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二人硬着头皮前,给吴大人等人见礼。而京城来的这些官员们,在瞧见了眼前这两个男孩时,也是愣了一下。他们以为,靖王奏折里的能人,最少也得是半百的老头子,不然哪有那些智慧和经验,去改良大齐朝费尽人力物力才制作出来的火炮啊?
可偏偏是没想到,眼前竟然是这么两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吴大人瞅着面前这两人,看年纪大的十七八,小的十三四,俩人长的可是够黑的,看着是普通人啊,怎么有那么大的本事?
“王爷,这是那两位能人?这年纪也太小了吧?”其一个官员忍不住开口问道。
靖王挑眉,“怎么,诸位大人不信么?有志不在年高,少年人,原本是满脑子的思妙想,能够研究出这些来,才不怪呢。越是年长的人,脑子都僵住了,哪里还有这样的创新?”靖王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可不少了。
那人被靖王的话噎了一下子,然后无话可说了,只好坐在那里喝酒。而吴大人瞅着面前的这两个男孩子,却是觉得怎么有点儿眼熟呢?可是不对啊,这么黑的两个黑小子,他要是以前见过,不可能一点儿印象没有啊?
吴大人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然后又见到冯言和冯远还都站在那里呢,吴大人也不好让他们总是站着。于是嘱咐了几句,要精忠报国为国效力等话,之后让这两个人回去了。
绍远和娇颜转身回到他们的座位,两个人的手心儿里都是汗了。他们真的是有点儿害怕,在此时被吴大人给认出来,那样,可坏了。好在好在,他们的脸一黑,原本出色的容貌变得不显眼了,这个吴大人,还真是没认出来。
娇颜和绍远暗自庆幸不提,只说吴大人,此时又提出来了想要去看看那些火炮。靖王想了一下,然后说,今天天色已晚,不如明天再去看也不迟。那几个人听了,也觉得可以,他们今晚还是好吃好喝的休息算了,明天去看见了火炮,然后可以回京复命了。
这样,大殿里的气氛一下子松快了许多,然后众人饮酒吃菜的,划拳行令的,倒是也很热闹。绍远和娇颜两人依旧是在角落里,慢悠悠的吃着东西,他们不想引人注意,自然不能太早离席的,还是慢慢混着,等大家伙一起离开好。
天色渐晚,靖王也不太喜欢跟这些人闲聊下去,酒席的气氛渐渐有些淡了。那边吴大人等其实也有些累了,于是,酒席并没有进行到太晚,早早散了。
第二天,吴大人提出来,想要去看看新制造出来的火炮。他们来一趟边关,总要见识见识那火炮的模样,回去也好跟皇帝叙述啊。不然回去了,皇帝问起来,他们啥都不知道,岂不是要挨骂?
靖王倒是也没反对,只是让人,领着这些官员来到了北城,看了看城墙放着的那几门新型火炮。吴大人领着其余几个官员去看了,结果其两人有些不乐意,“王爷这是什么意思?我等前来,可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要亲眼见一见那火炮。尤其是火炮制作的过程,了解详细了,才能回去禀报陛下。”
“大齐边境十数作城池,若是这火炮有用,每一座城池都需要配备的。此事必然需要兵部和工部配合来完成,工部有的是能工巧匠,又哪里是这麒阳城里可以媲美的?王爷本来该将制作原理等全数汇报与朝廷,由工部出面来做这件事。王爷之前私自制造火炮,已经算是犯了大齐的禁令。如今我等前来,竟然还这般搪塞支吾,这究竟是何居心?”
这个说话的,是工部的一位郎,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可多了去了。火炮算是大齐朝最高级的武器了,靖王未经朝廷允许,私自改进制造火炮,这种行为,完全可以安一个私造兵器意图不轨的罪名。
所以这话一出,陪同前来的几位将领,还有麒阳城的官员,脸色可全都不太好。知州大人有些不太高兴,“这位大人此言差矣,大人想来也看见了,您现在看到的,跟朝廷送来的火炮,也不过是小巧了一些而已,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大人乃是行家,不信可仔细辨别,可还有什么不同么?”
知州大人那意思是,东西都差不离,工部既然能造出大的,也能制造出小的来。这东西原理是一样的,根本没必要再去看什么制造的过程。
工部的那位大人被噎了个跟头,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用来表示对靖王的不满。没想到还没等说几句呢,被人家给顶了回来。“那也该是由朝廷来做,靖王这样私自制造兵器,本来是不应该。”
绍远今天也是跟着过来的,因为这火炮的改良,是他一手主持。靖王的意思,若是这些官员有什么问题,只要不涉及特别机密的事情,可以让绍远给解说一下。绍远心里存了事情,刚刚没怎么说话,此时听见这位大人如此污蔑靖王,可是火气来了。
“要是按照大人这话,我们这些人,活该要用一些不合适的武器了对么?明明那大炮又蠢又笨,移动起来费劲,威力又不高,难道还不许我等想办法改进,难道非得让我们用这东西迎敌不成?”
“靖王率我等镇守边关,是要保卫住边关百姓的安危,我们用什么来保护?难道用血肉之躯不成?没有趁手的兵器,难道我们自己研究制造还成了毛病了?兵部?工部?一个个坐井观天,不知道打仗的艰难,耍嘴皮子倒是挺溜的。”
“别以为你们什么狗屁的工部都是好东西了,本将问你,为什么北辽也会有同样的火炮?对,在那里,那边的两门,是我们从北辽手里缴获的。你们看看,是不是跟你们工部送来的一样?这位大人,本将倒是要问问你了,这是怎么回事?”
“王爷还没说追究你们呢,你们一个个反倒是倒打一耙啊。好啊,那即刻让王爷写了奏折回京,让陛下派人严查,看看工部的火炮,为什么会流落到北辽去?是不是你们工部,有人私通敌寇?是不是你们工部,有人投敌叛国?”
绍远生起气来,那样子可是挺吓人的,对面的几个官员被绍远的气势给震住了,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大胆,你竟然敢这般污蔑本官,污蔑工部的官员,你好大的胆子?”那工部的官员恼羞成怒道。
“是不是污蔑,那得需要大理寺来查证,需要陛下的认定。本王问心无愧,自然是不怕查的,是不知道,工部怕不怕?本王即刻便写了奏折进京,看看父皇得知这个额消息会如何处理吧?”不想,这时靖王从后面来,沉声说道。
一干官员见到靖王,当时没了刚刚的威风,“王爷恕罪,赵大人也是为了朝廷社稷,刚刚语气难免冲了些,并非有意冲撞王爷,还请王爷宽恕。”吴大人赶紧的帮忙打圆场
靖王冷着脸,连看都不看这些人,“麒阳城地处偏僻,气候恶劣、土地瘠薄,诸位大人养尊处优惯了,想来此地也是住着不习惯。本王还有不少公事要处理,接下来又要商议迎敌征北大事,怕是也没时间陪诸位大人在此地盘桓。诸位大人还是早些回京吧,陛下怕是也着急等诸位的回复呢。”
靖王本来不是个好脾气的人,昨晚这些人的表现,让靖王心不太愉快。不过这些人是朝廷的钦差,只能是耐着性子跟他们周旋罢了。如今这些人态度恶劣,言辞嚣张,字字诛心,靖王那个脾气又哪里能忍得下去?干脆,直接下了逐客令,把这些人赶出麒阳。
靖王丝毫不客气,随即吩咐人,去驿馆取了这几位大人的行礼等物,还有钦差卫队的仪仗执事全都预备齐了,然后这么把一干人等送出了南城门去。
吴大人领着这几位官员从麒阳城里出来,然后开始抱怨道,“赵大人,你这也太莽撞了,靖王是什么人?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第703章 积极备战()
靖王发火直接撵走了钦差,知州大人倒是担心了起来,“王爷,他们毕竟是陛下派来的钦差呢,您这样做,不怕他们回去,在陛下面前告状么?”
靖王却是无所谓的样子,“随便他们怎么去告,父皇不是那不明事理的人。 再说了,本王还是要看看,朝廷里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都不用担心,该做什么做什么,又快到冬天了,咱们还是早点做准备。北辽跟北狄,不会消停的,他们还会卷土重来。都准备好了,这一回,咱们要给他们迎头一击,让他们再也不敢来犯大齐边境。”
每年秋收之后,北狄和北辽都会骚扰边关的百姓。今年两国连连出兵,虽说是损失了不少的兵将,可是也抢了大齐不少城池,也从占了许多便宜。又到了最难捱的时候,为了储备过冬的物资,这两国必然还要进犯大齐。
靖王这一次,也不打算再容忍北狄和北辽了。他已经打算好,趁着这个机会,调集兵马,跟这两国一决雌雄,争取这一次直接打的他们再也没有能力进犯才行。
听到靖王这么说,城的众将可立时来了精神。从去年秋冬开战一来,双方各有胜败,战局一直都僵持不下,大家伙也都觉得憋得慌。
北狄和北辽两国联手,兵力还是很充足的,同时他们又较精于马作战,移动迅速。偏偏大齐的边防线太长了,经常是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首尾难以兼顾,总有吃亏的地方。
这种局面其实挺让人憋屈的,身为大齐的将领,众人都希望,能够一展拳脚,跟对方好好的打一回,也让北方的那些蛮夷,再也不敢兴起进犯的心思。
“王爷,天气越来越凉了啊,这个时候打仗,士兵们太遭罪了。”知州大人虽然也很希望边关真的平静下来,可是他更担心将士们。
“这需要知州大人的帮忙了,趁着这段时间,还请大人发动全城百姓,为将士们缝制棉衣。本王会下发公,命令北方个府州县全力配合,赶制冬衣。等到粮草衣物预备妥当,是大齐与北狄北辽决一死战之时了。”
靖王这话,很是鼓舞士气,城墙的众将士,还有州衙的一些官员听了,都很是激动。“王爷放心吧,百姓们盼着这一天呢。如今咱们有了威力巨大的火炮,肯定能够打的北辽和北狄落花流水,再也不敢进犯我大齐了。”众人齐声道。
靖王笑笑,“火炮威力巨大是一方面,还需要众将士下一心,才能克敌制胜。好了,都回去休息吧,诸位将军莫要耽误了练兵。等到万事俱备,本王便率领诸位,一展我大齐男儿的雄风。”
事情这样议定,靖王回府之后,便写下了行,下发北方各个府、州、县。一来是征兵,二来是筹集粮饷和各种军用物资。另一方面,靖王也写了奏折送往京城,恳请皇帝从南方调集物资。
靖王统领北方军政要务,手的权利还是非常大的,一切军事的事务,都不需要请示朝廷,可以自行办理。所以行下发到各地之后,各地的地方官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筹备物资。
消息传到青山村时,已经是七八天之后了,齐长父子直接找了顾承勇商议,是不是趁着这个机会,村子里各家也都出一份力。顾承勇当然是不反对的,自家儿子闺女女婿都在军营里,无论如何,他们也该尽一份心力才对。
顾家在青山村的织坊虽然是烧毁了,可是在府城还有一处呢,如今那边发展的非常好,规模又扩大了许多。这个时节,正是织坊囤积大量棉花的时候,顾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