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乃形浣急淞肆成:戮俏娜耍呛霰亓曳浅F髦氐娜迳5窃诿晒殴欠裱逋耆歉鋈搜≡瘢迳久挥蟹ǘǖ匚弧:戮苷驹谡饫铮皇撬俏墓佟2还晒殴墓倜挥兄富泳碌娜Α�

    不等高台上最年长的万户张柔发话,忽必烈开口了,“命水军收兵!”

    快七十岁的万户张柔又看了郝经一眼,躬身答道:“遵命。”随即下了高台。

    忽必烈对郝经招招手,让他站到自己身边。看着江面上屠杀式的水战,忽必烈自嘲的笑道:“难倒这里就是我的采石矶么?”

    郝经是北方大儒,熟知金国历史。采石矶之战,宋军在虞允文指挥下以弱胜强,大破金国水军。忽必烈南下,沿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偏偏冒出这么一支宋军水师,眼看着要大败蒙古水军。忽必烈生出些气馁的联想也不稀奇。

    所以郝经正色答道:“金海陵王任性刻薄,哪里能与主公相比。出此宋军,大概是宋国气数未尽,主公不必气馁。前几日接应兀良合台的千户来报,兀良合台从云南出兵,已经攻到荆湖南路的潭州。千户与兀良合台合兵一处,我军若是想渡江北归,宋军拦不住我们。”

    忽必烈扭头看了看郝经,眼神有些复杂。他非常器重郝经这名汉人,但是郝经毕竟是汉人,他没有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态度,反倒是认为要尽可能避免战争。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与民休息’。

    再次把视线投注在战斗之中,忽必烈看到蒙古水军震天的号角声中开始撤退。所谓的撤退也就是让那些原本就比较靠近岸边的近百艘船划回来而已。不过这些船只没有直线回撤,而是顺江向下游方向撤退。这个战术选择让忽必烈的心中生出了些期冀。

    在下游方向有蒙古水军的回回炮炮群。回回炮是对重式投石车,能够把好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泥土发射到四十步之外。若是这支宋国水军能追过来,就会遭到回回炮炮群的猛烈攻击。忽必烈很信赖方才下了高台的万户张柔,只要能击沉哪怕一艘宋国军船,张柔就会把那艘军船给抢回来。至于宋军到底用了何种武器,那时候就能弄清楚了。

    有那么一瞬,忽必烈看到宋军的军船准备追击。然而接下来,宋军的军船灵巧的调转船头,排着井然有序的队列向着对岸的汉阳而去。这样果断的指挥颇有蒙古骑兵的风范,以至于忽必烈突然生出一种怀疑,难倒宋军的统领是蒙古人不成?

    完全没有心灵感应,坐在大船上殿后的赵嘉仁没有打喷嚏,而是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他本以为会看到令人血脉贲张的水战,结果看了一场打地鼠般的游戏。此次大概打沉了两百多艘蒙古水军的船只,因为没有去歼灭落水蒙古军的兵力,那帮蒙古落汤鸡大部分都能活着上岸。实在是让赵嘉仁感觉可惜。

    船队全须全尾的回到汉阳,赵嘉仁下船之后就令人统计战果,他自己则前往衙门去见贾似道。此时已经是中午,衙门里面散会了。赵嘉仁进到后厅,贾似道带着怒色坐在桌边,桌上放了动都没动的饭菜。

    见赵嘉仁进来,贾似道腾的站起身,大声说道:“至为可笑!至为可笑!没想到丁大全做事如此荒唐!”

    赵嘉仁早就知道丁大全要倒台,他冷静的问,“不知贾公所指的是何事?”

    “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简直是误国奇才!”贾似道的声音里面已经满是杀意,他稍稍向赵嘉仁讲述了这位‘误国奇才’的事迹。

    时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权臣丁大全的党羽,为了做出政绩,在当地催收税款,彻底得罪了江上的鱼霸,鱼霸们集结船只,准备武装抗税。没想到此时蒙古军打了过来,渔霸们就献渔舟给蒙古军,并充作向导。忽必烈才能击破大宋水军,迅速渡江。

    赵嘉仁以前一直不理解蒙古在鄂州之战中怎么突然变出这么多水军的,此时终于明白过来。听了这番愤怒的指责,赵嘉仁理解了为何蒙古水军军船上划船的人看着都是熟手。

    “哈哈一笑。”赵嘉仁说道,“贾公,我今日出巡,击沉了两百多艘蒙古船只。现在才知道那些船不少都是渔民的船。”

    “什么?”贾似道大惊。然而了看着赵嘉仁行若无事的表情,贾似道不满的说道:“嘉仁是要消遣我么?”

    “贾公,我何时大言欺人?你若不信,下午我们再顺江而下,前往黄陂。蒙古军船只甚多,咱们突破黄陂之时他们居然还敢追我们。当时我不想打草惊蛇,此时已经瞒不住。就去好好杀一阵!”赵嘉仁向贾似道讲述着自己的计划。

    贾似道脸上阴晴不定,看得出他是费了好大劲才忍住对赵嘉仁发火的冲动。

    中午吃完了饭,在赵嘉仁的极力劝说下,贾似道再次乘上赵嘉仁的船。毕竟到汉阳的时候也乘坐过赵嘉仁的船,对这支船队的航速还有信心。打不过就跑,这是经过现实证明的事情。

    到了晚上,贾似道随船回到汉阳,立刻命人将所有在汉阳的官员与将领们召集在一起。

    此时南宋主力军队都在长江上游,前来长江中游援助的部队里面,敢战的部队都进入被蒙古军包围的鄂州城作战。留在汉阳的这群人都不敢去鄂州打仗。

    提及军队,赵嘉仁一直下意识的将南宋军队与PLA挂钩。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错了,这帮人大概就是KMT的部队。敢打仗的部队也不是没有,在四川奋战的军队,死守鄂州的军队,都是宋军里面有骨气有血性有战斗力的。除了这些部队之外,更多的宋军则是废物。就如眼前这群。

    被召集起来的中官员与将领看到贾似道之时都觉得事情不对,大大的不对。人有精气神,今天上午时候,贾似道和这帮人一样,都对蒙古军颇为忌惮。而此时的贾似道已经再无这种感觉,这位大宋枢密使仿佛吃错了药一样,气质大变。身为文臣,贾似道却有种令这帮官员和将领们仿佛要窒息般的肃杀之气。

    同时具备炙热与冰冷的目光扫视了文官武将,贾似道用极具压迫力的声音说道:“明日,准备三百艘船。船上军士携带弓箭,长枪,每船必带钩镰枪。我亲自带尔等出击。你们现在就去准备。”

    听了这话,武将们瞠目结舌,不知该说什么。文官们好歹是文官,有人连忙开口,“贾枢密……”

    只开了个头,贾似道大声喝道:“你闭嘴。”

    这强硬的态度让那文官登时说不下去。然后贾似道对着这些文武官员,一字一句的开口说道:“吾乃枢密使,吾乃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此时当吾等为国效力之时,凡不听军令,逡巡不前者,杀!”

    一个‘杀’字出口,贾似道面前的文武们脸色大变,无人再敢说话。

第28章 大战果() 
开庆元年九月十二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三斤炮的炮弹如同撞豆腐般撞碎了蒙古大船尾部吃水线上的船板,大量江水从缺口处一拥而入。然而划桨的水手们并没有停止扳桨的动作,因为感受到了自己船即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反倒更加玩命的扳动挺大的船桨,希望能够逃回岸边。

    三发三斤炮炮弹呼啸而来,接连命中逃窜的蒙古军船,将整个船尾吃水线部分的木板打得粉碎。更多的江水滚滚而入,那些拼命划桨水手们的努力反倒影响了船只的平衡,船只开始快速倾斜。见到船只无可挽回,水手们纷纷从船上跳入长江,想靠游泳逃出升天。

    然而他们的愿望片刻后就化为泡影,大量宋军船只蜂拥而上,那些试图反抗的蒙古水手被长枪戳死,尸体被钩镰枪或者绑了钩子的长杆给拖上船。那些高喊着‘饶命’的水手或者蒙古军被谨慎的一一抓上船,接着绳捆索绑。热热闹闹的江面如同开了鱼市般热闹。

    追击的大船开始掉头返航,船上的贾似道摘下耳套,用手指掏了掏发痒的耳朵,对赵嘉仁笑道:“嘉仁,火炮也没有你说的那般响。”

    赵嘉仁只是笑笑,这等事因人而异,贾似道能够体会到赵嘉仁的善意就好。

    贾似道登上甲板,听到长江南岸的蒙古军都聒噪起来,愤怒的声音直冲云霄。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蒙古人也知道怒而吼之,悲而呼之。”

    半个时辰前,三十几艘一两千料的蒙古大船迎着赵嘉仁的船队而来。赵嘉仁命令小船退后,指挥六艘大船正面迎敌。半个时辰后,最后一艘迎战的蒙古大船被击沉在距离岸边一百五十步远的江水中。那些船上的蒙古兵曾经向赵嘉仁的军船发射床弩,曾经向赵嘉仁的船只射出如雨的箭支。现在他们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淹死,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才能逃回到蒙古军所在的南岸。

    每艘大船上至少有上百蒙古军,三十几艘加起来只怕得有五千。对蒙古军队实现这种数字的杀戮,贾似道只有在单纯的幻想里才会出现。现在身处血战的第一线,又取空前战果,他心情大悦,慨然说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来周郎赤壁便如今日江上。”

    赵嘉仁陪着笑了笑。他眺望着江上那些如同辛苦渔民打鱼般的四百艘船,觉得天下投机的军队大概都一样。昨日晚上贾似道以发出‘凡不听军令,逡巡不前者,杀’的命令之后,原本要求出来的三百艘船,就成了四百艘。这些船只一开始躲在贾似道乘坐的军船之后,见到赵嘉仁的船只砍瓜切菜般的摧毁蒙古军船,他们立刻明白贾似道让他们一定要带上钩镰枪与绳索的用意。

    无须多说,这帮人蜂拥而抓捕落水的蒙古人。如此敏锐的反应令赵嘉仁在讶异之外颇为满意。他本以为这帮渣渣们连抓俘虏都办不好呢。

    贾似道冷冷的声音响起,“嘉仁无需担心。此战首功在你,那些人捉了再多俘虏也不会给他们大功。”

    赵嘉仁扭头看向贾似道,却见贾似道用恶狠狠的目光扫视了江上那帮抓俘虏的宋军,看得出他对这些人没有一丝好感。

    “等打退蒙古人,自然是贾公主持分功。我对贾公自然信得过。不过贾公,你之后是想去鄂州吧?”赵嘉仁问。贾似道是个聪明人,赵嘉仁不认为这样的聪明人会糊涂到试图掠夺赵氏宗亲的战功。他就直率的提出接下来的问题。

    赵嘉仁这些年准备,都是围绕鄂州之战展开。历史上蒙古人南下,宋理宗非常器重的贾似道死守鄂州,而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去世,忽必烈为了争夺大汗的地位从鄂州撤军。南宋的亡国危机得以解除。

    这次的长江再也不会被蒙古军控制,但是不等于战争就已经获胜。如果忽必烈在荆湖南路与江西大肆破坏,然后走云南,康定,他还是能安然退回大漠。现在的关键就是得守住鄂州,让忽必烈不能这么肆意行动。

    贾似道并不知道赵嘉仁心里面有如此复杂的念头,他毅然的点头,“既然嘉仁能够控住江上,不让蒙古军从容往来大江两岸。我就能放心的进鄂州。守住鄂州,就能等上流诸军顺江而下。一旦诸军会齐,蒙古人不走也得走。”

    见贾似道准备承担起责任,赵嘉仁心里松口气,却正色说道:“我很想随贾公入鄂州,在身边护得贾公周全。然而实在是脱不开身。请贾公放心,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会让蒙古船往来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