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餐上桌的时候,妹妹看到满桌子好吃的,开心得像小孩子过年一样。不过她本来就是小孩子。

    用过晚餐之后,妹妹又缠着王新宇给自己讲故事。一直到小妹听得睡着了,王新宇才轻轻给她盖上被子,蹑手蹑脚走出小屋。

    次日上午,王新宇就回到军营。

    工匠们在陈水杰和冯锡范的指导下,正在加紧速度盖房子。火药作坊的房子已经挖好地基了,匠户们从不远处的山上用车拉来石头,正在往地基上盖房子。铁匠坊比较特殊一点,是用石柱子架起来的,沿着石柱砌起矮墙,正中间是高炉,四面是透风的,保证夏天不会太热。冬天,或者是台风来,在矮墙上的木板拉起来,就能挡风。

    “王先生,再有四五日,我们就能开工了!”冯锡范说道。

    下午,延平王的封赏到了。

    使者念了封赏:因为改良火药,制造开花炮弹有功,陈鹏守备提升为右虎卫镇游击;王羽从小兵提升为把总……

    “想不到王羽年纪轻轻,就这样升官了!”众人用羡慕、嫉妒的眼光看着王新宇。

    王新宇塞了点碎银给使者,说感谢使者大人,感谢延平王。

    使者笑着说:“王公子,陈大人听说王公子尚未婚配,有意给你做媒,让你有时间去鼓浪屿一趟。”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二章 招兵() 
这段时间王新宇没去找陈近南,也没时间去找,这阵子他可以说是忙坏了。

    火药作坊的房子比铁匠坊先盖好,火药作坊一共有七间房子:一间炼硝房,一间炼硫房,一间烧炭房,一间木浆房,一间混合房和一间仓库。作坊的外围拦着高高的石头围墙,有卫兵看守的大门,晾晒原料和成品,就在大院里面进行。作坊内一共有一百二十六名火药匠,工匠们也是按照不同的房间分配,每一组工匠,都有他自己的作业任务,不得乱跑乱窜。这样可以保证工作速度,又不容易出现混乱。

    看门的士兵,是陈近南留下来的亲兵,都统一归冯锡范指挥,保证作坊的安全。

    由于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工序繁琐的颗粒huo药生产速度不算忙,进入正常流程之后,这里每天可以加工出一百多斤颗粒火药和五斤粉末huo药,一个月下来,王新宇就能给延平王提供上三千多斤新式火药!之所以还要用到老式的粉末huo药,是因为制造导火索和引药的需要。

    王新宇对这样的速度还是不满意,按照他的想法,一百多名工匠,一个月得生产万斤火药才正常。不过现在工匠们还不熟练,等以后熟练之后,或许真可以达到月产万斤。

    火药作坊进入正常化运转之后,铁匠坊也完工了。

    铁匠坊因为需要烧制耐火砖,所以完工速度慢了几天。

    铁匠坊和火药作坊一样,都有高高的石头围墙围住。围墙内有泥模房,原料仓库,高炉室,成品仓库和亲兵兵营。铁匠坊完工后,立即投入使用。负责泥模的工匠们首先把挖来的泥土根据不同的口径生产出一个个圆球形的开花炮弹泥模,然后烘干。而铁匠们也同时开工,首先生产链弹。

    链弹的制造方法不算太复杂,和生产实心炮弹差不多,不需要专门的泥模,只要浇铸出一个个比炮弹口径小的圆球,再趁热焊上铁环,最后用铁链把两颗铁球连接在一起,就制造成一发链弹。

    实心炮弹和霰弹也有生产,用来增加延平王的炮弹储存。

    目前生产的炮弹主要都是舰炮用的炮弹,有二十四磅红衣大炮的炮弹,十八磅红衣大炮炮弹,十二磅红衣大炮炮弹,两千斤佛郎机炮弹,千斤佛郎机炮弹以及小船上用的碗口铳炮弹。

    铁匠坊也进入正常运行之后,冯锡范对王新宇说:“新宇兄弟,你现在已经是把总了,可以招募自己的士兵,你可以拥有一百多人到两百人的编制,可是你现在一个兵都没有,只有我们几个兄弟帮着你,这可不是办法。”

    冯锡范的话提醒了王新宇,确实,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了。

    培植自己的班底需要钱,现在钱是有了:这几天,延平王又让人送来一万两银子,扣除了各种成本、工钱之外,王新宇还能剩下一千多两白银,加上陈近南给的一千两银子,王新宇自己手中有了两千多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两千多两银子,相当于后来的六十多万啊!这些钱,王新宇可以建立自己的第一套班底。

    延平王派来的人还带来另外一个令王新宇激动的好消息:王新宇要求的万石岩水库已经选好了地址,很快就会开工了。水库不大,只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修好拦河坝,再趁着台风季节带来几场暴雨,水库就能满了。有了水库,就能驱动水力车床。不过目前车床没有,水库还没修完,等打跑了清军再去搞车床还来得及。

    当天白天,王新宇就通知下来,让所有工匠在晚饭之后要开会,地点在铁匠坊的原料仓库内,每个人都要参加。

    现阶段铁匠坊的原料仓库还没堆满,可以用来充当临时会场。

    用过晚餐后,工匠们陆陆续续来到铁匠坊。走进仓库内,只见亲兵们早已把会场布置好了:会场内摆满了石凳,柱子上挂着灯笼,会场前面用木头搭起了一座小台子。

    所有人来齐后,先由冯锡范代表延平王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各位都是全国各地逃难来到厦门岛的,是延平王收留了大家,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工作,给延平王造出更多的武器,这才能报答延平王的大恩大德。

    说完后,冯锡范请王新宇上台。

    王新宇站到台上,环视了一圈台下的工匠们,清了清嗓子,先问话:“我现在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各位为何要背井离乡,来到我们这里?”

    台下的工匠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兵荒马乱,工匠作坊没人管了,也没人发钱了,所以跑了;有的说是家里被鞑子占领了,才逃难过来;有的说是本来留在家乡,可是谁知鞑子要剃发易服,所以跑了;还有的说是鞑子占领了家乡,满人和地方官员、酷吏、恶霸勾结,被压榨得快活不下去了,所以过来。甚至还有一名工匠说,自己的女儿被鞑子侮辱了,他想要报仇,所以就来投奔延平王,但年龄太大了,军队不要,只好重操旧业当了工匠,只希望自己制造的武器能够更好的杀鞑子。

    等到工匠们说完,王新宇又继续问话:“在座的各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就是因为你们的家乡被鞑子占领!各位,如果有朝一日,我大明王师能光复故土,你们是不是愿意回到家乡去?”

    众人的说法不一样,有的说王师能光复故土就回去;有的说,只希望能多造武器让延平王多杀敌;有的说还是留在南方好……

    王新宇有些哭笑不得,本来想要激发工匠们同仇敌忾,通过带着他们打回家乡去的说辞,来让激发他们的干劲,乃至把他们的子弟挖出来给自己当兵。谁知道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这让王新宇刚刚点燃的激情差点熄灭。王新宇当然没有放弃,如果就此放弃了,以后还怎么说服别人?于是他略一思索又说:“各位,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各位的帮助下,跟着延平王率领王师打回我们的家乡去,把鞑子赶出去!为了这个实现愿望,你们愿不愿意帮我王某人这个忙?”

    “我们愿意!”这下匠户们声音齐了很多。

    王新宇满意的点了点头,掷地有声的大声宣布:“各位兄弟,自从你们来到这里的一天起,我就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在我眼里,匠户是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前线大军杀敌的有力后勤保障力量!只要你们做得够好,我会向延平王提出申请,提高你们的工钱和地位,让你们有机会拿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奖赏!”

    台下的匠户们每个人都欣喜若狂,要知道他们原来的地位十分低贱,明朝的户籍制度,是套在他们头上的一道锁链。后来清朝虽然废除了明朝等级森严的户籍制度,但工匠们的仍然受到重重盘剥,地位和收入没有得到丝毫提高。

    冯锡范听了王新宇这些话,觉得有些不妥,甚至有些大逆不道:大明的户籍制度,怎么能随便改?好像是鞑子皇帝来了,废除的匠户制度吧?不过想一想也没什么,延平王这里也没有严格的匠户制度,毕竟本来就是海盗起家的。而且延平王这里人也少,每个人都很宝贵,当然不可能有压制匠户的制度。只不过这些匠户,都是苦日子过惯了,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

    看到大家兴致高昂,王新宇示意大家安静:“从今天开始,我会观察各位,我会通过考核,从你们当中选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将正式成为我的弟子!我会把毕生所学交给他们!但是名额有限,火药作坊我会选出最优秀的五个人,铁匠坊也选五个!一共只有十个名额!他们学到我毕生所学之后,我会发给他们比一般人高十倍的工钱!”

    工匠们都激动了,比一般工匠高出十倍的工钱还是小事,要知道能够成为王大人的弟子,那以后匠头肯定是少不了的,说不定还有机会得到王大人的重用,最后发家致富。

    王新宇是有心在匠户中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以后这些人可以带出更多的学生。一个带十个,这十个再带出一百个……最终技术人才会越来越多,达到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接下来王新宇又说了一些未来发展的趋势,给工匠们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前景。

    王新宇最后通知这些匠户,让他们的子弟明日来报到,他要从中间挑选一批士兵。同时他告诉这些匠户,自己的兵领的都是足饷,绝对不会存在克扣军饷的事情。

    听说当兵还能领足饷,匠户们兴致都很高。

    次日一早,所有的匠户把自己的子弟带来,希望能被王大人看中,成为王大人的士兵。要知道这些匠户都是拖家带口从北方逃难过来,一家大小都在这里。结果,他们足足带来了一千多子弟让王新宇挑选。

    王新宇经过精心挑选,年龄太小的不要,年龄太大的不要,太瘦的不要,太胖的不要,太弱的不要,油腔滑调的不要,细皮嫩肉的不要,当过兵的老兵油子不要,见了官不害怕的不要。最终选出了一百人加入他的军队。

    也就只能挑选出一百人了,再多的也挑不出,毕竟这些匠户们的子弟中,最适合当兵的,早加入延平王的队伍了,说难听点,王新宇这是从别人挑剩的里面挑选。

    除了从匠户子弟中挑选,王新宇还从自己村子中挑选出二十人从军。这样,王新宇手里就有了一支一百二十人的队伍。他现在是把总,拥有一支一百二十人的队伍是符合规定的。

    不过这一百二十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亲兵的,最终能被选出来当亲兵的只有十多人。

    有了士兵,王新宇暂时不选队官、什长,而是先由冯锡范和陈近南留下的那几名亲兵暂任小队、什长职务。等到自己的兵练好了,再根据表现提拔基层军官。

    当晚,王新宇把画有配图的练兵教材交给冯锡范的时候,冯锡范看了一遍就瞪大眼睛呆住了,过了许久才说话:“你这是什么兵书?整整一个月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