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者必须依附于一整套经济措施,光弄个银行是没意义的。后者完全就是散养,根本没什么整体方向,只能算自发性质配合生产的附加品。

    一个自打出生那天起就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一个是无头苍蝇,飞到哪儿算哪儿、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是啥样。

    这就是差距,巨大的差距。这么说吧,宋代的金融政策和机构,比近千年之后的清代要先进好几个档次,根本就拿不到一起去比较。

    再说白一点,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中国到了清代,在金融管理水平上不仅没有进步,还大大的退步了。

    而中国的科技、人文、教育、乃至农业、工业、国防水平,也正是在这不到一千年的时间段里被西方超越的,并且远远甩在了身后。非要说这是个偶然也没法反驳,不过在洪涛看来这是个必然。

    他在南宋实施斩首行动之前,就和金河帝国的高层探讨过有关南宋制度中的优缺点,最让他看重的就是商业化社会的基础,其中金融行业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

    但是他没想到在一百多年前的北宋,金融行业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既然有了抵当所,那就不可能没有其配套设施,比如交引库和检校库。

049 有价证劵() 
如果说抵当所是银行的话,检校库就是信托机构,交引库就是证劵交易所。看到没,现代金融业的三巨头都凑齐了,还是在一千年之前。

    “那我就明白这些钱大概是从哪儿来的了……我也知道我要干的事儿到底该不该干了!”

    富姬的回答是肯定的,交引库和检校库确实存在,而且它们的历史要比抵当所还早。到这时洪涛就不用富姬去一点一点给自己讲解福利系统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了。

    那些钱是自己生出来的,不管是皇帝的内帑也好、朝廷的国库也罢,它们付出的只是本钱,维持福利系统运转的不是本钱,而是由本钱派生出来的利息。

    具体的流程很简单,就是把本钱存入国有银行,再由国有银行对外放贷或者投资,获利之后把利息返还给福利系统,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注入。只要国有银行不倒闭,证劵交易所别常年熊,信托机构别无事可干,福利系统就不会缺乏资金注入。

    事实上这套系统运转的非常良好,据富姬讲,六尚的闲置资金也会存入抵当所生息,不光六尚,很多朝廷机构都会这么做。

    这也不是什么暗箱操作,只要征得皇帝和宰相的同意,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可以把闲置资金存入抵当所生息。

    钱多就多得,钱少就少得,反正不会让钱在箱子里生锈玩,多一文是一文,这就是宋朝官员和百姓对钱的态度。

    那这么多钱都存入银行了,银行能贷出去吗?或者说银行能找到那么多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吗?

    在这一点上就得去问问交引库和市舶司了,做为国有银行,抵当所的大部分投资都是流向这两个部门的。前者是证劵交易所,后者是海关兼商业部海外贸易司。

    交引库是干嘛的呢?它是负责发放盐引、铁引、茶引和香药引的。这几种大宗商品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禁榷物质,私人是不能无证买卖的。

    但是宋朝政府比较具备经济头脑,他们知道如果全部让官府买卖的话,必须是把裤衩也赔掉的节奏,于是就变通了一下,弄出了几种引据。商人们拿着这些凭据就能去政府仓库里提货,想卖到什么地方就卖到什么地方。

    从古至今,但凡是政府管控的物资就必须利润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放到宋朝也一样。既然盐茶铁香料不愁销路、不愁利润,商人们必须会来争夺这几种凭证,有了凭证才有合法销售的资格嘛。

    然后宋朝政府又耍了一个很高明的商业手段,他们说了,想要凭证没问题,但大家得帮朝廷一个忙。也不是白帮,就是利润低一些、风险大一些。啥忙呢?军队的后勤!

    宋朝军队自打建国以来,隔三差五的就得和北方国家打一仗。骑兵打仗可以一个人两匹马、三匹马的自己驮着给养走,步兵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他们的给养必须靠后勤部门往上送。军队进攻五十里,后勤部队就得跟着往前送五十里。

    可是这么多物质光靠军队从全国各地调集过来,路上的损耗就不好控制,一不好控制就得出现各种贪墨现象。到头来一百斤粮食从后方北运,到了前线能省五十斤就不错。

    这咋办呢?要不说宋朝君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奸商出身呢,他们打仗的本事很一般,但做买卖的天赋确实比历朝历代的人高明很多。

    他们捏住了商人趋利的脉门,颁布了一个折中法。朝廷不再负责从全国各地往北方前线调派物资了,改由商人们自愿按照政府的采购价格向前线运送。

    按期按数量送到之后也不给钱,而是发给交引,主要是盐引、茶引、香药引、矾引和犀象引。商人拿着这种政府颁发的提货凭证,就可以到各地的榷场去提货,继而再拉到认为合适的地方贩卖,从中获利。

    这样一来,帮着朝廷运送物资虽然不赚钱,可一旦拿到各种交引,明显就是赚钱的好买卖啊。大家都不是傻子,不图利谁早起。但这句话反过来说,图利早起有错吗?

    显然没错。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为了挣钱,商人们会比厢军对待货物认真一百倍,想尽办法降低路途上的损耗、减少运送时间,保质保量的把军用物资运到前线。

    然后他们就可以拿到交引换取禁榷物资去赚钱了,国家不吃亏、商人们也不吃亏,军队的后勤还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都不是双赢了,而是三赢!

    其实不仅仅是三赢,具体几赢洪涛都算不清楚。原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变通之法,却让证劵交易和证券交易所出现在了大宋国内。到底拉动了多少内需、多少经济增长,反正洪涛是算不出来。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更看不全。

    不管是盐引、茶引还是香药引,都是不记名、不挂失的,也就是说这玩意是可以转让的!当初设计这套办法的人真让洪涛好奇,这孙子会不会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呢?保不齐还是个玩金融出身的。

    仅仅就是可以转让这么一个小细节,就让原本朴实无华的提货凭证瞬间身价百倍,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有价证劵。

    商人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与其拿着这张提货凭证去榷场提货,然后再去辛辛苦苦的贩卖,不如直接把它加价出售给更需要的商人。这样虽然利润少一些,但却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并且节省时间。

    钱流动快了必须是好事儿,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更是在后世天天喊。于是乎,很快就有商人专门干起了倒卖交引的买卖。

    他们一手去加价收购、一手再加价出售,具体该加多少钱买、加多少钱卖,全靠对未来一段时间此种货物价值的预判。花钱买对未来价值的期望,这不就是有期货股票嘛。

    在宋代的大城市里,类似的证券交易非常发达,冲要州府都设有交引铺。富姬描述说,汴梁城内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引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概意思就是说,交引买卖都是大宗交易,买卖家必须身家万贯,商铺也就跟着高大雄壮。

    为了显示自己资金量足,很多交引铺就在门口摆上成堆的金银铜钱,谓之看垛钱,只是为了让潜在的客户心理踏实。

    这倒是和后世的证劵交易所差不多,建筑先得气派,没见一家交易所藏在胡同的小平房里,旁边还挨着公共厕所的。

050 信托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商人总是逐利的,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管太严了不成,不管也不成。就拿这些交引为例,既然是有价证劵可以自由交易,那会不会有人趁机囤积炒作牟取暴利呢?

    毕竟交引还不是纯粹的股票,还兼顾着提货单的功能,还是大宗的生活必需品,一旦流通数量太少,肯定会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秩序。

    答案是肯定的,古人做起买卖来一点不比现代人心善,战乱年代囤积粮食的事情都能干出来,炒作一下交引根本不算事儿。

    那该怎么办呢?派皇城司的探子去挨个监控,谁敢囤积炒作就杀谁的头?或者干脆发一道圣旨,规定交引的价格,不许大家炒作获利?

    在这方面宋朝政府又给洪涛上了一课,他们的道德底线真比后世人高很多,非常守规矩。既然是政府倡导大家玩证劵,那就不肯自己抽自己大嘴巴,主动去破坏游戏规则,更不耻于用行政命令来强行干预市场规律。

    他们采用了一个看似很麻烦,但实际上更高级的办法,就是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去,利用国有银行的庞大资金量,亲自坐庄平抑价格。

    炒作没关系,这玩意不炒热了也没法盈利啊。但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了安全值,宋朝政府的国有银行就要发大招了。你不管不顾的做多是吧?那我就反过来做空,看谁本钱足,谁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反之亦然。

    为此宋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做买钞场。当证劵市场上交引价格趋低时大量买入,一旦交引价格居高不下,立刻大量卖出,用市场的手段做到了自然稳定价格的作用。而且执行的还挺完美,从来没出现过价格失控的现象,由不得洪涛不竖大拇指。

    可惜的是这条金融街在东城,与今天的方向不顺路,洪涛暂时还无法去亲身体会下一千年前的股民是个啥摸样。但他已经和富姬说好了,一腾出时间就得带着自己去城中各处转转,只要有热闹的地方全不放过。

    抵当所和交引库都搞明白了,还有个检校库呢?这个机构更有意思,也更符合商业社会的原则,那就是诚信。

    诚信到什么程度了呢?后世里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叫信托责任。没错,检校库玩的就是信托,这个概念要到18世纪才在英国诞生,但宋人在11世纪就已经把它弄成了一种习惯。

    最开始这个机构并没有金融色彩,它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国民处理遗产。比如说有个家庭遇到意外,父母都死了就剩下一个孤儿。

    这个家庭留下的房子、土地、家具、钱财该由谁继承自有官府来判定,但之后怎么来确保这些遗产不会被恶人侵占呢?总不能指望人性本善,大家都不会去趁机霸占孤儿的财产吧。

    还有就是孤寡老人和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总不能说人死了这些财产就全归政府,就算这么想,也得把吃相弄得好看一些,别让国民觉得政府太没品。

    于是检校库就出现了。它专门代为清点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具体的法条是:

    “揆之条法,所谓检校者,盖身亡男孤幼,官为检校财物,度所须,给之孤幼,责付亲戚可托者抚养,候年及格,官尽给还。”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以下的意思:对亲人离世的遗孤,政府有责任将他们的财产核查清楚、登记在册,存入检校库代为保管。并定时从代管的财产中划出若干,发给遗孤作为生活费。等遗孤长大成人,政府再将代管的财产给还他们。

    宋朝政府希望通过官方的检校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