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部尚书杨伯正和户部尚书秦敏中也跟着凑热闹,一道接着一道的举荐折子飞到了李观棋的案头,李观棋也非常给三位大臣的面子,只要有折子递上来,一律批准,连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同时,河东道的驻军,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南调动,一直到了距离京师二百余里的地方,这才驻足不前。这一切虽然是在无声中运作,但是凡是有心之人,都多多少少地能够看出了一点儿其中的玄机。
面对京师的动荡,李观棋却恍若未觉,反而是少见的老实起来,一连许多天都没有出过宫。据祖东来安排在宫里的眼线汇报,李观棋最近正在被两件事烦的不行:一是皇后何璧珺不愿意和皇帝同房,李观棋整天在坤宁宫腻歪着,试图能让何璧珺回心转意;二是负责保护养伤的贺子铭的两名侍卫,突然被人无声无息的杀掉了,李观棋正里里外外的折腾着找凶手呢。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出了一点儿事情便慌了神,毛手毛脚的不知道要干嘛了。大婚都近十天了,连皇后的床都还没爬不上,也算是一大奇闻了。”祖东来一边听着汇报,一边笑着对前来参加秘密小会议的心腹们说道,“一切按照原计划行事。”
而此时的皇宫内,李观棋确实也在头疼:皇宫大内,两个活蹦乱跳的大内侍卫居然被人无声无息的击杀,这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视。现在死的只是两个侍卫,没准再过两天死的就该是自己了。
贺子铭和诸葛青云都看了那两名侍卫的伤口,给出的论断惊人的一致:一剑毙命,两名被杀的侍卫连刀都没来得及出鞘便被刺穿了咽喉,而且两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被杀,所以没有示警。
“这么快的剑,即便是我没有伤,也未必有把握接得住,如果这个刺客在杀完他们两个之后,趁机进来杀我的话,我一定无可幸免。”贺子铭皱着眉头说道,“但是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不杀我呢?”
“也许是他不愿趁人之危吧!想等到你身体复原之后再当面杀了你吧?”诸葛青云在旁冷冷地说道。
李观棋饶有深意地望了诸葛青云一眼,说道:“依青云你看,这个凶手会是什么人,你有没有把握能够抓到他?”
诸葛青云平静地说道:“破案抓人不是大内侍卫的强项,不过依臣看,这个凶手的目标应该是贺子铭,而不是皇上。”
“为什么这么说?”李观棋疑惑地问道。
诸葛青云趋前一步,说道:“如果刺客的目标是皇上,他就不该在得手之前杀其他人,这样只会令他暴露,加大他行刺的难度。”
“但是如果说刺客是冲着我来的,为什么只杀他们两个,而不杀我呢?”贺子铭在旁也皱着眉头问道。
“杀他们两个是在向你炫耀实力。”诸葛青云冷冷说道,“或许这个刺客在此之前并不知道你受了伤,但是在杀了他们两个之后,却未见到你有动静,才不屑于趁危动手吧!”
“那我真想快点儿好起来,当面领教领教这位快剑高手的能耐!”贺子铭豪气干云的说道。
“应该会有机会的!”诸葛青云握了握刀柄,说道,“他既然杀了人立了威,便应该还会有进一步动作的。”
“青云你的刀也非常快。”李观棋在旁说道,“如果你的快刀对上这个刺客的快剑,你有把握赢吗?”
诸葛青云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比过,臣不知道。”
李观棋笑着点了点他说道:“你这人,真没趣!”
三人正说着话,肖英走进来奏道:“礼部尚书杨伯正在外面请见,不知皇上见是不见?”
“见!”李观棋脸上一副不耐烦地表情说道,“这几个老家伙哪一天不过来几趟?朕躲了这个,躲不了那个;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索性,来了朕就见。你们两个先下去吧。”
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御状(舵主加更)()
贺子铭和诸葛青云退下去之后,杨伯正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肖英不知道杨伯正和李观棋说了什么,只是知道杨伯正走了之后,李观棋非常高兴,兴冲冲地吩咐准备天子卤簿,明儿要出宫,然后便奔坤宁宫去了。
肖英被李观棋没头没脑的一句圣旨给整蒙了,皇上说的倒轻巧,准备天子卤簿,可是这天子卤簿也是有区别的啊,你这是到底让我们准备大驾、法驾还是銮驾啊?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再跟着去问明白喽。
十二月二十三日,恰好是何柱国的头七,李观棋决定带着何璧珺出宫祭拜。
诏令头晚便传达至在京大小王公和三省六部各级官员,这一下顿时让京城大小的官员们着了慌,不管以后怎么样,起码现在李观棋还是这大乾朝无可争议的皇帝。皇帝正儿八经地出宫祭拜老丈人,下面需要准备的事情多了去了。仓促之下,很多衙门都是连夜加班进行着准备,终于在天光放亮之前,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摆上了香烟缭绕的桌案。
登基以来,这还是李观棋首次如此兴师动众的出宫,也是首次亮相于京师民众的面前。一时间,得见天颜的兴奋之情令每一个寻常百姓激动的整夜无法入睡。上次皇上大婚的时候,那热闹就看了个过瘾,但是终归是没见到皇帝和皇后长个什么样啊,这次怎么着也得看看这大乾朝的新君是个怎生模样不是?
辰正时分,皇城之中的鼓楼便开始钟鼓齐鸣,午门之外更是乐声大作。
先是一名手持三丈长的静鞭的精壮太监走了出来,“啪”、“啪”、“啪”三声静鞭响过,午门内开始缓缓行出遮天避日的黄伞旌旗。
最前头的是五十四顶华盖,四顶明黄九龙曲柄盖打头。紧跟着是两顶翠华紫芝盖,二十四顶直柄九龙盖。再后面,什么纯紫,纯黄伞盖扈随而行,招摇若黄龙一般铺天盖地的压来
虽然是身在京城,但是寻常的百姓一辈子能见过几次如此浩大的场面?李观棋之前的两位皇帝,爷爷武宗常年征战在外,一年之中待在京师的时间都不多,老爸穆宗虽然在位二十多年,却基本没踏出过皇城半步。
如今这场面,京城里只有年过七十的老人才隐隐约约地记得五十年前真宗皇帝盛大出巡,前往泰山封禅的时候有过如此的场面,但是五十年多年过去了,如此盛大的场面,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如今再一次见到这种盛大的天子卤簿仪仗,一些老人们隐隐的觉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百姓跪在街道两旁,眼见着领头仪仗的十六根信幡,豹尾龙头杆,还有一面面的龙旗在微风中栩展。
这领头的仪仗过去,就是二十四面宗旗大纛,十六杆羽杖大纛,全部用纛车驮载,辚辚潇潇怒马如龙。
再往后,则是四十面销金大纛,旗上绣有祥禽瑞兽,仪凤、翔鸾、仙鹤、孔雀、游麟、彩狮。
前面的仪仗足足摆了了二里地,李观棋乘坐的金辇这才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前面是二十名身穿明黄服色的大内侍卫,跨骑御马开道。中间则是三十六名腰胯长刀的侍卫簇拥金辇,贺子铭和诸葛青云则分立在金辇两侧。
突然间,缓缓徐行的金辇黄帐一挑,李观棋昂首从中走了出,立于金辇鞍桥之上,神色显得无比的祥和。一身淡黄色九龙皇袍迎风而动,脸上柔和的笑容,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意味。
当李观棋缓缓向跪在街道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时,人群沸腾了,山呼万岁之声直冲九霄之外
这声音听在祖东来等人的耳朵里,显得是那么的刺耳,他们没想到李观棋只是简简单单地露了一个面,便在百姓之中产生了那么的反应。
李观棋站在金辇保持着一脸淡淡的笑容,也不说话,只是轻轻的向两边的百姓点头示意。那柔和的双眸扫过,顿时令人产生一种如沐春风般的和煦温暖。
金辇过后,则是由羽林卫组成的方阵,他们手持五色销金旗,节绒,黄绒,卧瓜,立瓜,大刀,弓矢,豹尾枪,金铁之色在朝阳下光烁烁,亮闪闪,气势辉煌。
此时,送驾的百姓们再也无法抑止内心的激动,再次山呼海啸般的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坐在金辇之中的何璧珺,耳听着车外那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百姓如此拥护他的夫君,她作为皇后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声势浩大的队伍还没全部从午门内出来完毕,金辇却突然间一振,骤然停了下来。围观的百姓和列队的文武百官按捺不住好奇,都纷纷朝前面望去。
李观棋皱了皱眉头,冲着正急急地跑过来的先导太监,沉声喝道:“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
“启禀皇上,前方道路之上,突然出现大批百姓跪地拦路,求见皇上!”那名太监听出了李观棋话语中的不满之意,声音略带惶恐的说道。
因为事发突然,无人敢出声喧哗,所以声音可以远远地传出去,很多的官员和百姓都能够听到李观棋和那名太监的对话。
“百姓拦路?”李观棋眉头皱的更深了,沉声喝问道:“哪里来的百姓?这京师的百姓不都在这儿吗?”
“他们说是京郊紫金山下*村的村民。”那太监惶恐的回答道。
站在百官前列的祖东来在听到*村的名字时候,眉头也不由自主地皱了皱,他觉得这个名字自己好像在哪儿听过,可是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李观棋抬头望了一眼文武百官和众百姓,口气略缓,又问道:“可知他们为何拦住仪仗?”
那太监却又犹豫起来,半天没有回话。
李观棋皱了皱眉头,又问了一遍,那太监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启禀皇上,百姓们说要,要,要告御状!”
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势(第一次万赏加更)()
告御状?这个词从那名太监的嘴里一出来,立刻在百官和百姓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嘛,百姓拦住天子法驾,当街告御状,整个儿一出戏词啊。很多百姓开始缓缓地朝前移动着,试图更近距离了解事情的发展。大家也都期待着李观棋如何处理这起突发事件。
李观棋站在金辇之上,眼光缓缓扫过围观众人一圈,这才沉声接着问道:“他们可曾说要状告何人?”
“祖东来”那名太监压低了声音奏道。
“谁?”李观棋皱了皱眉头,身体略向前倾,沉声说道:“大点儿声,朕听不清楚,百姓到底要告谁?”
“他们要状告当朝宰辅——一等忠毅伯祖东来!”那名太监提高了声音回答道。
“哗”的一声,文武百官和众百姓都无法再保持安静,纷纷议论了起来:这出戏是越来越精彩了啊,百姓当街拦住皇帝仪仗要告御状本就很富有戏剧色彩了,现在他们要告的人竟然是权倾朝野的第一人——祖东来,那就更有意思了。百姓们不知道,文武百官可是非常清楚,这祖东来可是连皇帝也惹不起的权臣啊。
祖东来虽然知道百姓告不倒自己,但是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告了,这脸上是怎么也不好看的,所以那眉头不知不觉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他也想知道李观棋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所以站在原地并没有动。
李观棋的眉头也皱成了一团,他手扶金辇的鞍桥,陷入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