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芷若开始正色道:“陛下,皇庄现在要养活三万人。要是不赚钱,臣妾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了。”这句话是实话。单单是皇庄支撑起的福利院,现在遍布大顺各大城市之中,收养弃童已经超过万人。再加上要经常性地补贴监察司,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甚至军器监的研制最新武器,都是由皇庄出钱。虽然现在皇庄月入几百万贯。可还是有点吃力的感觉。
陆承启笑道:“朕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这棉花要是卖的好了,收益不在丝绸、麻料衣裳之下。再加上保本的粮食,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让大顺国祚变得更加稳固。朕这几日读《孟子》,深深认同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水,如果大顺的乞丐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甚至过千万,那便是朕的失职了。朕的想法,是把皇庄变成一个能容纳多人就业的大工厂,同时掌控物价的定价权,以稳定我大顺的经济走势。”
周芷若认真的听着,听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些道理,陛下早已说过,臣妾也能明白。可那什么棉花,如何赚钱,陛下还是没说啊!”
陆承启把广告和代言的概念说了一遍,周芷若以惊人的经商天分,只一遍就理解了:“也就是说陛下的新衣裳,也都是用那棉花所织成咯?”
陆承启笑道:“不仅仅是朕的衣裳,梓童的衣裳,甚至宫女的衣裳,亦要如此。朕连广告词都想好了,就叫纯棉衣,给你一个温暖的冬天……”
周芷若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陛下这大白话,百姓倒是听得懂了,可那些文人会买账吗?”
陆承启想了想,倒是这回事,也笑道:“朕书读得不多,这回倒是泄了底,让梓童笑话了。要不这广告词,让梓童来想?确定后,便能见诸于报,销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周芷若想了想,说道:“与子棉衣,冬日无寒,陛下以为如何?”
陆承启赞道:“梓童果然是比朕有文采多了,就这么定了!”
周芷若又问关于国企的事,陆承启禁不住,说道:“要想国家的经济稳定,避免商人盲目恶性竞争,造成经济危机,那朝廷把控经济走势,是必不可少的。而朝廷想要把控经济走势,就必须通过占据了大顺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一的皇庄来调控。若是朝廷通过行政调控的话,不仅会损害商人的利益,甚至会打击商人的信心……”
“什么是经济危机?”周芷若化身成好学的学生,开始问起很专业的问题。
这一问倒是把陆承启问倒了,他也是隐约明白经济危机的概念,金融专业出身的他,脱离课堂这么久,差不多全还给大学老师了。更困难的是,陆承启不知道如何用古代人的话,把经济危机的概念说明白。
“额……这经济危机就是……这么说吧,如果商人不顾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的话,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滞销,滞销的话,价钱就会降低。如果整个大顺都是这样的话,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到了那时候,商人会破产,雇佣的工匠也会没收入,整个大顺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最后便会演变成流民争夺粮食,大顺便亡了……”
“这么严重?”周芷若惊讶地说道。
“还有一个情况,便是铜钱不断贬值,也会引起经济危机,所以……”
“所以皇家银行的成立,也是必须的咯?”周芷若接过陆承启的话说道。
惊讶于周芷若的经商天赋,说道:“没错,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是稳定国家经济的两只无形的手。”一不小心,陆承启把大学里学过的,对经济的解释说了出来。只是看周芷若的模样,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陆承启暗叹:“芷若要是生在后世,肯定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女企业家!”(。)
第三百六十三章:传授经济理论()
好在这个时代,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闷在家中。要是出个门,不低着头走路,别人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
在大顺境内,除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会养在深闺,穷苦人家的女子,都要干活帮补家用的。虽然也有人在背后说什么抛头露脸的闲话,可生存的压力下,谁还在意什么风言风语?所以即便是像周芷若这样漂亮的女子,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最多也只是引来路人侧目,没人会说什么,都司空见惯了。
正当陆承启感慨的时候,周芷若又问道:“那这货币政策又是什么?”
陆承启又被问倒了,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利率,民间高利贷倒是有,朝廷却放过了给百姓放贷这样一个赚大钱的项目。先前徐崇光做户部尚书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哭穷,说国库无余钱,一枚铜币都要掰成两半花。其实不是大顺的经济不行,而是以农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制约了国库的收入。即便盐、铁、酒、茶都是榷卖的,也是入不敷出。直到陆承启提出要征收商税,不仅维护了商人的利益,避免了其他的苛捐杂税,还直接充盈了国库,又鼓励了商业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而货币政策中,除了利率、信贷之外,还有一个外汇,这也是这个时代用不上的。在以大顺辐射的经济圈中,大顺的铜币是最坚挺的货币,地位等同后世的美元。再加上大顺对外贸易,一直处在贸易顺差之中。外汇政策似乎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除了这三个方面。又怎么向周芷若解释什么是货币政策?陆承启心里急了。脑筋急转。突然灵光一闪,总算是找到一个周芷若能理解的话题:“梓童,你该知道我大顺京兆府等地有钱荒这件事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她入手皇庄这么久,自然是知道钱荒是怎么回事:“陛下,这钱荒不是被陛下的银币、金币,还有皇家银行给解决了吗?”
陆承启苦笑道:“这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钱荒是怎么引起的?是因为铜钱的价格越来越贬值。官绅都不想使用了。梓童也是知道的,若是足兑一贯铜钱,足有千文。可现在有八百文,都算好了。这就是铜钱的表面价值,远远小于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商品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铸钱技术的进步,铜钱不值钱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大顺的铜钱在辽国,高丽和日本,却远远大于国内的价值。在京兆府。一枚铜钱可能买不到一个肉包子。可在周边邻国,大顺的一枚铜钱。能买到比在大顺境内多得多的商品。这些官绅,宁愿去日本用铜钱,都不想在大顺用,这才有了钱荒……”
原先周芷若对钱荒是怎么产生的,也是知道得一鳞半爪。现在听了陆承启的解释,顿时恍然:“那陛下用价值较高的银币,亏本的方式兑换给官绅,就是为了把官绅钱库里面的铜币给置换出来?”
陆承启对于周芷若的经济天赋已经见怪不怪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看起来是朕吃了亏,其实不然。国库里面的白银不少,而且银币也不是全是白银所铸。能换成流通量大的铜币,算起来还是赚了。这样一来,铜币的币值就会上升不少,银币因为大量进入市场,也略微降低了币值,总体来说,把货币维持在一个基准量里面,稳定了钱荒,这是值得的。货币政策,说起来便是这样,当钱荒的时候,我们就要增加银币的铸造,使铜币升值;当市面上铜钱多了,那就减少银币的流入,使得物价稳定在一个区间里面。先前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这经济总是在波动之中。再加上商人逐利,经济的发展肯定不会很健康。所以货币政策,朝廷对经济的调控都是很必要的。”
周芷若沉默不语,低着头消化这个知识。陆承启见她如此模样,也没有说话打搅,让周芷若静静地消化这个知识。
良久,周芷若才突然问道:“陛下,即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怎么办?要是……”说到这,周芷若止住了。古代忌讳谈死后的事情,周芷若知道自己的言语不当,赶紧止住了话头。
陆承启笑道:“在大顺,还是有书籍这样的东西的。待得朕理清了思路,自会编撰一本《资本论》,刊行天下,让天下商人都警醒,让大臣们都能理解朕的做法。对了,这皇家银行差不多在每一路府都有了分行,朕的下一阶段的计划很快就要实施了。”
周芷若问道:“陛下有什么计划?不对,臣妾不该谈及政事的,请陛下责罚。”
“朕怎么舍得责罚朕的小芷若?哈哈,这个计划有关皇家银行,梓童知道了也没什么。朕有感,民间高利贷过重,惹得许多农户生了病看不起病,借贷看病结果连仅有的土地都丢了。土地兼并,是一个朝代亡朝的根源,朕要想杜绝土地兼并,首先就得提供低利息贷款,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低利息贷款,用皇家银行来做最适合不过了。只是这个计划,要配合户部的户籍制度才能实施,是以准备时间长了些。”
周芷若立即反应了过来:“若是陛下此计划能顺利实施,天下百姓肯定感激陛下圣恩的。到那时,国库也不虞无钱银可用了……”
陆承启苦笑道:“哪里有这么简单,涉及钱银,最易滋生**。若是监管不严,这皇家银行养的蛀虫,比户部贪污更加严重。”
周芷若到底是出身官宦之家,这个道理很浅显,她也可以理解。陆承启说得起兴,继续说了下去:“朕的设想中,皇家银行是龙头,主管铸币。除了铸币之外,还兼营存取业务,嗯,也就是像那些钱庄凭钱引取钱一样。还有借贷业务,投资业务等等。要是朕的设想能实施的话,这皇家银行就是最赚钱的,毕竟是以钱生钱……”
这番话超出了周芷若的理解,她锲而不舍地追问下,总算明白了什么是存取业务,投资业务。理解里面的含义,周芷若倒吸了一口凉气:“陛下,你这是要把天下钱财,都收入囊中吗?”(。)
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宫夜话()
陆承启无奈一笑,说道:“怎么可能,如果是那样的话,我陆家也该亡了。天下的钱都给你赚去,你叫天下百姓怎么能服气?”
周芷若皱眉说道:“可陛下这么做,明明就是在敛财啊!”
陆承启赞叹道:“梓童在经济领域上的天分,比朕高多了。要是换成朝中大臣,能理解的,肯定不过两三人而已。不错,银行业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朕的银行存取业务,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不仅安全,取款无碍,甚至还有额外的利息!这么一来,这天底下把钱藏在家中的官绅,肯定会蜂拥而上,把钱存到皇家银行里面的。”
周芷若若有所悟:“这么一来,钱荒倒是解决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不仅是钱荒,有了皇家银行,货币政策就能实施,国家经济就能稳定住。”
“陛下,可是这么做,还是在敛取天下钱财啊!”周芷若十分不解,立时反问道。
陆承启胸有成竹地说道:“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钱大家赚才能让天下人都拱卫大顺。朕又怎么会做这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呢?朕的设想,皇家银行并不是大顺境内的唯一银行,而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除了铸币之外,还有控制其他银行的利率,保持全国一致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