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9-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这话传遍京畿各地,乃至整个北方时那可就是什么版本的都有了,行脚商游走各地,说书人与茶客在茶楼、酒馆等地说的是唾沫横飞,乐此不彼。

    由此,各路官兵也是议论纷纷,永安军如此血战大捷也未尝获得赏赐,那自己为朝廷死战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让这舆论散播的快一些,萧亦将飞骑泼洒出去大半,到了现在已经是成效显著。

    看着从各地传回的信鸽卷信,萧亦嘴角一翘,自然知道如今这件事拖得越久,形势就对自己越有利的道理。

    现在崇祯皇帝与朝廷就好似被自己架在火上烤,拼的就是耐力,不过在这种漫长的等待下,萧亦自然也要为自己手中添加筹码。

    现在自己也算是与崇祯撕破脸皮,当然是拳头越硬说话的力度也就越大。

    说起第六次扩招,因为永安军是头一次进行如此规模的扩招,所以萧亦还是有些忧虑的,担忧能否招募满额,会不会是自己太心急了。

    不过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多虑了,各地百姓的踊跃程度让负责招募的将官们都是始料未及,不仅是永安军招募满额,就连各地的分守振威营也皆是满额。

    翻开桌上由董英华等人整理出来的文册,萧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第六次扩招后,陷阵五营每营皆扩至两万,畴骑营从原本那八千经验丰富的飞骑中招募,最后勉强凑够了三千之数。

    如此后飞骑营便是缺额数千,余下的人虽然没有成功进入畴骑营,但却都原地擢升,成为飞骑营的基层军官,少者也是伍长管带着五名新兵。

    车炮营仍然是各营中人数最少的,但火炮数量却翻了个翻,原本永安军车炮营中常用的各类火炮只有一千余门左右,且皆是以小型炮为主,攻坚能力不足,就连上次聚落所之战时的那几千门炮,还是萧亦临时从各堡征召而来。

    在第六次扩招后萧亦敏锐的发现,现原有的火炮已经不能满足永安军各营的需求,永安军毕竟不能总是集中作战,总会有分兵的时候,到那时火器就不会够用了。

    那场战斗后意外缴获两门红夷炮,虽然这两门红夷炮还有很多不足,例如体型过于庞大,弹丸制作费时费力等等,但萧亦仍是十分重视,将其视作永安军火器的一次飞跃。

    所以萧亦痊愈后第一时间便叫来齐浩光与王熊,让他们两人将手头的事都停停,并且以重金和极高的待遇在各地招募匠户。

    最后让齐浩光与王熊两人挑选出一队人,以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匠户为首批人,成立永安军下属军械司,以齐浩光为主事,王熊副之。

    此后他们两个人便带着一班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日夜围在那两门红夷炮周围,琢磨着怎么能将这两门炮改进。

    除了永安军将要首次装备重炮之外,萧亦也知道,重炮用于攻坚最好,但论起野战还是类似虎墩炮、碗口炮这类小型铜铁炮最适合,威力不俗且方便携带,自然要叫人大量制造,装配各营。

    同时也没有放下新式火炮的研发,成立军械司后效率果然比原来的老式工坊提升了数倍,分工明确。

    不过在红夷炮与新式小炮研发出来之前,永安军仍是装备着原来的火炮,只不过数量上增加了数倍。

    如此下来,仅仅是陷阵五营的精锐战兵便足有十万之巨,此外又有飞骑营万余,畴骑三千。

    历时六年,永安军终成规模。

    缓缓走到堂外,外面侍立的两个婢女连忙微微一鞠,婉声道:“大帅,史将军他们已经来过了,见大帅在处理政务,便没有。。。”

    点了点头,萧亦看了一眼大同镇暗黄的天空,缓步走出帅府,与早已等待在府外的标营骑手翻身上马,直奔南门而去。

    等萧亦马蹄声远远而去,那两个侍女才敢悄悄抬头,看着萧亦已经远去的背影,粉嫩的脸蛋上满是羞怯。

    。。。。。。

    待萧亦到达南门外的月城内时,史路、黄阳、石刚、王大勇、刘通、杨利清等六人早早便带着几十个永安军的高级将官等待于此。

    见到萧亦来到后,众将齐齐一抱拳。

    “见过大帅!”

    萧亦摆摆手下马后,协同众将登上控军台,见到城下的情形,就连萧亦也只觉得心头一阵澎湃。

    大同镇城南门上高高悬挂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曰“武定门”。

    武定门上建有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外有廊柱环绕,平面均为凸字形。

    萧亦与众将所在的这处控军台城墙四角各建有庞大角楼,西北角楼当地人又称“乾楼”,高大瑰丽,配合城墙上的千余垛口,显得威武雄壮。

    此刻,城外已然是一片钢铁的海洋,十万余永安军兵士严阵以待,在萧亦这个控军台上看去更加清楚。

    永安军的将士们横纵成行,无论从哪个方向上看都是整齐的一列,挺胸立在这十二月的瑟瑟寒风下,他们手中的虎枪亦散发着令人恐惧的点点寒光。

    当见到萧亦与永安军的将官们登上城楼时,只见站在最前列的那些将官齐齐一喝。

    “末将等见过大帅!”

    随即而来的便是山呼海啸、震天动地的吼声,每一名永安军的将士都用最大的声音,呐喊出自己内心的那两个字。

    “万胜!”“万胜!!”

    一万人就已经是潮水一般,更何况是十万人列队在城外,永安军的将士们衣袖相接,连绵的吼声震动平原。

    附近的百姓往事如常,忽然听到这震天的吼声袭来,往往都是惊的不知所措,木木的立在那听着这惊天动地的吼声。

    吼声刚过去不久,官道边的百姓便见到一个个骑兵朝远处疾驰而去,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永安军的飞骑哨探去了。

    往常时,永安军的飞骑倒也是经常从官道上,大同镇军民皆是习以为常,但如今情形似有不同,听了刚刚的那阵吼声后,不知为何,他们的心里不知为何都有些期待。

    永安军的出征前向来是准备充分,辎重与车炮等准备妥当后,才会开始大规模的散布哨骑,最后才是大军出发,就算是在大同镇中仍是如此。

    飞骑从官道上驾马远去不久,远方便传来一阵整齐的步子声,永安军陷阵营的兵士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官道周围聚齐的百姓身边走过。

    。。。。。。

    崇祯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上午,征西前将军、山西总兵萧亦以整顿山西兵备为由,以史路、黄阳、石刚、王大勇、杨利清五人为主将,举十万永安铁军,分自利民堡、神池口、广武、大石口、平刑关入山西境内。

    永安军此次出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却有理有据让人丝毫抓不到毛病,听闻永安军大兵将山西,州县军民欢呼雷动,各地贼匪皆惶惶不可终日。

第四百三十四章:山西 辽东 京师() 
自永安军南下后,便在山西开展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革活动,事实证明萧亦选择此时南下是对的。

    在朝廷对永安军告捷一事处置不当下,整个南方几乎都处于一片舆论的浪潮下,加上剿贼事态愈加不堪,官军不断大败与连年的征战、灾荒,早已将原本富庶的山西变得愈加糜烂,驻军也是被抽调一空。

    所以永安军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往往都是夹道欢迎,过不了几天那里便传来裁军招募振威营的消息,一杆‘萧’字大旗取代原有的朝廷旗帜,迎风飘扬。

    与朝廷征兵不同,永安军征兵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宣传,甚至只需要几名飞骑在街道上驾着马经过,没过多久这件事便会风传全城,继而便如一滩清水中的波纹一般扩散至周边。

    成为永安军下属振威营的待遇自然不必再提,吸取朝廷的教训,萧亦不会给人任何空头的承诺,与朝廷那根本看不见影子的饷银,每一名入选永安军的军民都会立刻得到只属于自家的田亩与耕牛、种籽等物,相比之下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除此之外,永安军不败的神话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许多从盛京赶回来的商人也在不断谈论近日盛京城内的异样,不久便风传各地。

    说是听闻那次兵败之后,奴酋皇太极直接是口吐鲜血,数日不省人事。

    盛京城内外几乎是日夜都能听见女真人的嚎哭声,这些商人似乎听到后金数次败于永安军后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

    便有人开始从各地赶到大同镇城,希望能在这里开设分行、分号、商铺。

    对此事萧亦则是摆出一副十分欢迎的态度,更是亲自与前来的陶家等几家大户家主见面,言语中显现出十分关心商务发展的意思,这也打消了其余商人的顾虑。

    自此,大同镇城每日来往的各地商人与士子络绎不绝,萧亦的帅府门槛都快被踢破。

    在这种态势之下,萧亦将大同镇城扩建两次,现在的大同镇城无形之中已经成了大明北方的商贸中心,连带着整个山西都在飞速发展。

    若说以往的大明,除了歌舞升平的南方以外或许没有商人会认为连绵战乱的北方安全,但现在已经不同,若是提起去哪里开设分号最好,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一句话。

    “那自然是去萧帅的辖地最好!”

    若是有人问,在外流窜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那些流民到哪里最有可能找到以往的生活,回答定是一个。

    “那自然是去萧帅的辖地!”

    第六次扩招后出征的前一天夜间,史路曾单独来找过萧亦,当夜萧亦与史路两人都没有回房陪着妻子与孩子,彻谈一整夜。

    史路首先向萧亦提出一件事,他认为现在振威营的衣甲已经不能再使用,要让所有永安军的兵士都一点点脱离朝廷,最主要的便是军心与民心。

    不过所幸,这最重要的两点已经不需要萧亦去担心,朝廷在这方面上十分配合,既然军心和民心已经缓缓走向萧亦,接下来的便是军壮上了,需要彰显永安军的特点。

    现在百姓只是看见永安军的正兵营才会直接认出来,这还不够,萧亦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要让百姓看到振威营的军士也能一眼认出这是永安军的人,是萧帅的麾下,而非朝廷官军!

    这点萧亦很久之前就已经在想,两人一拍即合,第二日征西前将军萧亦便下了命令,让齐浩光、王熊等人负责研究出一个新的振威营衣甲。

    齐浩光与王熊的军械司果然不负厚望,半月下来便已经将十几套新衣甲的草图放到了萧亦的桌案上,供萧亦裁定。

    最后萧亦选择了其中一套,这套衣甲内中均镶有铁片,防御力比起原来的皮甲提升不少,虽然还是与大战时的铁甲相差甚远,但相对于戍守地方却是绰绰有余,并且造价也并没有高出多少。

    换上新衣甲的振威营兵士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最直观的一点便是,振威营抛弃了以往大明制式官兵衣甲糜乱的形象,看上去英姿飒爽十分合身,以往振威营军士穿着的是制式的大明衣甲,一眼看过去好像是朝廷官军一般。

    这次明显不同,腰牌悬在腰间,黑灰色的衣甲与朝廷红黄色的制式衣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只需要一段短短的时间,振威营的衣甲便会印在整个山西的军民脑海中,继而便是整个天下。

    到了那时,一见到振威营的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