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庑┬量啻蛴愕陌傩瘴薰亍�

    对于赵嘉仁提出的国家与官家的关系,渔民们彻底懵了。他们表示自己只是认命了,请这位大官人不要和他们说些有的没的。

    这就是大宋。赵嘉仁心里面一阵遗憾。对大宋的知识份子来讲,国家这个词其实应该叫做‘社稷’。社稷之臣并非赵氏之臣,若是有人被认为是社稷之臣,大概和被认为是‘谋反份子’区别有限。

    21世纪,除了少数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的理论中,国家属于国民,国家高过本国所有政党与个人。然而现在的大宋,这个理念根本没出现,更不用讲被人所承认。

    在这个时代有朝廷的概念,也有汉人与蒙古人的分界,却没有国家概念。对赵嘉仁来讲,国家是至高无上的。不管是谁坐在最高权力者的位置上,他与普通人同样在国家之下。但是赵嘉仁要是敢公开讲社稷利益高过官家,高过朝廷,为了社稷利益,除掉官家,摧毁朝廷是合理合情的选择。他大概一个月内就会完蛋。至于为何不是当天就完蛋,而是一个月内完蛋,那是因为大宋制度的效率就这么高。

    已经得到了第一手大宋民众的基本理念,赵嘉仁觉得可以告一段落。他告诉这两名渔民,朝廷已经罢了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的官,这个横征暴敛的混蛋再也不会有机会继续作恶。只要这两人别扯淡,老老实实在赵嘉仁的兵营里干活,等战争结束之后就会让他们回家。

    让部下把两人带走,赵嘉仁看着问询记录,心里颇为失望。不过没等赵提点的思路在造反的路上发散,就有人急匆匆的跑进来,无比恐慌的喊道:“提点,江上有蒙古军船用火炮对我宋军船只轰击!”

    赵嘉仁一愣,却没有感到恐慌。他早就考虑过这种可能,想进行完全的技术封锁的可能性并不高。不过蒙古人对技术的敏感程度到了如此地步,蒙古人工匠们的模仿能力到了这个水平。倒是让赵嘉仁惊讶了一下。

    片刻后,赵嘉仁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站起身说道:“很好,出兵。我倒是想看看蒙古水军弄出了什么样的火炮。”

    向外大步走去,赵嘉仁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吩咐道:“准备绳索,准备潜水人员。等我们打沉了蒙古人的船,一定要把他们的火炮捞上来。”

第34章 战争不便宜() 
鄂州城西门是水门,在城外东北一里多地外,立着一座五丈的高台。站在台子顶层就能居高临下看到鄂州城内的一举一动,也能看到长江上的种种。下令修建这座高台的是忽必烈。

    九月二十四日,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与往日一样登上高台眺望鄂州城,入眼看到的鄂州城墙比前几日更破损许多。如果是以前,忽必烈脸上就会出现豪爽的微笑,证明他心情愉快。今天,忽必烈双手扶住高台的栏杆,注视着鄂州城内,竟然说不出话来。

    残破的鄂州城城墙内出现了一道木栅栏构成的护栏。不是一段,也不是很长一段。整个鄂州城城墙内全部出现了木栅栏。这意味着即便蒙古人攻破鄂州城墙,还要面对一道硬寨。忽必烈确定昨天的时候还没有这道木栅栏,仅仅一个晚上,城内的最高指挥官就指挥部下完成了这道栅栏。现在鄂州城内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宋臣贾似道。

    “呵呵!呵呵!哈哈!”忽必烈突然笑起来,那不是开心的笑,而是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发出的欢喜的笑。

    在忽必烈身边的那些武将们脸色都很难看,听到忽必烈的笑声之后,他们脸上的神色更加难看了。八月,蒙古军击破宋国水军,渡过长江之时,这些人意气风发。

    那时候忽必烈得知他哥哥蒙哥‘卜告不吉’,站在长江北岸的忽必烈对众将慨然说道:“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随即帅部渡江。那时候的蒙古军何其意气风发。

    现在呢,首先是高达等南宋名将进入鄂州城防御,接着是宋国一支莫名的水军把蒙古水军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宋国文官贾似道竟然能够一夕完成内城栅栏。让攻破鄂州的可能性大降。一直照耀着蒙古军的星运之星仿佛被隔绝在长江以北,这种感觉让众将都心中郁闷。

    “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也不知道是否感受到了众将的情绪,忽必烈慨然长叹。

    有句俗话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众将虽然不是儒家大师,也不至于听不懂这句话。‘我怎么才能有如贾似道般的手下可用’!这无疑是对众将赤裸裸的嘲讽。

    张柔没说话,只是别过脸。千户何伯祥上前一步,慨然说道:“主公,再给我五百兵马,我连带本部人马,用鹅车攻城。定然破鄂州城。生擒贾似道,献于主公面前!”

    忽必烈正准备回应手下这元猛将,就见有探马直奔到台下。没多久,侍卫王东陆带着探马上了高台。探马单膝跪地,对忽必烈说道:“报。我乃朱国宝千户部下。朱千户送来青铜火器一门,乃是仿造的宋国水军样式。可在三十步外击穿木板。朱千户此时也派出六艘船,每艘船上都装了一门火器,今日要与宋军水师厮杀。”

    “哦?”忽必烈心中欢喜,连忙问:“不知何时。”

    “我出来的时候朱千户已经整军待发,想来此时已经到了江上。”探马连忙禀报。

    “那边的船只,大概就是朱千户的水军吧?”高台上的郝经说道。

    忽必烈也不再多话,走到了高台靠江的那边。果然远远见到一支船队从黄陂那边开过来,从外形上看,这支船队与宋国水军几乎一模一样。

    没多久,就见到这支船队开始加速,冲向没有宋国水军护航的宋国船队。双方越追越近,那些宋国船队被击沉好几艘船只,逃在最前面的三艘船侥幸逃出生天。

    “船头果然只有一人!”忽必烈赞到。那支宋国水军留给给忽必烈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只用船头一兵就可击破大船的器械。朱国宝仿造出这样的武器,就如蒙古得到回回炮技术一样,将改变蒙古军的战争手段。

    忽必烈转回头询问探马,“那火器可否送到台下。”

    “已经送到!”探马连忙答道。

    “前面带路!”忽必烈说道。

    就在忽必烈与众将围着朱国宝制造的火炮仔细观摩,尽情询问的时候。朱国宝麾下的船队也是无比兴奋。用火器击破敌人的船只,终于将之前见到宋国水军就跑的郁闷发泄一空。心情一变,连阴暗的天空都显得明亮了许多。

    “这位官人,是不是让俺们先喘口气?”划船的水手们气喘吁吁的询问。

    指挥战斗的是位十户,听了这话,他第一反应就是想用鞭子抽打这些水手。虽然他们的确很卖力,可十户见过宋国水军的行船,那些船桨动作完全一致,仿佛是天鹅在空中优雅的挥动翅膀。宋军的船只如同在水面上滑行,柔顺而致命的逼近猎物,一击就将猎物解决。

    而蒙古水军船上的这帮人让船只颇为颠簸,晃来晃去。十户好歹这些日子逐渐坐惯了船,不然就会被晃吐了吧。这帮人干不好自己的事情,居然还有脸想休息?!

    只是十户的愤怒最终没有发泄,他也知道自己就算是想打,也得回到岸上再打。在江上就得依赖这帮水手。更何况水手们其实很努力了,他们为了追上宋军船队拼尽全力,一个个累的呼呼直喘,额头上满是汗水。

    “就歇息片刻!”十户下了命令。

    其他船上看来反应差不多,大家都停下来。然后听到旁边船上有人扯着嗓子喊道:“旁边的船,歇息一会儿!你,继续传话!”

    在这个指挥靠吼的年代,嗓门大的人总是不愁在军中找到职务。

    赵嘉仁的部下有宣传委员,他们一般都具备巨大的嗓门。只是经过训练之后,水军逐渐不靠嗓门,而是靠旗语。

    二十艘船从汉阳城外的湖上驶入汉江,然后顺流而下进入长江。接着直扑看着可疑的船队。赵嘉仁心里面估算了一下,自己从得到消息到出发,总共花了半个多时辰。所以江上的那支船队有可能不是蒙古战船。然而那些船上的小横帆未免抄袭痕迹太明显,让赵嘉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无视。

    此时蒙古船上的十户拎着鞭子在划桨的水手中间的通道上大踏步的走,同时声嘶力竭的吼道:“快点划!快点划!”

    蒙古水军在江面上歇息了大概半个时辰,水手们就恢复了体力。此时鄂州城内反倒出来了几艘船,蒙古水师就冲上去战斗。只是开了两炮,那些宋国船只如同受了惊的兔子般转头逃回鄂州城的水门。

    耀武扬威的在鄂州水门外游荡了片刻,领队的百户下令返航。船队随即行动。结果刚离开鄂州西门的水门,瞭望哨就见到远处出现了快速移动的船只,不用讲,那必然是宋国水军。蒙古水军心中瞬间就回想起被宋国水军支配的恐惧,也不管自己的船头也有火器,他们扭头就逃。

    江面上的追逐战很快就必出结果,赵嘉仁的船队不仅船只精良,划船的战士们配合默契,远不是草头班子的蒙古水师能比。

    岸上的忽必烈等人此时大概询问完了第一阶段的问题,听到有人禀报江上出现了两支船队,忽必烈连忙赶上高塔观战。

    见到宋国水军如同猛虎般对着逃窜的猎物穷追不舍,忽必烈不觉得有啥意外。对于蒙古人来讲,打不过就一定要逃。傻乎乎的战死绝非蒙古文化。只是宋国水军追的太快,眼瞅蒙古水军已经被追上。

    蒙古水军看到再跑就要挨炮击,六艘蒙古船在江上划了巨大的白色弧线,完成了180度的转向。两军相隔大概40步,也就是60米。十八艘小船在前面面对蒙古船。两艘大船也已经追了上来,并且准备从蒙古水军边缘开过去,实施包围。

    见到这局面,蒙古水军立刻费力的扳动大炮,装填火药。只干到这一步,已经停船的十八艘军舰的船头炮已经完成了其他步骤,向着蒙古水军开炮。第一轮射击没有命中蒙古水军船只,反倒给了蒙古水军机会,他们得以进行第一轮射击。

    炮弹越过三十步的距离,接着一头扎进水里,激起灰色的浪花。

    在高台上的忽必烈看得连连点头,这才是蒙古好男儿。打不过就跑,跑不掉就负隅顽抗死战到底。

    亲自参加战斗的赵嘉仁则舒了口气,能打出三十步距离的火器在这个时代基本上等于废物。那些弓箭手与弩手可以轻松将箭支发射到六十步到一百步外,也就是说在射程在一百到一百五十米。射程只有四十五米到五十米的火器根本没办法与之竞争。

    而且,蒙古人开炮速度太慢了。赵嘉仁这边在蒙古人打出第二炮之前又打出去了两轮。这次蒙古人运气就很不怎么样。六艘船里面有三艘挨了炮击,随即被打得粉碎。

    蒙古水军的第二轮发射也只把炮弹打出去了三十步,对赵嘉仁的船队根本没有威胁。在赵嘉仁船队猛烈的炮击下,六艘蒙古船全部沉没。

    信号旗挥动,十二艘小船立刻前去抓人,两艘大船与六艘小船赶到了六艘蒙古船沉没的位置。所有船都下锚,等把水里的蒙古人抓起来,水手们腰上捆了绳子,就下水开始下水确定位置。蒙古军船与蒙古军水手都没什么价值,有价值的就是代表蒙古最高科技水平的火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