚刚安息下了。他们在等着那些人从才修好的龟壳里钻出来。
从上往下看,一目了然。蒙古人点燃了火把,在微弱的光线中列队。所有的动静都逃不开藏在山腰的盗贼的眼睛。
他们等了很久,官兵仍然没有如期待中那样走出营地。
山腰的南边有一处平台,用方正的青石板垒砌而成,石板间有细小的缝隙,这几日下的雨水在上面没有一点积余。
彭文彬双手背在身后,眼珠子一转不转的盯着山下的营地。鞑子已经集合完毕,很快就会出兵了吧。他准备传达命令的两个字已经到了嘴边,随时可能蹦出来
但是蒙古人在兵营中聚集,迟迟没有出兵。
站得高看得远,听的也远,西边山谷里的厮杀声越来越大,正在向周边蔓延。这么大的动静,彭文彬不相信山下的蒙古人听不见。
可蒙古人偏偏就是没有动。
眼珠子瞪久了会很倦,许久之后,彭文彬几乎确定蒙古人不会做什么冒险的举动,他偏转头看向站在他身边的文士:“王部堂……”
“嗯,”王文才答应着,他的目光也一直落在蒙古人的营地上,“不要着急,按照宗主的命令,你只要在笔架山看住他们就可以了,他们不动,你也不动。”
彭文彬不甘心的点点头,山下全是蒙古人啊,他视为仇敌的蒙古人。
南边亮起了火光,蒙古人的营地被点燃了。毛大、黄子希和毛三思都在那里,山民们正在利用熟悉的地形偷袭蒙古人。
“我们能胜吧?”彭文彬扭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疑问。这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不带一点伪装。
王文才微微一笑,“当然能。”在笔架山的人眼里,他们才是红巾军里最强大的队伍,没有他们及时赶到盘石镇外,圣教的香主早就被蒙古人俘虏押送到袁州城斩首了。他奉命来到笔架山,实际是亲自承担了教宗的任务。
彭文彬在红巾军一直别树一格,因为笔架山实力的在红巾军中实在是太强大了。笔架山人马不多,但队伍的实力不是靠堆砌人数可以弥补的,否则郑晟现在可以轻而易举把红巾军的人物扩张到五万人以上。这么说吧,到目前为止,罗霄山里的每一场胜利都离不开笔架山的盗贼。所以,无论红巾军多么红火,笔架山的人看那些刚刚方向锄头拿起长枪的山民总是带着不屑。
郑晟此次伏击冒然进山的鞑子,没有动用笔架山的人做主攻,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王文才明白,但彭文彬不清楚。
山上的盗贼与山西的官兵就这样等到天亮,蒙古人终于走出了营地。原来,他们是不敢在黑夜里行军驰援。
南边的厮杀声已经平息了,尚不知道是哪一方获胜,他们彼此都对自己的同伴很有信心。
蒙古人刚一出动,山腰的赤旗立刻树立起来,彭文彬一声令下,近千名趴伏了一个时辰的盗贼们立刻冲了出来。
蒙古人乱哄哄的喊叫:“红巾贼来了,山上有红巾贼!”
千夫长暗自庆幸,昨天夜里没有亲举妄动,他做了一个正确无比的决定。蒙古人反应非常迅速,立刻支起盾牌,拉开弓箭。
王文才尚未跟上来,彭文彬已经冷酷的挥下右手:“杀光他们,割下他们的头颅钉在笔架山下。”这是笔架山盗贼的保留项目,坐山虎已经不在了,但笔架山不能丢掉他们的传统。
盗贼们蜂拥而上,他们如野鹿一般在道路两边的树林里奔跑,喊出蒙古人听不懂的咒骂。
他们非常有经验,不是那些才放下锄头拿起长枪的可以比拟的,如果这些人能忠诚的为郑晟而战,圣教的香主睡到半夜会笑出声来。
盗贼们望着闪亮的箭头,在离蒙古人一箭之地外停下脚步。他们放肆的大笑唾骂,在言语上用尽可能恶毒的语言来侮辱这些大元朝的第一等人。
天下的语言虽然不同,但骂人的言语有许多想通之处。蒙古人中有一半人能连蒙带猜明白这些贱民们在叫什么,千夫长的脸都气绿了,但没有一个人敢轻举妄动。不是没胆子,他们的沉稳充分显示了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佛家奴考虑到入山的官兵可能会遭到红巾贼的袭击,派出来的先锋是军中最精锐的兵马。
两军一动一静,互相对峙。直到彭文彬来到阵前,没有一方敢莽撞的发起冲锋。
王文才跟上来,劝阻道:“彭将军,不要急于出击,等宗主解决了后面的蒙古人,这些人不过是瓮中之鳖。”
彭文彬心里如猫爪抓了般难受,考虑到强攻可能导致的伤亡,不得不按捺住心里的激动。这么多蒙古人啊,他抽出弯刀咆哮:“你们这些蒙古人,这天下的蒙古人都得死!”
红巾军耗得起,蒙古人不敢在这陌生的深山里久留。他们只停顿了片刻,千夫长随即留下一百人断后,率领大队人马撤向昨夜传出惨叫声的方向。他不相信官兵会被红巾贼击败,但为了保险起见,在山里红巾军出动的形势下,入山的官兵要先集合自保。
蒙古人的中军和后队尚未完全脱离,彭文彬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出击!”
盗贼们一手举着木盾,一手紧握长刀冲上来,硬着头皮承受了三轮羽箭后,山里最凶恶的盗贼与官兵中最勇猛的蒙古武士短兵相接。
第233章 摧毁心理()
“杀啊!”长枪刺破木盾。
在笔架山里,彭文彬一向以作战勇猛而闻名,否则他无法得到坐山虎的信任,他也无法在下坪给李燕子的部众以致命的打击。
但这么多年来,熟悉他的亲信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畅快淋漓的战斗。
“杀啊!”他偏头瞥了一眼破碎的盾牌,忽然狠狠的朝对面那个自以为得手的蒙古人脸上砸过去。木盾坚硬的边狠狠的撞在蒙古人的鼻子上,迸出血花。
蒙古人一个踉跄,在将要摔倒没有摔倒的时候,彭文彬已经一个箭步窜上去,长刀的刃轻松的插入蒙古人的胸膛。他在与蒙古人战斗!仇恨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