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哪怕茶馆里的说书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朝廷上下却总是喜欢假装不知道。

    由于粮草将尽、饷银也没有着落,五万秦军只得困顿于天津城南,无法继续向着京师挺进——作为久经沙场的知兵能臣,洪承畴非常清楚,秦军历经大半年的辗转征战,早已疲惫至极。接下来又要面对女真八旗这一空前强敌,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们吃饱喝足休整够了,才能打起精神上阵杀敌啊。

    如果让士兵在上阵前都吃不上饱饭,那就不是打仗,而是送死了。

    但面对地方官府的不配合,实在筹不出粮草……难道要移兵畿南三府,到卢象升的老巢去打秋风?

    可是京师那边又该怎么办?就凭卢象升的那点儿残兵败将,还有京营的废物,能守得住城池吗?

    还有,听说京师最近在闹瘟疫,军中士卒都对此忧心忡忡,很是不愿再继续深入畿辅了。

    正当洪承畴一筹莫展、左右为难的时候,跟随秦军转战的山西总兵官虎大威,却神神秘秘地过来求见:“……督师大人容禀,如今天津这地方虽然残破,但若是要筹办粮食,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不知你有何高见啊?”

    虽然不相信这个粗鄙武夫能够拿出办法,但病急乱投医之下,洪承畴还是示意虎大威说下去。

    而山西总兵官虎大威,此时居然还真的打探到了一条门路:“……下官近日来派遣侦骑四出打探,发现有海船在大沽口(塘沽)做买卖,从山东运了粮食过来兜售,价钱也还行,一石麦子只要五两银子。”

    “……听着不错啊!那为何不买?”洪承畴登时眼神一亮,连忙问道。

    “……没钱啊!”虎大威一脸为难地答道,“……已经五个月没发饷银了,兵部的犒赏也欠到了现在。”

    ——虎大威此言半真半假:秦军各部的饷银确实是拖欠了很久,而且兵部也拖着之前战功的犒赏不发,但凭着战场上的劫掠和地方缙绅的孝敬,各位军官的私囊还是很充足的……不过,各位军官贪墨侵吞的本事固然是花样百出,但一向是只进不出,想要他们自掏腰包来承担军粮开销,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同样的道理,洪承畴也不愿意出钱,“……既然是从山东来的海船,想必跟登州叛贼有些牵连——上个月的时候,登州水师还在拦截天津商船呢!尔等直接把粮食征用了便可,哪里还用得着给他们钱?”

    虎大威苦笑道:“……督师大人,若是真的如此就好了。那帮海商精明着呢,他们在海边修了寨子,直通码头,贩来的粮食都在大船上,买主给了钱才肯?下来。如果我们派兵去抢,出兵少了,只怕打不破寨子——那寨子里有登州镇的贼兵把守。如果出兵多了,人家就直接上船出海跑了……”

    ——很显然,虎大威在得知此事之后,肯定也有过白拿粮食不给钱的打算,可惜未能如愿。

    得知这股贩粮的海商似乎无法强抢,而确实跟登州叛军有关系之后,洪承畴一时间也有些迟疑,生怕因为跟叛贼扯上关系,而被御史弹劾。但如今秦军的缺粮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再拖下去只怕是要哗变,而京师那边也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朝廷那边应该不会再吹毛求疵了吧!洪承畴不太自信地如是想道。

    总之,为了解决大军粮秣匮乏的燃眉之急,洪承畴最终还是决定去大沽口找海商买粮。然后,因为如今秦军断粮在即、军心浮动,当真是一刻也耽搁不得,洪承畴生怕在使者往来、讨价还价之中浪费时间,干脆带上了中军督标营,亲自赶往大沽口筹粮,什么体面尊卑都不顾了,只求以最快速度把粮食搞来。

    然而,洪承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前脚刚一离开,天津这边后脚马上就爆发了一场塌天大祸……

    ※※※※※※※※※※※※※※※※※※※※※※※※※

    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

    伴随着呜呜的牛角号声和震天的隆隆战鼓,数万大军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正沿着通往京师的官道,向着西南方向缓缓前进。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绝大多数士兵看上去都是一般的虎背熊腰,光溜溜的头顶后面挂着一根细细金钱鼠尾,很多人的脸上还都有伤疤,目光中总是透露着凶残和暴虐的气息。

    温暖的秋日之下,官道两边一望无垠的田野中荒草丛生,不时可见白森森的骨骸,还有被焚烧的焦黑废墟。而这条年久失修的道路之上,亦是坑洼起伏,以至于细微的尘土飞腾起来,然弥漫纷舞,涌入士兵与牲口的眼睛、耳朵、鼻孔里面,走在前边的士兵还可以勉强忍耐,后队士兵已经完全笼罩在粉尘之中,不得不要么离开大路走在两边,以避开尘土。要么就用衣服遮住口鼻,眯缝着眼睛向前面猛进。

    然而,尽管一路走得灰头土脸,但这些女真兵全军上下还是极为兴高采烈,上到八旗旗主、贝勒都统,下到包衣汉军,都对如今的空前胜利而满心激动,甚至憧憬和期盼起了打进北京城之后的丰富战利品。

    而率领这支军队的后金君主皇太极,更是志得意满,仿佛看到天下至尊的宝座已经在前方向自己招手:

    “……明国虽大,却已成朽木,如今遭到这般致命一击,想来或许真的是到了寿终正寝之时了吧!”

    ——事实上,眼下的大好形势,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完全的意外之喜。直到关宁军突然集体倒戈之前,他还万万没有料到,大明帝国居然这样突然就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候!

    在今年春天取得大凌河之战的胜利以后,皇太极虽然利用俘获的吴襄、祖大寿等关宁降将,对锦州、宁远一带残余的辽西将门发出了许多劝降信,但内心之中根本没抱成功的希望——毕竟两边的待遇差距实在太大,明廷能够给辽西将门拨发每年五百万两的饷银,后金却最多只能给他们几块连年灾荒的关外土地。

    所以,当辽西将门居然倒戈来投之时,在一头雾水的皇太极心中,绝对是惊悚比惊喜的成分更多。

    直到关宁军真的剃发易帜,向女真八旗献出了山海关等各处关隘要塞,让开了通往中原的捷径,皇太极才终于确定了这并非明国在施展什么苦肉计之类的圈套,而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空前大礼包!

    不过,“山海关关宁军”的这份天降大礼包虽好,却也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原本的战略规划:他之前是准备在打完了大凌河之战,再屯兵休整数月之后,就亲自率领一支精兵北上宁古塔,去讨伐那支盘踞在海参崴的“短毛海盗”,以此来解除女真八旗的后背之患的……但是随着山?关这一中原门户的豁然洞开,上述的一切构想都统统打了水漂——从八旗旗主到寻常旗丁,都早已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了心窍,眼看着辽西走廊成为坦途,早就红着眼睛要进关去大抢一票,哪里还肯去宁古塔那边的深山老林里吃苦受罪?

    而皇太极虽然相对冷静和稳重一些,但也同样深知“天予不取,反受其祸”的道理——关宁军倒戈献关,对于爱新觉罗家入主中原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绝妙良机。若是因为自己的迟疑不决,错过了这个短暂的机遇,让明廷抓紧时间重新夺回了山海关……那么皇太极恐怕这辈子都要为此而后悔到吐血了……

    所以,几乎没怎么犹豫,皇太极就推翻了之前的作战预想,又一次集结了倾国之兵,大举入关南下。

第九十六章、大明帝国的丧钟(下)() 
第九十六章、大明帝国丧钟(下)

    不过,虽然已经攻入了山海关,但皇太极的战术指挥还是十分保守,并没有一口气直扑北京城。

    这一方面是因为刚刚打完了历时近一年的大凌河之战,明军固然大败亏输,女真兵也被拖得筋疲力尽,连战马都掉了膘。如今还没怎么准备,就突然要再次入关伐明,顿时就有些措手不及,兵力、军械、辎重都不凑手,尤其是那些蒙古同盟军,在大凌河战役之后早已回家了,如今还得赶紧派使者到草原上调兵——皇太极最初带进山海关内的八旗兵马,不过是两黄旗的数千人而已,后续部队还在慢慢赶过来。

    另一方面,皇太极同样也对刚刚归顺的关宁军不太放心,在某种程度上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此次倒戈投降的关宁军,加上之前大凌河战役的关宁军战俘和被裹挟着投降的杂牌明军之后,总数已经多达四五万人。而后金即使尽发倾国之兵,再加上科尔沁部等蒙古同盟部族,也不过能凑出七八万兵马而已。

    很显然,这样一个庞大的不可控军事集团,若是放在身边或背后,任凭哪个君王都是不会放心的。

    于是,皇太极就借口等待后续部队和新铸造的重炮,进关不久便在昌黎县扎下大营,作为本次伐明大战的前线指挥部。然后自己抓着八旗精兵安坐不动,只派遣祖大寿和吴襄两员降将,率领四万关宁降军分兵两路,扑向京师和天津——按照皇太极的如意算盘,如果祖大寿和吴襄能够旗开得胜,那固然很好;如果这票关宁降军被绝地反击的明廷给打垮了,那么也等于是帮助后金国解除了一个潜在的隐患。

    反正不管那边得胜,死的都是汉人,都是在损耗明国的元气,皇太极是一点都不心疼。

    对此,以祖大寿和吴襄为首的辽西将门也无话可说——这基本上就算是投名状了。

    至于这一次入关能不能攻下京师,皇太极倒是没有抱着什么志在必得的想法——按照他对八旗旗主的说法,本次入关的指导思想就是“得寸则寸,得尺则尺”,万事不可强求。能够一鼓作气打进紫禁城坐龙庭,固然是再好不过。如果一时半会儿没法置明廷于死地,那么也没必要把自家老本都拼上。

    所以,他最初才在昌黎屯兵不动、坐观战局,心中就是打着万一局势不利,便退回山海关的主意。

    不想在此番突变之后,哪怕是面对亡国之祸,明军的抵抗依然只能用“软弱无力”来形容,完全没有半分垂死抵抗的疯狂劲头——在女真八旗按兵不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刚刚倒戈的关宁军,祖大寿就直捣京畿,将明廷在北直隶仅有的两支野战军之一,卢象升的天雄军给打得溃不成军。而另一路的吴襄也是连奏凯歌,从山海关一路杀到天津城下,如果不是洪承畴的秦军赶到,或许已经拿下这座北京门户了。

    看着关宁军这些自己的手下败将,居然在关内打得如此顺风顺水、摧枯拉朽。如今屯兵昌黎的女真八旗上下也很是眼热,一时间全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再也按捺不住,急吼吼地要一显身手。

    而原本还打算继续观望一阵子的皇太极,也架不住底下众人的群情汹汹,看看八旗兵马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科尔沁部的蒙古骑兵也到了,便从昌黎拔营出征,继续向着明国的京师挺进。

    或许这一次当真是福星高照的缘故,女真大军刚刚走到乐亭县,就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大喜啊!大汗!天津的明军哗变啦!真是上天保佑我大金啊!”

    一片卷起的尘土之中,胖嘟嘟的莽古尔泰眯着一对豆豆眼,兴高采烈地骑着一匹枣红马从前面赶来,还没凑近皇太极的御驾,就隔着老远高喊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