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湖西抗战走廊-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一天下午,李连璧又来到渡边的司令部,双手奉送上一支鼻烟壶。

    别说,外行人也看得出,这鼻烟壶确是一件珍品。

    水晶瓶已经变黄,年代相当久远,但内侧的“金陵十二衩”,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渡边看得如痴如醉,哈喇子流到嘴巴子上也忘了擦,瞪着眼,迷糊糊地,光会喊“要吸”。

    这“要吸”,李连璧懂,日本话,就是好的意思,是赞成,是渡边太君心里喜欢。李连璧心里头一热,好兆头,好开端,可能成就心里头的好事儿。

    “太君,这是中国清朝的宫廷用品,金贵着呐,据行家鉴定,是乾隆皇帝身藏之物,镇国之宝。有一次,乾隆下江南,船行到微山湖里,噢,就是东边不远处的南阳湖里的大洼里,月光下,乾隆皇帝坐在龙舟的船头,忍不住掏出这水晶瓶观赏,谁知道,‘啪’的一声,您猜怎么着?水晶瓶与月光一对,里面的花姑娘,全动了,好像要飞,乾隆皇上一惊,就要用手捂,‘啪’的一声,您猜怎么着?水晶瓶掉进湖里了!唉,乾隆急忙下令,就地停船,雇夫打捞,结果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捞到。雇夫说水太深,实在捞不到,乾隆皇上还得急着赶往杭州,品赏新下的龙井茶,没办法,只得开船上路。”

    李连璧就像说书的,连手加蹄儿的笔划,唾沫星子四溅。

    “那,水晶瓶的,后来?”渡边听李连璧的胡扯,简直听直了眼,脖子伸得像老鳖一样的老长,就像村野的孩子听说书,一见李连璧要停,赶忙追问。

    “太君,是这样,”李连璧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他决心,一次,把渡边啦晕,“太君别担心,其实呀,这水晶瓶,雇夫当下就捞到啦!”

    “妖稀!”渡边这才松下身子,把那口紧张的气轻松地吐出来,天真得像得了棒棒糖的小芽儿孩儿。

    李连璧接着摆活儿,“雇夫只是见皇上这么喜欢,就知道是宝,藏了起来,等皇上的船离开,这雇夫,就揣着这宝,就直接跑到我家里来了,就送给我老爷爷了。我老爷爷,乡绅,仁义,老书斋!我老爷爷当场给那雇夫五百块现大洋,这传家宝就这样传到我这里了。”

    其实,这都是李连璧的瞎编,凭他破草包似的的家底,哪里趁有这水晶瓶?从知道渡边好古,李连璧便想着法子鼓东捣西,投其所好,顺水摸鱼,想尽法子的巴巴地向渡边摇尾巴。

    微山湖的历史沧桑,不在岸上的石碑,不在水面的湛蓝,在于淤满黑色滞泥的运河河床里,河水长流,逝者如斯,但千百年来河底如旧,承蕴着历史的脚步,枯水季节里,每每一场大雨过后,两岸的人们便急不可待、不约而同地来到湖床寻迷,或许是一枚白色的略带锈迹的银器,或者是一只闪着绿光的翡翠,或者是一把铜锁,或者是一个瓷碗,总会有所收获。

    由于受运河文化的常年熏陶,这里的人民把捡到的古物都当作宝货珍藏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不是家穷到实在迈不过那道坎儿,是不会轻易地卖人送人的。

    李连璧聪明,知道这不是硬能抢来的东西,便让家丁扮作货郎沿村去换收,好在灾难年头,穷过劲的人多,几张票子几把米换来不少的好宝物,于是拿这些东西当敲门砖,到渡边那里,连蒙带唬,竞骗来二虎眼儿渡边越来越多的好感。

    “噢,要吸!”渡边眼盯着水晶瓶不放,他哪里知道李连璧的瞎忽悠?

    “太君的喜欢?”李连璧又喝了一口茶,问。

    “喜欢的!喜欢的!!”渡边头点的虽像鸡叨米,但眼珠子始终粘在水晶瓶上。

    “太君喜欢,就送给太君!”李连璧往前一送。

    “是的?要吸!”渡边抬胳膊一摸下巴颏滴着的口水,抢过水晶瓶,一把揣进衣兜里,不放心地用手按了几摁,才站起身子,端起茶壶给李连璧倒茶。

    李连璧见了,顿时慌了忙,想接,又不敢,于是把桌子上的水渍一抹,先是抱拳拱手,接着右手指连连在桌上敲。

    现在,渡边看李连璧浑身都是宝,满脑包子学问,放下茶壶,问李连璧这样敲桌子是啥意思。

    “嗷,太君,我把您当成自己家的长辈人了。”李连璧恍然大悟的样子,又拱手抱拳,接着信口胡侃,“这是湖西人的礼数。这里面有个典故,也是乾隆皇上的,太君可否愿听?”

    “听听听,只要是湖西的!”渡边激动得小苦瓜脸儿全红了,就像破庙里供的地煞。

    “是这样的,太君,当年,乾隆皇上下江南,您是知道的,乾隆皇上最愿意下江南了。有一次他下江南,路过济宁城。就是您以前呆过的济宁城,我也在那里上学,第一中学,那里很好。在船上,见济宁城里车流马叫,十分热闹,就缠住了脚,在小南门下了船——那地方,太君您是知道的,老孙家的麻花果子特别的香,我在一中上学时候,天天早上上那儿喝粥啃个饱——带几个太监,微服上岸游玩起来。他们来到太白楼下——哦,就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在济宁生活了好多年哩,写下了好多的好诗词,我都会背的——见那里,有一个布棚子茶馆,就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摆好,随后,退后数步,手持长嘴的铜茶壶,先舞了一番,来个“玉童背琴”,从后脊梁上往碗里倒茶,顿时间,那茶水,就好像一条白练蛇,从天而降,好看得很哩,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漏,均匀地充进茶碗里。乾隆皇上看这活儿,看得目瞪口呆,好奇心上来,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往其余几只碗里倒起茶来。太监们见皇上给他们倒茶,嗷,就好像现在,太君,您给俺倒茶,那还了得?那太监,吓得,顿时魂都没啦,想跪下来磕头,山呼‘万岁’,可又怕暴露了皇上的身份,惹来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灵机一动,纷纷弯起手指头,“嗒嗒嗒……”地,就象这样,在桌子上磕个不停。乾隆皇上见了迷糊,不解呀,问太监这是嘛意思,太监们齐声的答,“万岁给奴才们倒水,万不敢当,以手磕桌,就是磕首谢恩的意思。因为“手”、“首”的读音相同,三个手指弯曲,就像金銮殿上的“三跪”,手指磕桌九下,表示“九叩首”。

    “要吸,这地方真好呀,处处学问。”渡边正要感叹,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改变口气,“我的家,日本,文化也是大大的,我的讲一讲,你听?”

    “太君讲的很好很好的!” 李连璧一脸惊喜,连忙竖大拇个,内心里却着急,没想到这家伙在济宁待的这几年,也染上了好面子怕被人看不起的坏毛病,好容易把他引到井沿边儿,正想抬脚往里踢,他却转过身子来,没办法,只好连胳膊带腿加咧嘴角儿狠狠地挠他痒痒肉,“我要用心向太君学习学习的。”

    渡边眯着苇糜子眼想了好一会,说了个桃太郎的故事。说是一个老奶奶,在富士山下的河边洗衣服,一个带着两片绿叶的桃子,顺流漂下,让她捡到了带到家里面,掰开来看见,桃子里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还取名叫桃太郎。桃太郎长大后,带着狗、鸡和猴子到鬼岛去扫荡魔鬼,带回了很多的珠宝,老爷爷和老奶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连璧暗自撇嘴角,这鬼子,讲的没滋没味儿不说,还是抄的中国民间传说,他读过《仕林轶事》,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还做过注释,讲的是桃弧疾矢,就是用桃子避鬼的故事,不过,李连璧也就只有暗暗撇嘴的份,连周作人都当了汉奸,他又能怎么样?

    “太君讲得好好的!大大得好好的!”老小子把大拇指晃到渡边的酒糟鼻尖上。

    “讲得不好不好。”渡边连连摇头,好算有点自知自明。他猛地折起身子,眼睛里充满着期待,“李的,你的学问大大的,要常常来,讲给太君的听。”

    这鬼子,心眼忒多,他知道这穷酸,每次来都不空手,多来,自然送的礼就越多。

    李连璧等的就是这句话!功夫不愧有心人,没想到鬼子踢掉的梯子自己又搬来。

    “哎呀!太君,能得到太君的教诲,我是求之不得!只是——”李连璧傻傻地停下来,面露为难,他要调鬼子的胃口。

    “李的,有话,讲。”话说得极其干脆。

    “我管不到军事,常常被邓司令挡在门外边。”他委屈得就像没抢到糖豆的小孩子。

    “这样,李的,把城里的城防管起来,邓的,只管城外。”渡边一挥手。

    “谢谢太君,感谢太君!”李连璧一个长揖鞠到地上,再抬身,眼眶里满是泪花。

    这回,李连璧真正胜了,这全县的保长、镇长加上城内的伪军,一把抓呀,真正的湖西二把手,姓邓的,白眼狼,你他奶奶的,滚到一边吃蚆蚆去吧。

第二节 捞不到官当就捞财() 
2、四老虎转行想发财

    这回,被抢了行市的四老虎并没有多恐慌,几年的湖西王,使他长全乎了心眼儿,也站稳了脚跟。这样一来,城门外的天儿,就都是他的了。

    按四老虎的作派,在往常,被李连璧夺了行市,被渡边打入冷宫,撵到城外去,比砍下胳膊卸了腿还难受,得想遍杀兄杀龟田女儿这样的那样计儿,尽早扳过来,但是,这回,他却没愤恨,也没失落到上吊跳枯井。

    因为,他对渡边的感受和渡边对他的感受一个样,他见了渡边就头疼,什么玩意?!

    光知道玩石头蛋子啃古书,日本国的武夫都死绝了?派来这么个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尾子。

    另外,松下一郎也不是东西。

    这一郎,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虽是标准的赳赳武夫,但出身却和他一样,参军前是个贫穷的稻民,没上过一天学,当然也没见过啥世面,没几个心眼儿,管队伍、管事务,嘛本事没有,一门心思就是喝酒、杀人、贪钱、玩女人。

    四老虎也是阿Q,看不起比他出身还低贱、为人更鄙贱的人,但他比阿Q聪明:这些人不是东西,但却是主人,自己再聪明,还是奴才,是磨道里的驴,得乖乖地听人家的吆喝,心里虽然烦,嘴巴子却狠狠地甜,因为这小子当家,把劲儿用在松下一郎的身上,叭儿狗似的,巴巴地硬往稻民腚后贴。让手下人轮流陪着玩,见天把他灌烂醉,再塞一把纸钞,送一个女人,隔三岔五,从牢房里提出几个犯人,供他砍砍,练练刀。

    这样,出了金乡县城门,四老虎就是天了。

    当了大半个湖西的王。

    日本人想享安乐福,不急着剿**,四老虎才不伸那个老鳖头,他现在学精了,也真正知道了,你搅和共产党,八路军就搅和你!这年月,哪有丫鬟上杆子着替主子生儿的?人都是有yuwang的,四老虎的官位到了天,下一步怎么办?古话说温饱思淫欲,这家伙儿对淫欲不是多兴趣,有卖猪肉的历史底儿当沉淀,对钱财却是贪婪。于是,转过话头,把心思用在了收刮民财上。

    这几年,四老虎在鬼子的眼皮底下,借着扫荡、清乡,没少刮了地皮,但那些都是穷人,早被各路军头,还有土匪,刮成瘪谷子,榨不出几滴油,费力不小,财来的却是小孩的尿尿。

    他要乘这个好时候,甩开膀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