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萌萌哒-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主子,此次单独觐见正好试探试探。忽然又想到还该趁机推荐一下陆云海,脑子里是天马行空地四处乱跑。听见传叫,赶忙趋步进院,躬身走进勤政殿,趋前一步伏身叩头道:“臣户部尚书秦敏中奉旨见驾!恭请圣安。”

第二十一章 花钱如流水() 
“起来吧。”李观棋轻松地笑道,“月儿,给秦大人搬张凳子。”

    待秦敏中坐下之后,李观棋又说道:“先不用急着说事儿,朕料你这个时候还没吃午饭呢吧?正好朕也没吃,刚刚叫人简单做了几个菜,正好陪着朕一起吃吧。”

    “谢皇上恩典。”秦敏中心里涌起一股热气,自己入朝为官二十余年,这还是第一次有幸单独陪皇帝一起进餐。

    就冲这一点,秦敏中就觉得眼前这位的主子值得别人为他卖命,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遇上如此礼贤下士的主子。强忍着泪水,默默地陪着李观棋吃了这顿意义非凡的午餐。

    为了让秦敏中能吃饱,李观棋故意吃的很慢,直到秦敏中主动起身谢恩,才放下筷子,命人撤下饭菜,才笑着说道:“岭南旱灾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秦敏中点头道:“臣知道,臣过来之前,尚书省已经把折子转过来了。”

    “依着你的意思,赈灾的事该怎么处理?上次你就跟朕哭穷,这次估计是拿不出赈灾的钱了吧?”李观棋见秦敏中泰然自若的表情,心里不由地有些疑惑。

    秦敏中躬身微笑道:“皇上圣烛高照,臣的那点小心思,都被皇上瞧的一清二楚。先莫说户部现在确实是没钱,就算有钱,臣也是不打算出这份钱的。”

    “哦?朕倒想听听你为什么不打算出这个钱。”李观棋也是来了兴趣。

    秦敏中不慌不忙地说道:“回皇上,岭南道的折子是要两百万石粮食,但据臣所知,岭南全道人口才不过三百万,就算三分之二受灾,按两百万人计算,赈灾口粮每人每天八两,一天的消耗是一万石,一个月是三十万石,三个月也才不过是九十万石,所以臣认为有一百万石的粮食足够让岭南渡过灾期了。”

    李观棋挥挥手说道:“就算是岭南道虚报,可这一百万石粮食却还是需要的,你既不打算让户部出银,这粮食从哪儿来?”

    秦敏中见李观棋着急,忙说道:“回皇上,岭南虽遭了灾,但江南和东南两道今年都是大熟的,江南道的义仓已是不够用的了,东南道的上等米价都跌至每石八钱银子了,下等糙米更是低至六钱五分。所以臣打算让东南道出八十万石,江南道出二十万石来赈济岭南的旱灾。”

    李观棋也明白“谷贱伤农”的道理,如果真能这样处理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穿越前就知道地方官员最会打自己的小算盘了,秦敏中的这个想法虽好,但是未必就能很顺利的实施下去。便接着说道:“东南道和江南道肯定也不愿意白送你这份粮食吧?”

    秦敏中轻轻一笑,说道:“他们当然不乐意白送了,但是臣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跟他们买,他们又怎么会拒绝?”

    “买?你刚才不是还说不打算从户部出钱吗?”李观棋有点儿迷糊。

    秦敏中回答道:“臣是买他们的,但是臣同时也不给他们钱。”

    “说人话,朕听不懂。”李观棋佯装生气,这秦敏中看起来木讷老实的,可一谈起钱粮财政来就精的跟鬼似的了。

    秦敏中忙收敛道:“皇上恕罪,容臣慢慢道来。臣是答应了江南道和东南道,此次户部买粮的钱从他们今年的秋税中予以抵扣。”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李观棋听了这个主意,不禁莞尔,略一顿,又说道,“不过现在已经是十月了,秋税还没缴上来吗?”

    秦敏中说道:“我大乾朝奉行两税制,夏税无过八月,秋税无过明年二月。”

    “税率呢?”李观棋还是很关心这点的,古往今来苛捐杂税都是激发民怨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自己刚刚当上皇帝,可不想被农民起义给赶下台去。

    “十五税一。”秦敏中对答如流。

    “那就是百分之七了,还不算太高。”李观棋心里默算,自言自语道。

    秦敏中一愣,说道:“请皇上明示。”

    李观棋这才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嘴上跑火车了,忙一笑掩饰道:“朕是说税率不算高,难怪户部没钱了。”

    秦敏中一听皇帝这口风不大对,忙说道:“回皇上,我大乾朝夏税两千五百万两,秋税一千五百万两,每年的赋税共有四千万两之巨,实是算不上少了。”

    李观棋本就是随口一说借以掩饰自己的口误,现在听说一年的财政收入能有四千万两之多,可国库竟然空空如也,脸上变色道:“既然八月才征的夏税有两千五百万两之多,为何刚过两个月就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两了?”

    秦敏中见状,忙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双手奉上,说道:“皇上垂询之事,臣已整理成册,请皇上过目。”

    李观棋接过账册,略一翻阅才明白秦敏中这个户部尚书当的有多么的累。他略显苦涩地念着:“先皇大丧,用银五百五十五万两;各处驻军常规军饷九百二十三万两;各处河工用银四百万两;**岁币一百二十五万两”

    望着秦敏中花白的发须和略微有点驼的背,李观棋也不禁有点儿动容,老皇帝的一个葬礼就花掉了全*队大半年的军饷,怎么能怪人家管钱的呢呢。不过不对啊,这军费有点儿太高了吧。于是开口问道:“一年的军费竟有九百万两之多?”

    “回皇上,这不是一年的军费,这是半年的军费。”秦敏中有点儿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

    “我去年买了个表!这才是半年的?那全年还不得一千八百万两?”李观棋差点儿没直接跳起来,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四千万两,光军费就占去了足足一半,朝廷哪儿还能存的下钱来?不待这么玩的好不好?放在现代,就是秉承什么“先军政治”的朝鲜那嘎达军费也没那么夸张吧?

    李观棋不得不把这个问题问明白了,“全国有多少军队?一个士兵一年的费用又是多少?”

    ps:本书已签约,存稿超过五十万,请大家放心收藏。另外说一句:大家投投推荐票啊,推荐票真的有点儿少啊。

第二十二章 知人善用() 
秦敏中不愧是个能臣,李观棋话音刚落,他便立刻回答道:“我朝有禁军一百六十万人,厢军二百五十万人,合计共有四百万之众。”

    “四百万?”李观棋眼睛瞪的跟牛眼似的,“全国人口又有多少?朕听你刚才说岭南全道才不过三百万人口。”

    “我朝共十二个道,在册人口三千四百一十二万余人。”秦敏中回道。

    李观棋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好嘛!平均算下来,八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当兵的?八个人里面能有几个劳动力啊?朝廷养这么多兵干嘛啊?”

    面对李观棋的问题,秦敏中这次选择了沉默。李观棋也随即醒悟,这个问题不是做臣子的能回答的,因为如果真要追究责任,那责任也肯定在历代的先皇身上。

    作为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李观棋很明白,以农立国、重农轻商的国家,上至君主,下至大臣,都有这个缺点,瞧不起商人,而瞧不起商人的结果,那就是对钱没有概念,有钱了只知道花,而不知道节制,于是各级官员是越来越多,军队也是越养越庞大。

    一想到每年要有四五百万张嘴等着别人养,李观棋就不由地一阵头疼。钱啊一切都是钱作怪。好在眼前这个秦敏中在财政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现在可一定要抓住了,不过看看秦敏中这身子骨也不知道还能工作多久。

    顿了顿,李观棋关心地问:“你今年多大了?”

    秦敏中没想到李观棋会突然把话题转到这上来,微笑着说道:“臣今年犬马齿四十又七了。”

    “哦,那还是很年轻的嘛。多注意点儿身体,准备再给朕出二十年的力气。”李观棋勉慰道。

    这是很明白的话了,秦敏中当然听的出来李观棋话语中暗含的意思,忙跪倒在地,叩头道:“皇上既有中兴我大乾之意,臣虽驽钝,也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能有这样的臣子宣誓效忠,李观棋不由地心情大好,说道:“起来吧。这样,你的儿子,对了,你有儿子吗?”

    秦敏中以为李观棋要趁机封赏自己的儿子,忙谦虚地说道:“臣有二子,然皆顽劣蠢笨之辈,不值皇上挂念。”

    李观棋知道秦敏中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莞尔一笑,说道:“还孝顺吧?”

    “孝顺。”这个问题秦敏中只好老老实实地回道。

    李观棋笑道:“孝顺就好。你的儿子就不要出来为官了,专门在家伺候你,记住,这是皇差,把你伺候好了就是最大的功劳。恩,当然了,工资是肯定要给他们开的,就按五品官来好了,这钱朕自己掏腰包。”

    李观棋的话,秦敏中虽然不能全部明白,但是整体意思是理解的,顿时感动的不行,老泪汩汩地流了下来,“臣何德何能竟让皇上如此记挂?臣定当为大乾,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秦敏中既已认为李观棋将成为一代英主,便觉得是时候向皇帝推荐陆云海了,便奏道:“陆云海乃辅相之才,臣曾与他一同议论过朝政,其胸中所学实乃当今天下之奇才,皇上如想中兴我朝,此人不能不用。”

    李观棋微微摇头道:“朕已见过陆云海了,他现在还没有当宰相的能耐,朕已下旨调他去岭南任知县了。”

    秦敏中急道:“皇上,陆云海文学、经术皆冠绝古今,弃而不用,实为我大乾朝一大损失啊。”

    李观棋平静说道:“陆云海可能确实有学问,但他脾气太臭,比朕都臭,而且还是一头犟驴,根本只懂得变通,如果朕现在就用他,只能是给自己添乱。”

    秦敏中还欲申辩,李观棋挥手制止道:“好了。这事儿过去了,别再提了。”

    秦敏中只好遵旨,又道:“臣怕以陆云海的性格,会就此致仕。”

    李观棋冷笑道:“朕认为他现在能做好的就是一个知县,如果他为了这就闹脾气,那么说明他连治理一个县的能力都没有,走了更好。好了,不说他了,朕还想听听你关于钱粮方面的意见呢。”

    当下君臣二人又谈论了许久,直到了晚膳时分,李观棋才放秦敏中离去。

    第二天,旨意下到户部,调陆云海为岭南道鹤庆县知县,按照秦敏中的推测,以为陆云海断然不会答应去岭南的,不料他却老实不客气,接到旨意,丝毫没有推辞,便答应去走马上任。

    按照朝廷制度,京官外放,无论品秩大小皆可入宫面圣,谓之“朝辞进对”。陆云海也照例进了宫,有了第二次跟李观棋面对面的机会。

    李观棋其实也是非常想用陆云海的,但他知道变法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以陆云海的那种驴脾气,再好的新法也会被整成祸国殃民的制度,所以他要先磨磨陆云海的性子。

    如果陆云海不去岭南赴任,他宁可放弃这个改革家,也不会贸然进行变法。现在见陆云海奉旨,李观棋便觉得还是有必要给陆云海一点儿鼓励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