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神仙,何不吟一首助兴,就以这秦淮河为题如何?”武帝邀请。
李炟望着夜晚的秦淮河,一艘艘画舫似游龙飘动,船上琴声悠扬,舞姿慢妙,船下光影摇曳,美仑美奂,七彩灯影下的船娘总是那么悦目爽心。
李炟想起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武帝拍手称快,连说:“好诗,好诗。神仙的才气在我南朝无人可比,‘竟陵八友’也没有谁能高过小神仙。”
李炟被武帝夸得不好意思,毕竟是抄袭人家,脸有点红,摆摆手:“皇上过誉。谁不知道您的乐府诗才是南朝一绝,寄喻山水,赞美艳情,多少文人骚客争相效仿。”
武帝越来越觉得李炟可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不断地劝李炟饮酒娱乐。并让专门表演歌舞的宫女,演奏助兴。
武帝历来重视礼乐,善长钟律。他拍拍手,走来一队宫女,演奏了武帝新作《八欢》。这是一道配合佛事活动的礼乐,让人听着犹如置身同泰寺大殿之上,舒缓的节拍,反复地吟叹,伴着木鱼的敲击,涤荡着人的心灵。
听过一段,李炟就知道了整个曲子的韵律。他拿出自己的汉箫,和着宫女的琴音,吹奏起来。李炟的古箫在练习《黄龙秘笈》后,更加气势磅礴,雄浑大气,悠扬的箫音在秦淮上空飘荡,久久不能散去。
武帝听得如梦如痴,乐曲停止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醒过神来。李炟只见这位一向沉静的老人,早已泪流满面。
“皇上,是在下不对,惹您伤心了。”李炟慌忙劝解。
“不,不,是你让我看到了天国。”武帝挘话牙崴渎R砗土α俊�
(本章完)
第21章 22、浮桥遇刺()
武帝与李炟泛舟秦淮河上,一边饮酒一边交谈,好不快活。
画舫过骠骑航浮桥时,忽然两个黑衣人从桥上跃下,直奔前舱。
“有刺客!”甲板上值勤的禁卫只喊出这三个字,就被黑衣人一剑毙命。武帝的十多名贴身侍卫同时跃上甲板,围住刺客斯杀。这里,前后三四艘画舫快速向楼船靠拢,大队身着便衣的内卫奔上甲板,把武帝和李炟围在中间,保护起来。
梁武帝面对刺客镇静自若,坐在太师椅子上身子连动都没动一下,慢慢地饮酒赋诗。
李炟见武帝满饮一杯后,大声咏道: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以为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眼前这位六十多岁的皇上也许真的已看淡生死,还是觉得有李炟这位仙人在可保平安。
“小神仙,饮酒,不要让贼人坯了咱们的兴致。”武帝温和地微笑着劝李炟。
李炟偷偷地望一眼内卫与刺客的打斗,虽然并不害怕什么,因为不知道刺客什么来路,还是有些紧张。听了武帝的话,李炟故作镇静,说:“皇上对我佛赞美发自内心,情真意切。”心想,仙人也得有个仙人的样子,不能让武帝小巧了,抓起杯子,连饮三杯。借着酒劲,吟颂了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三杯酒下肚,李炟已微醉,看着梁武帝不停地念着“谁短长?”“是啊,谁短长?朕与仙人谁短长?朕与刺客谁短长?”此时的武帝显示出极度地自信与豪气。那种藐视一切的气势是与生俱来的,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见刺客要走,禁卫首领大吼一声,带着禁卫追了出去,船上留下二十多人护卫武帝。
李炟见刺客退去,一颗悬着的心回到肚子里。他还要去看大海,看千安群岛,可不想走到半路,在建康挂了,埋在六朝粉都虽然听上去不错,但他还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刺客终于被打跑了。”李炟自言。
“未必,我感到真正的危险还在后头。”武帝很冷静地说。
李炟一惊。此时船舱里格外安静,静得有些可怕。
果然,这宁静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被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
“练儿,别来无恙啊!”来得是一位身穿袈裟的白发老僧,老者童颜皓首,风骨铮铮,叫着武帝的小名。
“您是,九叔,您老还活着。”武帝没有了刚才的沉静,语气中透着惊慌。
“不错,练儿还认得九叔。”来者是齐太祖萧道成的九弟,兰陵王萧道风。萧道风与武帝的父亲萧顺之是堂兄弟,武帝当然要喊九叔。当年,叱咤风云的兰陵王对少年英才萧衍非常照顾,叔侄关系密切,后来,萧道风在洛阳附近的虎牢关与大魏大战中以身殉国,连尸骨都没有找回,悲痛不已的齐太祖为弟弟在兰陵建了衣冠冢。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萧道风竟然没有死,还活着。真是时事弄人,如果当年萧道风不死,南齐会这么淫乱腐败吗?他萧衍还会有机会开国建立大梁吗?只能说一切都命,是国运,人运,命运。
“练儿,当年九叔在虎牢关不死,是命不该绝。”萧道风也相信是命。
“嵩山少林寺达一法师从死人堆里找到我时,我身上九处刀伤,十三处剑伤,命悬一线,大师帮我调治一年才慢慢好转。从此九叔看破红尘,隐姓埋名,留在少林寺,一心向佛,不问世事。”萧道风好像讲着别人的故事,波澜不惊,不愧是高僧。
“那九叔今天为何又回金陵?”武帝不解。
“这要问你的混帐弟弟萧宏,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我的消息,三番五次地打扰老身,还说要我诛杀你这个篡逆之徒,恢复大齐江山。”
“九叔,六弟萧宏想当皇帝我有所耳闻,都是我给他贯的,是侄儿管教不力。但把你请来,对他又有什么好处?”武帝还是不明白。
“萧宏的算盘怎么打的,九叔不明白吗?说是为大齐讨还公道,但大齐还有后人吗!太祖的子孙都被你们杀光杀净了。到时候,他以请我出山有功的名义登上皇位,不过是借我之手实现他自己的目的罢了。”听到这武帝算听懂了。
“萧宏这个不着四六的东西,平时看着愚蠢至极,争夺起江山来,脑子也灵光了。九叔既然知道萧宏不是东西,为什么还被他利用?”武帝想借此机会劝萧道风罢手。
“不,看起来我是被他利用,老身自有打算。杀你也是我的愿望,为大齐讨还公道,为太祖的子孙讨还公道,我不应该来吗!对以后谁当皇帝,我不感兴趣,我只知道因果报应是必然的。”萧道风恨恨地说道。
“九叔,东昏候萧宝卷荒淫无度,昏馈无能。萧宝融年幼无知,不不堪大用。为我萧氏家族,也为天下黎民百姓,侄儿不得已被人拥立,建立新朝。”梁武帝为自己辩解起来理直气壮,明明是篡位,都能讲的这么冠冕堂皇,能当上皇帝的人首先要脸皮厚,李炟跟着武帝又学了一招。
“满嘴胡言!”活了一大把年纪的萧道风自然明白萧衍的把戏。他不想再陪着这个能言善道的大侄子理论下去,轻轻一跃,跳出禁卫的包围,来到武帝面前。十多位禁卫撞死护卫皇上,萧道风不急不恼,撩起袈裟,只一个转身,那些禁卫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已全部昏倒在地。
李炟看的清楚,高僧萧道风运用自己的内功,用袈裟挟起的强风,在袈裟与禁卫还没有完全接触的情况,发力打昏了禁卫,只是这一切速度特别地快,一般人看不到萧道风是如何出手的。
左卫将军东方孤是南朝一等一的高手,一直站在梁武帝萧衍的背后贴身守护。东方孤看到禁卫倒地,萧道风劈掌击向武帝,便拨剑相迎。东方孤,又名东方剑,出自京口名门东方世家,一套祖传东方剑法很少遇到敌手。今天为了皇上的安危,东方孤更是使出绝招,剑剑致命。萧道风是真正的得道高僧,面对咄咄逼人的东方孤,萧道风双掌环伺,脚下轻移轻动,看似不经意间化解掉东方孤致命剑气,凶狠的东方孤在手无寸铁的萧道风面前,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十几招过后,东方孤渐渐处于下风,再拖下去,东方孤就要落败。急于取胜的东方孤找准机会,看到萧道风一个破绽,用尽全力向对方刺去。东方孤犯了兵家大忌,攻不可全力,守不能全守,进攻时要留有余地,防守时要想到进攻。这条最基本的常识,被一心求胜的东方孤忘在了脑后,也许是迫不得已。而这个破绽恰恰是萧道风送给他的,老人早有准备,躲过东方的剑锋,右手顺势前探,沿着剑槽滑向东方持剑的手腕,抓住手腕轻轻转运,东方孤的左手瞬间被掰断,长剑落地。东方孤痛苦地倒在地上,眼中满是绝望。
(本章完)
第22章 23、李炟挡箭()
萧道风看都没看东方孤,径直来到武帝和李炟所在的桌子边,拉把椅子坐下。“贤侄,不请我喝一杯吗,我已经四十年没有喝过酒了,今天破个例。”说完,端起武帝的酒杯一饮而尽。
“这个孩子是谁?是你的儿子吗?”老人好像刚发现李炟的存在。
这时的梁武帝,已没有开始那么紧张了,他整整衣服,一幅随时准备赴死的神态。
“九叔来吧,侄儿已准备好了。只是不能向九叔请教佛法,有些遗憾。”武帝坦然说道。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但你已罪恶深重,佛祖也救不了你。”老人说完举起了右手。
就在老人手掌落下的同时,李炟站在武帝面前,双手驾住了萧道风的右掌。
老人一愣,收住手,说:“你是练儿的第几个孩子?我不会杀害一个孩子,你快快退下。”老人依然认为李炟是武帝的儿子。
“这个是小神仙,他不是我的儿子,与我也没有任何关系,我请来参禅论道的,请九叔不要伤害他。”武帝说着上前拉开李炟。
“小仙人,请躲开,这是我的家事,你不要过问。”
“仙人?”萧道风看着眼前这个十多岁的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前,只听说有神,有仙,有西方极乐世界,但谁也没见到过。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仙人来自那里?”
“大师,”想了半天,李炟觉得还是喊大师比较大气。
“您老,别管我是不是仙人,今天这事让我遇见了,我就不能装着看不见。”李炟说得很坚决。
看李炟的态度,老人有些生气,说:“你这孩子,既然不是萧家人,这事与你没有关系,我不想伤害你。”
“大师,我不想看着你和武帝互相伤害,被奸人利用。”李炟依然挡在武帝面前。
萧道风看绕不过这孩子,他也想看看这个小仙人想干什么?就说:“孩子,有什么话请说吧!”
“大师。如果十招之内,您能赢我,我立即告退。如果十招之内,您伤不了我,您就要听我说几句话。”
李炟知道,在历经沧桑,看破尘世的的萧道风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显示真正的力量才能打动这位老者。
“你说的有些道理,你守护好自己,老身可不想伤害一个无辜的孩子。”
梁武帝还想说什么,被李炟止住了。
两人后退几步,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