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单从这部分西夏文上面,就可以说这批西夏古瓷是西夏王国的瑰宝,也是我国历史上党项民族的历史见证,除去自身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价值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后人解读西夏王国的金钥匙。
西夏瓷受磁州窑耀州窑和山西各瓷窑先进工艺的影响,加之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南方先进制瓷工艺的介入,西夏瓷融南北文化之精华逐步成为陶瓷界的一朵奇葩。
目前,西夏瓷逐步得到世界的,特别是西夏白瓷和剔刻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珍品。
当然,除了这一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物之外,西夏的陶瓷艺术也是十分精湛的,特别是西夏的酒具。
西夏人喝酒已经是一种文化,所以不要以为酒器就是实用器,其实也是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的。
韩孔雀找到的瓷窑,有一座就是专门烧制酒具的,当然也有金银器作坊,也是专门制作酒具的,但相比金银器,韩孔雀更加重视西夏的瓷器。
西夏的酒具太精美了,其盛酒器美轮美奂,其饮酒器别具匠心,西夏酒具可以说是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高峰。
韩孔雀知道,西夏的酿酒业由官府掌控,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族,由高寒地区的游牧逐步向农耕文明靠拢,可以说是这个民族在生活中的常用消费品。
到了西夏立国,酒便始终伴随着这个小王国的成长与灭亡。
所以,在后来发现的瓷器之中,酒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只是这么一批瓷器,就足够韩孔雀专门建立一家大型博物馆用来存储和展出了。
刚开始韩孔雀还没有特别重视这批瓷器,后来因为铭文,所以韩孔雀仔细查看了很多酒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在古代的西夏,他们十分看重酒器。
而且于山也发现,这里的酒器十分,按照大类来分,就分为储酒器和饮酒器,如果按照艺术价值来分,又分为实用器和祭器。
西夏的盛酒器主要有瓮瓶罐缸等,既易于存放,或者运输携带,又能防止减少挥发。
韩孔雀在这里找到了太多的酒器,各式各样的都有,比如说先前那个小口瓶,其实就是一件酒器,而为什么这样的小口瓶上有铭文?
这个还需要从这些酒器的作用,和使用的人物来分析,当然,这样看来,可以带有铭文的,又不止是一件小口瓶了,所以后面韩孔雀又发现了,很多酒器之上带有铭文。
先说瓮,瓮是大器,器物高大,口径较小,腹径肥大,一般高都在40厘米以上。
常见的瓮有四耳系双耳系,而无系的瓮较少,因为有系的瓮携带搬动都比较方便。
由于瓮的腹大口小,盛固体物件不方便取用,而方便盛储的是液体,制作精美的绝大多数用作盛酒。
所以,在这里发现的瓮里面,全都装着美酒,这也算是韩孔雀的意外收获。
不过,韩孔雀并没有打开,毕竟现在还在古墓之中,就算里面有美酒,韩孔雀也没有心思喝。
比起瓮来,罐的口径要大,整体没有瓮那样高大,这些其实是用来大规模储藏酒的酒器,或者干脆就是平民使用的储酒器。
而在这里的,当然不是普通的储酒器,所以里面的酒,也肯定不简单。
可以说,韩孔雀在这里发现的储酒器,里面都应该是装着酒的,只不过有一些保存到并不好,所以挥发干净了。
但就是这样,这次韩孔雀发掘出来的酒,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不管是瓮还是灌,其数量都不少,而这两种储酒器的体积都不小,每一只罐子,每一只瓮之中,都有着酒液,这就让韩孔雀的这次收获,变得多了很多。
当然,西夏盛酒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瓶,这里面就有梅瓶,这些梅瓶里面也装着酒,不过,梅瓶毕竟不如瓮大,所以酒的数量就少了点。
加上梅瓶要比瓮和灌都难以烧制,所以数量也不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梅瓶在西夏的地位决定的。
在西夏,梅瓶又称作经瓶,其主要是在佛事活动中用以盛酒,也就是谈佛念经或与写经有关,所以称“经瓶”。
西夏经瓶又分为广口瓶与小口瓶,刚才韩孔雀特别的那件有铭文的小口瓶就是经瓶,是一件活佛用来盛酒的经瓶,所以上面出现铭文,是很正常的。
在西夏,他们习惯将口径大一些的称为“广口瓶”,口径小的称为“梅瓶”。
当然,经瓶也是有各式各样的,在西夏众多的“经瓶”之中,又分为素瓶与剔刻花瓶,素瓶主要是黑色和茶叶末釉,而剔刻花则还有白色。
韩孔雀发现的人物图案的“经瓶”可以说是西夏盛酒器中的佼佼者,这类人物图案的瓶已知有两种,一种是人物有胡须的,另一种是人物无胡须的。
已知有胡须的人物瓶,瓶口略残,釉色为白中泛青,釉面较薄,主图案是一位留胡须的饮酒者,面额,秃发,微醉状,半坐,头上生出祥云。
另一个瓶的主图案相同,差别在人物无胡须。
还有一类器物是介于盛酒器与饮酒器之间,这就是扁壶,像扁壶这种器物,最适于路途携带,是游牧民族马背上的常见物件。
先前韩孔雀也发现了一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的白瓷扁壶,那件扁壶长20厘米宽17厘米,扁壶不但有贴花和印花工艺,而且还有汉文和西夏文结合的铭文,所以它肯定是酒器之中的精品。
除了上述的这些储酒器,再就是饮酒器了,西夏饮酒器有大小之分,大的如碗,小的有杯,形式多样。
碗类主要是喝马奶酒葡萄酒所使用的,因为此类酒的酒精度较低,所以用碗来喝,而这十分对蒙古人的胃口,所以这种碗也特别多。
也许是因为用碗喝酒十分符合蒙古人的习惯,所以,韩孔雀发现的瓷器之中,在数量上,碗绝对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些碗都比较特殊,跟普通的碗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韩孔雀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西夏制造的。
这些碗跟普通碗是不同的,因为在西夏,他们饮酒的碗分为一般和比较特殊的,严格地说是瓷质碗式匜。
这种碗式匜,就是在瓷胎制作成形时,在口沿处向外压一下,或者用手指在口沿处拉一下,在口沿处有一处凹槽,形成如匜样的流,饮用时,碗内的液体不向周围溢出,可以说这是西夏人的一种创造。
西夏的这种瓷质匜也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碗式,二是碟式,三是豆式,四是仿古代铜匜式。
西夏的碗式匜,大概是烧废的碗所带来的启迪,因为西夏的烧瓷坯胎含沙较多,又地处西北干燥的荒漠性气候带,坯胎做成后有要晾干的一道工序,而这道工序是西夏瓷器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晾得太干了,胎体就会有裂纹,晾得干不到位,湿度偏大,入窑后就会变形。
有裂纹的器物烧制出来不可用,但变了形的器物还可以用。
碗碟之类的变形产品,在使用中被发现,歪歪斜斜的,虽不好看,但喝汤不漏,喝酒不洒,喝奶不乱流,于是,工匠们在烧制喝酒用的一些器物时,在做好坯子后,在口沿做一个缺口,类似匜的流。
西夏的这种碗很多,韩孔雀发现了不少完整的各色釉的窑碗,但多半是不工整的,是歪歪斜斜的,韩孔雀知道,这和西夏人爱喝酒常喝奶的生活习惯是有关联的。
爱喝酒,就很容易发展出喝酒的文化,比如这种碗式匜只能喝低度数的酒,当然,喝低度酒也不止是用碗式匜,高足杯也可以,而且西夏也发展出来了各式各样的高足杯。
西夏的高足杯的高度6-9厘米不等,黑白褐青等各种釉色都有,这种器型,是足高占总高度的三分之一,杯口的直径比杯的通高要略大一点,杯足有露胎,其余部分满挂釉,足部上小下大,足底部挖空一点。
如果喝高度酒,那么就必须换酒器了,那就需要用酒杯,比如无耳杯和双耳杯。
无耳杯已发现的制造方法都一样,式样差别不大,芒口圆腹高足。西夏的这种酒杯,足底较小,腹部有一小孔。
这个小孔,有两个作用,一是烧制酒杯坯时,蘸了釉水的胎是杯口向下倒扣烧制的,为防粘连口沿处不上釉所以是芒口。
另外是底很小,由于足底如果立在平面上烧制,很不稳当,也由于头重脚轻,容易变形或倒下。
这样,酒杯必然倒扣着烧,既然倒扣着,腹部大,内存空气就多,空气不排出,加热后就要膨胀,会把腹部胀破或使腹部变形,这就是腹部要有一个小孔的原由。
这是烧制技术层面上的作用,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饮酒时,中间有一个小孔叫“公平心”。
。。。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皇帝金锭()
有了“公平心”的存在,就是说,每次倒酒都不能多倒,倒多了,酒就会从小孔流出,这就是“公平”。
“公平心”是古时人们饮酒的一种观念,对饮用高度酒来说,这是一种约束和规范。
所以,西夏国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但他们也曾经有着极其辉煌的文明。
虽然这段文明是建立在大宋的痛苦之上的,但是更加强大的元蒙帝国,却又踩着他们的尸骨,建立起更加璀璨的辉煌。
而这种辉煌还在,也只有打开了成吉思汗陵,当年元蒙帝国的辉煌,才会真正暴露在世人眼中。
当然,现在世人是看不到的,现在能够看到这种辉煌的,只有韩孔雀等人。
看着堆积如山的铜钱,什么时候,铜钱居然可以用来堵门了?
打开了金刚墙,没有看到预料之中的墓道,而是看到的无尽铜钱,这里的铜钱的海洋。
“这些全都是宋钱,难道这些都是从南宋掠夺来的?”木灵拿着一些铜钱,一边查看一边道。
韩孔雀对这些铜钱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宋朝极度繁荣,所以当年他们发行的铜钱超级多,现代发掘出来的送钱也很多,所以宋钱根本就不稀罕。
这样,这里出现再多的宋钱,也不值钱,甚至都没有收藏价值。
当然,这么多宋钱出现,还是给人极大的震撼的,也许用这些宋钱,建立一座铜山,也可以吸引一大批人去参观。
“我们不是推测,现在应该遇到被蒙古灭国的金国宝藏吗?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宋钱?”黄山有点疑惑的道。
“赶快清理出通道,这里并不一定就是北宋的遗宝,也许就是金国的。”韩孔雀道。
“金国的?这里明明都是宋钱。”金妖问道。
木灵解释道:“当年金国虽然也发行了钱币,但他们用的钱,绝大部分还是宋钱,所以出现宋钱,并不一定就是宋国人的,也有可能是金国的。”
“当年金国的冶金业十分发达,他们还是有点好东西的,好好注意一下,如果找到了金国发行的古钱币,那可是很有价值的。”韩孔雀笑着道。
虽然金国是女真人建立的,但他们可跟努尔哈赤一家不同,当年的金国可是极其强盛的,不管是武力还是文化。
这一点跟野猪皮是没法比的,而野猪皮也不过是继承了金国的一些文化遗产,所以才会被成为后金。
“老板猜的很准,看,这就是金国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