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巴格拉季昂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向着叛军发动了几次进攻,使得战线推进到了爱沙尼亚的边境地区。
另一边。库图佐夫对巴格拉季昂的进攻也是咬牙切齿,但是奈何现在的库图佐夫已经大不如前了,一次次的失败不仅消耗了库图佐夫的力量,也让叛军的士气急速的降落着,库图佐夫知道要是自己还不能打出一个漂亮的反击提升士气的话,那么自己的后果只能是失败。
。。。。。。。。。。。。。。。。。。。。。。。。。。。。。。。。。。
威廉看着手上从各方传来的情报,此刻他的心情也是十分的复杂。
除了波西米亚一线之外,其余各个战场,普鲁士的情况都堪称良好,但是决定普奥之间大战结果的终究还是波西米亚一线。
双方在波西米亚一线都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虽然现在的普鲁士并不落入下风,甚至等待达菲利亚率领军队加入到波西米亚一线之后,普鲁士还有望击败奥地利,但是从奥地利传来的情报却让威廉并不乐观。
奥地利在全国已经动员了超过五万人的军队,而匈牙利更是为奥地利额外贡献了三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加在一起便超过了八万人。而普鲁士尽管也动员了数万的军队,但是各个师团的巨大损失却让动员起来的军队全部都补充到了各个师团之中。
眼下普鲁士正在筹备的新编两个师团的进度非常的缓慢,那些富有战斗经验和年轻力壮的士兵大都被前线的各个师团给争抢过去了,留下的那些士兵根本不够两个师团的空额。
除此之外,在整个欧洲的层次来说,普英联盟也并不是很乐观。
尽管英国人和普鲁士人蚕食了法国和西班牙在海外的超过一半的殖民地,但是在欧洲大陆之上,英国人却并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
西班牙已经收复了直布罗陀,据情报显示西班牙政府已经在考虑派出陆军到欧洲参与对英国人的进攻,而在法国一线,拿破仑率领的七万法军也已经向着荷兰出发,不久便可以和英国的欧洲远征军爆发一场大战。
对于英国人能否在拿破仑手下讨得便宜,威廉的心中可以说是非常的忐忑。
尽管拿破仑的命运已经改变,但是有些人终究是受到上帝眷顾的,看看拿破仑近些年的战绩,可以说拿破仑跻身欧洲一流名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以并不优势的兵力想要击败拿破仑,在威廉看来有点悬了。
而一旦英国人的陆军遭到了失败,那么法国便可以将兵锋直接推进到荷兰一线,而一旦击败了荷兰,那么普鲁士便暴露在了法兰西人的兵锋之下。
一旦西班牙真的派军前往欧洲大陆参战,那么到时候说不准普鲁士便要面对法国、西班牙、奥地利这三个敌人,而光以普鲁士一国之力想要击败这三个强大的敌人,可以说除非是开遍金手指否则是不用想的。
但是金手指又岂是那么好开的,威廉比同时代的人仅仅是多了解了一些历史,而了解历史并不代表威廉知道后世tnt炸药的配方,甚至什么玻璃、肥皂,威廉也都不会造,威廉所能知道的只有一些历史进程以及一点点的武器知识。
有些人无比的羡慕穿越者,认为他们回到古代便拥有统治世界的实力,但是问题是不是任何人在知道自己即将穿越之后都会准备一本百科全书的。
不过好在眼下英国人还没有遭到失败,普鲁士的境遇还没有陷入绝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奥地利便成为了必须的条件。
在科隆的马克西米廉已经组织起了一支两万余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全部都是仿造普鲁士的军制进行编制的,两个师团的科隆军队,威廉给他们的任务是立即向着荷兰的边境运动,同时监视着奥属尼德兰一线,以防止法**队或者是奥地利军队越境作战。
而在法兰克福被普鲁士攻占之后,威廉也下令重新组建神圣罗马帝国议会,议长一职由曾经的帝国议会议员乔尔担任。重建之后的帝国议会第一件事情便是承认马克西米廉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合法同时也是唯一的帝国皇帝。
在之后,帝国议会宣布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二世为“伪皇”,号召整个帝国讨伐伪皇。
不得不说此前普鲁士的表现震惊了整个美因河的诸侯们,起码那些还没有被普鲁士彻底歼灭的诸侯们在普鲁士的威逼利诱之下,都不得不派遣军队加入到了最新成立的帝**之中。
其中符腾堡贡献了四千人,黑森贡献了五千人,巴登和贝格各贡献了三千人,威斯特法利亚也贡献出了四千人,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诸侯们,这支帝**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
当然威廉并不指望这支帝**能够为普鲁士带来多大的利益,这支军队的组成已经说明了这支帝**完全就是墙头草一般的存在。
当然在眼下,这支帝**还是能够派上一些用场的,毕竟有了这样一支帝**的存在表明美因河诸侯们乃至是莱茵河的诸侯们已经承认了普鲁士对美因河流域的支配权,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这样一支帝**也是一支威慑的力量。
在威廉的计划中,美因河乃至是莱茵河的诸侯们都是要废除的,整个德意志地区甚至是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都只能由一个来统治,那便是他威廉!
马克西米廉虽然登上了帝国皇帝之位,但是在他在科隆加冕的时候便已经写下了传位诏书,而传位给谁自然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并不是说威廉对马克西米廉不放心,要知道眼下普鲁士堪称是强绝,谅马克西米廉也不敢翻去什么波浪,传位诏书只是一个有备无患而已。(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六章 瑞典出兵()
不过尽管普鲁士一方以帝国议会的名义宣布维也纳的利奥波德二世为“伪皇”,但是在帝国之中还是有着相当的诸侯对普鲁士并不以为然,甚至在帝国议会重建之后派往巴伐利亚的第一个使者就被伊坦思给灰溜溜的赶了回来。
自从奥巴联军覆灭之后,巴伐利亚加快了扩军的脚步,伊坦思尽最大的努力组建出了一支兵力远超以往的军队。而伊坦思也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和普鲁士抗争到底,在则样的情况下,尽管普鲁士方面愿意在某些方面进行让步,但是依然没有能够改变伊坦思的决心。
从某个方面来说之所以伊坦思决心支持奥地利到底也正是因为伊坦思从长远来看,并没有觉得普鲁士有很大的希望取得最终的胜利。
美因河和莱茵河诸侯们完全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尽管眼下这帮人看起来是站到了普鲁士的一边,但是他们心中能有几分是出于真心实在是值得推敲。再者诸侯们的实力尽管被多次削弱,甚至在普鲁士的威压之下还不得不贡献自己的一些军队来组建帝**,但是谁都知道这些诸侯们手中还有着不小的实力。
就拿黑森公爵苏尼戈来说,尽管黑森为普鲁士扶持下的帝**贡献了五千人,但是这并不代表黑森便降服了普鲁士。眼下达菲利亚率领普鲁士的主力军团已经回返波西米亚一线,留守在美因河流域的只有两个师团。
两个师团的兵力看起来是不少了。但是一旦有一个有实力的诸侯站出来反抗普鲁士,那么不要指望这两个师团的普鲁士军队能够派的上多大的用场,毕竟两个师团的普鲁士军队所需要镇守的可是广袤的美因河流域。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伊坦思对眼下的欧洲格局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此刻的普鲁士在欧洲大陆上固然可以说是风光一时,但是普鲁士有一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普鲁士在欧洲大陆上并没有一个可靠的盟友。
普鲁士最为坚定的盟友是英国,但是眼下英国人正忙着全世界的抢占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另外英国皇家海军的确是公认的世界第一,但是英国的陆军却并不被人所看重。
就拿北美独立战争来看,有法**队参加的战斗不提,拥有着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并且在兵力上还占据优势。同时还拥有着世界第一海军支持的英国陆军居然在那些北美大陆的那些农夫手上狠狠的吃了几次败仗。
这在伊坦思看来简直就是荒缪,所以他对英国陆军并不看得上眼,而且前段时间西班牙还从英国人的手中收回了直布罗陀。这也反应出了英国陆军的无能。
英国位居海外,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守护,因此欧洲列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普鲁士可不一样。普鲁士位居欧洲大陆的中部。眼下法国正派遣军队前往荷兰迎战英国陆军。而一旦英国陆军失败,那么法国人的兵锋便可以直接威胁到普鲁士的本土。
现在的普鲁士本土可以说是相当的空虚,伊坦思并不怀疑,一旦法国人直接向普鲁士本土进攻,那么普鲁士便会失败。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思量,所以伊坦思才会态度坚决的站在普鲁士的对立面,而且眼下的巴伐利亚也征召起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在伊坦思看来普奥在波西米亚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巴伐利亚便是绝对安全的。
甚至即便普鲁士人在波西米亚一线击败了奥地利人,巴伐利亚也丝毫不惧普鲁士人的威胁!
但是伊坦思不知道的是。达菲利亚率领的美因河军团并没有一路西返,在德绍派遣信使向达菲利亚转达自己的作战计划之后,达菲利亚便将目标瞄上了巴伐利亚。
此前达菲利亚率领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在巴伐利亚境内可以说是狠狠的鼓捣了一番,眼下达菲利亚的手上有着三个师团的普鲁士军队以及恩斯特率领的一万汉诺威军队。
德绍那里情况紧急,但是德绍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这一点达菲利亚确信无疑,所以达菲利亚改变了之前率领全部军队驰援德绍的想法,而是派出了沙恩霍斯特率领第三师团继续赶往波西米亚一线,而他本人则率领剩余的两个师团以及一万汉诺威军队前往巴伐利亚。
尽管将第三师团派了出去,但是加上汉诺威军队,达菲利亚的麾下依然拥有着三万六千人的兵力,而三万六千人在达菲利亚看来完全可以完成自己上次所留下的遗憾了。
眼下巴伐利亚尽管经过了全国动员,但是巴伐利亚国内的军队也只有七万人,甚至这七万人还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可以说比农奴也许只强了一点。而在排除了驻守各地的军队之外,伊坦思手中所能够随时调用的机动兵力也绝对不会超过五万人甚至不会超过四万人。
这段时间巴伐利亚的表现已经说明伊坦思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了,如果不趁机在短时间内解决巴伐利亚的威胁的话,那么说不得即便普鲁士赢得了波西米亚战役的胜利,他还需要面对一个国内军队近十万的巴伐利亚。
所以在行军至纽伦堡之后,达菲利亚便率领主力军队南下,他的目标便是慕尼黑。
时间进入了1791年的十一月,普奥之间的战争也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
在东部的波兰,布吕歇尔正忙着巩固刚刚占领的奥属波兰地区,而在西里西亚,小斐迪南率领五个普鲁士师团也正在逐步的取得对摩拉维亚一线奥地利军队的优势,或许过不了多久,小斐迪南的兵锋便可以逼近匈牙利。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