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就大呼小叫的敲着桌子叫嚣:“四成,否则车裂。”
“三成。”毛文龙就坚定的道:“再多,我宁可车裂。”
“成交。”魏忠贤就爽快的答应了。
毛文龙就打蛇碎棍上:“那你和内阁就直接颁布一个法令,大明的铸币全全归我。”
古代人对发行货币权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魏忠贤想也没想的答应了,现在的魏忠贤可不是一年前那样了,现在他在大明几乎就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他想办什么事情,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答应完了毛文龙,然后赶紧揽住毛文龙的肩膀:“你说说,你偷铸银洋,每年获取钱息多少?”
毛文龙就只得如实交代:“前年刚刚开始,铸造的都堆在了刚刚的仓库里,两千万银洋,获利一百五十万。”
魏忠贤就惨叫:“钱啊,我掌握着天下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竟然让一百五十万银洋在手中丢了。”然后气急败坏的跺脚:“锦衣卫皮岛坐班王洪亮你个该死的,我现在就拨了他的皮。”
在这一点上,魏忠贤应该气急败坏,但也的确错怪了锦衣卫坐班王洪亮,因为毛文龙对铸币厂看管的实在是太严格了,就连一只苍蝇飞出来,毛文龙的亲信都必须追他上天入地的打死,怕他知道的太多,泄露了消息。
而王洪亮秉承前人教训,和东厂太监一起,该看的看,该听的听,但不该看的绝对不看,不该听的绝对不听,所以才有了这和谐融洽的关系,要不他们两个,早就光荣的战死在了辽东前线了。
第737章 钱多无用论()
按照中国历史上看,铸币是不赚钱的,因为铜在大明也不是盛产的,既然如此,那就不铸,所以有许多朝代,对私人铸币,采取的是睁眼闭眼的态度。而因为赔钱,所以,改朝换代之后,新朝不改旧朝币,旧朝钱币继续流通,从此造成中原王朝各种各样的钱币满天飞,往往一个后世挖掘出来的钱币窖藏,那就是一个中国历朝历代钱币的展览馆。
到了现在大明天启年,善于经营的东林把持的铸币司,其实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宝源局,彻底的扭转了这个状况,他们竟然破天荒的盈利了。
而盈利的手段就是,他们开始大量的抽减铜的比利,因此宝源司开始赚钱了。天启二年和三年,他们获得了大量皮岛毛文龙的变相铜钱,转而融化重铸,其中获利颇丰。
天启二年,当时南京宝源局记载,用本钱,二十万九千零四两,获得钱息十二万八千六百零六钱,天启四年,十四万三千四百一十一两,获得钱息十二万八千九百三十二两,钱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中国货币通史上说的)可见当时有本书窃明上说的不大准确。
至于天启年苏州抵制天启钱的事情的确有,从而引发了魏忠贤对南京宝源局案,将东林把持的宝源局一把掀翻,其实不是因为党争,还是因为钱息过高却不能入北京国库,因为南京自有另一个朝廷班子,这笔钱息直接入了南京户部,所以,魏忠贤掀翻南京宝源局不是因为党争,而是因为眼红。
“如果,咱家说的是如果。”已经看到了铸币如此赚钱的魏忠贤,就红着眼睛请教毛文龙:“如果咱家将北京南京以及西南宝源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年可得多少钱息呢,那是不是就可以大赚一笔?”
对于被自己引诱出来的魏忠贤的这个想法,毛文龙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管怎么说,魏忠贤贪,但他大部分的心思还是在为他爱护的皇上做事的,而皇上呢,从天启和崇祯来看,还是为这个大汉江山在兢兢业业的,这和自己的思路是吻合的。
其实现在毛文龙认为自己做为一个穿越人士是合格的,在钱财上,自己已经赚了很多很多。
但历史的使命感,让他一直甘守清贫。
即便自己赚的钱或者是抢来的钱加起来,已经富可敌国了,但自己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不是看淡繁华,没有那么高尚,而是,这个年代有钱真的没用啊。
这个年代,给你十万银子,你能做什么?吃不过是一桌,山珍海味,相比后世,简直就是烂大街的东西,不值几个钱的;穿不过一身,绫罗绸缎也就是那样吧,也没有名牌附加价格;想买一台好车,不过是一匹马的拉车,让你死劲的装饰,你也就那样了,再使劲花费?对不起,再花就僭越了,要砍你的脑袋的。
剩下的做什么?只能购买田地了,然后看着秋天粮食收进来,糜烂在粮仓里,因为这个年代,需要花钱的地方绝对是少之又少了,所以才出现一个戏班子到四川盐井唱了一个堂会,就得到五万银子的收入,因为那些巨富,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花自己的钱了,除了斗富满足下心理需求,剩下实在是无事可做。
所以,抛开穿越人士所谓的大义,毛文龙认为自己赚钱是被逼的,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在这个没有多少娱乐的年代,这是穿越人士唯一的成就感,在这个成就敢之后,那就是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再把这个钱花出去。
花出去这些钱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造反,然后自己做个皇帝,然后呢?面对憋屈的有着巨大代沟的古代人,最终憋屈死。
而毛文龙悲哀的发现,自己穿越的的确不是时候,想要拿钱造反,其实在这个大明,在这个时间造反是不大可能实现的,非常有难度。难度不在兵戈而在人心,因为大明将养百姓士绅接近300年,无论是上下阶层,对朱家的人,有了绝对的认同感。
在这一点上,就表现在了整个大明末期,即便如李自成,在造反的时候也不过是称王,绝对不自称皇帝。战争中,也针对贪腐的官吏而没有喊出打到皇帝的口号。而在他打到北京前的时候,在以往的年代,您可以达到了改朝换代,但结果如何呢?带着百万雄兵兵临城下,李志成却向崇祯皇帝递交了自己的要求,请崇祯皇帝封自己为大明的西北王,作为自己的交换条件,他答应带着自己的百万大军,东去直接平灭建奴。
而李自成即便打进了北京,依旧厚葬了崇祯皇帝,并没有直接称帝,手中握着大明的太子犹豫着该怎么处理,这其中就几次提出要扶太子登基。
这在官迷牛金星等一群兄弟们的苦劝下,李自成骑马站在隆中门前,对着手下人道:“既然大家都想让我当皇帝,那就让老天决定,我射中隆中门的中字,便登基。”于是,张弓搭箭,在近在咫尺,在征战十几年绝对箭术精湛的情况下,竟然一箭射在了牌匾的下角,要说李自成不是为堵住臣僚的嘴故意为之也就说不通了。
但在和满清后金在一片石大战之后,急匆匆赶回北京,才在自己手下的坚决要求下,为了鼓舞人心,草草登基称帝。
从这一点上可以明确的看出,在当时,改朝换代是没有前途的,那么在20年之前的今天,毛文龙更不能做这样的想法,所以他现在的思想依旧是那个定下来的规矩,大明能扶就扶,不能扶就改变,改变不了就架空,实行君主立宪制。改朝换代,窃取最高的位置,那是自己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么现在看来天启皇帝还是一个可以造就的,天下还没有大乱,而即便天下大乱,毛文龙也不想加入其中,那是对自己母族的伤害,这是绝对不能做的。
而要想尽量的减少内乱对母族的伤害,只要自己改变大明朝局的两个覆灭关键,一个是财政问题,一个是为斗争而斗争,为了一己之私而彻底覆灭大明的东林,那么这个大明帝国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现在第1个想法就是,既然自己赚取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处,那就试着先实现自己的第1个想法,改变整个大明朝局的财政状况,有钱养兵,将外族挡在中原之外,然后将真正的祸国殃民的东林党人,彻底的干掉。
阉党和东林党人的斗争,纵观整个历史,还算是心存宽容和仁厚的,这才有了让东林后来打一个翻身仗的机会,而东林党人对阉党,绝对是往死里整。
这样的结局在自己的面前绝对不能出现,因为自己已经堂而皇之的站在了东林党人的对面,即便是自己想要妥协,最终的结果还是出现阉党被彻底打倒的结局,所以,面对一个不能容忍另外一个批评声音,面对一个有政治洁癖的东林,毛文龙的心中已经下定决心,在这个世界上,为了整个大汉民族,自己的孤臣党和东林,必须只能有一个人站在这个朝堂上。
第738章 你下地狱吧()
看着依旧对铸币钱息喋喋不休的魏忠贤,毛文龙心中却想,要想实现自己带领孤臣党站在朝堂顶峰,掌握大明命运这个目的,自己必须寻求帮助,那就是这个现在被皇上当枪使唤,用以在东林党中夺回皇权的阉党,将这个已经势力长成的集团拉在自己的阵营之内,联合起来对付东林。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自己的一个敌人,而且加强了自己的实力,那将是事半功倍,在自己和阉党两面夹攻之下,东林想不死都不行。
联合阉党共同战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利用阉党在民间的恶名声,让他当自己的一把枪,那些得罪人的活,就让他去做,而自己就站出来做个好人。等将来东林倒了,自己再跳出来,义正言辞的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党一举铲除,到那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中兴国家的愿望理想。
比如说眼前,自己给魏忠贤下了一个套儿,让他背上了巨额的债务,有了债务的日子会让人发狂的,所以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填补上这个窟窿,毛文龙就准备利用这件事情,来实现自己对已经壮大起来的工商业征税的目的。
征收工商税,才是真正改变大明财政,解脱百姓,确切的说是农民巨大税赋徭役的根本做法。
史学界常强调:重农抑商是明朝末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若非如此,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早就在五六百年前实现了。
而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阶层已经疯狂逆袭。各地著名商帮迅速崛起,而他们的代表商人势力如蝗虫般占领朝野,而朝廷对这些利益紧密勾结在一起的官商毫无办法。
官商勾结,最直接的路径是官商一体化。到了万历年间几乎到了“无官不商”的地步。东林党主要成员大多为中小商人家庭出身。与此同时,四分之三的进士、举人家族中有从商的背景。
而推波助澜的是大明养士的规矩,规矩是好规矩,但被弄走了样。这些士子举人在取得功名后,按照规矩,凡是他名下的田产产业都不再上缴一点赋税,所以,商人百姓,全部极力的投献他们,肥了士子阶层却掏空了国朝的收入,如此往复循环,大明的财政不溃败就出了鬼了。
而在得到巨大投献收入之后的士子,开始用各种手段上升,最终走向仕途,在当时税率已经很低,结果这些人还不满足,还偷税漏税,朝廷文官通过诋毁商税征收,将税费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他们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挖着朝廷的墙角。
明朝后期一个“怪现象”是,这个国家不能加征农税以外的任何一种税收,否则必然会被商人在朝堂的利益代言人——东林党坚决反对,而且这样的抵制活动,几乎百分百成功。
万历年间,在反矿监税使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