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月二十二日,宜迁居、开灶。

    桂重阳与梅氏姑侄搬回长房,同时这日摆酒暖灶。

    与上次桂二爷爷家给桂五夫妇补酒不同,那时候桂家与村里大多数人家关系还僵持,只有几户往来,连带着堂客,也不过是三桌。这次桂家长房摆烧灶酒,只男客就做了五桌,另有堂客两桌。

    之前来帮工的三十来号村民,自然是都一一请到;除了他们就是原本与桂家有往来的张家、杨家、宋家等着几家。

    桂五虽在主桌上,却让住了主位,而是让桂重阳坐了。

    当起身端起第一杯酒时,桂五对在场众人道:“这些日子,劳烦各位乡亲好友来帮忙,桂五代侄儿这里谢谢诸位老少爷们了。”说罢,指了指跟着站起身的桂重阳道:“我这侄儿在孝中,不能喝酒,这杯酒我就代他谢谢诸位。”说罢,一口干了。

    众人能来吃酒,就是给桂家面子,如今桂五给侄儿做脸,大家便也应和着干了杯中酒。

    桂五又倒了第二杯酒,对同桌的梅童生道:“梅夫子,以后我这侄儿就要托夫子多看顾了。”

    没错,梅童生也是桂家“座上宾”。

    没有办法,桂家想要缓和与村里人的关系,梅、李两家是避不开的。说到底,这两家也是十三年前那场丁难的遗属。更不要说,桂重阳马上就要入村塾,是避不开梅童生的。

    梅童生原本不想来的,凭什么给桂五面子?不过待听人说桂家人只摆酒,不收份子,他还是来了。

    不吃白不吃,最近梅家银子损失不少,省一顿饭钱也是好的。

    桂五眼下客气,梅童生便也端着架子,打量桂重阳两眼道:“读书要勤勉,不可懈怠,否则老朽的尺子可不认人。”

    众人面前,桂重阳自然是抄手听了。

    梅童生想起之前的传闻,桂重阳是带着十箱子书回来的,不由一嗮。也就是糊弄糊弄这些泥腿子罢了,保不齐什么描红册子都被当成书了,少见多怪。

    眼见村里不少人在,梅童生想起一事,往旁边的小桌子望去,看到老老实实坐着的梅小八,挑剔的看了几眼。

第八十九章 小族长入村塾(上)(第三更)() 
八月初一,天气晴好。

    三伏已过,初秋时节,早晚有了凉意。梅氏从厨房出来,提了两个食盒出来,一个是桂重阳的,一个则是梅小八的。

    桂重阳穿着青色素服,手里提着同色书包。

    梅小八站在桂重阳旁边,笑得咧着嘴,实没想到上学还有自己事。

    之前梅朵说要出银子供族弟读书,梅小八虽感谢,却也没有真的当回事。因为他晓得,梅朵只是族姐,年岁小辈分低,即便是好心也无法做主。

    梅小八入私塾的三百文钱,是梅氏出的。不过知晓的人不多,只是桂家这几个与梅小八自己晓的,外人以为是梅童生给付的。

    因为之前梅童生与梅氏的约定,他已经放出话去,要给侄子梅青竹在族中择嗣子。

    一时之间,不少人动心,梅家二房可是有二十五亩地,要是将儿子过到梅青竹名下,是不是就可以继承那二十五亩地?

    家里儿子多的,巴不得将儿子过出去一个。

    虽说自家骨肉,送人做儿子,礼法上与自家没有关系,可是梅家二房情形又不同。

    梅家二房没人了,唯一的长辈梅氏是已经出嫁的寡妇,嗣姐也说好了人家,嫁妆都是预备好的。

    自己儿子过继了二房,既能继承二房产业,又能得到梅氏姑侄帮扶,与本生家也不用太多疏远,只当是儿子大了分家了。

    不过大家还是观望的多,梅童生素来吝啬,已经落在口袋里的二十五亩地就舍得真的拿出去?还是梅童生上次因为骗卖族女,得罪了族人,想要借此缓和与族人关系?

    给梅青竹过嗣子的事情,毕竟与之前梅氏姑侄子两个讨要嫁妆的情况不同,那是梅氏姑侄作为再室女应份的,即便是到公堂上,也是梅童生不占理,因此在桂五的“撑腰”下,梅氏姑侄才会讨要成功。

    梅青竹嗣子这里,梅氏作为出嫁女,可以说话,却不比梅童生做主更名正言顺。

    大家一观望,梅童生就又放出一句话,嗣子只继梅青竹这一支,并不继承梅家二房这一房。二房已故二老香火依旧是梅秀才兼祧继承。

    听到这一句的梅氏堂亲都恶心的够呛,可却没有一个意外的。要不是这样,那也不是梅童生了。

    没有这样无耻的,既想要个照拂侄子香火的好名声,却一毛不拔。之前蠢蠢欲动的梅氏族人,立时都熄了声。没有那二十五亩地,谁也舍不得送儿子了。

    这个时候,梅童生发话,让梅青木送梅小八入私塾。

    梅青木老实木讷,已经被继妻调教出来,自然还是原来的说辞,儿子没有读书资质,家里劳动力少,离不开儿子。

    梅童生板着脸,劈头盖脸教训了梅青木一顿,说他软耳朵,偏听妇人言,对不起原配发妻,如今梅氏一族,转换门楣,家家都有儿郎读书,梅青木却连蒙学都不送长子去,不堪为人父。

    村塾是梅二爷当年张罗设立,如今也掌握在梅家人手中,与梅家人的家塾不差什么,梅青木作为梅家人,却还是拖后腿,也委实不应该。

    梅青木被训斥的无地自容,无奈家中每一文钱都在后妻手中,他一个子儿也没有,就算想要送儿子去村塾也不成。

    梅童生见梅青木乖顺了,才咬牙切齿说出让八月让他送长子入私塾,自己掏那三百文。

    梅青木也不是黑心老爹,虽有些羞愧,可为了儿子能正式开蒙,还是厚着脸皮,谢了又谢。

    梅氏族人那里,听了这个消息,先是纳罕,觉得梅童生莫非转性了?随后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梅童生给侄子选的嗣子人选。

    族人也不都是傻的,梅青木家里的那点女人心思,看出的也不是少数,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梅童生来了这一遭,不管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梅小八来说,都比在后母手下好。

    另外一些性子迂腐的,相信了梅青木家里的话,觉得梅小八顽劣,则是越发鄙视梅童生,觉得他是随便点了个人选糊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入嗣,否则选了各方面都好的孩子,家里还舍不得。

    梅青木家里的秋氏,也知晓了梅童生选嗣子那番话,对外自然说梅小八是家里长子,不会出继,可对于梅童生要供梅小八读书的话,却是不拒绝,说都是为了孩子好,依旧是一副“慈母”模样。

    秋氏素来是“好后母”的面孔,自然不会明目张胆的拦着继子上学。

    不仅不拦着,秋氏还出去借了二百钱,让丈夫去集上买了简单的笔墨纸砚这些,摆出一副之前不是不送继子读书,实是家中困难的意思,可是能糊弄几个?

    梅青木在庄稼是一把好手,家里传下来的十多亩地都是一个人种着,除了该交的税外,一年正经能剩下些。不是农忙的时候,梅青木也不闲着,有着一手柳编的手艺,存下些篮子柳框送到镇上杂货铺,也有些贴补,正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偏生梅青木不是长子,早分出来了,爹娘那边赡养不用多少,家里填房又是个抓钱能干的,如何能家里二百文也没有,还要出去借?

    如此画蛇添足,倒是让不少人真的看清楚梅小八的处境。

    梅小八因这些日子常跟在桂重阳身边,今日能进学堂,也是兴致勃勃地过来寻桂重阳。

    不知道是不是秋氏为了显示家里真的困难,给梅小八穿着带补丁的衣裳,书包也是用褪色花布拼的。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刚知耻的时候,要是个好强的孩子,穿着一身打扮去村塾怕是抬不起头上。可梅小八却是心大,只念着上学的欢喜,哪里会想到衣服体面不体面的事。

    梅氏看了郁闷,眼下却插不上手,只能给梅小八预备一份食盒。

    上学的学童都是自带饭食,秋氏却是只做不知,根本没有给继子准备。

    梅小八却是不接,摆摆手道:“俺娘忘了,俺也没想起,明儿俺娘就记得了。”

    “拿着,明天再说明天,难道你娘忘了,你就干饿着?”梅氏道。

    梅小八这才接了,“嘿嘿”两声道:“谢谢六姑。”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梅小八也是如此,跟在桂重阳屁股后边跑了半个月,言谈举止也不知不觉知礼了许多。

    梅氏点点头道:“去吧,好好读书。”

    桂重阳与梅小八这才出来。

    路过李家的时候,梅小八忍不住往李家眺望,脸上带着几分黯然来。

    桂重阳看在眼中,却没有说什么。

    之前在劝李桃儿的时候,桂重阳提过“买人”之类的话,当时也没有避着梅小八与杨武。等到过后,他也晓得自己少了周全,言多必失,不够周密,就算仗着桂五,不怕李家过后纠缠,可终究也是麻烦。

    后续再关于李桃儿的事情,桂重阳就没有再与梅小八、杨武两个少年说什么,因此两人知晓的都是李家卖冥婚的那个说辞,梅小八少不得伤心一场。

    两人一路沉默,梅小八也少了几分上学的雀跃。

    没等到私塾,两人就与杨武碰的正着。

    杨武穿着一身新衣裳,手中提着书包与食盒,看到桂重阳与梅小八十分开心,快走几步迎上来。

    待看清楚梅小八身上衣裳,杨武诧异道:“平日里穿的好好地,怎么今儿翻了这衣服出来?”

    梅小八憨憨一笑道:“别的衣服洗了没干,俺娘就翻出这个。”

    杨武瞪大眼睛道:“可是今儿不是你第一天上村塾的日子吗?就算不缝新衣服,这穿戴也该早预备出来吧?”说到这里,指了指梅小八的花书包道:“这也太丑了,这是早就预备的?又不是闺女,拼什么花布?”

第九十章 小族长入村塾(下)(四更)() 
梅小八只是憨厚些,又不是傻的?

    杨武挑开前,梅小八并不觉得自己穿的不妥。毕竟与桂重阳斯斯文文的模样对比着,别人不管穿什么都显得粗燥土气;可杨武的无心之语,再看看两人身上的穿着,梅小八也觉得不对头。

    只是梅小八性子宽厚,想不到别的去,傻笑道:“俺娘亲手缝的,可能正好有花布吧。”

    杨武摇摇头道:“就不能再凑凑?这要背一年哩。”

    梅小八低头看看自己的花书包,似也觉得那红色碎花碍眼,往身后移了移。

    杨武那边,已经撂下这事,道:“重阳,夫子会教什么?”

    桂重阳想了想道:“村塾是以识字为主,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有的则会选用《孝经》、《家礼》。

    村塾就是社学,德行教化也是社学的目的之一。洪武时曾下令民间社会兼学《大诰》及《大明律》,另外一些记载古代先贤嘉言善行的书籍,也是蒙童的必读之书。

    不过这些在江南文风鼎盛之地的蒙学学习的,通州毕竟是北地,教化的晚,具体如何,桂重阳也不知。

    少一时,三人到了位于村祠堂旁边的村塾。

    这是祠堂东厢三间房,东北角一间是供奉孔子像的地方与蒙师小休所在,中间一间是十岁以下蒙童所在;东南一间则是十岁以上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