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爷-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文冷汗就下来了,这才发现自昨夜的题目纸发下来之后,自己一直捏在手中。又稀里糊涂地跑过来解手,一直没有空看。若这么给了人,自己怕是只有跳进粪坑里死了干净:“多谢提醒,多谢提醒。”

    忙借着立在旁边的灯笼的光看起了题目。

    这一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事成也,事成也!”

    “不许笑,回去!”鞭子抽过来,高文慌忙跳到一边:“好的,好的,我不笑。”

    等回到考舍,虽然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等到衙役离开,高文又哈哈一声,一拳砸在号舍的墙上,直砸得小小的考棚轰隆一声,摇摇欲坠。

    他霸气十足地大喝:“今科院试头名案首,舍我其谁!”

    是的,他一看到题目,就知道自己这次下赌赢了。

    因为这三题他都会,而且都在自己所记下的状元八股范文里。

    这三道题目分别是至诚之道、大国地方百里和天命谓性。

    自己几乎不用再动脑筋琢磨,直接抄上去就可以了。

    而这三篇范文中至诚之道和大国地方百里的作者是崇祯四年的进士马世奇,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他中进士时的卷子,另外一篇则是选庶吉士之作至于天命谓性的作者则更加有名,乃是和马士奇同科进士,又同科选了庶吉士的杨延麟。南明唐王时期,杨延麟官至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在与清兵作战中以身殉国。

    这二人中,马世奇是无锡人,杨延麟是江西清江人,典型的南方士人。作的文章质量自然极佳,最妙的是,听刁知县说,今科主考官徐编修是苏州人,想来这二人的八股时文必定对了他的胃口。

    综合考虑下来,对于这一期院试,高文已有十足的把握拿到第一。

    至于第一场的策论和试帖诗,其实这两个题目只不过是做个参考,只要不出大的纰漏,并不影响最后的总成绩。科举以八股取士,这最后一场的三道八股时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想到这里,高文长出了一口气,在也遏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仰天长啸。是啊,前一阵子自己被黄威陷害,有家归不得。在路上有因为内伤,害了伤害,被客栈老板剥了衣裳。在后来,母亲也被黄威那畜生殴打。

    可以说,这几个月以来,自己是霉运当头。

    如今,老天爷终于想起我了,将这秀才功名送于我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个第一我高文要了!

    这一声喊不要紧,却惊动了其他考舍的考生。

    那头,就有人也跟着发出一声怪叫:“第一名,我的了第一名,娘啊,儿子拿第一了。儿子得功名了……呜呜……”到最后,竟是高声痛哭起来。

    不用问,这人想来是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读书读得失心疯。在考场关了一日一夜,本就被禁锢得精神恍惚,一拿到题目,却是不会。在巨大的压力下,立即崩溃了。

    他这一哭,当真是如巫山猿啼,惊考场中一阵大乱。

    须臾,就有考生跟着闹起来,有人用手使劲地拍着门口的号牌,有人则用力跺脚。有人则将带进考棚里的砚台、吃食、衣服一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出来。

    考场里这一乱,顿时一发不可收拾。

    须臾,就有几个考官带着兵丁急冲冲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大喝:“不许乱,不许乱,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到处都是轰隆的脚步声和开号舍的声响,高文知道自己惹了大祸,忙正襟危坐,一副与己无关模样。

    不片刻,到处传来棍子抽中人体的声响。

    又过得一会儿,有四个兵丁抬着一个浑身的考生出来。那人竭力挣扎,吃吃笑着:“我是第一,我是第一,我连中三元,点翰林……”然后又呓呓呀呀地唱起来:“中状元,中状元帽插宫花好……啊啊啊……”

第129章 落笔如有神() 
这人已经彻底疯了,高文看得心中不忍。

    是啊,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人都见中式士子为人上人时的风光,又有谁知道一个上榜书生脚下踩着多少落第落魄的读书人?

    县试和府试且不说了,在西北苦寒之地,只要你读过几年书,懂得八股文的格式,甚至仅仅知道如何破题,就能过关。但等到院试这一关,竞争就开始残酷和激烈起来。院试是十一十二,甚至十五取一。接下来的乡试是二十中一,会试二十取一。同这样的高淘汰率比起来,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又算了什么呢?

    如此一关接一关刷下去,上千个读书人中能够出一个进士就算是不错的了。绝大多数人到最后,只能成为最底下的基石。

    我高文若不是在穿越前背了一肚子的状元八股范文,只怕也是同样的命运。

    ……

    坐了半天,感慨良久,高文抖擞起精神,飞快地磨起墨来,准备连夜将卷子答完。

    一日一夜水米未进,他已经有低血糖的迹象,一身软得厉害,心中也阵阵发慌。接下来还有一整天时间,如果在耽搁,自己只怕挺不下去。还不如趁现在有点力气,尽快将事情搞定。

    磨完墨汁,也懒得打草稿,竭力稳定心神,一笔一字开始誊录。

    第一题《至诚之道》是这三道题目中最难的,一般人若是学艺不精,拿到手之后,估计要想半天才能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没错,这是上截塔题,取的是《中庸》中“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开头四字。这一句在书中也不起眼,可接下来一句却非常有名,“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大概意思是,在春秋以前,以蓍龟和预测事物的凶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至诚,人如果能达到至诚的境界,就可以前知,所谓前知,事实上就是可以预知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家将要兴盛,就一定会有吉祥的征兆出现;国家将要灭亡,就一定会有妖孽出现。国家如此,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

    这句话如果要延伸开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考生写文章,写着写着就容易偏题。而且,这个题目有点大,用一句话来破题却是甚难。

    好在有范文在,高文也用不着费那个脑筋,径直在卷子上写到“诚之明也,以其道决之而已。”这是破题。

    接下来就是承题,承题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当以“夫”开始:“夫至诚非有意为知,而道固可以前知也,所谓诚则明着也。”这一句原作者说得好,不得不说,马世奇是个有学问,且有大智慧的人。这句话是说,至诚不能有意为之,就好象佛家所说,那就是着了相。人只有在学习和感悟,明白何为天地之大道之后,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如何预测。而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和境界,关键在一个“诚”字。

    写完承题,就是起将,按照规定格式,应以一个“且”字开头。

    “且天下开物成务之故,皆视所知以起。”

    ……

    书读百遍,其他义自现。

    在以前,高文也是囫囵吞枣地记得这篇范文,这次抄上卷子,本以为是一件枯燥之事。不想抄着抄着,他逐渐起沉浸在文章的意味之中。越抄,心中对这个马世奇越是佩服,甚至还将以前读书时半通不通的地方弄明白了。此人对于儒家经义的掌握程度当真了得,且语言流畅简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笔墨趣味。如果放在后世,至少是个国学大师。如果再能说会道,上百家讲坛,出上几本书,绝对卖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等到将束股那句“道之可前知者大有为也,此所谓道也。”写完。“劈啪”一声,油灯跳出一点火星,暗淡下去,却是灯心已经燃尽。

    高文此刻正处于亢奋状态,手心、顶门心、脚心、背心发热,有种说不出的愉悦。作为昏暗的光影里,看着满纸淋漓的墨汁,心中这才吃惊:这篇文章有五百来字,怎么也得抄上一个多小时,我怎么感觉不过是一瞬?

    这马世奇的文章,写得真好看啊!

    ……

    这一写,高文再停不下来,顾不得烫手,伸出两根手指将灯心扯出来。

    接着明亮的灯光,接着抄第二题《大国地方百里》。

    大国地方百里出自《孟子》原文是“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说的是当时的各国诸侯,公侯伯男子的应该管辖多大的土地,又应该得多少俸禄。

    公、侯之国为大国,卿禄居于君禄十分之一也,大夫禄居于卿禄四分之一也,上士之禄居大夫禄二分之一也,中士、下士转相倍。庶人在官者,未命为士者也,其禄比上农夫。士不得耕,以禄代耕也。

    这篇课文高文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学过,后来还考过,做过几个填空题。作八股文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当下就有了兴趣,想知道这个马世奇是如何写的。

    当下就提笔写道:“稽禄制于列国,见先王之权焉。夫禄一也,君卿以国杀,而不杀于大夫士。先王之权也所以为经乎……”

    ……

    又做完一题,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起。灯中灯油已快耗尽,有青烟袅袅升起。

    作为曾经的写手,每日几千字的抄《西游记》,高文的手速极快,作为这一题,手已热得麻利。也不停留,继续对付第三题。

    第三题的题目是《天命之谓性》,出自《中庸》是开篇的第一句,“天明之谓性,率性之惟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实在太有名了,别说是明朝的读书人,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就能随口背出。

    这一句话开篇明意,人的自然禀赋叫着性,顺着本性做事叫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着教。从道不可以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慎独的问题,要求人加强自身修养,按照人的本性做事。

    这一句又强调了儒家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按照天性做人做事是不会错的。只不过,我们活在世上本性中的至诚至善被红尘蒙蔽了,需要通过学习追根溯源,找到开初时的善和本。

    这题目说起来不难,任何一个读过几年书,懂得如何作文的人都作过。而且,坊间的时文集中,这个句子也是必选,就高文而言,他至少看过十多篇。至于质量嘛,也良莠不齐。

    本届院试,老世说,前两题都有点难,尤其是第二题《大国地方百里》论述诸侯大夫的俸禄,很容易把考生绕晕。这两题光靠难度,就足以将一大半的考生给刷下去。

    不过,就算耍下去一半,也还剩四百个童生啊。本次院试只取五十人,必须在这第三题分出胜负。

    在出这第三题的时候,主考官突然一反专出偏题难题的常态,出了道如《学尔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类烂大街的题目,就好象高考时的作文题突然给你来个小学生经常写的《最难忘的一件事》,不蒙才怪。

    就因为题目实在太简单,要想写出新意,在几百考生中脱颖而出,却不是一般地难。

    “嘿嘿,其实我也不用太担心的。”高文活动了一下已经发软的手腕,喃喃道:“杨延麟杨阁老,这回就看你的了。你能够在江西这种竞争残酷的省份杀出一条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