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舰队的是赵嘉仁,送贾似道进了鄂州之后,他就带着舰队巡视长江。到了傍晚,赵嘉仁的船队就会撤离这里,只有白天的时候才会实施巡逻。虽然蒙古人一定会利用夜晚输送粮草,赵嘉仁也不着急。他就这么一千多号人,四十几艘船,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封锁整个长江。若是指望赵嘉仁这一千多人歼灭蒙古军,那就是笑话了。
船只刚过了黄陂,就见到蒙古突然派出几十条船出来拦住赵嘉仁后路。赵嘉仁正好到了巡航的终点,他下令返航,顺道能打沉多少蒙古船就打沉多少。见赵嘉仁这帮凶神猛扑过来,蒙古船立马跑路。赵嘉仁也没有特别追赶,最后轻轻松松的打沉了对方二十几艘船。这几天来,一直有宋军船只跟在赵嘉仁船队后面捡落水的蒙古军。他们直奔那些落水点的时候正好给赵嘉仁的船队让开道路,所以赵嘉仁也不和他们计较。若是这帮渣渣在关键时刻挡赵嘉仁的路,赵嘉仁已经告知部下,可以对友军开火。
见到宋军船队施施然而走,朱国宝叫过军中目力极强的那些人,问道:“你们这次看清了宋军的兵器了么?”
“已经能差不多看明白了。”这帮家伙们连忙答道。
其中一人搬过来一个竹筒,在朱国宝面前架起来。拿出东西把竹筒里面给清理一下,接着把一个麻袋塞进竹筒中,又从竹筒后面的孔洞里面插进去匕首捅破麻袋,再将一根麻绳塞进去。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即便没有赵嘉仁手下的流畅,也颇得其中三味。
朱国宝点点头,他在宋军水师每次大杀蒙古军的时候都派人仔细的看。以他的观察,部下模仿的极为相似。转过头,朱国宝询问身边的工匠,“你可会打造那种器具?”
工匠拿出了一个铁球,“千户,捞出这些个铁球之后,我觉得能用铜铸那种器具。看那股烟,宋军一定用了火药。再给我五天,我就能铸造出来。”
“好,便给你五天。若是五天后拿不出来,你就吃鞭子吧。”朱国宝恶狠狠的告诫工匠。
工匠连忙说:“还请千户多给我些铜钱,铸炮须得用铜。”
朱国宝哼了一声,“找回回人领钱。”
说完之后,朱国宝望向江上的宋国水军。这些天朱国宝付出巨大代价,就是为了学会那种威力巨大的兵器。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天后他就有可以与宋军相同的船只作战。
赵嘉仁回到汉阳,跟在后面的船只带着俘虏回来了。宋军欢喜的很,带俘虏上岸的时候拳打脚踢,兼带怒喝怒骂。那帮俘虏们大概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也开口就骂。
见到宋军挥拳猛打,抬脚猛踹那群被捆绑的俘虏,赵嘉仁听出了两种口音。一种自然是北方口音,另一种则是南方口音。他心念一动,这帮南方口音的应该是这一带的渔民。贾似道说过,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横征暴敛,逼得江上的渔霸们起来反抗。正好蒙古军前来,他们就带了渔船投奔蒙古人。
虽然这帮人叛国,但是好歹也不是为了富贵而投奔蒙古人。赵嘉仁开口说道:“你们打北方来的蒙古军,我不说什么。南方的百姓被裹挟,何必对他们这般凶恶。”
那些军士听完之后立刻停下殴打,为首的军官跑过来陪着笑说道:“扰了赵提点的清静,我们兄弟带走再打。”
赵嘉仁对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很不满意,他不爽的答道:“只要蒙古军从鄂州撤到黄陂,我就一定要出战。那时候咱们抓的蒙古人成千上万。你们关俘虏的地方够用么?把江南百姓与蒙古人分开关,对江南百姓好些。”
“提点,这些人投奔蒙古人,该杀。”军官竟然和赵嘉仁较劲起来。
要是在21世纪,赵嘉仁定然会支持这种态度。绝没有饶恕叛国者的理由。但是这里不是南宋,若是没有蒙古人杀来,那些渔民顶多是武装抗税。身为提点刑狱,赵嘉仁研究过福建局面。在福建有很多这种暴动,官军也就是打到地方反抗势力投降就罢手。远不至于各个杀头。
想到这里,赵嘉仁命道:“把这次抓到的南方百姓挑出来,送到我军中。我来亲自审问。若是他们罪大恶极,我便主持了将他们斩首示众。”
军官没想到赵嘉仁如此多事,可也没理由拒绝。他转过身吆喝一声,便将赵嘉仁的命令传达下去。那帮投奔了蒙古的渔民听到居然要有官员审问他们,一个个再不敢吭声。赵嘉仁也不多话,直接向他的住处去了。想审问人,还是需要些准备的。
第31章 渔民的智慧()
开庆元年九月十四,月朗星稀。
在寺庙里面准备了三间审问室,为此还有六十几人被迫让出住处。好在天气凉爽,在外面打个地铺也不至于难以忍受。在灯火通明的屋里,四十几名被俘渔民被一一叫进审问。
先被叫进去的那个人过了一阵后就被带了回来。其他人见这位居然全须全尾,登时就围上来询问。那位看守卫离开,忍不住低声吹了起来,“那里头的官人问我姓啥叫啥,家住何处,我就说我叫朱国宝,是江南西路人。”
这位其实名叫王明,家住黄州以西。这帮被俘的渔民互相之间已经比较认识,大伙都愣住了。王明低声叮嘱道:“那些人问这些,只怕是给我们定罪的时候写告示。我们可不能上了当。你们还记得什么名字,就用这些名字。问家住何处,就说自己是被裹挟来的。可千万别说咱们是荆湖北路人。也别说咱们是北方汉人。”
听了王明的话,那帮渔民如梦方醒,对王明的真知灼见极为佩服,连连低声应到:“明白,明白!”
三个屋子,每个屋子审问十几个人,半个时辰就把第一轮审问完毕。这帮人的基本口供很快就送到赵嘉仁面前。他翻看头一份的时候很认真,看到第二份则微微皱眉,看到第三份则勃然大怒,猛力拍桌。看到第四份之后,赵嘉仁则是气的哈哈大笑。之后也不再看口供内容,而是直接快速翻看。
这四十几份口供中,五个自称叫做朱国宝,四个自称叫董文炳,三个叫董文用、三个叫董文忠。还有六个自称王东陆。其他的虽然名字各不相同,基本都说自己是淮西人或者江南西路人。
朱国宝、董文炳、董文用、董文忠,都是蒙古水军将领,董家三兄弟正关在汉阳城内。朱国宝则与赵嘉仁交战。至于王东陆是何人,赵嘉仁此时不清楚。不过想来大概是蒙古军中某个将领。
送口供来的部下一面用手捂着嘴打哈欠,一面不解的看。看得出,白天战斗消耗大家很多精力,晚上审问俘虏已经超出大家的精力之外。
赵嘉仁从口供里面抽出三张,在籍贯上声称自己是荆湖北路人。“把这个三个叫出来,关押在庙内。其他的人……哼!”
部下又打了个哈欠,他不知道赵提点准备怎么处置其他人。
赵嘉仁愤愤的说道:“其他人仔细绑了,放到院子外面仔细看守!”现在不过是九月中旬,蚊虫虽然不多,也不是没有。让那帮家伙在外面受受罪,赵嘉仁也觉得自己心里好受点。
“不审问了么?”部下面露喜色,在开始审问之前,赵嘉仁可是一副要通宵审问的架势。
“不审了。除了守夜的部队,大家好好休息。”赵嘉仁非常不高兴的说。
部下出去办事,过了一阵,部下跑进来遗憾的说道:“提点,只有两人应答。”
“无所谓。两个人应答,就带两个人进来。”赵嘉仁已经放弃了对抗人民智慧的努力,那成本实在是太大太大。宋末可不是21世纪,21世纪拥有各种设备与数据统计工具对国民进行统计,即便如此,依旧存在各种问题。至于宋末,也只有呵呵着一笑了之。
事情办完,赵嘉仁睡下。他原本觉得严苛的户籍制度是对人民发展的约束,现在赵嘉仁觉得自己对这种制度的反感消散了90%以上。若是没有严苛的户籍制度,哪里知道国家到底拥有多少人口,那些人口都能做什么。
就以南宋为例,蒙古人可以动员起几十万军队,南宋的军队数量远不如蒙古。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就是番号前面有‘殿前司’的部队。这些中央军据说只有七万人。其他部队都是属于各个将领征召的部队。如果能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大宋至少能搞搞义务兵役制度。
脑子里想着各种事情,赵嘉仁觉得昏昏欲睡。睡之前,他最后一个念头就是,如果他能够统领大宋,就一定要取消给军人刺字的制度。在大宋,‘刺配’的意思是‘刺字发配某地’,一般是送去从军。‘贼配军’可是大宋很流行的骂人的话,也是大宋对军人的看法。所以,赵嘉仁的手下没一个愿意当兵……
又是与蒲家死战,又是全家被杀的噩梦。赵嘉仁从噩梦中惊醒,就见到窗户纸上有那么一丝明亮。
翻身坐起,赵嘉仁一面均匀的吐息,让自己激烈跳动的心脏能够恢复平静的心跳,一面自己安慰自己。
只要鄂州之战能够如历史上那样结束,贾似道就能成为宰相。那时候立下大功的自己必将升官,并且获得更好的差遣。那时候赵嘉仁所求只有一个,成为泉州知州。他已经拥有了强大的舰队,再拥有泉州知州的地位,蒲家一定会被连根拔起!等哪天来临,一直困扰他的噩梦终将被赵嘉仁亲手撕碎。
理性终于压制了回忆带来的恐惧,赵嘉仁推门出去。此时已经是九月十五日清晨,云朵在东边的天空飘动,朝阳的光芒从云缝中照射下来,天空霞光万道。
在门外的空地上那群大宋俘虏被绳捆锁绑,一个个看上去萎靡不振。赵嘉仁心里面本能的生出些朴素的阶级感情,毕竟是新中国成长的人,还是觉得劳动人民最伟大。一时气恼之下,赵嘉仁能下达带些泄愤情绪的命令。但是看到这个结果之后,赵嘉仁还是心里面觉得不安。
他对已经换班的警卫部队说道:“你们现在把外面这些人送去城里。”
“是!”负责守卫的部下说的有些少气无力。
赵嘉仁盯着毫无精神的部下,看得那几个家伙下意识的站直了身体。
“你们是不是很累?”赵嘉仁问。
“是!”部下有点心虚的答道。
“我也很累。所以赶紧把他们送城里,然后就准备搬城里住。”赵嘉仁心有戚戚焉的说道。
“能搬城里了?”部下终于有了些精神。寺庙环境不能算很糟糕,可能住进城里,赵嘉仁的部下依旧非常开心。
“我已经在城里找好住处……,今天就搬去。”赵嘉仁突然觉得非常疲惫。然后他自己的大脑就飞速的给自己找理由。一个月前部队训练刚结束,就从嘉兴府一路赶到汉阳。接下来就是连番作战。加上之前的两个月也基本没有真正的放假休息,部队现在急缺修整。搬到城里之后就可以在城墙保护下好好休息一番。若是能修整半个月,部队就能从疲惫中恢复过来。
这样的理由一个个蹦出来,赵嘉仁都被自己给说服了。反正赵嘉仁唯一的顶头上司贾似道此时已经在鄂州城内,赵嘉仁决定给自己和部队放几天假。
第32章 各自准备的火炮()
开庆元年九月十五,赵嘉仁决定让部队搬到城里休息几天。直到九月十八,这个目标才达成。因为九月十五那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