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妫褪峭嵋彩芰讼街啤�
蔡京与童贯认识已经十多年了,当年蔡京被夺去官职,在杭州替皇帝提举洞霄宫。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到三吴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几个月。
蔡京极力拉拢童贯,日夜陪伴,交情渐深。童贯也投桃报李,凡是蔡京画的屏幛、写的书法等物,童贯每天都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这才使蔡京重新进入宋徽宗的视野,得以复出。
如今童贯的侄女嫁给了蔡京的孙子,两人既是盟友又是亲戚,蔡京也不拿童贯当外人。“我让你物色的人选已经找好了么?”蔡京反问了一句。
童贯如实相告,说道:“已经找到了一人,曾经是绿林中的好汉,如今在我手下做指挥使。”
“关键这人要可靠!”蔡京加重了语气,嘱咐道。
童贯心中有谱,表示毫无问题,说道:“太师放心,绝无差错!”
童贯的能力手段,蔡京也知道,一是挥金如土,一是推心置腹。他挥金如土的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如后宫妃嫔、得宠的宦官、能接近官家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因此,皇帝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
还有一类人,他是两者兼顾的,那就是他手下的将官。童贯一手金钱,一手人情,收服了好些西军的骄兵悍将。曾经童贯为了手下的将领,抗旨不尊,赢得了好些将领的效忠。
得了童贯的保证,蔡京才说出了让童贯帮忙的事情。“这次武举本来是我与你一正一副主持,不曾想因为贡品的事情出了岔子。”
果不其然,童贯心想,正是这武举的事情。
蔡京继续说道:“如今我被夺了玉带,你五侄儿也被打残。”童贯的侄女嫁给了蔡京的孙子,所以蔡京说蔡五郎是童贯的侄儿。
听到这童贯少不得表态。“太师但请宽心,凡事有下官帮衬,一如太师主持一般。”童贯猜想蔡京是想插手录取武进士和排名的问题,一口答应。
重新当政的蔡京,在东京周围建澶、郑、曹、拱州为四辅,每辅屯兵二万。用他的姻亲及亲信宋乔年,胡师文为郡守,已经控制了军权。因此童贯猜测,可能是缺少将官。
“武举科考朝廷自有法度,你实心用事就好。不过我听说其中有个武举,似乎品行不端,无有才干。甚至对官家不敬,好像叫做什么王伦的。”说完这句话,久坐的蔡京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思索着说道:“你让你的人试试他的斤两,我看这人做不得武进士。”
蔡京煞有介事的说了一通,可到头来还是要插手武举的事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于蔡家和王伦在东京发生的矛盾,童贯是知道的,听到蔡京想要阻他前程也毫不奇怪。只是他有些为难,现今王伦在东京名声正高,怕是要小心操作。
童贯答应道:“太师之言,下官记下了!”
也许是看出了童贯为难,也许是要让童贯放心。蔡京又悄悄说了句:“此事你放心,据我所知这王伦原来就是一名秀才,不知如何做了武举人。”
以蔡京的势力,这两个月已经查清了王伦的底细。只是这事还牵扯到张叔夜,还有自他己的龌龊行径,所以蔡京没有对童贯完全坦白。
交代完了正事,蔡京又留着童贯坐了会儿,聊了些朝廷最近动态形式,才放童贯离去。
蔡京的书房内此时就剩下了侍候的蔡忠,他是蔡京的心腹家人,因此蔡京也没让他回避。
这时得了空闲,蔡京喝了口茶,慢悠悠的问蔡忠道:“济州那边可有回话了么?”
事关王伦的事情,都是蔡忠来管的,王伦的秀才身份也是他探访出来的。蔡忠恭敬的回答道:“一个月前就派人过去了,想必转运司和巨野县都会帮忙的,只是还没有消息。”
蔡京又想起一事,又对蔡忠说道:“李邦彦在济州监考之后,路遇山贼截杀,此事当真蹊跷。官家早就派人查办,只是寿张县和巨野县都办案不利。听你说这王伦和李邦彦起过冲突,你派人去给这两县通个气。”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蔡京并不知道事情的实情,但是也猜测的八九不离十。
与自己最对的人都要付出代价,要想惩治王伦就如同踩死只蚂蚁。
蔡忠想到王伦还在东京,问了句说道:“那王伦这里呢?”问完这一句,蔡忠就后悔了,赶忙请罪。“老爷恕罪,老爷恕罪!”
“不该问的别问!”果不其然,蔡京圆目一睁,怒喝一声。
收拢了气势,蔡京杀气腾腾的说道:“王伦会是个死人!”
想来高俅不会让自己失望吧!高俅新晋太尉,正是这次武举的副主考。蔡京老谋深算,并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童贯身上。
死人和罪人是不同的,有句成语叫做罪及家人,蔡京还是让蔡忠派人到济州传话。
蔡忠走后不久,蔡京的书房又来了一人。风风火火,毫不惧怕蔡京,张口就道:“高俅那厮是晓事的,已经答应了。”
来人是蔡京的长子蔡攸,如今已经官拜大学士,枢密院承旨。深得宋徽宗欢心,是蔡京的左膀右臂。
“小声些,全无风度,成何体统!”蔡京呵斥了句长子。他此时的心思已经不在处理王伦的事情上,转而教训长子。
蔡攸收敛起来,不过对蔡京的话不置可否,心想就不见你训斥二弟。一想到父亲对二弟的疼爱,蔡攸一时妒火中烧。
第七十七章武状元上()
古代科举分文武两项,只不过古人重文轻武现象严重,武举也不被重视。曾经宋真宗想让状元出身善射的陈尧咨与契丹使者比箭,答应过后加官进爵。最后也没能付诸行动,可见文武之别。能让人记住名字的武状元也就是唐代的郭子仪,还有明朝的戚继光。
武举亦称为“武科”,始置于唐武则天长二年(702年)是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的考试制度。唐设武举以选将帅,等到五代时皆以军卒为将,将帅世袭,所以武举制度没有实行。
北宋吸取唐末武人专权的教训,长期不设武举,直到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始置武举。后来因大臣反对,在皇祐元年(1049年)废罢。十几年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复置,一直相沿至今。
初时唐朝武举不设武状元,北宋神宗时期福建人薛奕考取武举第一名,是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
二月刚过,兵部武举的时间就到了。此时春寒料峭,不过王伦和花荣二人愈加意气风发。
王伦头戴一顶束发紫金冠,飞凤额,雉尾插。身上穿着一副镔铁锁子连环甲,内衬一件皂罗袍,紧束着勒甲绦,鸾狮宝带现玲珑。骑着卢俊义赠送的一匹大青马,手提两条四楞镔铁锏,弓箭刀枪齐备。远远看去威风凛凛,一表人材。
花荣是浑身粉洁,遍体素丝。头戴一顶二龙戏珠银盔,身穿一件双龙滚珠白铠,腰系雕弓,佩着吹毛截铁青锋剑,坐着追云白龙驹。相貌堂堂,惹人侧目。
给花荣二人送行的是花父和花小妹,王伦身后跟着的还是时迁与韩伯龙。林冲和徐宁还要当值,昨日来过,今日没来。李助左右无事,自结识了王伦后经常拜访王伦。王伦也乐得结交一位好汉,这次他也前来送行。
将王伦二人送到了兵部校场,几人不能入内,就不再往前送。花小妹看着花荣说道:“哥哥万事小心,祝旗开得胜!”
转过来花小妹又向王伦施礼,说道:“也预祝王大哥一举中第,功成名就。”
王伦回礼谢过。
李助读过些书,对于本朝武举有些了解。说道“试策及兵书大义昨日两位都为优等,今日弓马再得个优等这省试就必中了,下月就可以参加殿试。”
武省试是由兵部主持在东京开封府举行考试,初试策及《武经七书》默写和大义。然后送兵部马军司试弓马,即弓步射、马射或弩踏。这就是武省试以策略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
武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武举考试。其内容为先阅骑射而后试策。以策略、武艺俱优者为优等,策优艺平者为次优,艺优策平者为次等,策艺俱平者为末等。如策下艺平或策平艺下者,并为不合格。殿试一般录取人数在十多人到二十多人之间。
拜别了送行的众人,王伦和花荣进入了校场。花父和花小妹自回客栈,韩伯龙和时迁也去等杜迁回来。王伦和杜迁约定的归期就在武举这日。
李助看着王伦的背影,心思急转,就看这人命运如何了。昔日五代战乱,被赵匡胤设谋陈桥兵变,篡了后周帝位,谋夺天下直到如今。他自认广有本事,而如今奸臣当道,乱相已生,他想成就一番诸葛亮、赵普那样的伟业。四方的豪杰如房山廖立、山西韩存保他也都考验过,却都不是成事之人。原本想着再去探访徐京和柴进二人,没想到在开封遇到了王伦。若是王伦得了武状元,声名更热,再拉拢些心腹,联合些各地义军,未尝没有捣乱大宋江山的机会。
王伦哪里知道李助结交自己是为了以后造反,进了校场,只见三衙兵将,队伍鲜明。两位主考冠带整齐,朝南坐定,十分威武。十几名大小将校在演武厅下站立,御营兵丁,各按队伍,分列两行。
此时王伦和花荣已经知道了,这科的考试官是童贯和高俅。毕竟是历史名人,虽然都是大反派,但是王伦还是想见一见。怕有刺客混进来,为了安全起见,众武举都离演武厅较远。王伦努力向台上看去,却只看到两个模糊的身影。
经过策论初试的各地武举也有六七百人,此时都站在一处静等开考。王伦和花荣站在一处,正在闲谈,忽听得有人叫道:“济州王伦在那里?”一连好几声问话。
各自说话的武举们都静了下来,原来济州的王伦还来参加武举,当真能文能武。
花荣听得,便替王伦答应了一声,喊道:“在这里!”
不多时,只见一个小校寻声过来,后边两个人一人拿着食盒,一人拿着水酒。小校说道:“王朋友如何站在这里?叫小的找得好苦。小人是太尉府里来的,奉太尉之命,特送酒菜来。”
自己和高俅并无交集,高俅怎么会让人送来酒菜!但是王伦也不好拒绝,只得收了酒菜,向小校道谢。
果不其然,旁边的一众武举人看着眼热,嫉妒心起。
“不知道哪里来的贵公子!”这是不知底细的人说的。
“怕是投在了太尉门下吧!”一个个都猜测起来。
党世英、党世雄二人也在人群中,看着王伦眼热。哥哥党世英说道:“你我兄弟想要出头,就在今日!”弟弟党世雄暗自点头。
那小校冷眼扫视了众人一圈,众人连忙闭嘴。小校这时向王伦说道:“王朋友,请与我去拜谢太尉。”
王伦此时见众人的反应,暗自心焦。可是高俅相请,不能不去,于是留下花荣等待,自己跟着小校去见高俅。
来到演武厅,王伦毕恭毕敬,笑着高俅和童贯还有一众将官道:“济州王伦拜见太尉及诸位将军。”
“起来吧!”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王伦起身,看向高俅。只见这人面色白皙,目光炯炯,一缕黑须。一身紫袍,腰间金带佩玉,看着一本正经。但是面对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